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審美無功利:文學的“去政治化”理想

        時間:2020-09-01 11:36:02 藝術學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審美無功利:文學的“去政治化”理想

        畢業(yè)論文

        類似的問題總是多少和“純文學”觀念的出現(xiàn)相關!凹兾膶W”通?梢宰鲀煞
        面的理解:1是指相對于通俗文學而言的高雅文學;2是指區(qū)別于哲學、歷史學和社
        會學等學科的現(xiàn)代意義上的“文學”。此處指的是后者。之所以強調“文學”概念的
        現(xiàn)代意義,是因為“文學”從來就不是1個確定的概念。從詞源學的角度來看,西方
        文化語境中的“文學”(Literature)本是書本知識和文獻資料的統(tǒng)稱,直到19世紀初
        期,法國作家斯塔爾夫人所說的文學依然“包括詩歌、雄辯術、歷史和哲學”

        ,而
        康德的“審美無功利性”和席勒的“藝術為自己立法”的提出才使得文學作為純粹的
        審美想象的概念得以確立。在中國,文學的泛化現(xiàn)象同樣嚴重!拔膶W”1詞最早出
        現(xiàn)于《論語·先進》,按楊伯駿等治經者的權威解釋,它指的是以儒家學術文化典籍
        為代表的1切文化文獻。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了著名的“文筆之辨”,可以視為現(xiàn)代
        文學觀念的萌芽,但遺憾的是,“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

        并沒有觸及文學的本質,

        [美]詹姆遜:《政治無意識——作為社會象征行為的敘事》,王逢振、陳永國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9年版,第149、150頁。

        伍蠡甫、胡經之主編:《西方文藝理論名著選編》(中),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1頁。

        劉勰:《文心雕龍·總術》,見郭晉稀:《文心雕龍注譯》,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03頁。25
        從而也無法從根本上轉變人們的文學觀。真正賦予文學以現(xiàn)代意義的是王國維。王國
        維接受了康德的審美自足觀念,強調文學無功利的審美特征,指出文學“有純粹美術
        上之目的”

        ,而無政治、道德教化之功用。在此基礎上他第1次使用了“純文學”
        這1概念,并1直影響至今。
        關于文學與政治之間的爭吵正是在對文學的本質的探討過程中展開的。實際上,
        那些堅決在文學與政治之間劃清界線的人并不認為在“純文學”之外還存在所謂的“雜
        文學”,文學與純文學的概念在他們那里是重合的;而那些典型的文學政治化論者似
        乎也不愿意認為有些作品是可以脫離意識形態(tài)而獨立存在的,不過他們卻并不拒絕承
        認文學的審美特性,阿爾都塞就認為藝術作品“既是審美的又是意識形態(tài)的”,

        詹姆
        遜對文本的政治無意識分析同樣是以對文本的語言、結構和形式的審美觀照為基礎
        的?雌饋砦膶W的審美特性已經被廣泛接受,政治化的文學批評已有向審美無功利妥
        協(xié)之勢,而政治似乎也成了貼在“純粹”的文學上面的商標,可以隨時揭去而對文學
        無任何影響。1時間,文學的“唯美論”與“唯情論”成為主潮,人們開始專注于文
        本的語言與形式以及人物的內心世界,而對文本之外的1切則置之不顧,1個自足的、
        獨立的審美世界由此形成。然而,果真存在1個超然于世外的“純文學”的自由王國
        嗎?
        阿爾都塞的回答是富有啟示的:“(文學作品)不考慮到它和意識形態(tài)之間的特殊
        關系,即它的直接的和不可避免的意識形態(tài)效果,就不可能按它的特殊審美存在來思
        考藝術作品!

        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不可避免使得文學的“去政治化”只能是1種心造幻
        影,“純文學”的自由王國也只能是1個無法抵達的烏托邦!拔膶W”自出現(xiàn)伊始就顯
        示出強大的包容性,只是到了最近1兩百年,隨著學科的細化,文學才逐漸贏得獨立
        身份,但我們至今都無法確定這1概念的`邊界。這1事實雄辯地證明,“文學”是不
        變的,變化的只是我們的文學觀念。而這恰恰回到了伊格爾頓的觀點:1件作品是不
        是“文學”是由1定的價值評定體系決定的,而這些價值評定本身與社會意識形態(tài)密
        切相關。我們當然不應該忽視文學的審美特性,但同樣不能忽視的是,這種“美感經
        驗”是被我們“審”出來的,這1過程已經被我們在隱蔽的社會權力結構和關系
        網(wǎng)絡

        王國維:《紅樓夢評論》,見傅杰編校:《王國維論學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357頁。

        [法]阿爾都塞:《抽象畫家克勒莫尼尼》,見《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文選》,桂林: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第
        537頁。

        同上,第537頁?刂葡滦纬傻母杏X、認知、評價和理解的模式所操縱,而“審美”的功利性也正潛藏
        于其中。在這個意義上,文學創(chuàng)作就是1場社會化生產,強行斬斷文學與社會政治的
        關系,其本身往往就具有深刻的政治意義。正如許懷中在批評司馬長風的“文學非政
        治化”主張時所說:“這種‘遠離政治’的觀點,看來似乎是要脫離任何政治,但其
        實也是1種政治!

        2.2.4本章小結
        由語言無意識過渡到政治無意識再到文學的政治性,這中間經歷了幾次略顯粗糙
        的跨越,這種跨越所留下的痕跡多少會使本文將語言、文學和政治結為1體的論述略
        顯牽強,但無論如何,將3者視為1個統(tǒng)1的整體總是可行的。既然文學是語言藝術,
        而語言和文學又與社會意識形態(tài)密不可分,那么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在3者之間存在1
        個契合點。政治無意識理論正是解決這1問題的有力武器。詹姆遜的文本閱讀和闡釋
        方法為我們開辟了1條進入文學和語言的新道路。他試圖證明,政治并不是通常所認
        為的那樣是在文學文本的語言結構之外并對它施加影響的,而是已經滲透到語言結構
        之中。換言之,每1個文學文本都是1個自足的語言結構,而每1個語言結構都是意
        識形態(tài)性的,文學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性就體現(xiàn)在語言的政治寓言化形式中。這種政治效
        果顯然需要1種寓言化的閱讀才能獲得。很明顯,詹姆遜對文學文本的解讀就是在語
        言和政治兩個維度上同時進行的,但由于文學語言天然的意識形態(tài)性使得這兩個維度
        實際上是重合的,語言、文學和政治在此融為1體。循著這條思路,我們就可以理解,
        文學或者語言的問題,其實也是1個政治問題。而如此費勁地強調這1點,顯然只是
        為了使下文將要展開的近代文學語言變革的探討有1個更為堅實的理論基礎。

        審美無功利:文學的“去政治化”理想

        【審美無功利:文學的“去政治化”理想】相關文章:

        1.去政治化下的職業(yè)技能相關論文

        2.文學作品的功利性研究論文

        3.兒童文學翻譯的功利性探析論文

        4.網(wǎng)絡文學審美研究論文

        5.試析知識化和功利化正使大學文學教育遠離文學

        6.網(wǎng)絡文學審美特性探究論文

        7.網(wǎng)絡文學審美特性分析論文

        8.網(wǎng)絡文學審美特征研究論文

        9.漢語言文學審美問題研究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