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良好音樂聆聽習慣的培養論文
《音樂課程標準導讀與教學實施》中明確指出: “音樂是音響的藝術……音樂教育和教學最主要的課題就是培養、鍛煉、提高學生的聽覺感知能力”。音樂教學中,發展學生聽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音樂教學必須立足于聆聽,教師要把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和培養學生對音樂良好的聆聽習慣作為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從而為學生學習音樂和掌握必要的技能奠定基礎。
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聆聽習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興趣是學生專注傾聽的前提
美妙的聲音能引起學生隨之歌唱的興趣,是學生喜歡傾聽的基礎。首先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配置的優質音響去激發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應用能引起學生專注聆聽的教學方法。如:圖譜法、對比法等,多讓學生參與演奏。當學生熟記旋律,就容易對作品產生感情,興趣也會隨之產生。
其次,專注的聆聽需要適當的教學手段作為吸引,當學生處在無意注意的狀態,不管是歌唱還是聆聽,都不會進入角色,更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尤其在歌曲處理的環節,不要忽視教師的范唱作用,可巧用比較法,讓學生做小裁判的同時,去發現自身的問題。如:小學人音版第一冊第 1 課《你的名字叫什么》,教師讓剛入學不久的學生們學唱這首歌曲,感覺學生的歌聲缺乏美感。但面對剛入學的小朋友,教師說的一些要求,他們不能真正理解,這時教師的范唱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范唱后,學生大多感受到了教師范唱時飽含的深情。雖然他們對某些音樂術語表達不太準確,但從教師的范唱中他們已經覺察到自己歌唱的不足。所以教師對旋律、節奏、速度的準確把握,演唱聲情并茂,不但會引起學生的共鳴,更在學生心目中起到榜樣的力量,學生會隨之模仿。
因此,合適教學方法的選擇能較大程度地激發學生聽的興趣。歌曲演唱中常常會出現音準問題,當學生沒唱準歌曲時,教師可以使用幽默的語言,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會專注地聆聽和演唱。在學生學唱歌曲的過程中,教師如發現學生唱錯旋律,還可以巧妙地利用對比演唱的教學方法,可以這樣引導學生: “有淘氣的小音符擾亂了我們的歌聲,仔細聽聽,是哪些小音符在調皮,趕緊把它趕走。”把學生的錯誤用幽默的語言表達出來,讓學生在專注傾聽與比較演唱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實現自我糾錯。可見,培養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首先要做到專注聆聽。
二、專注聆聽是學生積累音樂經驗的基礎
美國教育家曼恩說: “習慣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别B成專注聆聽的習慣,是幫助學生積累音樂經驗的基礎。
音樂教師要制定嚴格的課堂規范:學會傾聽,學會尊重;專心聽音樂,不隨便講話、不做小動作;專心聽同學唱歌,聽后熱情的鼓掌;回答問題要先舉手,得到教師同意后再發言;同學演奏樂器時,要學會欣賞等。在教師的指導下,規范課堂的學習行為由班干部負責執行,違反課堂規范會受到相應的約束與懲罰。
首先,可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提出強化某種習慣的要求,具體做法:聽音樂前,教師先有提示;聽音樂時,師生互相監督,教師盡量不說話,用手勢提示一些聆聽的要領,如果有學生交頭接耳,教師重新播放音樂。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剛開始一首音樂的開頭會重復播放好幾遍,學生們才有傾聽意識。如弱起的歌曲伴奏聽二、三遍還弄不清音樂的起始拍及節奏等。但隨著習慣的慢慢養成,學生的學習習慣就會漸漸改變。聽音樂時,學生會安靜下來,有的學生還會提醒愛說話的同伴。愛說話的學生唯恐在同伴和教師面前丟面子,也能靜下心來傾聽,教師的提示會越來越少。
其次發揮榜樣效應,讓聆聽習慣的培養具體化,如:人人爭當“小老師”。具體做法如下:學生根據教師課前提供的音響資料提前學習歌曲或欣賞樂曲,有準備的學生可向教師提出做“小老師”的愿望。通過爭當“小老師”的做法,學生養成了聽的習慣,對教學效果有很大幫助。由于是同伴教唱,他們從心理上更容易相互配合和接受。學生間的交流多了,就會產生羨慕“小老師”的心態。一些表現較好的學生,更會積極參與,力爭擔當“小老師”。做“小老師”的學生,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明顯增強。這種做法讓教師有更多時間關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學生或是有學習困難的學生。
同時,針對習慣不好的學生,怎么糾正他們的不良學習行為呢?筆者認為批評教育或與家長、班主任聯系是一個方面,但多與這些孩子溝通,在課堂上建立激勵機制,才是更行之有效的辦法。如:利用好獎勵貼紙。筆者曾經對獎勵貼紙抱著不屑一顧的態度,尤其是面對中高年級的學生,認為語言的激勵作用才是最重要的,獎勵貼紙顯得很幼稚。但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這種認識有偏見,中高年級的學生仍屬于兒童心智發展階段,他們也同樣很看重獎勵貼紙這類物質獎勵。通過獎勵貼紙,發現原先不專注聆聽的中高年級學生,學習態度開始變化,聆聽音樂認真了,唱起歌來帶勁了,回答問題也積極了。尤其是那些調皮的男生,變化特別明顯,課上如果得到一兩枚貼紙,上課特別帶勁;如果一節課沒得到貼紙,課下跑到教師面前會不停地詢問原因。在教師的鼓勵下,爭取下次課有好的表現。孩子畢竟有一顆童心,不能過多地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們,忽視了他們好勝的心理需求。
三、有效提問是提升聆聽效果的關鍵
要提高聆聽的效率,有效的提問很重要。好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更能讓學生投入到有效的傾聽中。教學中常聽到這樣的提問: “這首歌曲好聽嗎?你們想聽嗎?你們還要不要聽”等。似乎這樣的提問是站在學生角度來設問的,實際上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中,提問是為了讓學生再傾聽一遍,所以不管學生愛不愛聽或想不想聽,教師基本上都要按照設計的進度來上課的。但這樣的提問屬于無效提問。
那么怎樣的提問是有效的呢?例如在《我的家在日喀則》一課中,設計了二部創編環節,教師可以這樣設問: “看你們表現的那么棒,再給你們增加點難度。老師和你們一起唱這首歌,你們聽聽我是怎么唱的?”師生合作,學生唱歌詞,教師加入“阿索阿索”的襯詞。二年級的學生對如何創編歌曲不是很理解,教師的范唱實際上是給學生一個模版,讓學生在模仿教師的基礎上自由發揮加入襯詞。在啟發學生創編時,教師可以這樣設問: “剛才是我幫你們在歌曲四個地方加入‘阿索阿索’,現在你們想想還可以在什么地方加入‘阿索阿索’,讓歌曲更加熱烈而有趣?”通過教師從淺入深、從易到難的層層引導,通過學生不斷討論、選擇、評價和試唱,改變了學生的畏難情緒,學生對音樂創編變得更有信心。
再如,引導高年級學生欣賞《放馬山歌》一顆時,采用了引起學生深入思考的提問,如: “你們感覺這位歌唱家的演唱和我們的演唱有什么區別?”一位男生回答道: “比我們唱得更歡快、更有味道、聲音更明亮了……”還有學生認為“歌唱家唱的后半部分好像是流行歌”,他的回答引的其他學生哈哈大笑。這時,教師要及時表揚他: “你聽得很仔細,在歌曲的后半部分確實加入了一些流行音樂元素,你能說說,是什么元素嗎?你對這種演唱形式有沒有了解?和大家分享一下。” “好像是叫rap,說唱音樂。”聽完他的回答,所有學生自覺地鼓掌,教師及時加以肯定。這些提問抓住了啟發性、開放性、趣味性、針對性等原則,能有效提升學生傾聽音樂的效率。
讓學生學會聆聽,養成聆聽音樂的習慣,是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基礎和必要前提。學生聆聽習慣的培養,有賴于教師的堅持和學生的不懈努力。培養學生聆聽習慣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在傾聽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因此,只有緊密地圍繞著如何聽來展開音樂教學,才能遵循音樂藝術教育的規律,使音樂教學收到良好的成效。
【淺談良好音樂聆聽習慣的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作業習慣論文04-23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11-14
淺談培養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良好習慣06-01
淺談培養學生說英語的習慣03-18
淺談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03-27
論文發表的良好寫作習慣盤點12-03
淺談音樂教育的論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