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欣賞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理解音樂
【摘要】小學階段的音樂(樂曲)欣賞課,一直是令很多教師感到比較難上的一種課型,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數學生理解作品難,教師組織教學難。我也曾被這些難題所困擾,經過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逐漸摸索總結出了一種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即注重挖掘構成音樂的主要元素——節奏、旋律、速度和力度等,培養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能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情趣,陶冶情操。
【關鍵詞】節奏;旋律;速度和力度
【Abstract】Music(melody) of 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appreciate lesson, always is make a lot of a kind of lesson type that the teacher feel more difficult top, its main reason is majority student the comprehension work be difficult, teacher the organization teaching be difficult.I also once was perplex by these, through several years of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gradual grope for summary a kind of help student comprehension music work more valid of teaching method, then pay attention to scoop out to constitute music of main chemical element-rhythm, melody, speed and strength etc., development they to music of comprehension ability, appreciate dint, performance dint and creative power, exaltation appreciate beauty interesting aspect, shape thoughts and feelings.
【Key words】Rhythm;Melody;Speed and strength
小學階段的音樂(樂曲)欣賞課,一直是令很多教師感到比較難上的一種課型,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數學生理解作品難,教師組織教學難。我也曾被這些難題所困擾,經過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逐漸摸索總結出了一種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即注重挖掘構成音樂的主要元素——節奏、旋律、速度和力度等,培養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能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情趣,陶冶情操。以下談談自己的做法:
1.通過音樂的“骨架”——節奏,引導學生理解音樂
音樂是時間性、動態性很強的藝術,而它的時間性、動態性又是通過節奏反映出來的。節奏是音樂的語言要素,是音樂的骨架,是音樂賴以生存的基礎,因此,在欣賞樂曲時可抓住其節奏特點引導學生來理解音樂形象。比如在三年級上學期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這首樂曲時,抓住“×××︱××××︱和××× ×××”這種類似馬蹄聲的節奏型,通過聽聽、拍拍、說說等形式啟發學生想象騎兵騎著駿馬在草原上奔馳的情景,而中間段落出現的“ו×︱×× ××︱×—︱×—︱”較舒展的節奏出現后,引導他們與前面的節奏進行對比,節奏變化了,騎兵的活動又會怎樣呢?再結合課本中的插圖,想象騎兵在草地上休息或交談的情景,學生基本把樂曲表現的內容講出來后,又和學生一起分析產生這種效果的原因:是由于節奏的疏密變化,才表現出了騎兵在草原上巡邏、與風雨搏斗等情景。再如欣賞曲《溜冰圓舞曲》、《跳繩》等樂曲也是抓住樂曲中節奏的變化,啟發學生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較好地完成了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從而消除了學生的畏難情緒。
2.抓住音樂的“靈魂”——旋律,理解音樂
旋律是音樂的語言,是音樂的靈魂所在,是塑造音樂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有了節奏的支撐 ,再加上起伏的旋律,才使其具備了感人的色彩。因此,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分析樂曲的旋律特點,能使學生更準確地把握音樂形象。比如四年級學生在欣賞《牧童短笛》這首鋼琴獨奏曲時,初聽前我提醒學生:鋼琴演奏的高低聲部有什么特點?根據旋律特點,樂曲能分成幾部分?之后引導學生想象第一、第三兩個樂段的兩條此起彼伏的旋律,就象兩個牧童騎在牛背上悠閑的吹著牧笛,一唱一和地行進在田間的小路上;中間段落的旋律出現了跳躍性的起伏變化,老師稍加引導,學生便很自然地想象到牧童在田間嬉笑、游戲的情景。再如《豐收歡樂而歸》、《蜜蜂》等這類樂曲,其旋律特點都是幫助學生理解樂曲的關鍵。
3.利用音樂的速度和力度,挖掘音樂形象
音樂的速度直接影響音樂的風格、特色和基本形象;而力度的變化,則可以使所要表達的音樂形象更鮮明。因此,在欣賞樂曲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從音樂的速度與力度的變化入手,對準確地理解和把握音樂作品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比如五年級上學期的《北京喜訊到邊寨》一曲,樂曲一開始就運用了力度強弱對比,表現出號角在西南少數民族生活的靜寂山林里回蕩的情景,后面的段落突然速度加快、力度增強,使人們仿佛一下子置身于萬眾歡騰的群舞場景之中。在教學時,我就抓住了曲子在力度和速度上的變化,啟發學生想象樂曲引子部分恬靜的音樂所表現的少數民族居住的村寨里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學生的發言非常踴躍,并且較準確地表達出了樂曲所表現的意境,之后樂曲的速度、力度突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又會是一種怎樣的情景?這樣以來便很自然地引導學生進入樂曲表現的情境中,學生對后面樂段的理解也就自然水到渠成。
還有很多樂曲在不同的樂段可分別通過節奏、旋律、力度、速度等的變化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理解,這需要教師適時引導。如:五年級《龍騰虎躍》等。
以上教學方法的運用,逐漸使學生從不喜歡上樂曲欣賞課到喜歡,課堂氣氛從低沉到活躍而有序,學生發言從沒話說、亂說到主動地、較準確地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作為教師的我也越來越愿意和學生一起上欣賞課了。
【欣賞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相關文章:
淺談如何在音樂欣賞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03-05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論文11-15
如何加強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11-25
淺談音樂教學欣賞課中的體會03-19
音樂欣賞教學中關于聽覺的培養與訓練12-11
音樂欣賞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論文11-25
談音樂欣賞中的音樂聽覺能力03-18
淺談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03-08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論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