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論文
一、數字網絡環境下的信息素養
所謂信息素養(InformationLiteracy),最早由美國信息學家提出。意謂獲取、評價、開發和使用信息資源的能力,包括信息意識、信息道德、信息知識和能力等。隨高校圖書館數字網絡化發展,女性館員從傳統的知識保管員和守門員,向信息參考咨詢及知識導航員轉變,需具備以下基本的信息素養。
1.現代信息服務意識
作為高校圖書館的中堅,為更好地服務高校教學科研,女性館員應具備現代信息服務意識。“信息就是資源”“,信息就是財富”。面向未來,視野開闊,對相關學科的新信息保持高度敏感和關注。“讀者第一,服務至上”,急讀者所急,想讀者所想,為人找書和為書找人。充分發揮知識文獻信息資源,與讀者需求結合,促進顯、隱知識轉化,創新社會生產力。由于種種原因,女性館員有職業倦怠感,價值取向平庸化,對新觀念、新理論及技術等缺乏主動性,獲取信息的能力較弱,信息服務意識有待提高。
2.復合型信息知識結構
一是圖書情報學知識。如圖書館學、目錄學和情報學等專業,其中圖書分類、編目、整理、藏書建設、文獻復制與保護、信息參考咨詢等,尤須精通。二是各學科專業基礎知識。現代科學高度分化,且高度融合,出現許多新興學科、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女性館員當適應發展趨勢,通曉所在院校的相關專業基礎知識。能鑒別專業信息的質量價值,為高校教學科研提供準確的服務。三是外語、計算機和網絡知識于現代知識信息社會,是必不可少的。三者結合,成就高素質復合型圖書館人才。
3.信息整合及傳遞能力
高校圖書館的職能,新時期將實現四個轉變:工作對象從靜態的紙質印刷文獻,向動態的數字信息轉變;服務方式由純手工借還,向自動的網絡智能化轉變;服務職能從文獻管理,向知識信息的導航和創新轉變;保障模式從各高校的自建自用,向社會化的整體聯合或聯盟轉變。這就要求女性館員,熟悉搜索引擎和辦公軟件的使用,了解本館館藏和購買的電子資源,將二者有機整合。具備信息獲取、鑒別、整合加工、創新及傳播交流的能力,面對海量信息,去偽存真,去粗存精。歸納研究提升后,知識創新和增值。且在讀者服務時,具良好的交流傳遞能力。清晰詳盡表達,視讀者反應而隨時調整。并引導養成良好的信息習慣,提升讀者信息素養等。
4.良好的信息道德理念
所謂信息道德,指在整個信息交流活動中,規范自己的信息行為與活動。女性圖書館員,既是知識信息的提供者,亦是信息道德的倡導者,更應為讀者樹立典范。主要包括:信息交流和傳遞,符合社會總體發展的主流趨向;公誠守信,在信息活動中,承擔應有的責任義務;遵循國家知識產權的規定,不侵害別人的隱私;對非法假劣不良信息,不傳播散布,并加以抵制等。
二、讀者服務中的行為藝術
行為藝術(PerformanceArt),乃指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由個人或群體行為而構成的一門自由式藝術。在圖書借還、參考咨詢和知識導航等讀者服務中,其知識提供、中介、教員、組織、創建及交流等六大角色內涵,女性館員所表現出的行為藝術,體現對圖書館傾注的情感,向讀者傳達一種人文關懷,同時也是自身藝術修養的表現。
1.儀容整潔,服飾端莊
美國好萊塢的影視作品中,女圖書館員常被稱為“發髻太太”,形象刻板沉悶:中年、戴眼鏡、保守工作服,腦后盤一個發髻,經典表情是把手放在嘴唇上發出“噓”聲,示意讀者安靜。作為新世紀知識女性,應素雅整潔,端莊大方,置身知識園地,儀容服飾與圖書館的環境協調統一,表現一種親和,一種美的感召力,令讀者產生“首次印象效應”和“魅力效應”,利于服務的開展。
2.談吐文雅,語氣委婉
據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溝通能力=7%語言+38%語調+55%表情。可知在圖書館的讀者服務中,女性館員的語言行為藝術,將近占一半份額。優美的語言,是與讀者溝通融洽的開端。
3.面帶微笑,舉止得體
微笑是通行全球的最優美語言,是接待讀者的最基本表情。它是陽光,是春風,是解語花,是忘憂草,傳遞友善和親切。“誠于心而形于外”,唯發自內心的微笑,方有一種動人的感染力量。讀者品味書香時,得到心理愉悅和人格尊重。
4.待人真誠,禮貌寬容
比海洋和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女性館員的心理特點,幾年或數十年如一日,傾注圖書館的情感,一點一滴,細微奉獻,是圖書館創新服務的動力源泉。
三、綜合提升途徑及策略
1.更新觀念,弘揚職業精神
南開大學于良芝博士留英期間,這樣描述英國的圖書館“:盡管20世紀后半葉以來,英國圖書館曾瀕臨窘境,經費短缺,館員囊中羞澀。然而其職業精神,卻仍一如既往提供世界最優秀的圖書館服務。作為圖書館的專業人員,我的良知受到深深的震撼。”新世紀高校女性館員,應接受信息時代挑戰,沖破傳統,克服自卑依賴心理。“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塑造新時代女性形象。處理好家庭與工作的關系“,讀者第一,服務至上”。以《圖書館員職業道德準則》為目標,堅定圖書館傳播人類文化、促進社會進步的信念。構建復合型知識結構,重塑美的心靈,提升職業形象及服務藝術。
2.加強崗位培訓,實施繼續教育
有知識的讀者,當然希望與高素養的館員交流。新時代的圖書館員,其角色定位,應是信息專家、信息向導和信息顧問等。是故高校圖書館,需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建立女性館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機制。首先鼓勵女性館員,報考圖書館學、計算機、外語、文化藝術及信息管理等學科的再教育。其次加強培訓,如崗前或在崗培訓、資深學科館員一對一幫帶、外出進修學習、觀摩及參加學術交流等形式。內容包括:禮儀形象、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服務藝術等。另外還可利用“近水樓臺”,堅持自學成才。不斷充電,拓寬學術知識空間,把自己培養成現代復合型人才。
3.引入激勵競爭機制,嘗試定期輪崗
高校圖書館應引入激勵機制,如開展讀者問卷調查,評選最優女性館員;以試題和單科結業的形式,半年或每季度進行業務考核;鼓勵撰寫學術論文,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等。把平時成績,與年終評優和職稱晉升相掛鉤。館內各專業崗位,實行雙向選擇,優勝劣汰。多分配女性館員一些挑戰性的工作,激勵奮發向上。骨干分子重點培養,在業務上挑重擔,成學科帶頭人,發揮傳、幫、帶作用。目前高校圖書館,管書與管刊的,業務互不熟悉;采編部與其他部門,更“老死不相往來”。應嘗試定期輪崗,改變一崗到老的職業厭倦癥。女性館員有機會從事多部門工作,全方位了解。發現個人長處,找到更適合的崗位,培養一專多能型復合人才。需注意的是,為保證工作的連續穩定性,輪崗期限應在一年以上,頻次不宜太過。
4.根據個性化差異,區別引導管理
根據每個女性館員自身特點,建立“個人檔案”。依個性化差異,有計劃、針對性地教育引導,并貫穿到日常工作,在實踐中逐步提高。同時還可根據職業生涯理論,按工齡長短、年歲大小和職稱高低等進行分類;將女性圖書館員的職業生涯,劃分為職業適應期、職業發展期、職業穩定期和職業隱退期四個階段。分別采取鼓勵指導,盡快適應投入;適當壓擔,展現個人特長;信任重用,骨干中堅負責;珍惜器重,顧問幫傳帶等策略。區別化引導管理,最大限度發揮她們的能動性,提升整體服務水平。高校女性圖書館員,作為“半邊天”和“頂梁柱”,提高信息素養非一朝一夕,而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應充分調動積極性,不斷學習更新,提高綜合素質,更好為高校教學科研服務。而作為圖書館家園中的最美麗園丁,女性館員充滿內涵的行為藝術,體現高校圖書館的形象。相貌天生無法選擇,而儀表、服飾及言談舉止等,卻可自我完善培養。“秀外慧中”,內在外在美的統一,傳遞一種人文精神。為讀者服務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文明之花處處綻放,充滿溫馨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