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聞英語報刊自然閱讀提升高校英語專業學生論文
本文講述了一項持續兩個學期的實證研究,該研究以外語自主學習理論和心理語言學理論為指導,以中國日報和21世紀報兩份新聞英語報刊為主要閱讀材料,探討英語專業基礎階段課后自然閱讀訓練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影響。
研究關注新聞報刊自然閱讀對學生外語學習自主性是否有提升作用,同時關注對英語教學中閱讀成績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持續消遣性自然閱讀實踐有助于學習者自主性的增強和英語閱讀成績的提升,并促進了良好的自然閱讀習慣的養成。
一、引言
對于外語學習來說,閱讀是培養語感比較好的方法,死記硬背產生不了語感,閱讀理解打勾練習也同樣無濟于事,只有讀得多,語言現象接觸多了,才能產生語感,這是國內知名學者黃源深教授對閱讀在外語學習中重要性的精辟見解。盡管泛讀或自然閱讀的重要性得到認可,然而,據教師和研究人員的了解,中國學生實際上在課外時間里讀得很少,或者說,學生的課外自主閱讀量與其應該讀的量之間相差甚遠。國內學者張紹杰認為,英語專業學生閱讀量不夠,寫作水平低,陷入了讀寫危機。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閱讀量偏少?筆者認為,當今,網絡新媒體大行其道,網絡閱讀、手機閱讀等為代表的新媒體閱讀方式極大影響了傳統的紙質文本閱讀方式。而新媒體時代如何繼續保持和加強傳統閱讀方式和擴大閱讀量?筆者以為,新媒體閱讀方式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存在造成閱讀碎片化和快餐化的傾向,因此要采取合理的閱讀方式,做到趨利避害。找到切實可行的途徑使學生自主投身于泛讀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傳統的文本閱讀方式一定要繼續保持下去;另一方面,要積極的嘗試新媒體閱讀,把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揚長避短,培養一種新的閱讀方式,促進英語學習。而本質上是豐富學生的自然閱讀體驗,使自然閱讀成為一種好的閱讀習慣,培養閱讀興趣,增強閱讀自主性。
新聞英語報刊具有時效性和新穎性強的特點,是非常合適的閱讀材料,對培養英語語感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其它教學措施都相同的情況下,以新聞英語報刊為主要課外閱讀材料,持續的課后自然閱讀實踐對學生的閱讀理解應試能力有無提高?多大程度的提高?如何幫助學生形成好的自然閱讀習慣?筆者以某校英語專業大一本科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兩個學期的課后自然閱讀實踐,試圖找出上述問題的答案。
二、理論驗證
1.理論基礎。國內學者對于二語自然閱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閱讀附帶詞匯習得效果研究上,研究結果大都表明,持續的自然閱讀有助于加強詞匯識記效果;而目前關于自然閱讀對提升學習者閱讀理解測試能力的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所指的自然閱讀材料包括常見的英文雜志與報刊等,材料后沒有閱讀理解問題;而附有閱讀理解測試題(以選擇題打勾練習為主)的閱讀材料,在筆者看來,不適合用于自然閱讀實踐,因為,許多學習者容易陷入為做題而閱讀的誤區。
本實驗研究的理論基礎在于自主學習理論和心理語言學理論。西方對英語閱讀過程的研究時間較久,近三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對我國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具有借鑒意義。從心理語言學理論的一些觀點看,英語閱讀教學應強調自讀多讀、加強詞匯教學及背景知識教學方面給予更多關注。古德曼認為,閱讀是心理語言學的猜謎游戲。魯梅哈特(D.G.Rumelhar t)的交互作用理論和現代圖式理論進一步發展了他的觀點。交互作用理論強調閱讀理解即是文本信息的處理過程,又是讀者對自身已有的背景知識的運用和處理的過程。閱讀不僅僅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過程,而是兩者相互作用,同時加工的過程。現代圖式理論的主要論點是,人們在理解新事物的時候,需要將新事物與已知的概念、過去的經歷,即背景知識聯系起來。對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釋取決于頭腦中已經存在的圖式,輸入的信息必須與這些圖式相吻合。理解的過程是圖式具體實現的過程。而自然閱讀的閱讀材料題材和體裁都廣泛多樣,有利于擴充學習者的內容圖式。
2.課外閱讀實踐必要性。據筆者的了解,英語專業學生的閱讀量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水平。根據筆者測算,以某校英語閱讀課程所使用的教材《英語泛讀教程》(高教社版)為例,1-4冊的閱讀量(詞匯量)來看,泛讀教材本身每一冊的閱讀量都在6萬字以上,而第4冊的閱讀量達到了7萬字;四冊教材的閱讀量總計接近30萬字。如果按照課內學習時間與課外閱讀時間1:2的比例來算,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每周應達到3小時,英語專業學生在基礎階段一、二年級應達到60萬詞左右的閱讀量。以每周學習6天時間計算,平均每天用半小時左右進行課外閱讀。同時,學習者除了學習教材外,還要閱讀大量的課外閱讀材料,高效地實施課外自然閱讀實踐至關重要。根據筆者的調查,能達到上述閱讀量的學生很少,而只有少數學生能保持消遣性閱讀的習慣,許多學生陷入了為做題而閱讀的誤區。
3.新聞英語報刊作為閱讀材料的優勢。新聞英語報刊有自身的特點,突出表現為“快”和“新”。所謂“快”,指某一新事物或某一新概念的表達能很快地在當代英語報刊中出現,如:“人肉搜索”(human-powered search)、“醫托”(hospital shill)等新詞一經出現,它們的英語表達馬上就能見諸于英語報端,這是傳統教科書和一般詞典望塵莫及的。所謂“新”,指表達新事物的英語新詞大多是率先出現在英語報刊中,再流行于世的。另外,新聞英語的語言遵循新聞寫作三原則,即力求報道內容的精確性、語言文字的簡潔度和語句結構上的清晰感,表現在措詞上,報刊英語經常使用簡短有力的小詞;表現在句型結構上,報刊英語經常采用緊湊精煉的簡單句,避免冗長復雜的復合句。這些特點使其成為適合閱讀的大眾化文體,作為課外閱讀材料非常合適。
三、實驗設計與過程
1.研究思路。顧名思義,自然閱讀附帶的閱讀任務以思考題為主而非閱讀理解選擇題,它強調閱讀過程,關注閱讀習慣的養成和保持閱讀的完整性和連續性,注重閱讀體驗而非理解,似乎對學習者閱讀理解測試成績的提升不具有針對性;而閱讀理解測試則更傾向于強調閱讀的效果,關注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準確率的提升。由此可見,兩者在理念上有差異。
以考試為目的的閱讀理解測試訓練帶有很強的應試性,大量訓練有助于對閱讀技巧和應試技巧的掌握;然而,其弊端是容易把學生變成考試機器,大量的閱讀理解測試訓練容易使學生陷入為了應試而閱讀的誤區,忽略了閱讀過程中對閱讀材料所涵蓋的人文知識的自然吸收,造成閱讀倦怠。目前的閱讀理解測試題目類型以選擇題為主,當正確率比較低時,學習者的自信心易受打擊,從而對閱讀本身失去興趣。
筆者假設,課外自然閱讀實踐將對以下三個方面產生積極影響;(1)提升閱讀速度與培養閱讀技能與技巧,提高英語閱讀理解應試能力。(2)擴大閱讀量,增強自主性,培養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自然閱讀習慣。(3)擴充詞匯量和拓展文化背景知識。本研究主要關注上述第一方面,即自然閱讀實踐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以實驗前后兩個班級的英語閱讀理解測試成績分別作為前測和后測,檢驗筆者的假設是否成立。
2.研究對象。筆者確定某校英語專業一年級本科學生為研究對象,在第二、三學期(大一下學期和大二上學期)實施了為期兩個學期的自然閱讀實踐,檢測自然閱讀對學習者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實驗對象是大一新生,學習動力足,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已經適應了大學學習方式,學習動力足,但是自主學習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閱讀習慣可塑性強;另外,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都實行在固定教室早晚自修制度,利用晚自修統一開展自然閱讀實踐,便于學習者間相互交流與激勵,有利于合作學習和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因此,筆者選定一個自然班為對照班,實施常規教學。
同時,選定另外一個自然班為實驗班,除了常規教學外,利用晚自修實施課外自然閱讀實踐。實驗開始前,筆者對上學期實驗班和參照班英語閱讀課期末考試卷面成績進行比較分析,實驗班和對照班卷面平均分分別為60.8,60.1;標準差分別為8.67,8.12(表2),經統計軟件SPSS獨立樣本t檢驗,兩個班級的成績沒有顯著差異(t=0.391,p=0.697>0.05)(表3)。另外,筆者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了課外閱讀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兩個班中能夠每天堅持半小時課外閱讀的學生都不多,絕大多數學生沒有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閱讀量普遍偏少,說明課外閱讀都需要加強。
3.確定閱讀材料。筆者提供的閱讀材料主要包括兩份英文報紙:中國日報和21世紀報。這兩份新聞報紙時效性、新穎性強,其涵蓋內容與題材全面廣泛,有利于學生了解最新的時事,并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材料后沒有附打勾練習(選擇題),體現非應試性特點,以滿足消遣性閱讀的需要,目的是培養自然閱讀習慣,減少打勾練習的負面影響(見表2)。
4.研究過程。在實驗開始后的兩個學期中,筆者都擔任實驗班和對照班的英語閱讀課任課教師,同時筆者擔任實驗班的班主任。同時,任課教師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在每個學期末進行一次閱讀理解能力測試。兩個學期的英語閱讀課課堂教學中,實驗班和對照班都使用同樣的教材、授課計劃和教學大綱。不同之處在于,對于實驗班,任課教師提供英文報紙21st Century(紙質與PDF)和China Daily(PDF)給實驗班,作為主要閱讀材料,同時輔助以其它英文學習雜志,組織學生利用晚自修時間相互傳閱,進行課外自主閱讀,每個學期持續16周,兩學期共計32周;而對于對照班,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雖然同樣強調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同樣推薦閱讀數目,但區別在于,對于對照班,任課教師不提供報紙給學生,學生自主購買或借閱自己感興趣的閱讀材料。
實驗過程中,教師不具體指定閱讀內容,而是要求學生相互傳閱這兩份報紙,并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與目的自主選擇閱讀內容,教師要求學生用消遣性閱讀的閱讀方法閱讀英文報紙,并記讀書筆記。教師定期查閱學生的讀書筆記本,并組織學生相互傳閱讀書筆記本,交流閱讀心得。而對于對照班,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同樣強調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不直接提供新聞英語報刊給學生,也未明確要求學生購買相應報紙利用晚自修時間閱讀,未做具體要求。
同時,教師對實驗班的自然閱讀提出以下要求:(1)利用讀書筆記本,設計適合自己的個性化的課外閱讀計劃。(2)讀后撰寫內容概要和讀后感,并評價自己的閱讀效果,評價報刊內容難易度與對閱讀材料興趣度;學生之間相互閱覽彼此的讀書筆記本,對閱讀情況進行互評。上述措施的目的是通過自評與互評,提升學生的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意識,從而增強學生課外閱讀的自主性。實驗班學生實行集體晚自修制度,學生在統一教室學習便于自然閱讀的實施。實驗統一在晚自修進行,每周有三個晚自修學生閱讀新聞英語報刊。實驗時間持續兩個學期,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學生是主體,根據個人興趣度自由選擇教師提供的各類閱讀材料,并通過自評和互評監控自己的閱讀。
從表2和表3得知,自然閱讀實踐實施前,實驗班閱讀理解平均成績為60.8,對照班的平均成績為60.1,經統計軟件SPSS獨立樣本t檢驗,兩個班級的成績沒有顯著差異(t=0.391,p=0.697>0.05)。自然閱讀實踐實施一個學期后,實驗班的成績(后測一68.26)高于對照班的成績(后測一65.74),但是t檢驗的結果表明,兩個班的成績差異不明顯(t=1.180,p=0.242>0.05)。這說明,自然閱讀實踐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實驗班學生的閱讀成績的提升,盡管兩個班的成績差異性并不顯著。而在自然閱讀實踐實施兩個學期后,實驗班的成績(后測二66.24)明顯超過對照班(后測二59.78),t檢驗的結果表明差異具有統計意義(t=4.056,p=0.000<0.001)。以上數據說明自然閱讀實踐能促進英語閱讀水平的提高。
本研究表明,相比學習者自己尋找閱讀材料,教師采取主動性,提供新聞英語報刊給學習者,這對培養閱讀興趣起了關鍵作用。另外,本研究也表明,課外自然閱讀實踐不能完全拋棄附帶產出任務,而記讀書筆記作是行之有效的一種附帶產出任務需加以重視。本研究也表明,學習者課外閱讀投入時間與自主性總體水平與英語閱讀理解測試成績呈正相關。經過自然閱讀訓練的實驗班成績逐漸超過對照班,同時,自然閱讀實踐對學習者閱讀能力的積極影響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短期效果不一定明顯,需要堅持不懈長期實施才能取得較好效果。
四、啟示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探討新聞英語報刊自然閱讀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影響,結果表明,持續的消遣性自然閱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從長遠來看,持續的自然閱讀保證了閱讀量的積累,學習者的語感增強,在有成就感的閱讀體驗中,學習者的閱讀理解能力也得到提高。本研究對當前的英語閱讀教學具有一定借鑒意義,即課外閱讀實踐應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協助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通過消遣性自然閱讀,擴大閱讀量,提高成績。本研究時間跨度長,關注自然閱讀的過程監控,但是時間跨度長也使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影響閱讀能力的因素有很多,非語言因素以及學習者在寒暑假假期期間的個體學習經歷差異因素對閱讀水平的影響并未考慮進去,后續研究可持續關注學習者個體學習效果差異。
【新聞英語報刊自然閱讀提升高校英語專業學生論文】相關文章:
英語專業論文經典的模板11-25
英語專業論文致謝范文12-08
英語專業畢業論文07-22
淺析報刊閱讀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03-21
淺析英語專業學生閱讀策略使用的調查與分析03-16
淺議高校英語專業《基礎英語》課程改革探索12-01
英語專業論文答辯技巧12-04
英語專業標準論文格式12-02
英語專業的論文致謝怎么寫11-15
英語專業畢業論文題目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