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研究教師課改下的當代文學的論文
一、教師的一個重要工作
是根據專業特征對這門課程進行重新定位,改變專業不同但課程定位趨同的現象。之所以學生會覺得課程難度大,有畏難心理,還是因為最初此門課程是以“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為名,“文學史”課程所要求的學習目標對于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學生來說,確實是過高。不同專業的學生基本能力構成并不相同,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主要生源是藝術特長生,理論課并非他們的專長,他們的專業培養目的也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要成長為應用型人才。所以,中國現代文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應該回落到文學閱讀,以“作品賞析”為主,重點讓學生掌握分析文學作品的基本方法,從而具備較強的藝術鑒賞能力。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也都要作出改變。教學內容方面,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基本發展線索,每個時代的重要作家與他們的代表性作品,是此門課程學習的基礎知識,不能全部砍掉。而且鑒于課時的限制,一兩個學期的課不可能窮盡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所有內容,也能夠為學生進一步自學提供線索。但所占比例應縮減,可在課程開始時用兩個學時先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輪廓介紹給學生,之后再穿插在作家作品的講解中。每個階段文學發展的社會背景與總體特征,本來也是理解作家作品的一項重要內容,將兩者融為一體,學生能夠漸次吸收,比一次性將“史”的線索強灌給學生的教學效果要好。
二、作品賞析是課程的主要內容
但不宜過于分散,應精選每個時期的典型代表,每次課兩個課時,主攻一個作家一部作品。大一學生還是初學者,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了解只是基于中學階段零散的閱讀,閱讀量較多的學生也沒有文學史的意識,求多對初學者來講并非好事,往往會生出雜亂無章之感,抓不著頭緒,最后收獲就很少。諸如魯迅,他的經典作品數量很多,如果為了求全一個課時講四五篇甚至更多,每篇分配到的時間短自然就不能細讀,學生只能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久而久之學習興趣自然大減。其實魯迅的《祝福》、《孔乙己》、《藥》等作品學生之前都學習過,“阿 Q 精神”說起來都頭頭是道,不必再重復,可從學生不太熟悉的篇目中選一篇進行細讀。當然,經典的標準有爭議,所以教師要做好統籌規劃工作,綜合教師的研究專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總體安排等因素,在篇目安排上盡可能兼及各種體裁、不同風格的作品,盡可能讓學生掌握多方面的文學鑒賞方法。進入文本細讀之前,應先對作家生平創作等背景知識稍作講解,這樣能夠讓學生對作家有雖簡單但較為完整的認識,彌補單篇細讀容易留下“以偏概全”印象的弊端,也培養學生對該作家進一步的閱讀興趣。在細讀文本過程中,也可穿插其他作品相互比較。以《狂人日記》為例,講到“看客”時可聯系到祥林嫂、孔乙己周圍的看客們,即便以前學習時未有講到,在熟悉故事的支撐下,學生自然能夠加深對“看客”的理解與認識;講到“吃人”情節時,也可聯系到《藥》等作品,如果對學生“吃人”的象征涵義掌握情況良好,甚至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狂人”吃人與華小栓吃夏瑜血饅頭的異同,進而分析國民性及知識分子問題。同樣的,其他作家作品也可拿來比較,縱橫比較之下,拓展知識面自不必說,對深層次把握作品也是非常有益。教學方法也應多樣化。
三、傳統教學多以教師講授為主
這對初學者來說也并不全是壞事,在幾乎不了解一門課程的背景下,學生需要先學習。在學生打好基礎之后,教師則應采取啟發討論式的教學方法,避免“填鴨”。每個班上經常主動發言的學生一般只有十多位,為了調動很少發言或從不主動發言的學生的積極性,開初需要進行強制性的提問,由教師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逐步深化對文本的理解。諸如葉紹鈞的《潘先生在難中》,作家安排了很多細節刻畫潘先生這一人物,像是下火車后與妻兒走散而生出家破人亡之感這一細節,因為很多學生都有擠火車與同行人暫時走散的經驗,不管何種程度的學生都可就此對潘先生的性格作出點評,有學生會認為這是潘先生愛家愛妻愛子的表現,也有學生表示反對,認為潘先生未免太大驚小怪,不過走散而已不至于就家破人亡了。有爭論就有思考,老師再加以引導,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課堂討論也是對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很多同學都是心里明白但說不出來,到后期這種情況得到明顯改善。對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學生來講,文學與影像的互讀、講授與表演的結合是結合了文學與影視兩者專長的教學方式,也為學生所歡迎。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很多名著都已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或話劇,影像的加入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改編與原著之間的差異也是很好的思考點,像是電影《家》與小說雖然故事走向一致,但很多細節不同。以瑞玨難產死亡為例,小說中高覺新就在產房外,電影中高覺新則是被家人強硬攔住未去探望瑞玨。將這種差異比較布置給學生,讓學生結合專業特長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既提升了文學鑒賞能力,也鞏固了專業知識。表演的進入課堂也是如此,將文學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截取出來讓學生表演并對自己的表演加以陳述,他們的表演是否到位反映了他們對作品理解的程度。但應注意的是影像與表演的加入不能喧賓奪主,畢竟“現當代文學課還是要立足于‘文學’”。
四、考試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是檢測教學成果的主要方式,也能幫助教師反思改進教學效果。傳統考核方式傾向于一卷定乾坤,不注重能力的日常訓練,往往造成高分低能的窘境!案咝朔谀┛荚嚦煽儧Q定學生課程成績的弊端,加大平時考核的力度,增強教師的責任心,擴大教師考核的自主權,鼓勵他們寓教于考、寓考于教!敝袊F當代文學作為理論課,與實踐課不同,沒有辦法將專業知識的實踐運用作為主要考核內容,還是需要依賴考卷的形式,同時增加平時考核的力度。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可以分別占 30%與 70%的比例。平時考核的方式多采用作業與小論文的形式,學生的課堂活動(討論、表演等)也都計入成績。期末考試采用閉卷考試模式,考試內容應合理分配知識考核與能力考核的比例,尤其是作品鑒賞部分,不讓所謂的“標準答案”禁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中國現當代文學面臨新的時代變革、新的專業形勢,應該致力于發展轉型,重新定位課程目標,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改革考核機制,建立一套適用于應用型文科專業的教學體系,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研究教師課改下的當代文學的論文】相關文章:
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方法研究論文11-20
當代文學論文范例12-04
新課改下初中化學教學改革研究論文05-06
新課改下高中地理教學研究03-28
關于新課改下高中地理教學的論文11-08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論文11-14
新課改下中學生寫作心理論文12-01
中國當代文學中的新移民文學研究03-26
新課改下物理實驗教學的點滴體會論文11-21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在新課改下的改進論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