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主體性物理教學論文
一、立足學生的興趣培養,提高學生物理學習自主性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轉變觀念,鼓勵學生參與,尤其要注重調節好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以“服務者”的態度來對待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和呵護。例如,在探究“感應電動勢產生的條件”時,回路中的磁通量發生變化,但回路不一定閉合。此時學生就會追問:為什么不一定?對于這樣的問題,教師不是直接作解釋,而是引導學生分析感應電動勢與什么因素有關,從而解決問題。如此,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也愿意主動提問。
二、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升物理學習效率的保障。在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有些教師認為只要學生上課認真聽講了,認真完成了練習,就可以獲得知識構建。其實不然,學習過程更多需要學生去主動完成,只有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主動去探究,形成一定的習慣,才能保證學習效率的穩步提升。要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習慣,首先要注重培養學生整體規劃的習慣。在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涉及多個概念,多個公式,多個知識點,如果不能統籌規劃,只是被動接受,勢必讓學生在學習中較為盲目。培養學生規劃的習慣,要注重引導學生根據課程標準而整理出每個模板、每個章節中需要知道、了解、掌握、應用的知識,然后落實學習計劃。其次要培養學生提問、質疑、應用的習慣。就提問和質疑而言,教師要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把自己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和同伴交流,解決不了的要向教師請教。在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要有耐心,要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習慣的培養,要注重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構建情況而展開針對性的練習。例如,在講“自由落體運動”后,學生對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是否完全掌握。如果沒有,就可選擇相關的練習進行訓練。如對自由落體的方向、重力加速度等知識的練習,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練習。
三、改革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知識構建,關注學生差異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是影響學生主體性的主要因素。在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統治者,教師講而學生接受,學生的`主體性自然不能得到體現。而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滲透,這一現象得到改觀。改革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實質就是要讓教師從“神壇”走下來,變成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進行指導。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以問題、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活動。例如,在探究“蠟塊的運動軌跡”時,蠟塊的軌跡方程學生很難理解,此時教師以坐標中表示一條直線或曲線的案例引導學生做消元,學生合作對公式進行分解,得到t=x/vx,y=vyx/vx,追問:對公式進行數學分析,看看它代表的是一條什么樣的曲線?學生展開討論,教師補充。此時教師可強調:由于蠟塊在x、y兩個方向上做的都是勻速直線運動,所以vy、vx都是常量。所以vy/vx也是常量。公式表示的是一條過原點的傾斜直線。拓展到物理運動上,這又代表什么意思?在此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再次討論,從而得到蠟塊做的是直線運動的結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注重從目標上進行分層,讓基礎差異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要達成的目標不同。教師還要注重在課后練習上進行分層,讓學生在能力范圍內完成練習。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總結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得到發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高中學生主體性物理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5.物理教學反思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