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舞蹈教學原生態舞蹈異化研究論文
摘要:舞蹈是民族文化中感性認識與理性思考的結合產物。作為一種生活、生存命運的體驗方式,原生態舞蹈創作與反映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通過原生態創作,將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藝術真實的加工處理,為我們展現了深刻的民族文化內涵。本文對黑龍江中俄同源民族舞蹈的異化進行論述,希望在舞蹈教學中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黑龍江流域;中俄同源;原生態舞蹈;異化
一、黑龍江流域中俄同源民族原生態舞蹈概述
關于我國黑龍江流域中俄同源民族的研究資料很少,對原生態舞蹈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一般來看,同源民族的劃分和界定主要有兩種說法,共同起源說和遺裔說。共同起源說主要是指原住民觀點,認為這些民族都是在黑龍江北部生存生活。另一種學說主要堅持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在傳播的過程中發生了文化的異化,雖然具有親密的關系,但是仍然有許多差異。本文堅持后者觀點,認為同源民族其實是擁有共同的祖先,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了文化的差異,包括原生態舞蹈在內,也有許多變化。理由是17世紀時,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不同的民族發生了融合,在黑龍江流域地區固定生活下來,于是形成了近代的同源民族的共同祖先。從這些舞蹈來看,有許多共同的特征,比如崇尚自然、崇尚宗教、舞蹈富有激情等等。
二、原生態舞蹈的精神異化
精神異化體現在宗教和舞蹈的結合上面。原生態舞蹈正是通過相同的精神屬性,從而實現了人與神,靈魂與肉體的完美結合。比如黑龍江流域的黑熊搏斗舞,它也叫斗熊舞,表達的是當地民族對熊圖騰的崇拜和禁止獵熊的信仰。當地民族最早將虎和熊作為種族的圖騰,隨著時代的發展,虎漸漸不再做為當地民族的圖騰使用,延續下來的是對熊圖騰的一直崇拜。因為熊和當地人的關系一直非常親近,在早期當地民族還把熊認作為他們的祖先,把他們稱作為雅亞和太帖(在他們族語中譯為祖父和祖母的意思)。在精神異化之前,當地民族是可以打獵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的變遷,人們逐漸認識到對于這種圖騰,必須要虔誠恭敬,因此不得繼續打獵了,所以后來如果出現了獵人在狩獵過程中,出于自衛目的,意外將熊打死,那么就必須要舉辦一場莊重的風葬儀式來祭祀死去的熊。祭祀儀式主要是采用舞蹈的方式表達對熊的敬畏。舞蹈的動作主要是由打獵、抽鞭上下馬等動作組成。
三、原生態舞蹈情節的異化
同源民族的原生態舞蹈在情節布局上面做了絕對的加法,它們從一個自認為重要的生活場景入手,讓我們看到了幾個世紀以來的社會風貌、人文情懷,多元化的風格呈現在我們眼前。在情節的選取上面,這些舞蹈故意留下時空的空白,繼承了中國傳統美學的“留白”技巧,用一種含蓄的表達手法隱藏了那段特殊的歷史,讓人回味無窮;同時我們又看到這些民族的舞蹈創作者的才華魅力,藝術風度。在處變不驚淡如水的表面之下,隱藏了多少民族文化的內容?觀眾在看了以后也有很大的心理期待。
四、原生態舞蹈人物的異化
舞蹈《松花江》通過對一個俄國遺孤和一個救助他的母親展開舞蹈人物創作,反襯出特殊政治環境下人的生存命運。這種生存狀態既可悲又沉重,讓人深感同情卻又能展開思考。在舞蹈的人物塑造當中,圍繞媽媽、孩子展開塑造。媽媽的人物形象自不必說,無私、奉獻、寬容、博愛。本文認為對這個舞蹈的研究當中,人們常常忽略了遺孤這個人物。在舞蹈當中其實對這個俄國遺孤的人物塑造也是筆墨重彩。美國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提出了人的生存需求層次理論,該理論對人的生存需求劃分為五個層次,其中最低需求是溫飽,最高需求是人的價值的實現。顯然,俄國遺孤屬于受害人物,因此他對生存的要求標準是最低標準,就是活下去。但是在這種特殊的時代環境下,他甚至連最低需求都達到不到,如果沒有這位中國媽媽救他,他就無法生存。
五、結語
綜上所述,同源民族原生態舞蹈具有很強的時代特征和藝術特色。舞蹈教學中通過分析舞蹈的藝術特點發現,這些舞蹈發生了許多變化,重新賦予了很多文化內涵和意義,值得深思和探索。當然,現代社會的多元文化發展對于少數民族舞蹈沖擊很大,受重視程度大大降低,本文認為有必要對其進行相關研究,并且對其進行有效的研究,對當代文化建設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舒展.黑龍江流域民族傳統文化概論[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7(03)
[2]謝琳.民族民間舞蹈的文化底蘊[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4(02)
【舞蹈教學原生態舞蹈異化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原生態舞蹈的文化屬性論文10-04
關于舞蹈教學研究的論文09-26
高校舞蹈教學研究論文07-06
舞蹈音樂結構與舞蹈表演研究論文08-18
大學舞蹈教學問題研究論文06-18
舞蹈教學語言藝術研究論文09-08
舞蹈教學論文09-20
體育舞蹈的研究現狀的論文05-12
中職舞蹈教學創新教育研究論文07-20
幼兒舞蹈教學論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