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亞的木匣
畢業論文
1、背景
我教《科利亞的木匣》(人教版第7冊)1課,在引導學生披文入境,進行“自由朗讀,劃出最感興趣內容”這1教學環節時,學生提出“科利亞為什么走5步正好挖出木匣?如果挖不出來怎么辦?”面對學生生成這樣的問題,我當時既驚訝又重視。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不然。它關系到學習全文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如果不給予正確引導就可能使閱讀浮在認可“10步”和“5步”的表面上,就可能淹沒文本的寓意:“時間變化,事物也變化,遇到問題要動腦筋解決”。于是我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整體把握”——“讀演給合,感悟文意”——“比較詞義,融會文意”。從而既機制地解決了生成的問題,又借勢引導學生讀懂全文,領會閱讀思考的1些方法。
2、教學實錄
——再讀課文,整體把握(7-12自然段)
要求:請同學們讀出你最喜歡的句段,并說出道理。學生自由朗讀。
生A:我喜歡第7自然段(因為媽媽從門口朝前走了310步,挖出了箱子,我太高興了)。
生B:我喜歡第8自然段(科利亞朝前走了10步,為什么沒有挖到他的木匣,我真為他著急)。
生C:我喜歡第10自然段(科利亞遇到問題肯動腦筋)。
生D:我最喜歡第101自然段(科利亞終于想出挖到木匣的辦法)。
面對踴躍發言的同學,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尤其是“D生”的精彩回答,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我想】文中的文字敘述空間思維占主導,對孩子們來說不容易把握文意。特別是第11自然段,科利亞對小伙伴們說的那段話。其中找木匣的方法學生們不1定都相信,其道理學生不1定都能理解。于是——
——讀演結合,感悟文意
1、出示課前準備好的小黑板,(第11自然段中科利亞說的1段說:“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4年前埋的,那時候我還小,步子也小。我現在9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1倍,所以應該走的不是10步,而是5步。你們看,我馬上找到我的木匣子!保
2、讓學生自由朗讀
要求:讀后每小組選1代表范讀。學生自由讀,匯報朗讀。
3、學生評價
生A:第1組代表讀得挺好:第1、2、3句從語氣中給人以肯定、興奮、平穩的感覺。
生B:第3組代表第4句讀得好:語氣肯定、語調上揚,表現了科利亞的思考是完全正確的。
師小結:同學們讀得真棒,評得也準確。讀出了科利亞解決問題后的喜悅心情。請評得好的同學美讀,大家品賞。指名美讀。
4、直觀演示
我喊了1位學生上臺前和老師比個子,比步子,學生馬上就領悟到:個子高步子就大,個子矮步子就。ǘ蹋。
5、畫圖明理
引導學生動手自由地畫畫、比比、想想,我邊巡視、邊點撥。加深對兩次挖木匣結果的直觀理解。效果很好,學生紛紛舉手回答:
4年前,科利亞年紀小,步子也小;
4年后挖木匣,科利亞長大了,步子也大了,仍然走10步,就超過了埋木匣的地方,當然挖不到,現在只要走5步就可以了。
——比較詞義,融會文意
結合課后“思考、練習”,請學生讀出文中含有“仍然”、“果然”的.句子,體會詞義有什么不同。試著用“仍然”、“果然”分別說1句話。從而使學生對課文最后1個自然段含義的理解。即:懂得了時間變化,事物也變化的道理,遇到問題愛動腦筋的好處。
3、點評
“閱讀的過程是學生個性化體驗的過程”。所以,我針對學生閱讀生成的問題,采取了以讀代講、讀演結合、以評促說的教學策略,緊扣課文重點,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閱讀,聯系生活實際體驗理解文本內容。
圍繞科利亞兩次挖木匣出現不同結果的閱讀疑問,引導學生“讀悟結合、讀演結合、讀做結合、讀比結合”,突破了難點,實現了學生與文本和諧對話的目標。既訓練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興趣?芍^抓綱帶目,事半功倍。
作者單位:樅陽縣石嶺小學 陸和信 2○○6年102月
【科利亞的木匣】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