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學談
畢業論文
以素質教育為指歸的教育課程改革,正在積極健康地在大江南北推進著。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研究性學習”開始走進了新課程。教師都在學習新課程標準,都在認真、積極地實施課程改革,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素質得到提高,表現更出色。葉圣陶的“教是為了不教”、“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即為善教”教育理念令我折服。下面就結合《孔乙己》的教學,談談個人的1些認識和做法。
1、教材處理的創新性
新課程改革的1個重點目標,就是構建開放的、充滿生機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伴_放性”和“創新性”成為課改的靈魂。在5彩繽紛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娛樂休閑方式日趨多樣化、新穎化,它對人的吸引力越來越大,電視、電玩等使學生如癡如醉。課堂上傳統的處理教材的方法已經激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進行新的處理。別具特色的導入新課,把學生帶入情境,為整堂語文課定1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則教得輕松,學生則學得有趣。
《孔乙己》離我們的時代太遠,學生興趣不大,如老1套教學,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隨便應付。因此,導入新課應從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著手,與現代有關熱點鏈接。于是我這樣處理:近幾年來,有1種病風行世界各地,引起人類恐慌,由于通過禽鳥傳染,世界各國都很難防治。你們知道是什么病?(學生回答是禽流感)。
對。禽流感屬于生理疾病。中國歷史上也曾經流行1種病,不過它不是生理上的疾病,而是1種精神上的疾病。這種病開始于隋朝,明清達到鼎盛。中華民國前夕才銷聲匿跡。得這種病都是讀書人,同學們知道是什么?(學生回答是科舉病)對,科舉病。這種病主要有兩種。清朝諷刺小說家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的范進屬于第1種,我稱這種為“熱式”。因為范進因中舉而發瘋了。魯迅這位既懂醫學又擅長文學的偉人,以他獨特的方式,給我們塑造另1種——冷式,這類典型的病人就是孔乙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小說。
2、教學方式的自主性
教學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改的顯著特點。改變原有的單純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的學習方式,自然成為課改的核心任務。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學生自己充分參與了學習,才會學得扎實,學得有效。過去的那種以教師為主角的填鴨式教學使學生個性難以發揮出來。其實,教師只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只能起到主導作用,而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他們的活躍與否,關系到他們對知識的接受及能力培養的程度高低。因而,我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為主,不剝奪他們主人的權利!犊滓壹骸方虒W設計中采用了填寫病歷卡的方式:魯迅以文學的筆調撰寫了孔乙己的病歷——《孔乙己》。我們先聽聽魯迅的介紹(放《孔乙己》課文朗讀帶)。聽完后,我問:同學們,我們接下來就把文章“翻譯”成醫生的診斷書,好嗎?診斷書看過吧!讓學生討論。根據學生的介紹,我歸納并補充為4項內容:病人概況(姓名、年齡、住址、外貌特征等)、病人癥狀(與人不同處、言行矛盾處)、病因、處治方法。然后布置學生填寫孔乙己病歷卡。學生積極參與,興趣盎然。
3、教學過程的多變性
目前,語文學科教材,面對信息時代,內容顯出“難、窄、舊”的特點,而新課程提倡“新、活、寬”,強調發揮“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那么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就應具備1定的多變性——在什么情況下用什么來教。好的課堂教學結構有1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變思維信息的.單傳遞為思維的多邊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思維信息的轉化率,盡量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充發揮現代的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明顯的作用,是推進素質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得以實施的有效途徑。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幻燈、投影、錄音、電腦等,可增大課堂教學容量,增加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對激發興趣、培養學生能力、開發智力起重要作用。教學過程中還可滲入其它學科或其它行業特點。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夠活起來!犊滓壹骸方虒W中,引導學生感知課文時,播放課文朗讀磁帶,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讓學生更好、更美的感知課文,讓人物形象在學生腦中更鮮明起來。在填寫病歷卡時,把從網絡中搜集的有關咸亨酒店及孔乙己有關的圖畫展示給學生,學生觀看后,能清楚了解當時時代背景,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填寫完病歷卡后,鼓勵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給孔乙己畫像,課后在墻報上展覽。進1步激發學生的興趣。
4、教學目標的確定性
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應使學生在自主參與與研究探索中獲得體驗,從而激發探索和創新的欲望,為學生開辟1條與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續發展的渠道。鼓勵學生觀察世界,解釋社會,認識自我,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是探究式教學的關鍵,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能力,給每個學生探究的權利和機會。從而獲得新知,增長能力,體驗解決問題后的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素質。課堂教學選用探究式,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在質疑問難中探究,在觀察比較中探究,在矛盾沖突中探究,在問題解決中探究,在實踐活動中探究。于是在《孔乙己》的教學中,我又進行了如下的設計:病歷卡“處理方法”,引導了學生對歷史的分析,這樣學生知道了封建科舉制度廢除是問題解決的正確方法。再設計引導學生探討:今天的教育有沒有弊端?應如何解決?學生通過切身經歷及網上等收集的(如安慶初2胡某自殺、甘肅武威學生自殺事件)感受了應試教育的后果,并懂得了應怎樣去學習。在學習魯迅小說的精巧構思,我設計了讓學生以“當代的孔乙己”為話題擬寫作文,這樣把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學生理解并體會到應怎樣構思作文。
教育的改革,應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發展服務為指導思想!1切為了孩子,為了1切孩子,為了孩子的1切”,應當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教育不是捧上了1張張錄取通知書,而是塑造個性鮮明、對社會有用之才,教育不是追求成績的優秀率、合格率,而是追求學生健康快樂的發展,教育不是匯報時的總結,評比時的數據,而是老師與學生共度生命的歷程,共創人生的體驗。在漫漫的語文課改之路上,我愿1直探討下去!( 樅陽縣周潭中心學校 周為義)
【《孔乙己》教學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