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學欣賞中模糊語言的語用功效
摘 要:模糊語言有著特殊的表達功能,顯得更豐富,更具有表現力,為讀者欣賞作品時的想象、審美、再創造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增添了含蓄蘊藉的審美效果。
關鍵詞:文學欣賞;模糊語言;語用功能;審美效果
語言具有精確性和模糊性的雙重特性。文學語言中具有更多的模糊性。形象性是文學作品的主要特征,它是靠形象思維來完成的,而形象思維的主要思維活動則是模糊思維,作家的構思過程基本上是一種模糊思維的過程,而讀者的理解、欣賞過程又是一種對作家模糊思維的接受和延續,因此,模糊語言是文學的生命和靈魂。本文擬從語用學角度來分析文學欣賞中模糊語言的多種語用功效。
一、
模糊語言提高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在文學欣賞中,模糊語言作為一種重要的表達手段是不可缺少的。康德說:“人類生活中不能沒有模糊語言,不可能處處用精確的語言代替模糊的語言,模糊觀念要比清晰觀念更有表現力![1](P115)事物從一個狀態到另一個狀態,往往很難劃出一個明顯的界限,因此,要準確地將事物狀態表現出來,就需要運用模糊語言。又由于模糊語言來源并植根于日常生活中的通俗語言,它們中有大量包含概括性的詞匯和短語,正因如此,“概括性的表達一旦置于特定的交際環境中,其中的模糊語言均會無一例外地被賦予精確含義”[2],所以,在文學欣賞中能體會到有時恰當貼切地運用模糊語言要比精確語言表達得更生動更準確。如《林黛玉進賈府》對林黛玉的描寫,別有一種風流和神韻:“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這里對林黛玉的描寫很顯然是采用了模糊語言,將西施“捧心而蹙”、“婀娜風流”的外形之美,聰明絕頂的比干式的靈秀之氣賦予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象具有絕世的姿容,氣質更散發著令人著迷的神韻。其美賽沉魚落雁,其純如冰清玉潔,其慧集天地靈秀,其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就是模糊語言的魅力所在。由此可見,文學語言的準確不是提供客觀事物的數量特征和邏輯概念的外延,而是在傳達思想感情和意境上推崇準確,從而把握準確和模糊之間的辨證關系,運用模糊語言達到精確語言所不可企及的準確生動之藝術效果!
二、
模糊語言增強了語言表達的靈活性生活中,的確存在著妙不可言的事物,但是我們卻必須用各種巧妙的表達方式,來表達出妙不可言的事物,做到妙而可言。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可以借助含義寬泛的模糊語言,使自己的談話具有某種彈性,從而在任何情況下都進退自如,無懈可擊。模糊詞語雖然看似模棱兩可,表意不清,事實上正是它這種特點,使得語言具有靈活性和開放性。文學作品欣賞也如此,因為模糊語言中心區域清晰而邊緣沒有涇渭分明的界限,與相鄰概念的義域部分重疊,伸縮幅度大,所以借助模糊語言能增強語言表達的靈活性。用模糊語言靈活地表情達意,并不是故意把話說得晦澀難懂,正好相反,它要求語言運用者依照一定的語言環境,采用靈活的對策,把自己要表達的內容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來。如前蘇聯的文學作品《卓婭和舒拉的故事》有這樣一段描寫:卓婭為保衛祖國參加了游擊隊,不幸被捕,臨刑前德國軍官審問她:“斯大林在什么地方?”她的回答是:“斯大林在自己的崗位上!边@是采用模糊語言所作的十分靈活的應對。為了保護領袖,卓婭采用了亦此亦彼的回答:敵人本意問的是斯大林所處的具體的地點,卓婭則利用了“所處地點”與“所在崗位”在義域上的部分重疊,避開對方提問的實質,似答非答,變被動為主動,表達了對領袖的強烈熱愛,對勝利的信心和對敵人的蔑視的感情。卓婭的回答是模糊寬泛的,使敵人無法捉摸!
三、
模糊語言凸現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社會生活是復雜的,人的思想也很復雜。由于運動著的事物、發展變化中的思維總是以環環相扣,或跳躍反復的方式銜接,一般來說沒有明確的時空邊沿,所以文學創作只能借助模糊語言塑造形象,以求真實地反映生活,由此模糊性也就成了文學作品的一個顯著特征。作家往往能巧妙地運用模糊語言,以相對清晰的可被人理解的方式,來凸現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①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②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己經不多了!敝逼鹕碛挚匆豢炊,自己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雹劭滓壹罕銤q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著便是難懂的話,什么“君子固窮”,什么“者乎”之類。例句①,“十多年”在時間上本是模糊的,再加上“似乎”一詞的修飾限制,就顯得更加不明確,作者用近乎夸張的手法表現了孔乙己懶得出奇,死要面子硬撐讀書人架子的丑態。例句②,“不多”是數量上的模糊,加上這個詞的多次重復,讓我們看到以讀書人身份自居的孔乙己在對小孩子說話時都是滿口之乎者也,把一個真實善良,又迂腐可笑的孔乙己形象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例句③,“偷”、“竊”、“者乎”等是孔乙己制造的內涵上的模糊。在眾位麻木冷漠的酒客面前,孔乙己極力掩飾自己的尷尬難堪,不想丟掉自己作為讀書人的所謂清白。迂腐不堪的狡辯,不知羞恥的自我解嘲,含糊的咬文嚼字,難懂的之乎者也,欲蓋而彌彰,只能夠引得眾人的哄笑,使店內外充滿快活的空氣!
四、
模糊語言創設意境,強化美學張力文學語言的美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模糊語言來表達的。模糊語言可創設一種意境,以取得意在言外,情在辭外之效。它既強化作品的美學張力,又給讀者以美的享受!皬拿缹W角度看,潛在的信息蘊涵的越豐富美學信息就越大,內涵如此豐富的美只能用模糊的語言表達出來,因為概念外延具有很強的包容性與伸縮性,這種‘不確定性’和‘空白’意義最能創造朦朧美、含蓄美和意象美,能創造美的意境,傳達詩的意境![3]如白居易的《花非花》“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這首詩的語言模糊,表層和深層信息也很模糊,撲朔迷離,甚至朦朧得讓人難以理解,但透過這層朦朧的薄霧,細細體味,我們還是能領略其意境的,確乎“其中有象”“其中有物”。這種若即若離,若隱若現的格調,使全詩意境悠遠,渲染了縹緲空靈的意境,使人感到一種朦朧美的審美愉悅并難以釋懷,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參考文獻:
[1](前蘇聯)阿爾森·古留加.康德傳
[2]蘇聯波.模糊語言不模糊[J].西華大學學報,2005(6).
[3]康響英,劉寶巖.模糊語言在文學欣賞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探索,2006(7).
【文學欣賞中模糊語言的語用功效】相關文章:
探討模糊語言在商務英語中的語用功能03-18
探析模糊語言在商務英語中的語用功能12-04
談模糊語言在商務英語中的語用功能03-19
淺析國際商務英語中模糊語言的語用功能12-08
試論文學翻譯中漢語模糊美的磨蝕與補償03-17
文學作品中的詩性語言魅力03-19
淺談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應用與意境12-08
英語教學中語言與文學的關系探討03-18
淺析漢語言文學中的散文賞析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