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外國文學教學手段分析論文
近年來,高職教育已成為教育熱點,高職教育的發展勢頭迅猛,各種職教理念層出不窮,但大都將注意力集中于如何辦出職教特色、如何盡快適應市場等方面。在實際教學中,奉行的是“就業教育”狹隘理念,突出實用性,因而,重技能、輕人文的現狀普遍存在。而實際上,無論何種教育形式,盡管有其各自的階段性培養目標,但最終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職業教育也不例外,特別是以“高技術、高能力、高素質”為人才培養特點的高職教育,更應重視人文教育,因為筆者教授高職教育中外國文學這門學科,下面就以這門學科為例,談談其與人文素質培養問題。人文素質教育是關于“精神成人”的教育,它以健全人格教育為理念,以受教育者的身心全面、協調發展為目標,以使受教育者通過學習和領悟人類普世價值,并通過他們的自由抉擇、日常踐行和獨立擔當而最終內化為他們的人格和品質。
在外國文學教學中突出這個特點,而就文學自身的性質來看,閱讀、接受的過程本身就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過程。外國文學課是研究西方文化的一塊重要陣地,作為一名外國文學教師,我們應該利用這塊陣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特別在實用主義盛行的今天,這個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應積極承擔起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重任。至于在具體教學中應如何突出人文素質的培養,我們應該結合具體貼切的作品去慢慢滲透,如荷馬史詩中英雄們的個體本位意識(以阿喀琉斯為代表)、集體意識(以郝克托爾為代表)、古希臘悲劇中主人公們敢于和命運抗爭的拼搏精神、哈姆雷特對人性的深層思考等等,在這些作品的教學賞析中,都可以適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實際上,在西方文學史上,優秀的文學作品無疑都是與倫理、道德緊緊相連的。因此,外國文學這門課程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會起到補充作用。
而目前,在高職有限的教學計劃中,以政治教育取代人格教化和道德教育的現象比比皆是。從教育的功能講,真正的人文教育有別于政治課的理性說教,不是以外在的倫理道德規范和準則去要求學生,而是通過心靈的潛移默化去修正學生的品行;不是讓學生聽別人說這“不準”那“不能”,而是學會讓心靈告訴自己是非美丑,并擇善而從。一個是以“堵漏”去禁絕,一個是以“疏導”去啟真。因此,外國文學中的人文教育的作用是政治教育無法替代的。外國文學教學還應該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而不是教師一味地去講“純文學”,去培養“精英人才”、“學術人才”。現在的學生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心理承受能力也越來越弱,而在欣賞外國文學相關作品如《浮士德》、《老人與!返阮愃谱髌窌r,我們可以適當培養學生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在欣賞《李爾王》、《高老頭》時,我們應辯證分析看待李爾王和高老頭對子女的愛,并與當今社會上的普遍現象“啃老族”聯系起來,來反思一些實際問題:如何看待父母對子女的愛以及子女如何回報父母等。通過這種聯想思維,從而把德育、倫理等人文素質滲透到教學中,使外國文學的學習跳出狹隘的理論層面,從而具有實際意義。
其實學習文學本身就不應該在純文學氧吧里去呼吸,有時它也會像技能型學科那樣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既然外國文學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能承擔人文素質培養的重任,那么,在教學實踐中,就應注意調動、運用多種手段、方法以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目前,很多學生對文學作品不求甚解,這對我們老師來講是極大的挑戰。如何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中抓住學生們的心,讓他們浮躁的心沉靜下來,讓他們功利的心進入文學意境中去接受洗禮,是我們教師當務之急。一、激發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興趣學生學習外國文學課程已經是最后一學年了,而在此之前的初高中、高職前兩年學習階段,學生對外國文學接觸較少,不像學中國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那樣有一定的文化“基礎”,異質文化的差異往往成為他們理解外國文學的阻礙,再加之社會因素,急功近利、浮躁的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原因,而再結合到高職院校具體情況,學生的文學素養較之本科院校的學生有很大差異。
因此,我們培養他們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遠比教師自己個人詳細的講授來的更為重要,因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而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自覺走進外國文學的殿堂,很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我們在外國文學史的教學中要經常、較多、自覺、有意識地將比較文學的方法使用其中,而不是將外國文學和比較文學作為兩門獨立學科鮮明地割裂開來,涉及到相關作品時,將中外文學作品個案進行詳盡比較,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分析、賞析作品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激發他們自覺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通過比較的方法將中西文學乃至中西文化的差異彰顯出來,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這也是學生們比較感興趣的。如講授《美狄亞》時,可把它與中國詩經中的《氓》進行比較,同是寫古代社會婦女在家庭中地位的不平等,同是棄婦形象,由于兩人身處于截然相反的文化形態,因而命運抉擇也截然不同。
類似于這樣的拋磚引玉,促使學生在課后有興趣去讀原著,并在閱讀過程中善于用比較的眼光看待問題,視野得以開闊。二、教學手段應由單一向多元化轉變多媒體教學在外國文學教學中的作用一方面是以生動活潑、栩栩如生的畫面和視聽效果來吸引學生眼球和注意力,另一方面則借助多媒體的方式將外國文學的知識性、趣味性、人文性以圖文、影像和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呈現出來,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生很難理解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這時只有將古希臘羅馬文學與中世紀文學進行比較后才能讓學生直觀深入理解文藝復興時期文學,而比較作品則需要很長時間復述,效果不一定很明顯,這時利用教學課件顯示,讓學生看到古希臘羅馬時期雕塑、陶器的生動自然,中世紀圣父、圣母、圣子題材的單一,顏色的暗淡、憂郁,文藝復興時期各大家筆下人物線條的優美,臉部表情的生動,人物關系的和諧。
比較之后,學生會很容易得到答案:文藝復興時期藝術風格與古希臘羅馬時期非常接近,正是因為中世紀以“神”一統天下,文藝復興以“人”為表現中心才顯得尤為可貴。這就是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藝術品上重要美術作品,以加深學生對某一問題的理解。此外,外國文學教學中還可以適當運用電影教學方法,讓學生有更加直觀的印象。在外國文學中,經典的文學作品被改編成經典電影的例子屢見不鮮,如《巴黎圣母院》、《紅與黑》、《哈姆雷特》、《簡愛》等,在當下,學生能夠靜下心來認真讀經典原著,十分難能可貴,更多時候是沒有時間耐心去讀,那么在教師教學過程中,不妨利用電影教學這一便捷有效的方式,讓學生對作品本身有更直觀深刻印象的同時,也適時激發學生再去讀原著,比較影視與原著在表現、處理人物時的異同等。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促進學生思考。
當然,還有其他有效的教學手段,如改編外國文學中的經典戲劇,讓學生親身體驗人物角色,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命運,從而理解戲劇主題;布置相關讀書任務,設置讀書小組,就某一作品進行問題討論、辯論等,都可以成為外國文學教學中可以利用的有效手段。不管怎樣,以上提到的這些教學手段都只是一種外在形式,形式始終要為內容服務。也就是說,積極有效地在教學中使用這些方法手段,說到底,無非還是為怎樣把外國文學教學與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結合起來服務的。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我們牢記“人文素質培養”這一宗旨,相信不管是哪門學科,一定可以培養出既有能力、又有人文素養的高素質人才。
【外國文學教學手段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工程力學教學手段分析論文10-29
外國文學作品分析畢業論文09-06
分析外國文學現代化研究路徑論文09-15
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手段論文04-15
高職有效教學手段市場營銷論文10-09
高中地理教學的創新手段的論文08-27
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手段初論文10-16
外國文學論文模板10-10
外國文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論文08-23
外國文學作品翻譯的語言規范化分析論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