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古代歷史文化中蕎麥的相關記載論文
蕎麥是一種保健功能突出的特色小雜糧作物,有兩個栽培種,即普通蕎麥(甜蕎)和苦蕎(韃靼蕎麥)。蕎麥在我國的栽培歷史非常悠久,最早的蕎麥實物出土于咸陽四號漢墓中,距今已有2 000多年。蕎麥作為一種雙子葉的小雜糧作物,又被稱為假禾本科作物,其種子中的主要儲存蛋白質的氨基酸組分比較均衡,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且比例適宜,基本達到了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的標準營養蛋白水平。此外,蕎麥種子中含有較多的黃酮、硒和銅等,賦予了它降“三高”和減少、治療多種疾病的功效[1-2]。我國人民在很早以前就已經開始了對蕎麥的馴化栽培,從各種文獻記錄中都能夠看到蕎麥的身影。
1 古代對于蕎麥的記載
中國對于蕎麥最早的記載目前還有所爭議,如《神農書·八谷生長篇》記載過蕎麥,該書有人認為成書于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但可能是后人偽托,故成書時間不明。日本有學者認為,中國最早關于蕎麥的記載是后魏末期至東魏初期的《齊民要術》中(約公元6世紀中期),但書中對于蕎麥的記載是在《齊民要術·雜說》,現在一般認為“雜說”乃是唐人所做。還有觀點認為,《詩·陳風·東門之枌》中“視爾如荍,貽我握椒”中的“荍”即為蕎麥,但《爾雅翼》中釋義為錦葵花,《爾雅注》中釋義為小草。另外鄒漢勛(清)撰寫的《南高平物產記》曾記:“……蕎麥不見古書,宋嘉祐本草始記載……”。蕎麥首次確切出現的書籍是《急備千金要方》,乃是唐代孫思邈著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古書中對于蕎麥的名稱和記載現存很多爭議,如《詩·陳風·東門之枌》中的“荍”、《傳》為“荍芘芣也”、《疏》為“一名蚍”,也就是錦葵,荊葵。明末方以智認為,“芘芣”和“荊葵”是蕎麥的不同名稱。
雖然蕎麥最早見于古書的歷史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和考證,且對于蕎麥名稱的釋義也多有爭議,但古人對于蕎麥的記載卻是非常多。成書于宋仁宗時期,與《嘉祐本草》同時期的《圖經本草》,對蕎麥的藥用價值有“實腸胃,益力氣,續精神”“……除小兒丹毒,赤腫熱瘡”等相關記載。明代《群芳譜·谷譜》也有著“性甘寒無毒,降氣寬中,能煉腸胃”的記載,《本草綱目》中有對苦蕎的記載:“苦蕎味苦、性平寒,能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利耳目,煉五臟渣穢!边@同現代研究中對于蕎麥降“三高”,對心腦血管的保健作用是有相同之處的。明代《群芳譜》對于蕎麥的記錄為“蕎麥,一名荍麥,一名烏麥,一名花蕎”。不過《植物名實圖考》(清代)中:“蕎麥,嘉祐本草始著錄。字或做荍,然荍為荊葵,非此麥也”,這又涉及了蕎麥名稱的相關爭議。
據現代種質資源方面的研究,蕎麥起源于我國西南部,我國曾在1980-1982年進行過蕎麥資源的收集工作。到目前為止,已經收集和保存的蕎麥資源材料約有3 000份,其中栽培型占97%以上!侗静菥V目》中就已經對蕎麥的兩個主要栽培種進行了分類“……蕎麥之莖弱而翹然,易長易收,磨面如麥,故曰蕎曰荍,而與麥同名也,俗亦呼為甜蕎,以別苦蕎”。也有觀點認為,古人將荍視為蕎麥的野生種,從而將蕎麥分為三大類,這種說法還有待商榷。在我國西南部,金蕎麥是一種野生蕎麥品種,古代也有著野生蕎麥的記載,《植物名實圖考》中記載“赤地利……江西、湖南通呼為天蕎麥,亦曰金蕎麥。莖柔披靡,不纏繞,莖赤葉青,花葉俱如蕎麥……”這也說明了在我國古代,就已經將蕎麥分為甜蕎、苦蕎、野生蕎麥三種類型,這同現在采用的分類方法也是相一致的。同時古人也認識到了蕎麥同麥類作物是不同的,小麥屬于禾本科作物,而蕎麥屬于蓼科作物,又稱為假禾本科作物!短旃ら_物》曾有記載:“……雜麥曰雀、曰荍。皆以播種同時,花形相似,粉食同功而得麥名也。蕎麥實非麥類,然以其粉療饑,傳名為麥……”可見古人已經認識到蕎麥雖然“磨面如麥”,但同麥類植物并不同類。
2 古代的蕎麥栽培
我國古代農耕技術的發達,也體現在了蕎麥的種植栽培上,關于蕎麥田間耕作制度,很多古書也有記載。
蕎麥雖然耐貧瘠干旱,但在其生長期中對于肥料的要求較高,現代農業生產中會在蕎麥播種時加施復合肥。王禎《農書》曰:“蕎麥,立秋前后漫撒種,即以灰糞蓋之。稠密則結實多,稀則結實少。若種遲,恐花經霜,不結子!薄短旃ら_物》云,蕎麥“其性稍吸肥腴,能使土瘦。然計其獲入,業償半谷有余,勤農之家何妨再糞也”,這些都提到了在蕎麥栽培種肥料的重要性。同時蕎麥生長雖然要求一定的營養,但施肥不可過量,過多則會影響到蕎麥的生殖生長!杜_海使槎錄》中就有這方面的記載:“土壤肥沃,不糞種,糞則穗重而伏。種植后,聽其自生,不事耕鋤,惟享坐獲,每畝數倍內地。近年臺邑地畝,水沖沙壓,土脈漸薄,亦間用糞培養。”這些都說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于蕎麥肥料的施用方式有著深刻的理解。
蕎麥種子,尤其苦蕎種子,由于重皮較厚,休眠不易被打破,在播種后會造成出苗不齊、不壯,這在現代農業中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古人對于蕎麥播種時的種子選擇也有著較深的認知。如《農蠶經》記載:“種陳,則出見而死,慎勿誤用!薄掇r圃便覽》中,對蕎麥播種時的用種量做了介紹“種蕎麥在立秋前,每中畝用種二升!辈还庥梅N,對于蕎麥的播種時間也有著不少的記載。如《三農紀》記載“……秋后以灰糞和種之,八九月收。春種者六七月收……”“孟秋……種蕎麥……”《農政全書》中“……蕎,秋種也,或春種!笨梢娫诠糯,蕎麥多為春秋兩季種植。又有《植物名實圖考》中記載:“蕎麥,北地夏旱則種之,南方春秋皆種。”從中可以看出,蕎麥因其耐干旱,可在夏天不適合種植其他作物時進行夏播。并且由于南北氣候差異巨大,蕎麥的播種期也有所不同。各種記載中都要求蕎麥霜前成熟。明代《偏民圖纂·種蕎麥》記載:“若種遲,恐花經霜不結。”王禎《農書》也有“……若種遲,恐花經霜,不結子”的記載。
蕎麥生長周期短,一般2~3個月即可收獲,且耐貧瘠干旱,不需要精細的田間管理,非常適合在西部高海拔山地和北方干旱地區種植。清代編著的《蘊古堂增補陶朱公致富奇書廣集》中即有“蕎麥不畏旱而畏水”的記載。乾隆年間的《滇南見聞錄》也有“旱地荒山遍植荍”的記錄。《神農書·八谷生長篇》記錄了蕎麥的快熟特性“生二十五日秀,五十日熟,七十日成”,《馬首農言》中有“谷實一百五十日,黍實一百二十日,蕎麥實七十日!薄妒跁r通考·卷二十六·谷種》則曰:“蕎麥則秋半下種,不兩月而即收”的記載!度r紀》則指出蕎麥生長發育同時進行的特性,即蕎麥“半長苗、半開花、半結子、半收實”。《舊唐書·吐蕃傳》也有“……其地氣候大寒,不生杭稻,有……小麥、蕎麥!边@些記載都說明了蕎麥耐貧瘠干旱、生長期短的特性,并且“……種者則易為工力,忙之則不妨農時!睂τ跒哪昙Z食作物的補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蕎麥宜于水旱之年”,是重要的救災作物。
3 蕎麥的藥用價值
蕎麥種子中較特殊結構的蛋白質,賦予其獨特的營養保健價值和生理功能,主要包括降低血液膽固醇、抗衰老、抗癌、抑制膽結石、抑制脂肪積累、降血壓和抗白血病等功效[3-5]。我國古代人民也認識到了蕎麥的藥用及營養價值,蕎麥的根、莖、葉、種子均可作藥用。
如《群芳譜》記載“性甘寒無毒,降氣寬中,能煉腸胃……若脾胃弱者不宜,多食難消”“燒灰淋汁取堿,蜜調涂爛癰疽,蝕惡肉,去靨痣最良”,《經史證類備急本草》記載“葉作菇食之下氣,利耳目……”“其穰作灰,淋洗六畜瘡并驢馬躁蹄”“能煉五臟滓穢,續精神,作飯與丹石人食之良”。《齊民四術》中也記載“又腹中時時微痛,日夜泄瀉四五次者,久之極傷人,專以蕎麥作食。飽食二三日即愈……”“頭風畏冷者,以面湯和粉為餅……雖數十年者,皆瘥(痊愈)”!洱R民四術》中還記載了蕎麥殼做枕頭“蕎麥其殼和黑豆皮,菊花裝枕,明目”。但是也有醫書對苦蕎的毒副作用有過相關的記述,如《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就說蕎麥“久食動風,令人頭眩。”李時珍對苦蕎和甜蕎進行了分類,對苦蕎有著詳細的記述“苦蕎出南方……其味苦惡……可作為糕餌食之,色如豬肝。谷之下者,聊濟荒爾!边@些記述,說明了古代人們能夠很好的認識到蕎麥的營養和醫藥保健價值,也能對蕎麥的品種和功能加以區分和食用。
4 結語
蕎麥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栽培歷史,蕎麥本身生長周期短,耐干旱貧瘠土壤,耐高海拔的寒冷氣候,對種植環境的要求不高,是重要的救災作物。同時,蕎麥本身具有非常出色的營養和保健價值,是藥食兼用作物,具有非常巨大的開發價值。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對蕎麥的分類地位、品種區分,栽培管理制度及食用藥用價值都有著深刻的認知,前人的諸多記載既是了解蕎麥作物起源和擴展的重要證據,也是認識古代我國社會文化和生產力發展的途徑。
參考文獻
[1]Rout MK. Amino acide sequence of the basic subunit of 13S globulin of buckwheat[J]. Phytochemistry, 1997,45(5):865-867.
[2]李建輝,陳慶富.蕎麥種子蛋白質亞基研究的現狀及展望[J].種子,2007,26(7):47-51.
[3]Li SQ, Zhang QH.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foods from buckwheat[J].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2001,41(6):451-464.
[4]Kayashita J, Shimaoka I, Nakajoh M, et al. Feeding of buckwheat protein extract reduces hepatic triglyceride concentration, adipose tissue weight, and hepatic lipogenesis in rats[J].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 1996,7(10):555-559.
[5]Tomotake H, Yamamoto N, Yanaka N, et al. High protein buckwheat flour suppresses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rats and gallstone formation in mice by hypercholesterolemic diet and body fat in rats because of its low protein digestibility[J]. Nutrition,2006,22(2):166-173.
【我國古代歷史文化中蕎麥的相關記載論文】相關文章:
我國古代詩歌風格論中的一個問題03-20
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禮法觀念沖突探析12-01
談我國旅游名山形成的歷史文化淵源03-20
淺談工程審計質量控制中的相關問題的論文12-09
簡述我國音樂教育中母語教育論文11-18
古代文學論文11-21
我國高校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論文12-08
旅游開發對歷史文化村鎮的影響論文11-13
高中地理的相關論文11-30
護理系的相關論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