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與實踐教學改革
摘要: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應根據不同的辦學層次采用不同的辦學模式,作為普通本科類學校應培養既具有較好的基本理論知識,又具備較強實際應用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專業課程體系的合理設置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文章對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實踐教學以及專業特色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議。
關鍵詞:土木工程;課程體系;實踐教學
高等教育中土木工程專業為中國在土木工程基本建設方面培養了大量的人才,涉及科研、技術應用與管理、教育等多個領域。該專業在中國高等學校中設置面廣,但辦學層次和培養模式上存在著較大差異。從市場對人才需求來看, 要求畢業生能夠直接或在較短的時間內勝任實踐工作,而現有的學生所學的知識與實際工作的需要存在著“脫節”現象。為此,作為普通本科類的高等學校對人才的培養必須要有合理的定位,根據市場的需要,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對人才培養計劃應有明確的合理課程體系,更加注重具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法和措施。
文章通過多年來對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以及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調研,結合浙江海洋學院在本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和實踐教學方面提出的設想作了探討。土木工程專業是一個大類,它涉及到房屋工程、市政工程、橋梁工程、港口工程等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管理。在目前的學分制培養計劃中課程體系設置除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外,另主要課程設置有專業必修課和專業方向的選修課,較多的實踐教學被安排在假期進行。
一、現有課程體系的評述 (一)人才需求情況 (1)從近幾年畢業生就業統計數據來看,大多數學生畢業后從事與工程管理、設計有關的工作,且60%以上從事工程管理方向的工作,這些工作主要集中在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2)從用人單位需求來看,比較注重對(約2年以上)工程人員工作經驗的要求。 (3)從工作方面來看,比較注重執業資格,這類考試需要學生有很好的基本理論方面的基礎。 (4)從企業技術需求來看,需要在工程應用上進行技術創新研究的人才。 (5)土木工程專業在高等學校中設置面廣,但辦學層次和培養模式上存在差異。作為普通本科類高校對人才的培養必須要有合理的定位與特色,才能提高專業的競爭力。
(二)課程體系設置情況在學分制培養計劃中,課程體系設置的主干專業課為必修課程外,其它較多的專業課程是按照專業方向來設置的。雖然在上述課程設置上能基本滿足國家教育部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及在專業理論、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但計劃在實施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由于受總專業課學分(約166學分)的限制,大部分課程課時不夠,較難完成規定教學內容。 (2)少量課程在教學中存在內容交叉重疊現象。 (3)課程設置不符合人才培養的需要,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顯得不夠。 (4)專業特色不突出。
二、課程體系的改革思路
(一)優化課程的設置 (1)專業必修課程的設置既要體現專業的性質, 同時要兼顧各專業方向的需要,避免交叉重疊。為此,合理設置好專業必修課尤為重要。 (2)精簡、整合部分課程,避免課程容交叉或重復。比如:將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合并。 (3)在每一個專業方向中精選方向所必須的課程作為方向選修課的設置,同時,在這個方向中不占用過多的學分,而給學生留有較多余地按學生的需要在其它方向或模塊中選修。為此在每一方向中安排了精選過的12. 5學分的專業選修課作為必修課。 (4)增設技能模塊。主要課程有專項施工方案編制方法、結構設計軟件應用技巧、工程造價軟件應用技巧、土木工程測試技術、施工現場資料收集與處理、施工現場安全知識、工程應用研發技術專題講座等。這些課程的設置有利于學更好地生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也是培養學生在工程上“一技之長”的主要手段,對學生就業有很大的幫助。 (5)結合地區特點體現專業特色。如:學校土木工程專業為結合海洋工程,體現專業特色,在公共模塊中除原有的港口建筑物等課程外,增設有關沿海軟土地基處理等相關講座;在課程大綱中合理安排好與海洋工程中涉及的相關內容。如:土木工程材料中強調材料防水性、耐久性、材料保溫隔熱等;房屋建筑學中有關防臺風的構造措施等。
【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與實踐教學改革】相關文章:
土木工程專業英語的教學改革與實踐03-08
對高校攝影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03-19
土木工程專業材料力學教學改革12-11
關于國際經貿專業校內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構建03-18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論文11-08
對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03-20
培養土木工程專業在高校的實踐能力11-18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03-23
土木工程理論力學教學改革11-19
綜合創新訓練課程體系的探索與實踐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