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學習數學應是學生再創造的過程論文

        時間:2024-09-10 10:36:40 數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學習數學應是學生再創造的過程論文

          有意義的學習并非是簡單的被動接受過程,而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新課程也倡導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基于這些理念,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創造性的處理教材,設計適合學生自主探索,主動發展的教學過程,給學生提供‘再創造’學習的契機,激發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機與活力。

        學習數學應是學生再創造的過程論文

          一、引導和幫助學生“再創造”

          傳統的“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往往是在學生寫出連加算式后,老師直接指出這種連加算式還可以用新的計算方法——乘法來表示,并示范著將2+2+2改寫成2×3,緊接著介紹乘法算式的意義和各部分稱。這樣用老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數學知識從教師嘴里“淌出來”,摒棄了知識形成的動態過程,學生對新知學習的參與就有隔靴搔癢之惑,體驗不深,也就無益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創新意識,探索精神等個性品質的主動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我采用以下這種方式,投影出示主題圖列算式,2+2+2、3+3+3+3、4+4+4+4+4

          師:以上三個算式有什么共同特點?

          學生爭著回答,“都是加法算式”,“每個加數都相同!”

          師:不看圖,誰能說出幾個這樣的算式?

          學生一下子說出了如5+5+5、10+10+10+10、9+9+9+9,6+6+6+6+6+6+6+6+6+6。

          師寫了幾個6連加后,遲疑了一下,停了下來。問:剛

          才那位同學說的6太多了,老師只記得每個加數都是6,卻忘了是幾個6,該怎么辦?

          生1:讓他把6一個一個地再說一遍。

          生2:我認為他沒有必要一個一個地說,只要直接說出幾個6相加就可以了。大部分學生對第二種方法表示贊同,教師讓剛才說算式的同學用第二種方法表述,再補充完整算式。

          師:看來用幾個幾來說真簡單,下面同桌一人寫算式,一人說算式,相互交流一下。同桌活動,把連加算式幾個幾相加。

          師:大家都會說了,不知道會不會寫?

          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會”,情緒高漲。

          師說出“4個8相加”、“6個7相加”、“15個2相加”,讓學生寫算式。寫到第三個算式時,有一生質疑:“寫15個2相加的算式太長了,能不能象讀一樣簡單一些?”

          師:可以呀!如果寫得一些,要寫出哪些數?試著

          看?

          生:寫出相同加數2,相同加數的個數是15,寫成“215”

          師:如果這樣的話,別人就不知道算式的意思,甚至

          還會認為是215呢!看來在2和15之間要加一個表示連加的符號,小組商量一下,該加一個怎樣的符號?

          生1:加上“田”,表示15個2相加。

          生2:把‘+’斜寫成“X”,既簡單,又能表示出做加

          法的意思。

          大部分同學同意第二個同學的意見,教師讓學生把以

          上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再認識乘法算式的意義和各部分名稱。……

          事實上,人們是在日常生活實踐中感受到多個相同數連加,用加法表示比較麻煩,從而創造出乘法的。

          上述教例中,根據乘法的這一特定的發展歷程,主動將乘法的潛在探索空間還給學生,調動學生的認知潛能,引導和幫助學生在“做”中循序漸進地參與“相同加數”、“相同加數的個數”、“幾個幾”、“乘法算式”等數學知識的“再創造”活動,體驗乘法的發生、發展、形成的動態過程。

          二、讓學生參與問題的“再創造”

          例如在學習《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教學中, 師:誰能告訴老師,我們班有男、女各多少人?

          生:我們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

          師:根據這兩條信息,你們想到什么?

          生1:男生人數是女生的1倍。

          生2:女生人數是男生的4/5。

          ………

          師:根據以上四條信息,你們能不能選取其中兩條,提出一個問題?

          生1:我們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數是男生的4/5女生有多少人?

          生2“我們班有女生20人,男生人數是女生的1,男生有多少人?

          生3:我們班有女生20人,女生人數是男生的4/5,男生有多少人?

          生4:我們班有男生25人,男生人數是女生的1倍,女生有多少人?

          從學生熟悉的班級男、女生人數出發,通過提問、組合、編題,讓學生自主構建出四道系列應用題,不但使復習題、例題和嘗試練習題得到整體呈現,有機溝通了分數應用題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延伸、拓展了課本習題的啟思功能,而且還讓學生明晰了數學問題的生發點,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

          三、讓學生參與解法的“再創造”

          接上例:

          師:以上四個問題,前兩個問題會解答嗎?試試看。(這兩題相當于課本上的準備題,學生解答后及時反饋、小結)

          師:第三個問題想試一試嗎?誰能列式解答,你是怎樣想的?

          生1:我把男生數看作單位“1”……要求男生人數列式成20÷4/5=25。

          生2:我是通過畫線段圖發現的……所以列式為20÷4×5=25。

          生3:我根據“女生人數是男生的4/5”,設男生有X人,列出方程4/5X=20來解的。

          生4:我也根據“女生人數是男生的4/5”,設男生有X人,得到方程20÷Ⅹ=4/5來解的。

          ……

          師:剛才幾位同學從不同的角度解決了第三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這節課我們所要研究的內容。

          當學生直接面臨新知問題時,教者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第三個問題想試一試嗎?誰能列式解答,你是怎樣想的?”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探索,給學生提供自行探究、自主創新的時空,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主體意識,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方式、認知特點的需要,結果探索出了分數解、份數解和方程解等多樣化的解題策略,使學生在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人人有收獲,個個都獲得成功的體驗,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參與“再創造”

          數學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以上例題著力體現“小課堂、大社會”的理念,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即“我們班有男、女生多少人?”把學生引入到現實情景中進行“再創造”活動,既有利于學生憑借生活經驗主動探索,實現生活經驗數學化,又有利于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應用題有了“應用味”,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綜上所述,學生經歷了像科學家一樣的研究和主動發現、構建過程,并且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但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索精神,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最大限度地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學習數學應是學生再創造的過程論文】相關文章:

        論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07-27

        淺談數學學習要讓學生經歷過程08-25

        論文的發表過程09-22

        小學數學學習過程模式研究10-08

        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學習數學的論文10-22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論文09-11

        淺議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的論文的教育理論論文10-10

        淺談學習方法形成的過程的教育理論論文10-26

        有關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簡論文章09-28

        小學數學學習論文10-12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