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生本教學論文
導語:“生本教育”是華南師大教科所 郭思樂教授創立并倡導的。強調生命的意義,回歸教育的本源。一切以學生文本,一切為了學生,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潛能,是一種真正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堂為陣地、為學生的樂學、好學而設計的教育。
我在教學中踐行“生本教育 ”的理念,遵循“生本教育 ”的“先學后教,不教而教”教學原則,總結出如下的教學流程:第一步,課前自學,也叫課前預習。就是對所學知識有個初步的認識,這個認識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面對新鮮生疏的知識,產生一種求知的欲望,在這種內動力的趨動下,主動地去探索知識,既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第二步,小組交流。通過小組交流,給學生提供一個“生態平衡”的學習環境,這個學習環境,特別為差生提供了一個學習與自由表達的機會。小組交流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生“取長補短”、“自我完善”、“相互促進”的過程。第三步,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中教師可以做必要的引導和提醒,在同學們的交流與爭辯中攻破每一個難點,構建知識系統,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第四步,老師幫。老師根據同學們的自學情況,交流情況,針對同學們出現的問題對同學們進行引導和幫助。這種教學模式簡單地說就是:預習(前置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剛開始嘗試這種教學模式的時候,我也曾經著急過,迷惘過,生怕學生們言不由衷,跑題到九霄云外,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學生們知道了怎樣去討論。在課堂上我主抓13個小組長,讓他們各出奇招,各顯神通。每節課,我除了定出本課的課前小研究,就是讓學生們在自由自在的狀態下去盡情學習。我有時像一個舵手,修正一下航向;更多的時候,我是一個“隱士”,在一旁感受和欣賞著課堂的精彩紛呈。
印度哲學大師奧修說:“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蹦_被忘記,是因為腳處于“忘我”狀態,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不合腳,腳疼了,就會被時時記起。同樣的道理,當教育適合學生時,學生就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在忘我的時刻,學生的能量就不會被教師的說教所消耗,真正出現投入和著迷的境界。失去多時的人的自然本性,這時會回到學生的身上。“他會像自然界的那頭鹿,毛色鮮明,忽閃著黑寶石似的眼睛,處處顯示活力”。平時要花幾個鐘頭甚至幾周時間才能“教”會的東西,現在也許有幾分鐘、幾十分鐘就足夠了。
郭思樂教授說:“他(教師)的核心任務,不是自己‘教’,而是組織學生‘學’、服務學生‘學’。他要為學生創造生機勃勃的、令學生‘忘我’的課堂!惫淌谶說:“牛們喜愛草,向往草,爭先恐后地奔向草,這時候,鞭子的作用就大大減少了。類比到教育,就是,我們讓學生喜愛學習的天性發揮出來,讓他們以最大的自由奔向學習,享受學習,這時,他們不肯下課,他們總是意猶未盡,課堂上風起云涌,這時外部評價的督促作用也就變得多余了!
我在踐行“生本教育”的教學模式中,體會最深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特有的前置性研究。在生本教育體系的方法論中提出了“先做后學、 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前置性研究”就是充分體現了這一生本理念。前置性研究是教師根據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和學生情況來確定,讓學生自己先自主學習的一個過程。這樣可以使學生有備而來,對課堂充滿自信,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如何設計前置性的小研究,如何使學生會做前置性研究作業呢?如,在教學《1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我會設計“說一說”、“畫一畫”或“擺一擺”的前置性的小研究。7 + 8=( ),請說一說你的方法(也可以用畫圖或擺小棒的方法)。又如,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運算定律時,我會先給出自學示范:
學習內容:加法交換律。
例題可知:因為40+56=96(千米)
56+40=56(千米)
所以40+56=56+40
用字母表示:a+b=b+a
我的發現:在加法計算中,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我的例子:13+7=7+13
76+18=18+76
我會要求同學模仿我的書寫格式,完成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自學。給出一個自學模式,可以降低學生自學的難度。每次布置前置作業的時候我都會簡單說一說完成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比如:運算定律這一課,我會請同學們完成小研究的時候想一想:什么時候會用到這些運算定律?在記憶這些運算定律的時候有什么好方法?請把你的好方法寫下來,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
2、自主學習的方式——小組合作。生本教育把課堂還給了學生,以生為本,提倡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那么學習小組如何組建?如何才能保證學生能夠成功、有效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呢?
對于小組的組建,我有以下三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同桌的兩個人組成一個小組。第二種方法,由前后桌的四個人組成一個小組。這種方法我在教學活動中最常用當,我會盡量保證每個小組有一個優等生,兩個中等生,一個后進生。第三種方法,同學們自由組合式。組內的成員大多興趣愛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個性,這種組合在期末復習、班級活動的時候非常好用。
小組組建好后,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幾個小組成員自由發揮,那么整個合作過程就會如同一盤散沙,學生從合作中得不到真正學習的機會和任何的提高。我一般會在分完小組后,給每個小組成員編號,并作好分工,比如:一號當組長,負責組織討論與合作,二號當記錄員,負責記錄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三號當紀律員,負責維持合作時的紀律,四號當匯報員,負責將小組合作的情況在全班作出匯報。在小組合作時,我會對他們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指導,如:小組內發言時要按照次序,要學會聆聽,要禮貌用語,要各司其職。當然每個小組成員的分工不是一直不變的,一般在一個月之后,我會調換他們的任務,這次擔任組長的下次去擔任匯報員,這次擔任紀律員的下次去當記錄員,讓每個學生對小組中的四個角色所擔任的工作都了解,都會做,明白這四項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四人小組的成員缺一不可,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合作意識。
3、多元化的評價。評價是向學生反饋他們的學習情況的一種形式,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教育系統內部,評價不是目的,只是促進教學的手段,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呢?
在教學中,我常用的評價方式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口述評價:我常常會在孩子們有進步或表現優秀時,及時鼓勵。
。2)文字評價:除了口頭上的表揚,我還習慣在他們的書上或本子里寫下一、兩句由衷的贊美,如:你真棒! 等等;
(3)同學評價。
“你的發現太有價值了”
“你的總結很到位,你就是我們班的小博士”
“你語句流暢,用詞準確、思路清晰,完全可以當一名小老師了”
“你太有才了”
“你都可以當教授了”
在我們四(1)班的數學課堂經常可以聽到類似的評價,這些評價都有的來自同學。能得到同學的認可,對于被評價、被表揚的孩子來說,是最開心不過的了。我們班的王同學同學,是一個比較調皮、好動的小男孩,之前他很少參與課堂的討論,經常一個人玩手指。但就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舉手了,也正巧被同學請起來發言。等他發言完,同學給他足夠的認可
“王同學,你聲音很洪亮,我們要向你學習。”
“王同學,你的思路很清晰,我要表揚你!
“王同學,你是very good!”
“王同學,今天上課你不但沒玩手指,還能舉手發言,我要表揚你。”
“是啊,老師也覺得王同學今天表現的非常好,思路清晰,用詞恰當,上講臺大方得體,非常棒。趙老師也希望王同學以后能保持這種良好的學習狀態,繼續努力!”就在自己被小伙伴評價的時候,王同學聽得是多么的認證,從他眼睛里我找到了丟失已久的自己。得到贊揚的他,整節課都坐得直直的,聽課別提有多專心了!
。4)分數值評價。我們班有幾個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同學,起初讓我很苦惱,后來我改變以往的“批改作業”為“作業評分制”。每次作業只要能認真完成,就一次能獲得1000至10000分乃至幾萬分的獎勵,書寫越認真,分數越高,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如果書寫作業時還能對一些重點題目進行評研:舉一反三,寫出自己的思路,重難點提醒,將會獲得更高的分數。
評價方法一改變,學生作業完成情況也完全變了。他們為了能獲得更高的分數,整個課時作業被評研的密密麻麻,他們用自己喜歡顏色的筆,寫出自己對題目的分析,寫出自己對解題的思路。空白的地方寫滿了,就寫在便利貼上,貼在課時作業里面。不寫作業的同學也按時完成作業了。看到他們整頁整頁寫的密密麻麻的評研,我問他們:“你們這樣寫,累不累,手酸不酸?”
“老師,我們不累!
“老師,我這次拿的分數不高,我再補加點評研,能不能重新給我打分啊?”
“當然可以啊!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稱贊、喜歡。當自己所做的事情得到別人的認可時,那一定是心情喜悅,干勁十足。大人如此,孩子們更是如此。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贊賞與喜愛。正因為孩子們渴望得到老師的贊賞,所以我們老師在教育教學中,就該憑借孩子們的這種需求,多元化評價孩子,深層次的鼓勵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潛能。
4、靜待花開。
“十年樹樹,百年樹人”。但是現在人們越來越追求快速度,提速了還要提速,還要提速。在學校,很多班主任的工作就像做工程一樣搶進度、趕時間,追求所謂的高效率、快節奏……卻忽略了孩子的成長總是需要一定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每個孩子成長所需要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就像桃樹需要三年結果,杏樹需要四年結果一樣。對于一個知識,可能有的孩子很快認識到,有的孩子卻需要更長一段時間才能認識到,學會。作為園丁的我們,需要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生長的時間與空間,容許孩子們暫時的“落伍”,尊重生命,尊重不同孩子不同的生長規律。我們期待著春色滿園的那一天,期待著心花怒放的那一天,期待著自己生命開花的那一天。靜待花開。
沒有人能夠知道春風的顏色,只有當她吹拂山川和田野;沒有人能夠知道教育的發生,只有當它們讓學習者的心靈揚起風帆;沒有人能夠知道孩子們的智慧,只有當他們自由地思考和實踐。最后,引用郭思樂教授的一段話來結束本文:“學習者的生命得以最大限度地激揚,而我們也就享受了生命的精彩和神奇,使教育者和學習者的生命都得到了解放。教者得到了極大的幸福,因為我們成為了學習者的生命激揚者!
【小學數學生本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數與計算教學的論文10-31
小學數學生本教育論文07-20
小學數學數形結合教學思想論文10-25
以學生為本的高中新課程生物教學論文05-29
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策略論文06-05
社會文化與小學英語繪本教學分析論文08-14
小學生數學教學論文08-07
以人為本小學數學論文07-14
以人為本高中的政治教學論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