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杜威經驗主義課程理論指導下的探究性學習

        時間:2023-03-16 12:07:17 碩士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杜威經驗主義課程理論指導下的探究性學習

          提要:《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課改倡導學習方式的轉變,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的探究性學習方式因而備受矚目。在具體教學實踐中,該如何運用探究性學習方式?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呢?文章就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背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在經驗主義課程理論指導下如何有效的進行探究性學習。

        杜威經驗主義課程理論指導下的探究性學習

          關鍵詞:經驗主義;背影;創設情境;探究性學習

          在新課程理念下,倡導將學生從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模式下解放出來,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語文的閱讀教學尤其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文學作品是作者走進讀者內心的媒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閱讀體驗,教師要珍視學生的閱讀感受。在新課改下,教師應該積極響應“探究性學習”,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筆者在進行《背影》教學時,嘗試“探究性學習方式”。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讓學生自行閱讀課文,可以互相探討,再各自發表閱讀感受。然而,這堂課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學生很難將實際生活經驗帶入到課文的理解中,或者說,大部分學生根本沒有積累生活經驗的意識。所以,大部分同學對文章的理解都停留在文本形式表面,同學們體會不出文章所傳達出的父愛和字里行間的父子情深,甚至出現了嘲笑“父親”笨拙的背影、指責父親違反交通規則等情況。總結初次嘗試探究性學習的失敗,我認識到探究性學習是在借鑒科學研究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學習法特征,注重生成、發展、提升人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的一種學習方法。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習者原有的經驗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強調學習所必備的能力。八年級的學生具備自主探究的能力嗎?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在對《背影》探究性學習教案的修改中,我嘗試以杜威的經驗主義課程論為指導。經驗主義課程理論的目的是把兒童從傳統教育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發揮兒童的主動性,以“兒童為中心”。在課程組織上,讓學生直接去體驗,獲得主動學習的經驗。基本特征:第一,將教育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培養兒童適應現實社會生活的能力。第二,反對傳統教育中的“注入式”教學,主張“從做中學”,以兒童參與的活動作為教學設計內容。第三,反對教師絕對權威,提倡“以兒童為中心”,調動兒童的主動性。杜威的經驗主義課程理論中的“以兒童為中心”、注重兒童的直接經驗、以及教學與生活相聯系都對探究性學習具有指導意義。中學生之所以不能夠領會文章所具有的情感內涵,在于學生對實際生活經驗的忽視,以及他們年紀的局限性。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創設情境將學生直接感觸的生活與課堂教學內容相聯系,注重學生對生活的經驗、注重學生的自我閱讀體驗,引導學生將感性的體驗上升到理性的解讀。

          一、“以兒童為中心”指導探究性學習

          杜威認為“教育對象不是沒有情感的物體,而是有思維、有情感的人類,所以他主張不要壓制兒童的天性,激發兒童的內在創造力和思維能力。”在課堂中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更多的是一個引導者的地位,為學生創設情境,搭建橋梁實現教育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其實語文教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很多教學活動都脫離了生活,語文教育更應該成為學生真正生活,獲得生活知識的源泉。

          在《背影》教學實踐中,我在上課之前,讓同學們在家里先觀察一下自己父母親人的背影,并寫下觀察的感受。老師設計情境化作業,為探究性學習提供經驗基礎。并運用如下導入:“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不經意的細節,會引發我們內心的感動。比如:上學路上花圃里的花開出了艷麗的色彩;下雨天,透過霧蒙蒙的玻璃看見母親拿著雨傘等待的身影;回到家,父母在廚房客廳忙碌的背影。今天帶著你們的觀察感悟,我們一起走進朱自清的《背影》。”于漪老師曾說“一個好的導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設計這一導入,將學生的生活體驗過渡到教學課堂,作為學習課文的經驗積累,再將生活與課堂結合使學生的內在經驗不斷拓展。

          二、反省思維指導探究性學習

          杜威認為,經驗中包含著思維,思維就是方法,他說:“沒有某種思維的因素便不可能產生有意義的經驗。”探究性學習重視學生的自我發展,而自我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思維的“開發”,培養學生形成主動的思維慣性,破除原有的“非此即彼”的思維定式也是探究性學習的目的之一。杜威的反省思維分為五個階段:第一,對問題的感知;第二,問題的形成――使困惑成為有待解決的難題;第三,模擬解決問題――運用知識,加以必要的觀察,來模擬解決問題;第四,選擇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理性思考,來選擇一種解決方法;第五,通過實踐來檢驗方法――通過行動來檢驗選擇的辦法。訓練學生的反省思維,還需要老師的引導,以及學校教育、課堂教學創設相關的“經驗情境”,使學生在了解了反省思維之后,得到鍛煉機會;再進一步使學生將反省思維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成為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一種思維經驗。教學起初為學生創設情境,或者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情境相聯系,幫助學生的經驗不斷生長,為探究性學習提供經驗基礎。在這種情境中,教師要提供空間讓學生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嘗試讓學生發現問題,并指導他們解決問題。

          課堂開始我在黑板上寫出了三個問題:(1)文章寫了幾次背影?(2)哪次寫得最具體、細膩?(3)在這次描寫中,哪些詞語用得好?為什么?然后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課文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答案。在學生第二次閱讀課文時,指導學生嘗試自己提出問題,并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經驗主義指導下的探究性學習通過老師提出問題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訓練感知問題的思維,并且進入第二階段接受問題;在第二次閱讀的時候,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以兒童為中心”重視學生內部本能和傾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學生自主提問的結果出人意料,出現許多具有價值的問題――“為什么這么常見的背影會讓作者感動得落淚呢?”學生發現問題,形成問題是從學生的角度,這些問題是許多教師想當然會忽略的地方。這種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為前提;以訓練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形式;以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提升為目的的探究性學習方式對于整個課堂教學有長遠的意義。

          三、經驗課程指導探究性學習

          杜威倡導并實施的經驗課程形態是“主動作業”。主動作業有幾大特征:第一,符合兒童生長的規律;第二,取材于社會生活,充滿了事實和原理;第三,可以指出邏輯經驗的發展;第四,體現了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成為課程與教學統一的中介和途徑。把生活的外延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將對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的生成、發展、提升的過程作為學習的方式――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不僅是課堂上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還有課外的實踐檢驗,或者說將課堂教學的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根據杜威“主動作業”的理論,我在《背影》課堂教學的尾聲,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后探究性學習的作業――“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對親情有所感悟,將我們的感悟用實際行動表達出來――大聲的對父母親人說出,我愛你們,表達你對他們的理解。當然也可以為父母做一些事情來表達你對他們的愛。”將課堂與生活相連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將課文的思想情感由對學生的熏陶感染,到為學生創設情境,實踐“父愛”的主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內容中來。

          在一周后的作文課上,我再讓學生根據觀察和課后作業的感悟完成作文《背影》,提醒學生要把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寫進文章里面。課堂上學生們都開始寫作,不像平時苦思冥想,久久不能下筆。這次寫作有好幾篇佳作,許多學生都反映這次寫作“有話可說”。這是一篇學生作文的片段:“我望著父親在昏暗的燈光下為我修理自行車的背影,燈光將他的影子拉得好長。我多久沒有這樣安靜得看一看我的父親了?還記得小時候在父親寬闊的背上睡覺,那時候覺得父親的背是世界上最偉岸的樹,他為我遮風擋雨。可是現在,父親的身影似乎有些消瘦了,不再像以前那么高大了。時光帶走了父親的健壯,卻帶來了我的成長,現在便輪到我來照顧父親,為他排憂解難了吧。”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為學生在課程、教學和生活搭建一座橋梁,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思考生活,帶著經驗解讀課文,再從作家的視覺觀察生活,如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探究性學習的過程。

          通過這次教學實驗探究,我認識到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情感積累,為課堂探究性學習架起了一座橋梁。隨后在杜威經驗主義課程理論的指導下,我開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探究性學習策略。初二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力和語言感受能力,但他們往往被故事情節所吸引,深入分析語言文字背后的信息還比較困難,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學生缺乏對生活的體驗、觀察和感悟。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創設情境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積累經驗,并帶入到課文的情感體驗中,與作者“對話”。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張華.經驗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趙祥麟.杜威教育論[M].上海:商務印書館,1946.

          [3]武泉華,任國彩.對杜威經驗主義課程理論中“經驗”的理解[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3,(1).

          [4]時延輝.探究學習的理論基礎[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8).

        【杜威經驗主義課程理論指導下的探究性學習】相關文章:

        經驗主義、實在論和因果知識05-28

        高中物理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構建論文(精選9篇)08-16

        淺析杜威實用主義哲學的司法啟示論文06-27

        物理論文與小結11-09

        眼科護理論文11-11

        護理論文開題報告09-21

        護理論文的寫作步驟02-20

        試論言語行為理論05-02

        物理論文(精選7篇)08-22

        關于司法過程的理論神話06-08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