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節目模式的保護途徑
摘要:2015年,國內綜藝節目成井噴之勢。伴隨著日益旺盛的節目模式交易,節目版權糾紛也日益突出。“一女二嫁”、“一女多嫁”屢見不鮮。綜藝節目模式的保護途徑成為關鍵。本文認為,綜藝節目模式的核心價值是創意?梢赃\用《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保護節目模式的創意。此外,中國特色的行政調控客觀上有助于減少綜藝節目的同質化競爭,優化市場。
關鍵詞:節目模式;創意;保護途徑
4月17日,北京高院正式公布《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綜藝節目著作權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其中規定:綜藝節目模式是綜藝節目創意、流程、規則、技術規定、主持風格等多種元素的綜合體。綜藝節目模式屬于思想的,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綜藝節目中的節目文字腳本、舞美設計、音樂等構成作品的,可以受《著作權法》的保護。簡言之,“綜藝節目模式”整體不受著作權保護,僅對其中部分屬于符合作品要件的元素進行保護。此舉一出,引發熱議。筆者認同這種“部分保護”的原則。但是對于其中的具體區分有自己的看法,將在下面具體論述。
一、“部分保護”的原因
(一)節目模式非核心價值
節目模式(Program Format),也有譯成模版、形式、版式的。目前學界、業界對其并沒有統一的定義,這也不是一個法律概念。
節目模式,實質上是起源于一個創意,但高出創意本身。它是一個系列節目的常量,而每一期節目的參加者則是該節目的變量。這一系列的`變量構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節目框架,各期節目間由此形成內在和外在的聯系。
有人認為,節目模式作為一個可識別因素,使得普通觀眾也能從中看出兩檔電視節目之間的區別,不會引起混淆。筆者并不贊同。真正區分節目的不是節目模式,而是節目的創意。綜藝節目模式中,有很多東西是共通的,屬于共同領域,可以相互借鑒;真正有交易價值的是創意以及這種核心創意的衍生品。節目模式并不是節目的核心價值所在,法律上自然也不可能作為一個整體來保護。
(二)節目模式僅是母版
節目不能作為一個整體保護的另一原因在于:一個成功的電視節目模板常常會成為其他節目的創意源頭。如果對模板整體加以保護,會限制編劇和制片人的創意,從而限制綜藝節目市場的自由發展。以韓國MBC電視臺的《無限挑戰》為例,該節目已經火了10年,目前收視率仍位于綜藝節目前列。更神奇的是,從《無限挑戰》衍生出的節目都火了。把其中野營的部分獨立出來,就成了《兩天一夜》;加入親子關系,就有了《爸爸,我們去哪兒》;爸爸不出門了,就是《超人回來了》。如果對《無限挑戰》的模式加以整體保護,就不可能出現后面的節目,更不可能引進中國,再次引發收視狂潮。
此外,判斷一個節目的價值,還可以根據版權方的輸出方式。歐美模式傾向于輸出“紅寶書”(Bible),里面詳細記載了節目的具體流程、場景設置、人物關系、采訪提綱甚至小到舞臺上的一個螺絲型號。而韓國綜藝節目普遍沒有“紅寶書”,他們輸出的是攝像師、編劇、剪輯,全程跟隨指導,言傳身教,看似買的是版權,實則是資源。而且韓方也不承認賣的是版權,他們更傾向于是聯合制作。
二、綜藝節目模式的具體保護途徑
節目模式的核心價值在于創意,如何去保護創意呢?目前有法律和行政兩種途徑。國內法律對于綜藝節目版權的保護很無力,而行政調控效率更高。
對于節目模式的法律保護不夠完善有多個原因。一方面,無論在哪個領域,立法自有一定的滯后性。中國是大陸法系國家,適用條文法。由于條文法的通過有一定的程序,法院在受理綜藝節目版權糾紛時,常常因為無法可依或者其他原因駁回,或者原告主動撤訴。目前國內還沒有出現判定綜藝節目版權抄襲或者不抄襲的判例。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無法可依所以法院不會輕易批準訴訟,因而也沒有判例。
另一方面,對觀眾而言,他們并不關心節目從哪里來,哪家是正版,因為節目質量才是關鍵。進一步,能否抓住觀眾的心、抓住廣告商的腰包是制片人最為關心的。在國人版權意識普遍淡薄的時代里,這個狀態或許還要持續很久。
(一)著作權法的保護途徑
任自力曾在文章中提到,建議將創意作為一項獨特的知識財產。筆者表示認同。為什么列入知識財產?因為創意和作品、商標、專利等傳統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象有著密切聯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礎,雙方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但是創意又很難被歸入傳統知識產品的范疇。這就是為什么是一項特殊的知識財產。
傳統知識產權法不認可創意,就是擔心過度的保護會損害創意的產生,從而形成壟斷。因而要判定創意是否構成獨立的知識產權,需要遵循嚴格的標準,具體說來包括具體性和新穎性,這兩點比作品的“獨創性”要嚴格很多。“具體性”要求創意不是一個簡單模糊的想法、概念,而是可操作的,不需要經過多少修改就可以實施的;“新穎性”要求創意一定要有與眾不同的地方,有其自身的獨特價值。有新穎性的作品通常都具有獨創性,反之卻不一定。
在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中,與節目模式創意關系最密切的就是著作權法了。但還有一大難關,即對思想――表達二分原則的挑戰。
著作權法只保護思想的表達,不保護思想本身。法院常常認為創意屬于思想,不受著作權法保護。事實上,創意的價值正是在于思想本身。一個創意作品一旦被公開或實施,其新穎性、實用性及其核心價值就會很快喪失殆盡。正如有學者所說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創意的表達已不是其價值所在,對人們生活真正有意義的是創意的實施和運用,真正值得保護的是作品所反映的思想而不是思想的表達形式。
(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途徑
節目模式的創意保護可用《反不正當競爭法》,因為有法律糾紛的雙方通常是競爭關系,同時創意和商業秘密有很多類似之處。二者均處于秘密狀態、未公開,均能給創意人帶來收益;诖,節目模式創意的所有人尋求《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法,經常會遇到該創意是否屬于商業秘密、原告是否采取保密措施等舉證問題,也加大了敗訴的風險。
(三)中國特色的廣電總局禁令、限令
任何一個產業,在發展之初都是粗放型的,然后才會制定各種法規法律去限制,去追求可持續發展。從電視劇到電視廣告到電視節目,莫不如此。近兩年,廣電總局頻頻出臺禁令。據不完全統計,廣電總局近5年來下達的限令及禁令共32則。其中,針對電視節目的占22%。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國內綜藝市場正在趨向飽和,節目同質化已經超出了正常的范圍,隨著而來的是節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下降。為了博取眼球,綜藝節目也出現了一點“變形”:《花兒與少年》第二季被指故意制造矛盾;《我們相愛吧》被指造假,不得不中途停播整改。頻頻出現的“限真令”盡管沒有被證實,但表明真人秀節目的發展正受到社會尤其是廣電總局的密切關注。
三、結語
作為一項重要的文化創意產業,綜藝節目方興未艾,對綜藝節目模式的保護有著重要意義。當前節目市場上,模仿抄襲成風,同質化現象嚴重。長此以往,不僅對該行業的創新能力有損害,也會令觀眾產生審美疲勞。若想充分提高綜藝節目編劇和導演的創造積極性,形成規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市場環境,應加強利用法律的強制力。
創意是電視節目模式的核心價值。節目模式不能作為一個整體加以保護,但具有新穎性和具體性特征的創意可以。僅從目前來看,廣電總局的行政干預客觀上為競爭激烈的綜藝節目市場降了降溫,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節目的質量。但如何將這種干預帶來的危害降到最小,仍然值得研究。
[參考文獻]
[1]任自力.創意保護的法律路徑[J].法學研究,2009,(4):93-107.
[2]楊宏.《電視節目模式的版權法保護路徑》[J].《青年記者》2014,(5).
【綜藝節目模式的保護途徑】相關文章:
6.意大利的留學途徑
7.意大利留學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