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淺談初中生物學該如何學好論文

        時間:2024-08-21 06:47:55 生物科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初中生物學該如何學好論文(精選15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淺談初中生物學該如何學好論文(精選1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淺談初中生物學該如何學好論文(精選15篇)

          淺談初中生物學該如何學好論文 篇1

          摘要:教書五年了,總是有很多學生問我,生物學該怎么去學才能學好?面對這些問題,我只是從普通的學習方法中大概地給學生講述了一下,但事實是應該指導學生怎樣學習生物學?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本文就初中生物學該如何去學提出了我的思考。

          關健詞:生物學如何學理解

          曾經,在一次期未考完之后,我問學生:你們認為生物是文科還是理科?學生普遍認為是文科,我說這就是成績較低的癥結了。正是因為很多學生把生物當作文科來學習,就像學政治、學歷史一樣的,采用死記硬背的辦法,結果有的同學明明背過了,考試卻 不能考出較好的成績來。事實上,生物學科是一門科學,屬于理科的范疇,但又不能像學數學一樣的學習,數學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推理、演算,不斷的練習提高 能力,但生物學科不能這樣學,它通常不需要計算,關鍵是形象思維、理解知識,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知識才能真正變成你自己的知識,答題也就不會出錯了。

          作為只有十二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理解能力往往滯后于記憶能力,即使記住了,由于理解不透,也會在考試緊張的情況下張冠李戴答錯 題。有一位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這次考了90多分)考前的`一天找我說:“老師,您再給我講講根尖,我怎么也不明白分生區和伸長區細胞的變化!背煽儍炐愕 學生尚且如此,那學習一般的學生或者是更差的學生就可想而知了?梢,對于理解能力尚不夠完善的學生來說,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學習的生物課就明顯 成為他們的一大困難了。

          當然,很多學生在當時上課的時候往往是理解了,可過后不再鞏固也就淡忘了,再重新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又感到似曾相識卻不知道怎么下筆了或者混淆了,所以,要讓學生既理解又記住。

          首先要理解,然后要有時間來記住并不斷運用,就能夠在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了。但由于生物學科在初中屬于“小科”,甚至相當多的人說是“副科”,也就不可能給這個學科很多的時間來加以鞏固應用了,匆匆地趕完了進度再回頭,當時理解過的知識因為忘卻又變得不理解了。

          至此,我也就找到了一個提高生物成績的絕妙辦法:要么增加課時,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之后,還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鞏固練習,就像數學一 樣,講過一個定理,然后緊跟著若干的訓練來鞏固,這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不能增加課時怎么辦?那就是第二種方法——每天給學生布置一定的題目來完成,并且 要檢查,對于不能按時完成的要督促完成,經過每天的訓練也能強化記憶。但這樣問題又來了,生物學科的教師往往都擔任著許多班級的課程,有的老師可能會擔任 著七、八個班級的課程,那怎么能有那么多時間每天檢查學生的作業情況?可見,“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看起來很簡單的一句話,要落實起來卻沒那么容易。

          由此審視我們的教材和 考試,就低年級的初中生來說,目前生物課本的要求和考試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我們開設生物課、進行生物教學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多年的生物教學,讓我感受最 深的是:初中生物對于學生來說是太難了。剛剛大學畢業時看看初中的課本是那么簡單,簡直就是小兒科,在教學中總會不自覺地給學生補充很多、擴展很多,結果 學生卻難如老師意,但老師還常常抱怨學生:怎么這么簡單的知識都不會?我不是再三強調過了嗎?隨著教學時間的推移,越是研究初中的學生和教學,越是感到初 中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遠沒有達到教材所期望的程度,考試的難度又超過了課本的難度 初中生物,結果就導致學生只能學到一半甚至不到一半的知識了,這也許就是數年來 學生的生物成績一直很低的原因所在。

          淺談初中生物學該如何學好論文 篇2

          摘要:

          作者對生物教學改革中培養生物學習能力提出一些看法,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運用活教法,發展合作能力,重視實驗、開展合作探究,創造和諧課堂,開展競賽等方式有效的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能力,引導他們想學生物、樂學生物、會學生物,使他們早日步入正軌。

          關鍵詞:

          生物教學;學生;學習能力

          長期以來,由于生物教師在課堂上語言的運用上過于注重科學性,專業性、規范性、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僵化,生物課講得沒有情趣,教學氣氛沉悶。只是教師在課堂上努力的講,學生被動的在聽。這些方法壓抑了學生個性的張揚,妨礙了學生潛能的開發,影響了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在新課標標準下,培養學生生物學習能力,勢在必然,也是十分重要的。

          1、少用死教法,多用活教法

          在生物學習中,只要我們合理的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生活,深入體驗情感,在生活中掌握知識,比如在講“種子的萌發和芽的發育”這節時,讓學生知道種子的萌發過程,是綠色開花植物生命的周期的開始。種子中不僅包括一個新植物的幼體,而且能為種子的萌發提供營養物質。在合適的環境下,種子就會萌發,開始植物的生活。在合適的季節,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最直觀的土壤發芽法:選擇一種常見的種子,有條件的可在室外避風、光照好的地方選定小塊疏松的土地,如果沒有,可以在教室選擇合適的花盆。播下種子,蓋上土,最后澆水保持土壤的濕潤。待幼苗出土以后,可以觀察記錄種子數以及種子的生長到開花的整個過程情況。這些都是對課本知識的突破,實踐過程中既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能培養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密切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更好的領會書本知識。學習的方式有好多種,所以學習不應只局限于教材,應該與我們實際生活相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如何去思考問題,拓展思路,培養學生的廣闊思維。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2、學生為主,發展合作能力

          教師應該靈活掌握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和知識結構,進而對整體教材進行綜合性的分析,生物基礎知識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是一門與我們生活關系十分密切的學科。其實想一想,我們衣食住行哪一樣都離不開生物?人類自從出現之后,就與各種生物打交道,在人類不斷地研究、探索生命奧秘的過程中,誕生了生物學。生物對我們生活來說也很重要。在初中階段的生物探究中,讓學生主動學習生物知識,培養合作學習精神。合作學習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七年級就會接觸到一個探究實驗“燃燒花生豆”實驗,在操作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計算能量、蛋白質和鈣的攝入量。教師要講清楚計算方法,然后將任務平均分配,分工合作。我們要切實做好這一實驗,把合作探究思想深入學生心中。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實驗和合作探究能力。學生學習生物應該是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個性的一個過程。合作探究、合作交流、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方式。教師組織學生合作活動,能讓學生在合作中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興趣變為可以探究的問題。就會讓學生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3、師生互動,創造和諧課堂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生物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所以師生互動關系的建立在現在的課堂中也日益被重視。很多中學生都認為書本知識枯燥無味,學生學習起來毫無興趣,教師要精心設計準備,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在參與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樂趣。比如在學習“運動的基礎”時,著重介紹骨骼適合于運動的特點,關節牢固又靈活的原因等。讓學生了解經常參加體育運動鍛煉,可以使肌肉發達,骨骼粗壯堅固。還可以增強關節的牢固性和柔韌性。讓學生了解骨折的救護中,教師可以讓一名學生主動來當實驗者,學生躺在合適的位置,教師示范救護過程。教師準備繃帶、夾板、棉花和紗布等。練習骨折的救護方法。讓學生在充當被救護者的過程中了解掌握救護的要領。其它學生在老師示范與講解中更能深刻的體會骨骼在運動中的重要性。教師當好“導演”,學生當好“演員”這樣一來,課堂就氣憤就比較活躍,喚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生會自己帶著興趣主動去觀察、記錄。更為重要的是記憶也比較深刻。由于課堂內容不同,教師在教學中也有不同的側重點,有的注重課堂的.流程,有的注重課堂的組織等,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其中會有不同角色的扮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主導和主體的關系,教師科學合理的引導,促進作用就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能體現出來。教師和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達到了和諧統一,形成了共振,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4、開展競賽、公正評價

          初中學生正處于天真浪漫的年齡,很容易受到鼓勵,團隊精神也很強烈。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程度,合理的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開展競賽。競賽的內容可以選擇課后作業、成績檢測、或者課上回答問題。定期總結,進行小組排序,好的小組教師要進行及時的鼓勵或者獎勵。成績差的小組給與適當懲罰。這樣對學生的學習有促進作用,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學習,互相促進。教師注意在評價的時候要統一標準,體現公平嚴格。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狀態。初中生物知識主要是基礎知識,難度不是很大。通過互相學習,一定會取得良好的進步。

          5、結語

          總之,中學生新課標的核心就是要以學生發展能力為本,其實,每個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經驗積累等方面都是不同的。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生物科學的發展是十分廣闊的,它會有一個極其美好的未來。隨著教育觀念的進步,現在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學習能力為重點,面向全體學生,學生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長期過程,要求我們教師要在上課過程中,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放在重點,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去合作,讓學生全面發展,促進“素質教育”。學生的學習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司淑娟.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再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

          [2]李學臣.淺談初中生物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科學教育

          淺談初中生物學該如何學好論文 篇3

          摘要: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今天,自主、合作、探究等的學習方式逐漸受到重視,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一個由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課程,合作學習的地位顯得更為突出。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學教學的展開中,不僅具有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作用,而且還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以及責任感,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筆者將從目前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合作學習問題以及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應用意義等方面對合作學習視野下的初中生物教學進行探究。

          關鍵詞:合作學習;初中;生物學教學;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

          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被廣為運用,并逐漸發展成為如今中小學尤其是中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學習方法之一,且在國務院的《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被提出,要求學校的教育改革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學習來完成[1]。在如此背景下,我國的初中生物教學也逐漸吸收并將其應用到教學上來,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以及在教學質量的檢測上,均獲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對于學習間競爭激烈的學生而言,并不知曉合作學習是何物,也不知曉為什么要合作學習、以及怎樣進行!導致學生的學習質量不佳,且容易形成孤僻等心理,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本文將對初中階段的學生在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進行探究,具體如下。

          一、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初中階段的生物學教學以引導學生對生物產生興趣為主,為今后開展的生物學教學奠定更好的基礎,但是由于生物學這門自然科學的內容較為復雜和細小,對于剛接觸到生物的初中學生而言,邏輯之間的構架不是很明確,且學生極易在學習中對細小的知識點遺忘,甚至是失去興趣。合作學習講究的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通過實踐操作來促進對理論性知識的認知,例如生物學教學中開展的小實驗、小觀察,均可以通過讓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探討來完成,從而促進學生對學習知識的鞏固,同時還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生物學教學中,抓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方案,將實際生活與之相結合,灌輸、設置開放式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提高學習質量。

          二、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展開的意義

          1、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生物學學科在自然學科的比重中占據著較大的地位,所以其內容較為廣泛,甚至會涉及到更多細小的知識點,例如一個細胞的演變,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其知識內容的豐富化發展的需要,一味的通過教科書對知識進行講解,很容易導致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上處于被動地位,從而降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同時很難做到對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助、討論等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主動參與,學生對通過自身動手得出的結論以及問題的發現,經調查分析,均具有更為深刻的印象,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以初中生物《生物學基本研究方法》為例,熟記顯微鏡的構造以及使用的方法是其主要的學習目標,若教師只是讓學生通過教科書上的圖形來進行記憶,很難讓學生在想象空間里對其形成認知,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教師應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將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學生對細胞之間的探討、觀察、互助記憶、互相指導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等,方能更好的使學生掌握課文的要求,從而促進學習目標的完成。

          2、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責任感

          傳統的教育更多的是看重應試成果,而長期的應試影響下,學生之間除了激烈的競爭外似乎就沒有什么關系了,極易造成學生在學習上失去合作的精神、意識,以及能力,長期以往,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如今的新課改推進下,應摒棄應試教育中的弊端,在教學上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2]。合作學習在教學開展中,予以每一位學生相應的學習探究責任,促使學生在責任感的推崇下更好的完成學習探究的目的',遵循“木桶原理”,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從而達到學習共贏的效果,同時通過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和睦友好的關系,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合作精神。以《生物體的基本結構》為例,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由小組之間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分工合作的安排。先選取大家都感興趣的生物,然后由小組中一至兩位同學跟隨教師的步驟進行切片、涂片、裝片,再由其余的學生將顯微鏡進行調制以及準備記錄觀察的結果,最后經過小組之間的討論,選取一位為代表進行小組講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通過合作、互助的方式,最終實現學習知識“共贏”的效果,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

          3、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當下,競爭意識雖然必不可少,但是合作精神也不可或缺,競爭意識可以促進緊張氛圍的形成,是向前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但是合作精神可以從更全面、多角度進行提升,從而促進自身綜合性的提升,更有利于向前發展。在教育事業上同樣如此,學生之間的學習競爭必然存在,且從未間斷,競爭意識讓學生在學習上形成積極的主動性,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只有一味競爭,將會導致學生的人格出現缺失,導致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處于一個自私、缺乏合作、互助的位置,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3]。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之間,從各個角度對學習予以補充,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并不斷補充之間、不斷完善自己,通過交往、互助、傾聽的方式對學生的健全人格不斷完善。以《生物生存的家園-生物圈》為例,教師在講解生物圈構造以及每一個圈的重要性、合作性的同時,可以將其與學生之間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從學生之間的學習圈、學習過程的形成圈中入手,可以在直觀化講解課程的同時予以學生健全人格形成的促進,通過具體的分析“大氣圈”、“水圈”、“土壤巖石圈”以及其他生物組成部分的關系,讓學生意識到“合作”精神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從側面督促學生。

          三、結語

          合作學習的效益不僅在經濟市場上不斷得到認可,而且在教育事業上同樣廣為實施,尤其是在類似于生物這樣的學科,課程內容較為廣泛且細小,更是需要合作學習來促進學習活動的開展,促進學習質量的理想化,同時促進學生責任感、互助精神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在今后的教育事業上更應該成為研究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沈敏芳.基于合作學習視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學研究[J].求知導刊,2014(09):137-137.

          [2]黃容.合作學習視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學策略探討[J].未來英才,2015(03):75-75.

          [3]李幫英.基于合作學習能力培養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模式探析[J].中學時代:理論版,2014(10):28-28.

          [4]呼延成哲.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4(25):191-191.

          淺談初中生物學該如何學好論文 篇4

          現在的初中生正是處在青春期,對于事物有很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在初中教學過程中運用構建合作學習小組的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在適應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開設有效的教學方法推進,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探究和寫作能力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良好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一、初中構建學習管理小組的措施

          在對小組成員進行分配的時候本著就近分組的原則,把前后兩桌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這樣分配的優點是無論是課堂討論還是實驗都有一個比較便利的條件,四人的合作小組可以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有效地滿足小組合作學習的最初目的,可以讓學生給自己的學習小組起特色化的名字,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學生給自己的小組取名叫做“油菜花討論小組”“扁豆小組”,通過起名字來促進小組之間互動交流和凝聚力的發展。老師要給各個小組建立檔案管理制度,幫助各個小組整理他們的思路和想法,按照情況開展記錄。

          二、小組學習取得的成效

          小組學習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合作學習探究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得到提升,比如,在學習生物鏈這個環節的時候,老師可以這樣導入:在電影《狼圖騰》中,人類和狼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樣?為什么人在拿黃羊的時候要給狼保留一部分,狼危害黃羊為什么草原上的牧民不去打狼?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對這個問題各抒己見,在討論中有效地對知識點深化和碰撞,學生在有困惑的地方就會馬上翻閱書籍和查找資料,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可以就自己的困惑請教其他小組成員,大家就問題的`提出不斷地讓知識體系更加完善和系統。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機會,有效地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可以在多樣化思維推進中有效提升學習熱情。

          在課堂教學開展進程中,如果沒有合作教學模式的開展,課堂教學就不是完善的教學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很全新的教學發展模式,在合作中學習討論關系的建立,對學生在將來的工作和學習都有著重要的推進意義。

          淺談初中生物學該如何學好論文 篇5

          【摘要】我們深深的認識到:學生學業素質的提高依賴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加深對新課改理念的理解和實踐,借鑒并發揚別人的成功經驗,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中,創出自己的特色。運用正確思維方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運用生物科學史和科學方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

          【關鍵詞】素質;實踐;轉變;學習能力;培養;思維能力

          這幾年,我們深深的認識到:學生學業素質的提高依賴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加深對新課改理念的理解和實踐,借鑒并發揚別人的成功經驗,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中,創出自己的特色。

          1.運用正確思維方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現代教學論特別強調教學中組織和實施學生認識過程的重要性,強調學生認識的過程而不是認識的結果。布魯納認為:把一門學科交給一個人,不是要他把結果牢記心頭,確切的說,是要交給他參與知識建立起來的這一過程中。教一門課,不是建立有關這門學科的一個小型圖書館,而是使學生自己象數學家思考數學,史學家思考歷史學那樣,把知識獲得的過程體現出來,認識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產品,贊可夫也十分強調掌握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生物學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突出展示思維的邏輯過程,讓學生把握一個個邏輯點,體驗思維過程,培養思維品質,這應該是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分界。應試教學以應試為目的,教師違心地和學生一起掙扎在題海中,教學當然重結果,輕過程,只重解題結果,不管分析、判斷、概括等解題過程,不重視正確答案的導出過程。

          1.1對照、比較能力的培養;生物是進化、發展的,復雜、高級的結構是由低級、簡單的形式發展而來的,完善的生命活動往往帶有一些原始的痕跡,生物適應生存環境獲得了性狀差異。這些又決定了在認識生命時,常用對照比較的思維方法,以尋求事物間的內在聯系。如昆蟲和青蛙發育類型的比較;血漿、原尿、終尿的比較;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比較等等,在生物學中常用。

          1.2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分析與綜合在認識過程中是運行方向相反,目的相同,“正、反、合”統一的思維方式。分析是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部分或者把整體中個別特性區分出來,通過去粗取精、抓住本質,找出事物的內在各要素。綜合是把事物的各個部分,各特征組合成整體,使知識形成整體、系統化。如講“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時,可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發表意見,他們會提出陽光、土壤的濕度、人們的干擾、空氣等都可能影響鼠婦的生活。其實,說錯無妨,往往錯誤的答案很有教育意義,通過分析錯誤的原因,把正確的明確下來,這個過程是過濾式的分析過程,通過分析過程淘汰無效的嘗試,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找出與鼠婦生活的有關因素,這就是分析。把幾種與鼠婦生活有關的正確因素結合起來就是綜合。

          1.3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抽象是把事物共同的本質特征從其中的多種非本質特征中抽取出來。概括是把抽象的各種事物的本質特征結合起來。抽象概括是以對照比較、分析綜合為基礎的高級思維方式,通過的抽象和概括的思維能力,可以認識、掌握研究對象的規律性。生物教學具有直觀性,學生容易在觀察中產生具體形象思維,形成感性認識,教師應該注意充分利用實物、模型、掛圖和動態課件,加以啟發誘導,這樣就能使學生對具體、表象的感性認識通過抽象概括上升到本質的、整體的認識。

          1.4判斷、推理能力的培養;判斷是對客觀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維方式。推理是從一個或幾個已知判斷推出新判斷的思維方式,通過判斷推理,可以運用自己已知的概念和規律去預測尚未認識的事物,在教學中應善于用關系推理方法教學,精講精練,讓學生在推理活動中提高推理能力。如講完種子萌發的條件后,提出:“有些植物的種子已經同時具備了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和外界條件,卻沒有立即萌發,這是什么原因呢?”引導學生通過判斷、推理,使之獲得認識新事物、新知識的學習能力。

          1.5遷移思維能力的培養;遷移思維是從已知的知識中,抽取有關原理,去加強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方法。由于整個物質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各類不同事物間有著統一性,運用遷移思維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遷移既可以表現在學科內,也可以表現在學科間。如講眼的視覺形成聯系到物理學中雙凸透鏡成像原理,講生物的形態結構功能聯系到仿生學的應用?傊,遷移思維的培養需要教師誘導、啟發、點撥,僅憑學生自然的遷移,往往是不夠的`,但要注意遷移一定要建立在對知識深刻理解的基礎上,以免盲目的生拉硬扯,甚至扭曲知識。

          2.運用生物科學史和科學方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近年的教改中,比較注意科學史和科學方法論的教育,通過介紹重大科學發現、發展和技術方法的關系,介紹科學家的試驗方法等,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學生的思維方式也起到了誘導、啟迪作用。如果不向學生介紹,而只是簡單地將光合作用的結果告訴學生,他們對科學家幾百年的艱辛探索難以體驗,對光合作用的研究方法無從了解,尤其對其中體現的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關系和科學是一個開放體系,是一個不斷修正、完善和發展的動態過程的科學本質更是無法理解。由此可見,教學設計中要十分注意挖掘教材中科學的方法論因素,因勢利導,讓學生沿著科學家的研究思路探索,主動發現,掌握有關知識,讓學生體驗科學思維的全過程和探索科學奧秘的艱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讓學生歸納出科學方法的研究過程:發現事實→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和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形成定律。

          總之,在教學過程要指導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能駕馭知識,獨立的認識世界,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和探索興趣,愛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

          淺談初中生物學該如何學好論文 篇6

          【摘要】興趣是動機產生的根源,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只有不斷激發、提高學習的興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從教學的直觀性、實驗性、趣味性、走出課堂、形象性、實用性和科技成果等幾方面舉例闡述,促進學習興趣的產生。

          【關鍵詞】初中生物;興趣;培養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的、最活躍的成分,它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力求認識或趨近的傾向,這種心理傾向鼓舞著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學習,并表現出一種好學精神。由于受考試制度的制約,生物課在初中往往成為“副科”,多數學生既不重視,又不感興趣,嚴重地制約了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更不能為高中生物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生物學習興趣的培養”這一課題,突出的擺在每個生物教師面前,筆者近年來,在這一方面做了一點小小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里略談幾點體會。

          1.直觀教學,調動興趣

          生物教學是比較抽象的,為了提高其直觀性,可充分利用教學掛圖和實驗模型,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如在教學《花的結構》一節時,我首先讓學生觀察“桃花結構”圖,認識了桃花中的雄蕊、雌蕊的結構,再利于“桃花模型”讓學生分別將雄蕊的花藥、花絲和雌蕊的柱頭、花柱、子房等拆下來觀察,使學生對花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由抽象到具體,學生在“看、聽、說、做”中輕松學到知識。講《心臟結構》一節時,則采用圖文結合,動手與動腦結合,不僅讓學生指著圖說出心臟的結構以及結構的名稱,而且還讓學生拆裝心臟模型,并說出各部分的功能,這樣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從而使學生學得活,記得牢。此外,“膝跳反射”和狗分泌唾液的“條件反射”實驗,均可通過演示很形象、直觀地讓學生掌握。

          2.實驗操作,激發興趣

          學習對生物的興趣,不能僅僅停留在觀察掛圖和模型上,還需要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學生親自實驗的能力,以便更加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在學習第一冊“觀察和實驗的用具”時,我就將學生帶到實驗室,分組學習顯微鏡的使用,在講清各部分結構名稱及作用的同時,讓學生親自操作怎樣取鏡、安放,怎樣對光、調光,怎樣觀察、繪圖。這堂課學生學得特別認真、仔細,而且學習興趣高昂,輕松愉快。此外,在“蠶豆發芽實驗”中,學生發現伸長區長得最快;在“家魚解剖實驗”中,學生發現了鯽魚浮沉的秘密。在“二氧化碳檢測實驗”中學生發現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得渾濁,這些實驗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趣味問題,引發興趣

          趣味問題,能為學生留下懸念,給學生留下發揮想象的'空間,也能為學生創造興趣。比如在講植物的“組織培養”時,提問:植物的“根、莖、葉、花”的任何一部分,經過組織培養均可以發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這叫植物的全能性,那么,人體的任何一個細胞是否也能在營養條件下發育成完整的人體呢?那么孫吾空“拔毛成兵”是否也能實現?這一問題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此外象“鴨嘴獸”為什么是卵生?“鯨魚和蝙蝠”為什么是哺乳動物?有機物從何而來?蜜蜂怎樣采蜜?雜交水稻為何能增產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不僅激發了學生鉆研教材和認真思考的積極性,而且使“生物課”不斷產生新意,覺得越學越有學頭,越學越有勁。

          4.走出課堂,強化興趣

          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是不斷變化的,只有不斷創設情境,不斷創造激發興趣的條件,才能使學生有持久的興趣。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我還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大自然中去學習生物。如在學習“被子植物”一節時,要制作植物標本,我就先在課堂上講清采集植物標本的方法:草本和木本分別怎樣采集,注意什么等,然后將學生帶出課堂,指導他們按要求分別采集,這樣,學生產生了較濃厚的興趣,在采集制作中,學生認真細致,制定的“蒲公英”和“槐樹”標本規范,質量高,在“生態與環境”一節中,我將學生帶出課堂,認識了什么是“生物因素”,什么是“非生物因素”以及二者的關系;認識了什么是生態系統,什么是食物鏈,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從大自然中學到了知識,而且,還強化了學生對學習生物的興趣。

          5.形象教學,培養興趣

          在生物教學中,有些內容往往要借助形象思維,借助想象,才能使學生弄懂知識,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如在教學《有機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時,為了形象地說明光合作用的各個環節。我就將整個光合作用的產生比作一個工廠生產的過程:即把綠葉比作“工廠”,把綠葉素比作“車間”,把葉經體比作“機器”,把陽光比作是“動力”,把二氧化碳和水比作“原料”,其“產物”是有機物加氧,通過這樣的比喻,學生掌握起來就容易了。在教學“血液循環”一節時,我將“肺部毛細血管”和“組織細胞毛細血管”比作是“車箱”,把氧氣和二氧化碳比作是“貨物”;在肺循環過程中,每一個細胞滿載“二氧化碳”來到肺泡,把二氧化碳卸下,將氧氣裝上“火車”開始前進,將大量的氧氣通過心臟這“中轉站”,運到組織處的毛細血管,將組織細胞需要的氧氣卸下,又將其產生的大量廢物——二氧化碳裝上車,繼續前進,再經過心臟這個“中轉站”返回到肺部進行氣體交換,這樣分別完成了肺循環和體循環這兩循環過程(這里強調這列“火車”是不能停的,即使到了車站也得緩緩前進)。學生聽起來津津有味,并且很快說出兩個循環中氣體和血液的變化和兩個循環的起點和終點分別是什么。

          6.加強生物實用知識的教學,提高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生物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等知識的教學,如人工呼吸法對病人的施救,眼耳的衛生保健,傳染病如SARS的預防,積極參加鍛煉對促進骨骼和神經系統的發育等,此外,生物科學在醫學、農業、工業和現代軍事上的應用非常廣泛,如器官移植、克隆技術、轉基因食品、水稻雜交、基因工程、生物衛生學等,使學生認識到生物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和其它領域中的應用是多么的重要,要想成為一名健康合格的公民,必須具備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習生物的興趣。

          7.科技成果,發展興趣

          利用生物方面的新成果,向學生傳授生物學的新知識,介紹生物學的新動態,也是培養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如向學生介紹克隆羊、克隆牛技術及其意義;介紹試管嬰兒的成功及其影響;介紹人造蛋、人造肉技術;介紹我國人體基因工程組研究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即人體染色體密碼的破譯的意義。這些科學成果不僅使學生歡欣鼓舞,而且認真到生物學是一門前途無量的科學,更加發展了學生的興趣。

          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是多樣的,只要我們大膽的探索,勇于改革,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大幅度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淺談初中生物學該如何學好論文 篇7

          摘要:比較2011版《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和《美國下一代科學教育標準》中初中生命科學部分的課程理念、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等方面的異同點,對國內教師初中生物教學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育;課程標準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類知識的積累速度越來越快,呈現出“知識大爆炸”的狀態。而且,自然科學知識向“精、專、深”方向發展。為了解決教學時間有限和教學內容多的矛盾,以及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世界各國的教育政策和方針也進行了相應調整。2011年中國頒布了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美國的國家研究理事會(NRC:NationalResearchCouncil)也開發了《K-12科學教育框架》,在2013年發布了《下一代科學教育標準》(NGSS:TheNextGenerationScienceStandard)。2011版的九年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中提出了注重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的三維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實現這一目標的具體措施是:面向全體學生,以概念教學為基礎,倡導探究性學習,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美國2013年頒布的下一代科學教育標準提出了以注重核心概念的學習三個維度的學生發展:科學與工程實踐、學科核心概念、學科交叉概念。這三個方面貫穿整個K-12教育即中小學教育的過程。將《下一代美國科學標準》的生物科學部分與中國的九年制《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以下均簡稱為美國標準和中國標準)進行比較,它們之間有很多共同點和不同點,對國內生物教師的初中生物教學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中美生物標準之間的相同點

          1.強調概念教學美國標準提出了生物學的4個核心概念:從細胞到生命體;遺傳和變異;生物進化;生物與環境。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到高中,這4大核心生物概念始終貫穿生命科學的學習,并且隨著學習的深入,概念的`深度和廣度都不斷擴大。中國標準列出了初中生物教學的主要內容共十個主題:科學探究,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物與環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生物的多樣性,生物技術,健康地生活。在一級主題下面又有若干重要概念,需要老師幫助學生形成。初中生物學課標中總共列出了五十個重要概念。由于重視概念的學習,生物課本才能瘦身,做到“少而精”。2.注重知識結構的形成無論是美國標準還是中國標準所列出的生物學概念都不是孤立的、零碎的、片面的,而是生物學體系中一個個閃亮的珍珠。生物進化理論可以在分子生物學到細胞生物學乃至生態學中體現出來,也可以在遺傳學中體現。所以,無論是橫向的各個學科分支之間,還是縱向的整個生命歷史,進化理論是貫穿整個生命科學的主線。強調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理解并建立相關的概念,建立宏觀的生物學知識體系是生命科學學習的重要目標。3.注重實踐活動美國標準提出了生命科學學習的三個維度的其中之一為工程和科學實踐。中國標準提出倡導科學探究的課程理念,科學探究本質上就是一種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不僅僅學習了知識,更磨礪了意志,提高了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所以,實踐活動是更高級的學習方式,不過這種學習方式所需的時間更多,所花的代價更大。

          二、中美生物標準之間的不同點

          1.美國標準更注重學科知識的連貫性美國科學標準是12年的一貫制連續的科學教育的通盤考慮,各個學科在中小幼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要求,注意了各年齡階段學生的不同心理特征。而中國課程標準的小學、初中、高中部分是在不同時間,由不同的專家群開發的,難免在知識的銜接上、不同階段的能力培養上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例如,地理在美國標準中一直歸屬于自然科學的范疇,而在中國高中階段,地理成為文科綜合中一門高考學科,到大學階段又轉為理科學科了。

          2.美國標準更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系美國標準中將整個科學體系通盤考慮,并且提煉出各個學科之間的交叉概念。這些交叉概念在初中生物課程標準中有所呈現,而且像因果關系、穩定與變化、物質與能量、結構與功能既是生物學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其他自然科學中的重要概念。

          3.美國標準引入了工程學實踐美國標準不僅將“科學探究”改為“科學實踐”,而且還引入了工程學實踐的內容?茖W實踐包含了科學探究的內容,探究可以是不涉及動手的過程,但是科學實踐必須要動手操作。工程學實踐更要動手操作完成不同程度的工程項目,并且整合了科學、數學、技術等學科,也就是STEM課程!白鲋袑W”強調學以致用,在遇到實際問題時,通過學習而解決。這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淺談初中生物學該如何學好論文 篇8

          一、在新課標下進行初中生物教學,教師就要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

          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在新課改下進行教學,教師首先要從教學理念上進行轉變。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知識的傳授者。一切教學活動的展開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了學生能夠應對各種考試。這種教學模式是和素質教育向違背的。新課改的實施是以素質教育為基礎的,教師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就要改變應試教育的思想觀念,把教學的目標放到學生素質的提高上來。教師只有先對自己的教學理念進行了轉變,才會在行動上有所落實,在教學方法上才會有所創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會被調動,學生的思維活躍,學習熱情高漲,才能夠進行創新。只有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符合社會的需求。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知識講授的教學模式,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師所灌輸的知識不能夠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只有經過學生主動探索的知識才能被學生所消化和吸收。因此,教師要把自己放在和學生同等的地位之上,和學生一起進行探究,從中發現問題,并經過共同的探討得出問題的結論。當然,教師還要發揮好自己的引導作用,使課堂教學能夠順利進行。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場所,但是獲得知識并不是課堂教學的全部內容。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在獲得生物知識的同時,獲得學習的技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要為學生制定教學的三維目標,讓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念上都有所發展。

          二、在新課標下進行初中生物教學,教師要改進原有的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以知識的講授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在進行知識的講授之后再通過練習加以鞏固。這種枯燥的講、練教學方法不能滿足初中生的需求,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效果不大,甚至對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會起到削弱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新課標下進行生物教學,要從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新時期的教師要富有創新精神,在教學方法的采用上要勇于創新,敢于改革。一切教學方法的采用要圍繞學生進行選擇,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能力為主。新課改中倡導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采用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方法當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充分調動,通過“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得出結論”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提升了能力。在這樣的探究獲得當中,學生具有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寬松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同樣可以引入現代教學技術進行生物教學,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對生物的`認識更加深刻。現代教學手段有著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自從出現以來就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青睞。通過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生物教學,可以使抽象的生物知識更加直觀、形象,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例如:在學習《種子植物的一生》這一章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對種子植物的一生進行演示,從種子的萌芽、生長、直到它的開花和結果。在教師的演示過程當中,向學生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生的注意力被集中過來,課堂教學的效果必然會有所提高。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和相關知識的學習,讓現代信息技術豐富我們的學習和生活。

          三、在新課標下進行初中生物教學,要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相結合。

          生物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進行生物教學時把知識的學習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生物知識的實用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時,可以根據現實情況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相關的選擇和適當的調整。教師要挖掘知識的深層次含義,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組織課堂教學。例如:在學習《傳染病和免疫》這一章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聯系當前的禽流感等進行講解。在學習《人體的營養》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要從學生的飲食習慣入手,讓他們懂得怎樣才算是合理飲食。通過把生物知識的學習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學生感到了生物學習的樂趣,并且會主動把所學的生物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當中,提高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有助于學生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要從根本上進行教學改革,為社會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發展。理化空間。

          淺談初中生物學該如何學好論文 篇9

          摘要:倡導探究性學習是《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加強生物學探究實驗教學的同時,應充分利用人教版初中生物學教材提供的豐富的探究實踐活動素材,指導學生開展課外探究實踐活動,既能彌補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又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激發學生探究熱情,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增強探究能力與實踐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關鍵詞:課外探究實踐;調查活動;選題;可操作性

          一、課外探究實踐活動的選題

          課外探究實踐活動的選題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實驗設備條件等,還要考慮學生是否有完成該課題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比較理想的課外探究實踐活動選題是參考其他版本的初中生物學教材的相關科學探究活動,進行適當的拓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參與度,還易于實施。例如,學生完成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學“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后,參考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生物學有關內容,開展“探究影響葉綠素形成的環境因素”的課外探究活動。首先,展示韭菜和韭黃的圖片,讓學生了解韭菜和韭黃是同一種植物,由于栽培條件不同,韭菜的葉片中沒有葉綠素,則為韭黃,學生由此提出“光照會影響植物葉綠素的形成嗎?”并作出假設。在設計實驗方案時,指導學生根據北師大版教材中的提示,選用長出第一片幼葉后的小麥幼苗為實驗材料,開展“探究光照對葉綠素形成的實驗”,通過分析實驗結果,得出光是葉綠素形成的主要原因。促進學生理解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條件。參考不同版本的初中生物學教材開展課外探究實踐活動,不僅有利于對教材知識的延伸和理解,也有利于學生在全省統一中考模式下對不同版本教材的了解,使得學生理解初中生物學學習要求,拓寬生物學知識的廣度與深度,有利于學生認同與形成生物學思想。

          二、課外探究實踐活動的可操作性

          初中生物學教材中提供的探究性學習內容在科學上早有定論,但通過探究性學習過程,有利于學生體驗和領悟生物學思想以及生物學研究方法。因此開展課外探究實踐活動時要根據教材內容,結合現實生活實際,因地制宜地創造條件,提高課外探究實踐活動的可操作性。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學“探究菜青蟲的取食行為實驗”要求從菜青蟲卵開始隔離飼養,觀察和檢驗菜青蟲是否一出生就取食十字花科植物,以此說明菜青蟲喜歡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種本能,增強探究可信度。然而人工條件下飼養成活菜青蟲有難度,需要為菜青蟲創造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和食物等生活條件,還要有足夠的菜青蟲數量,這樣實驗結果才有說服力。為此,指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用家蠶替代菜青蟲為研究對象,設計探究實驗方案,探究家蠶的取食行為,得出“蠶吃桑葉是一種先天性行為”的`結論,同時激發了學生探究興趣,提高了實驗的可操作性與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課外調查活動的組織

          生物學課外調查活動有利于學生了解生物科學在人類生活和生產中的運用,學習科學研究方法,掌握有關生物學技術,了解家鄉的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因此,充分開發和利用本地的生物學教學資源,組織學生走出校門開展課外調查活動,是一種有效的生物學課外探究實踐活動。例如,帶領學生開展“調查校園植物活動”,撰寫調查報告,幫助學生初步掌握調查方法。結合有關“生態系統”“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等知識的學習,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學校周邊環境開展生態調查活動。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有的小組調查公園生態環境,有的小組調查居民小區綠化帶生態環境,有的小組調查漳江口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為什么叫紅樹林?紅樹林為什么能生活在海水中?帶著一系列問題,學生經過小組討論、有關文獻查閱,確立了“調查紅樹林的適應性”的課題。通過實地調查和學習,學生得出:紅樹林具有胎生、泌鹽、氣根等生理現象或形態結構,以此與其灘涂生活環境相適應。課外調查活動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生物學視野,增強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

          四、課外科學探究活動的拓展

          科學探究是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應鼓勵學生敢于質疑,開展課外科學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例如,開展“探究種子萌發條件實驗”過程中,學生發現實驗材料花生種子有的種皮有破損,有的子葉破開分為兩半,當學生提出破損的種子能否萌發時,教師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學生提出要開展課外探究破損種子能否萌發的實驗。通過實驗發現,去掉一片子葉或切去一半子葉的花生不僅能萌發,而且在相同的外界條件下與正常的花生生長相差無幾。又如學生學習了“樹怕剝皮不怕空心”的生物學原理后,一位學生發現學校操場邊卻有一棵高大的、脫完樹皮的桉樹,當學生求問答案時,筆者沒有直接告訴答案,而是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自己得出答案。這位學生通過有關資料的查閱,撰寫了一篇“探究脫皮桉樹的秘密”的研究性學習報告,他在文章中寫道:“通過查閱有關資料,我們不僅知道了桉樹脫皮的秘密,而且增強了探索生物世界的好奇心,體會了探索生物世界的快樂和成就感!遍_展課外科學探究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勇于質疑、敢于探索與求知的精神?傊,結合生物學課堂教學開展課外探究實踐活動,在知識方面,不僅促進學生建立、理解生物學知識,還能促進學生關注生物科學在生活、生產領域的運用,應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能力方面,能夠使學生正確使用實驗器具,掌握正確的實驗操作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與思維品質。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

          參考文獻:

         。1]廖云娣.加強實驗注重實踐[J].生物學教學,2011(2).

         。2]張文華.創新與實踐活動[M].上海:上?萍冀逃霭嫔,2006.

         。3]沈偉云.基于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課外拓展探究[J].生物學通報,2016(4).

          淺談初中生物學該如何學好論文 篇10

          摘要:生物學實驗為學生提供了感知生物學事實,體驗科學實驗,訓練操作技能的學習機會,但是現實的實驗教學常常面臨著以講代做、做而不思等困惑。因此,實驗教學需要不止于按部就班的模仿,追求實驗的探索和自主設計;不止于觀察,追求討論、分析、交流、表達;不止于實驗本身,追求實驗的拓展和遷移。

          關鍵詞:生物學;實驗教學;價值追求

          生物學實驗是生物科學發展的基礎。通過生物學實驗學生不僅可以感知生物學事實和現象,為建構概念提供基礎,還可以幫助學生感受科學實驗的一般范式,體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過程,同時還能夠訓練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發展科學思維能力。

          一、生物學實驗教學的現實困惑

          在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觀察、解剖、探究、驗證等多種形式探索生命世界,因此,學生興趣濃厚,積極參與,樂于動手,專注實驗。但是,實驗教學也面臨一些尷尬,如做完實驗,上完課,學生仍然不能正確表達生物學概念;反復強調了正確的實驗操作方法,但仍然能看到學生錯誤的操作頻繁出現;甚至有些教師以講代做,做而不思……

          二、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價值反思

          (一)體現生物學學科性質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為我們指明了“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它是研究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梢哉f,離開了科學實驗,就沒有生物科學的今天。因此,生物學實驗教學體現了生物學科的性質。

          (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因為實驗教學的特殊性,可以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直觀觀察中感受生命現象的神奇,體會生命世界的美妙,因此,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到實驗操作和探究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訓練學生生物學技能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提出“正確使用顯微鏡等生物學實驗中常用的儀器和用具,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技能訓練的過程也是學生動手操作、實際體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得到實驗操作技能的強化,也能夠在做中學、做中思,提升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幫助學生進行思維訓練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課程的學習,要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實驗教學通過方案的設計、假設的驗證等過程不僅能夠訓練學生的邏輯分析、推理演繹、逆向思維等科學思維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實驗精神和態度。

          (五)幫助學生建構

          生物學概念《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修訂后最主要的變化就是強調了生物學重要概念的建構,而實驗教學對于幫助學生建構概念具有重要作用。生物學實驗首先能幫助學生感知生物學事實和現象,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其次,可以給學生提供運用概念解決問題的情境,深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再次,給學生提供遷移概念的機會,拓展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三、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價值探索

          (一)不止于按部就班的模仿,追求實驗的探索

          和自主設計生物學實驗教學不能夠僅僅滿足于學生正確的模仿,或是按照教材、教師給定的實驗步驟進行看似完美的重復操作。這樣按部就班的實驗操作看似學生操作規范,實驗結果準確、現象明顯,但缺少了實驗探究的價值。學生的實驗探究雖然是對科學探究的一種再現,但是學生實驗的本質是要訓練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能力、實驗技能等,所以,在實驗教學中不能讓學生僅僅機械地模仿教師的操作或是重復教材中的.步驟,而是應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實驗、自主設計、創新實驗。讓學生沿著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和過程進行自主的科學探究,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做中思、在做中學、在做中用。例如,“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這個驗證實驗,不一定非要讓學生按照教材的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亦步亦趨地模仿操作,觀察實驗現象,展示交流?梢赃M行一些調整,按照由“理性———感性———理性”的教學思路,先讓學生提出對實驗本身的疑問或質疑,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理性思考,解決問題;然后再讓學生帶著疑惑和思考進行實驗操作和觀察;最后讓學生進行實驗展示,重在交流和分析,并回饋到開始對實驗本身的理性思考和質疑。這樣學生就是帶著疑問進行實驗,并最終通過實驗體驗和理性思考,解決了自己思維的障礙。例如,“為什么要將天竺葵進行暗處理”是學生質疑最多的問題,甚至有些學生質疑“如果不進行暗處理會怎樣”。在實驗前學生提出了很多的質疑和困惑,有些可以通過討論、閱讀教材解決,有些需要通過實驗進行探索(有些學生設計了不進行暗處理的對照實驗)。經過理性探討之后,學生再進行實驗就會帶著思考、帶著理解、帶著期待,實驗結束后再進行交流分析就會更深入。

          (二)不止于觀察,追求討論、分析、交流、表達

          實驗是手腦并用的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能夠使學生較為容易地抓住事物的本質,找出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和措施。但是,觀察是對客觀事實的感性認識,這些事實性的感性認識是幫助學生理性分析、建構概念的基礎。因此,實驗教學決不能止于觀察,而是要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現象背后隱含的一些規律、概念等。例如,“觀察小魚尾鰭”的實驗,不僅是讓學生熟練使用顯微鏡,觀察到不同的血管,還要引導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觀察和討論。初次觀察,讓學生初步感知血管并交流血管的概念,即血管是血液流動的通道;二次觀察,讓學生自主尋找血管間的差異,感知不同血管之間在顏色、血流速度、血流方向、粗細等方面的差異;第三次觀察,讓學生帶著問題邊觀察邊思考“如何區分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交流中學生會發現血流速度(快慢是相對的)、粗細(同一類血管也有粗細的區別)、顏色、彎直等都不能作為判斷依據,而血流方向似乎可以作為判斷依據,但是看不到小魚心臟的前提下如何判斷血流方向又是一個問題,此時學生思維處于思而未果、急于突破障礙之時;第四次觀察,理解不同血管的本質特征,進行深度觀察,即讓學生聯系血液循環思考如何尋找參照來判斷血流方向,經過深入討論和交流學生會發現毛細血管是一個突破點,動脈內的血液流向毛細血管分支,靜脈內的血液是毛細血管分支流向靜脈。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分析、釋疑,不但幫助學生有效地建構概念,也提升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不止于實驗本身,追求實驗的拓展、遷移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生物實驗中的一些方法、技能、模式都可以進行遷移,例如探究活動的一般步驟,可以引導學生遷移到生活中去解決一些問題;實驗設計的一些思維方法也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生活中其他問題的思考。例如,“探究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條件”“制作酸奶”等實驗在課堂結束后,可引導學生將實驗拓展遷移到生活中,嘗試發豆芽、做酸奶、做泡菜,大膽地改進設計并實施。

          淺談初中生物學該如何學好論文 篇11

          初中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科學,實驗是生物學教學的主線。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初中生物學無不彰顯著新課程理念。但初中生在校時間有限,學習任務重,生物學教師想利用每周2—3課時,完成教材中的學生實驗、演示實驗,在時間上是不夠的,實驗質量、效果也成問題。有些教師就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實驗來代替“做實驗”,學生看實驗、聽實驗、背實驗,這違背了新課程倡導的“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的理念。筆者嘗試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引導學生開展生物學的家庭小實驗。

          生物學對于初中生來說是小科目,但是由于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科學,所以生物學的實驗能夠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去探索未知的神秘。作為一名初中生物學教師,應該切實開展實驗教學活動,讓學生成為實驗教學的受益者。為了緩解時間緊與實驗多之間的矛盾,筆者嘗試生物學實驗家庭化。家庭化小實驗,不僅使每個學生都有動手實踐的機會,而且使學生有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極大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激發學生探究未知的欲望;學生從自己的實踐中探索、歸納知識。這樣逐步培養學生以科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分析實驗問題的良好習慣,F在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生物學家庭小實驗。

          一、生物學家庭小實驗的意義

         。1)生物學家庭小實驗的組織和實施有利于學生充分、有效地利用業余時間;

         。2)生物學家庭小實驗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改變;

         。3)生物學家庭小實驗有利于課堂實驗教學的有利拓展;

         。4)生物學家庭小實驗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5)生物學家庭小實驗有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提高。

          生物學家庭小實驗能夠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做枯燥無味的書面作業為學生喜歡的、感興趣的、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實驗,同時還能增進家庭各成員間的感情。

          對于一些在生物學學習上有濃厚興趣或天賦的學生,家庭小實驗能夠為他們提供親自動手實驗、自覺進行探究、發展創新的.機會,能較大程度地滿足學生在科學方面的需求,引發學生的探究和創造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生物學家庭小實驗的材料、儀器

          實驗材料和儀器準備都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動手改造,從生活用品及生活垃圾中收集用來代替實驗材料,既培養學生環保節約的習慣,也培養學生實驗創新能力。由此讓學生直接感受到生物學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生物學教育,培養學生喜愛生物學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生物學素養。教師鼓勵學生使用家庭中簡易材料,例如:塑料袋(無色、黑色),紙杯、礦泉水瓶、蔬菜、水果、種子、餐盤、臉盆、罐頭瓶、吸管等等。

          三、生物學家庭小實驗分類

          教師可以根據實驗課題的類型和特點,將實驗進行分類,便于取得更加顯著的效果。

         。1)探究型家庭小實驗

          探究型家庭小實驗研究范圍廣,原理比較簡單,材料易取,安全可靠,實驗過程簡單清晰,效果明顯。例如:①探究種子的萌發是否需要光?學生可以從家里找到花生種子,取大小相似的花生種子30粒,平均分配到兩個鋪有濕巾紙的餐盤A和B上, A罩上透明塑料袋, B罩上黑色塑料袋(塑料袋上均扎有相同數量的小孔,便于氣體進入),將A和B都放到陽臺上,觀察現象。②探究細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將新鮮的黃瓜洗凈切塊平均放入A和B盤中,A盤不做任何處理,B盤中撒上一定量的食鹽,半小時后看A和B盤中黃瓜的變化,得出植物細胞失水的原理。再將家里放了一兩天的萎c的青菜葉放入清水中,半小時看青菜葉的變化,得出植物細胞吸水的原理。

         。2)模擬型家庭小實驗

          模擬型家庭小實驗可通過類比法來設計。很多微觀現象與宏觀現象都有相似性。例如:學生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了解細胞的基本結構。教師可讓學生回家打一個生雞蛋,看卵黃膜(卵黃膜類比細胞膜),再用筷子將卵黃膜戳破,看到卵黃流出,可以此推斷出細胞膜的作用。

          (3)應用型家庭小實驗

          很多的家庭喜歡養花,但住在城區的家庭若用普通的土壤栽培花草,家里會有泥土,不干凈,所以學生就可以在家配置植物無土栽培培養液,用培養液來養花。無土栽培培養液需要多種無機鹽,這需要家長協助購買。無土栽培,用適當的方法將幼苗固定在瓶內,使幼苗的根浸入培養液,放在溫暖向陽的地方,注意通氣,花草若能受到精心照料,可以生長得很好。另外可設對照組,把配置的培養液換成等量的蒸餾水,其他條件一致,看植物長勢。由此實驗不僅能得出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還可以有個綠色美觀的家,一舉兩得。

         。4)趣味型家庭小實驗

          在八年級上冊中講解《種子的結構》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種子在家里泡一天,第二天帶到課堂上觀察。學生帶來了多種植物種子,因為帶的是自己喜歡的種子,所以特有興致學習本節內容,很容易觀察出自己選擇的種子子葉的數目,理解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區別和聯系。學生會將所學到的知識積極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西瓜子、板栗、蘋果、杏等等屬于哪一類?

          探究水果蔬菜中的維生素C 含量。原理:高錳酸鉀會與維生素C起化學反應,變成極淺顏色的物質;再逐滴滴入高錳酸鉀溶液,直至溶液顏色變成褐紫色,且較長時間不再退去。維生素C含量越高,高錳酸鉀溶液的滴數就越多。根據這一特性,我們就可以測定出蔬菜或水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這個實驗中的高錳酸鉀溶液需要家長購置,果蔬的汁液需要家長幫忙用壓榨機壓榨。這個實驗可以說是探究、應用、趣味合為一體的實驗。因為探究的過程很有趣,學生輕松實驗,通過實驗學生探究出所選果蔬的維生素C的含量高低,這又將對今后的飲食有應用性的指導意義。

          總之,在教學中實施家庭小實驗,可以補充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度不足,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等等。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家庭小實驗的地位將日趨上升,它將與實驗室的實驗一起書寫生物學素質教育的新篇章。

          淺談初中生物學該如何學好論文 篇12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深化素質教育,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研究能力和自學能力,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基礎。在此背景下,教師要使學生各方面都能有所發展,則必須落實到生物學教學的基本任務當中。

          而新課標下中學生物學教學的基本任務是:一方面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生物學知識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是通過向學生滲透生物新課程標準下體現的基本觀點,對學生進行科學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思維品質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使知識性和思想性相互滲透,從而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形成正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由此可見,教師只有重視了生物課的思想教育功能,才能真正完成生物學教學的基本任務。身處農村,作為一名初中生物學教師,怎樣才能很好地落實新課程理念、完成生物學教學的基本任務?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考。

          1、教師必須明確生物新課標所體現的基本觀點

          比如在講述“動物體的結構層次”這部分內容時體現了生命的物質性觀點,即細胞、組織、系統、生物體,而細胞是由各種化學元素所構成的。在講述“消化和吸收”時,小腸的長度可達成 5-6m,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并且在小腸的內表面還有許多環形的皺襞和小腸絨毛,這種結構可以使小腸的吸收面積達到200㎡以上。這種結構使得小腸成了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這體現了生物體的結構決定其功能并與其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在講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時,體現了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比如竹節蟲的體形與竹枝非常相似,稱為擬態,這能有效的躲避敵害,這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充分闡述了生物與環境間的關系:“物盡天擇,適者生存”。當然新課標下中學生物學體現的基本觀點還有許多,如對立統一、整體與局部、一般與特殊等。如果教師能充分利用這些觀點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將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有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2、分析學生實際情況,根據學校本身條件,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傳授生物學知識和研究方法

          通過學生對基本觀點的理解,完成了生物課的思想教育功能后,教師的重點轉移到對生物學知識的.掌握和對生物學研究方法的運用。這直接體現了新課改的意圖和新課標的貫徹。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生是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這個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了解學生,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農村的初中學生居住地分散,所接受的小學教育層次不一,理解接受能力差距較大,并且大都沒有學過自然、地理等科目,對生物學的理解僅限于語文課本上的介紹。另外,農村中學的基礎設施、辦學條件、教學設備嚴重落后,如沒有學生住宿樓,沒有多媒體教室,連幻燈機都是破爛不堪等。在這種情況下必然要求學生每天走很長時間的路到校上課,沒有足夠的課外時間進行各種探究活動,對知識的理解將局限于理論……這一切為初中生物學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難度。但農村中學生也有自己的優勢:居住于大自然中,每天都與各種生物打交道,對生物有熟悉感,對各種生物現象有強烈的好奇心……這也為鄉村教師的生物學教學奠定了基礎。作為農村初中生物學教師怎樣面對這些不利條件和有利因素,讓新課程理念、新課標精神落到實處 ,筆者作了如下探索。

          2.1構建和諧的生物學教學課堂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明知學習十分重要,但卻不愿意進入學習狀態,不愿去接受學習任務;強迫其學習,又會讓其產生逆反心理。這種現象在農村中學生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要使學生能主動學習,必須要求教師打造一個和諧的課堂。優美和諧的教學環境應該是充滿情趣和歡樂,蕩漾著問題和好奇,洋溢著詩意和鼓舞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會收起到雙贏的效果。這種環境中充滿了民主、平等、寬松、寬容、賞識的教學氛圍,學生能大膽的自主討論、合作交流。教師要保持快樂的精神面貌,促使學生學習,從而能親師、樂學。求知需求永遠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之源。學生求知欲的激發,離不開教師對問題情境的創設。在講到種子植物時,可以引用這樣一則謎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個白胖子!睂W生聽了這則謎語,再聯系到種子的結構,很輕易地說出了答案。教師再進行追問:“麻屋子”指什么?“紅帳子”指什么?“白胖子”指什么?它們合起來叫什么?經過這一過程,學生的求知欲得到激發,并對生物學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

          2.2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催化劑”,當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后就會自主地進行學習。因此教師要做的是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有趣、新穎、別致的教學內容能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引出他們的好奇心,激起他們的濃厚興趣,他們就會愿意學,喜歡鉆,自主地動腦筋探索知識奧妙,愉快地尋求知識歸宿,從而煥發起更高的求知欲,這對于他們形成生物學概念,掌握生物學規律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比如在講“血液”這一節時,教師形象生動的將血細胞的三種成分比喻為“搬運工”、“修補匠”、“英勇的戰士”這樣做,便可使原本比較枯燥抽象的授課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形象逼真,產生很強的感召力,使課堂氣氛活躍,在輕松愉快中傳授了知識。

          2.3利用學生熟悉生物的優勢,強化其親身體驗,使其自主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能夠做的探究活動,放手讓他們去做。比如“探究影響鼠婦生物的環境因素”,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制代用品,這樣可以消除實驗的神秘感,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訓練學生的實踐技能,并使他們逐步形成了環保和節約的意識。

          2.4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

          在生物學的教學中,最常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學法。學生對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學習的進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種自然傾向的激發,因此采用探究的學習方法,可以很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將學生從單純地接受式學習方式,轉變為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將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加者和導航員。按照這種師生組合,教師的主要責任是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促使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初中生物學教材中有許多探究的實例:如“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人的瞳孔大小的變化”、“測定反應速度”等。當然,除了探究式教學法外,還有其他教學方法:如例證法、類比法、角色扮演法等。

          綜上所述,在農村初中生物學的教學中,只要堅持新課改的精神,落實好新課標,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標,重視學生興趣和思想觀、價值觀的培養,就可以促使他們自覺地進行研究性學習,就能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淺談初中生物學該如何學好論文 篇13

          一、概念感知:通過直觀教學豐富學生內心的直觀表象

          初中生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基礎技能還比較薄弱,很多看似平常的生物學知識、經驗還有所欠缺。顯然,為初中生的生物學概念學習提供適當的感性經驗的直接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初中生的觀察能力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他們觀察事物的自覺性、持續性、穩定性都在不斷進步。在概念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手段提供實物、教具、動畫、視頻、直觀的語言等與生物學概念密切相關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通過觀察先對概念進行感知。例如“,綠色開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種子萌發、生長、開花、結果與死亡等階段”、“植物的生存需要陽光、水、空氣和無機鹽等條件”等重要概念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先指導學生對校園植物進行仔細觀察,為概念的深入理解做好準備。通過感性、形象、具體、生動的學習,能有效降低學生學習抽象概念的難度。同時,在長期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觀察的持久性不斷增強,觀察事物的精確度也不斷提高,觀察事物的概括性明顯發展。

          二、概念理解: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探究式教學

          維果茨基提出“最近發展區”的概念,即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真實發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導下或與他人合作情況下解決問題的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在教學中既要能在深入了解學生已有知識、學習背景和興趣所在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又要能認真分析學生的認知結構、認知能力和思維方法等方面與將要學習的概念之間的差距,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給學生提出適宜的探究課題,并指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完成探究活動。“光合作用”是生物學的核心概念,對初中生而言,該概念的抽象性使該概念具有較大的難度。課程標準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對該概念的要求已有所降低,沒有對光合作用的'生理過程提出過度要求,僅僅要求學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產物等。在進行“光合作用”這一概念教學的時候,為了讓學生理解光合作用的產物,在展示了馬鈴薯、番薯、山藥等多種含有淀粉的塊莖或塊根的基礎上(給予學生感性認知),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的相關問題進行啟發引導,通過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完成“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探究實驗,達到“最近發展區”的要求。同時,這也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有機物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打下伏筆;凇白罱l展區”理論的探究式教學,使探究教學更加有效,也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學生探究的過程也是對概念的主動構建過程。需要指出的是,學生的大腦中的前概念可能存在錯誤、偏差和缺失,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進行糾偏,防止對新概念的形成產生阻礙。

          三、概念內化:概念圖策略提升學生認知方式

          隨著學生在生物學知識上的豐富,在學生大腦中的生物學概念數量迅速增長。雖然,通過各個學科的學習的深入影響,及學生自身的認知心理的發展,學生的意義識記能力發展迅速,但是學生大腦中的生物學概念急需進行進一步整理并內化。一方面,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學習過的概念,啟發學生學習新概念,可起到新舊知識相互融合的作用,使原有概念得到充實,使新概念得到發展;另一方面,這些存在于學生大腦中的概念,必須經過學生的認知深加工才能進一步內化。概念圖策略應用于生物概念的教學,能幫助學生在大腦中整理一張“概念地圖”,有利于學生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例如,在進行“生物的無性生殖”授課時,通過指導學生繪制概念圖,建立生殖、無性生殖、出芽生殖、營養生殖、有性生殖等概念之間的關系。同時,繪制概念圖的過程也是學生對概念進行分析、比較并內化的過程。綜上所述,教師在初中生物學概念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尊重學生認知發展的特點。一方面,通過多種舉措幫助學生最終完成對生物學概念的感知、理解、內化;另一方面,通過基于初中生認知發展的生物學概念教學,也使學生各個方面的認知能力得到有序、有效、快速的發展。

          淺談初中生物學該如何學好論文 篇14

          [論文關鍵詞]生物學 激發 學習興趣 高效 課堂教學

          [論文摘要]課堂是學生接受知識、教學相長的主陣地。課堂教學只有在科學的教學模式下采用機動靈活的教學手段,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達到或超出預期的教學效果。

          河南省中招改革10多年來,生物學不作為考試科目,最多占幾分的實驗加試,學生對學習生物學失去了外在動力。初中生物學課堂教學面臨的問題很多,處境很尷尬,甚至到了可有可無的地步。在此形勢下,要想使中學生獲得基本的生物學知識,掌握相應的生物學技能,為國家未來儲備更多的從事生物學研究的潛在人才,筆者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突破口,進行了以打造高效課堂教學的有益嘗試,課堂教學局面有了明顯的改觀,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是入門的向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展的巨大動力。

          一、用豐富、前沿的生物學知識,激發興趣,打造高效課堂

          作為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且具有較強的向師性和求知欲;谏鲜鎏攸c,教師要因勢利導,時刻關注、搜集有關生物學的最新知識和信息,在課堂教學中開辟前沿科學板塊,每節課用幾分鐘向學生介紹與本節課教學內容相關的最新科研方向、動態和成果。如在學習《傳染病》一節時,向學生介紹艾滋病、非典等傳染病傳播特點的同時,重點介紹其防治措施以及疫苗的研制情況。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本節生物知識的掌握,又在情感上增強人類戰勝自然的信心。教師也可在課前有計劃地讓學生廣泛搜集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信息,引導學生精心選擇典型案例與教材內容相融合,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由學生發布信息,資源共享,讓學生互動交流,學以致用,把原本枯燥的教學內容處理得有聲有色,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知識的綜合能力,又極大提升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動力,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精心設計教學,激發興趣,打造高效課堂

          我們知道,課堂是學生接受知識、教學相長的主陣地。課堂教學只有在科學的教學模式下采用機動靈活的教學手段,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達到或超出預期的教學效果。新課改實施幾年來,廣大教師不斷摸索,學校也多次組織教師到洋思、永威、杜郎口等學校參觀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逐步形成,先進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為廣大教師所采納,一改新課改前千篇一律的“滿堂灌”,F在使用的教材中,許多內容圖文并貌,言簡意賅,如《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等開放式的章節,如果老師一味去講,索然無味,效果無疑大打折扣。這時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小組合作搜集、整理資料,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其在老師的主導下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明顯體現,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師生互動,小組討論,成果展示,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興趣盎然,教學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三、運用多媒體、直觀教具等,激發興趣,打造高效課堂

          當今社會已經步入現代化、信息化,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則標志著教育的現代化。傳統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興趣容易轉移。而直觀教學是學生獲取感性認識的重要途徑,是進行思維加工的前提,有較強的吸引力。目前生物學教材,雖知識難度較前已大為降低,但一些基本的知識,如營養物質的分解、吸收,視覺、聽覺的形成,反射弧支配反射活動的進行,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過程,以及新增的探究性學習內容,對初中生而言,單憑老師語言講解和平面掛圖、繪圖的配合,還是抽象的、難以理解的。近年來,隨著學校教學條件的改善,多媒體作為重要的直觀教學手段,越來越普遍地被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我們將現代媒體中的錄像、電影、投影與傳統媒體中的掛圖、模型等教具等有機結合起來輔助生物學教學,在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在生物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現力,生動形象地導入新課,無疑會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課堂進行中,清晰的`、可操縱的畫面播放,使教學重、難點深入淺出,輕松突破;教學結束時,教學內容的提煉總結,有助于學生理清思路,圓滿完成教學目標。多媒體優化組合,視聽感官多重刺激,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興趣,打造高效課堂

          生物科學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門實驗科學,只有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才會真正理解知識,也只有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知識才會升華;趯W科特點,我們組織了生物興趣小組,開展力所能及的課外活動,把實踐帶進課堂。教師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聯系生活實踐,讓學生主動參與,從問題的提出、假設到方案設計、驗證再到得出結論,均讓學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操作中完成,使課堂教學在和諧、高效的氛圍中進行,學生思維活躍,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如我們開設了校本課程,也是國家級科研課題《盆景花卉的栽培與生物學教學》,組織各班學生,積極準備花盆、土壤、種子、工具等物資,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所學生物學知識,學生親自動手配土、選種、澆水施肥、觀察記錄、保護幼苗,熱情很高,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綠化、美化了教室,培養了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品質和實踐操作的能力、意識,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教師根據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把競爭引入課堂,從教材的挖掘使用到鼓勵學生參與,環環滲透競爭意識,時時激發著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思維,讓學生在競爭中追求新知、學會合作、展現個性、提高能力。如我們結合我市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工作和全國的“禁塑令”等活動,組織生物興趣小組成員,調查了我校學生的環保知識和意識現狀,讓學生組織材料,進行環境保護知識的講座,并寫出了優秀的學生論文。這些活動極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為打造高效課堂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改革評價方式,激發興趣,打造高效課堂

          新課改實施幾年來,學生評價方式的滯后問題日益突出,逐漸成為教育發展的瓶頸,制約著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學生忙忙碌碌進行了一學期的探究性學習,最后還是憑一份以死記硬背的基礎知識為主的試卷來判定學生成績的優劣,考非所學,極大挫傷了學生樂于探究、勇于創新的積極性。我校生物學教研組經過長時間地討論和醞釀,綜合考慮八年級學生和教學階段的特點,決定在八年級進行學生評價方式改革嘗試。

          新的學生評價方案采用平時評價和期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成績各占50分(比例可視情況調整)。平時評價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內容包括資料的搜集、材料的準備、實驗的開展、課堂表現、作業情況等活動學生參與程度或完成情況,教師把每節課設為一定分數(如10分),視具體表現給不同的班級、小組不同的系數,組長做好記錄,學生自評和互評,“論功行賞”再分配得分,報老師處記錄,學期結束算出各學生累計得分,最后按比例換算成平時成績。平時成績要以激勵為主,如學生撰寫生物小論文獲獎,制作精致的生物標本,參加科技創新大賽等,均可額外加分獎勵;多關注學生參與過程,結果其次,各班各組得分差距盡量不要太大。期末評價由筆試和實驗操作兩部分組成。筆試部分為若干分基礎知識題,多份試卷隨機抽取,考察教材知識掌握程度;實驗操作部分與中招實驗加試內容基本相同,可根據八年級教學特點,每一步驟分數加以適當調整,也設置若干分,考察平時實驗技能的熟練程度。兩項總分再按比例換算成期末成績。最后平時成績加期末成績即本學期生物學的最終成績。

          由于評價方式的改變,學生解除了考非所學的后顧之憂,新型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得以順利貫徹。教師盡可能地組織學生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在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同時,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理論知識來自于實踐,理論又指導實踐,學生在知識和技能之間“游弋”,知識和技能都明顯提高。學生短期的應試需求得到滿足,長期的發展要求也得到了鍛煉,二者兼顧,一舉兩得。

          總之,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地、積極地、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以學習興趣為主的非智力因素,從而使課堂真正成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平臺,打造出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取得最理想的教育教學成績。

          參考文獻:

          [1]張鴻亮.上好課:問題與對策·初中生物,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鄒尚智.有效教學經典案例評析.北京:開明出版社.

          [3]陜西師范大學.中學生物教學.西安:陜西師范大學雜志社.

          [4]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走進新課程.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淺談初中生物學該如何學好論文 篇15

          摘要:從中學生物基礎知識教學、生物實驗、生物興趣小組的組織三個方面闡述了關于教學與生產、生活聯系的思考。本文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內容為例,在情景創建,知識應用,實驗創新等方面都做了嘗試。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聯系生活;應用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而義務教育階段生物科學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生物學基本原理,通過對生物學事實的觀察和研究,認同生物學中的一般規律,理解并關注這些知識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因此,生物學也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一門科學。本市使用的北師大版生物教科書在課程編排上更注重生物學基礎知識與生產、生活的聯系。其中,七年級生物僅編排一個單元,即生物圈中的人,與生活聯系最為密切,因此,本篇選擇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內容為研究對象,在生物教學與生活之間聯系方面進行思考。

          1、注重基礎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在中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情境導入,教師將所學知識與生活聯系的同時,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能夠觀察生活現象、提出探究問題,成為教師進行教學的關鍵。例如,在《人類的.食物》一節中,通過學生喜歡吃的草莓、面包、雞翅等食物的照片,提出問題:人類的食物都含有哪些營養成分呢?為什么我們需要這些食物呢?在“皮膚和汗液分泌”部分,使用三組中老年人、年輕人和老年人的照片來提問:如何區分中老年人、年輕人和老年人?自然而然的引入皮膚的學習,再通過三種人皮膚的不同,講解皮膚的結構和特點,使學生在聯系生活實際的同時,理解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將書本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將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的興趣,讓學生真正學會使用它,指導生活。在《人體免疫》一節中,提出問題:流感爆發期間,有的同學很容易被感染,而有的同學卻不會被感染,這是為什么?一個腎功能衰竭的病人,能否直接移植捐獻者的腎臟?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對生活中遇到的現象很感興趣,但就提出問題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如何根據現實生活,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并參與到“為什么”和“如何應用”是如今每位教師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也是新課程教育改革后應當積極推行的教育方式。

          2、生物實驗與生活聯系的創新

          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通常是:根據教材,教師向學生傳授新知識→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用實驗結果驗證新知識→教師作概括總結。這種教學模式注重知識的教學,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實驗過程僅僅是對已發現原理的驗證,學生對實驗結果早已清清楚楚,因此,學生對實驗結果沒有過多期待,整個實驗環節變得枯燥乏味。而事實上,中學課本的生物學實驗多數是教師可以在實驗室或者室外帶領學生實際體驗,巧妙地設計和布置實驗才能使學生對試驗充滿熱情。例如,在“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的活動中,除了讓學生體驗雙縮脲試劑與蛋白質呈現紫色反應的實驗現象,還可以選取一定濃度的豆漿、牛奶和蛋白質粉溶液,通過觀察顏色的深淺,感受不同物質中蛋白質含量的差異。在觀察加碘的淀粉溶液與維生素C呈現褪色反應實驗中,可以改進實驗方案,配置相同濃度的黃瓜汁,蘋果汁,檸檬汁分別滴加等量相同濃度的加碘的淀粉溶液,觀察溶液褪色時不同果汁的使用量,并探討果實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食物中能量的釋放》一節中,我們探究食物中儲存的能量。可以取不同的食物烘干,用燃燒前的質量減去燃燒后的質量,計算每克食物可以使單位體積的水升高的溫度,從而比較食物的熱價。根據生活實際,設計實驗,將驗證性實驗轉化為探究性實驗,由此,實驗結果也由已知變為未知,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讓學生體會到生物實驗也可以應用于生活,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嘗試自主提出探究問題,設計實驗方案等。

          3、興趣小組活動中體驗生物學的實用性

          興趣小組活動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將實踐類活動與社會聯系,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試驗田的耕種,引導他們寫生物日記,記錄一些物候現象等。例如,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生物學》可組織的活動有: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顯微鏡下觀察小魚尾鰭內毛細血管的流動,利用儀器進行血壓和脈搏的測量,血型鑒定,練習止血包扎等。課后多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如果教師能提出一些學生急需了解或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生物學問題,就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引起學生對生活中生物現象的關注。因此,在每次課堂結束時,都拋給學生一個生活小問題,讓學生將生活與生物課程緊密地聯系起來。例如,在《感受器和感覺器官》一節中,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有視覺盲點?為什么有人看到的洋裝是白金色,有些人看到的是藍黑色?為什么演唱會的聲音一定要大聲?為什么音樂具有治愈的能力?生物學是一門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如何利用有限的課程時間,培養學生無限的探究興趣,是每位生物教師都應該不斷探索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鄒娜.中學實驗教學中發散思維培養的探索[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7.

          [2]劉艷紅.初中生物實驗有效教學研究[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

          [3]張玉蘭.新課改背景下中學生物實驗教學探討[J].教育探索,2008.

        【淺談初中生物學該如何學好論文】相關文章:

        如何學好數學的論文05-24

        淺談為什么要學好初中物理05-17

        淺談如何有效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論文02-25

        留學論文寫作中該如何避免歧義01-23

        淺談如何培養個人的藝術修養論文11-28

        淺談如何指導中班幼兒美術活動的論文01-21

        如何才能學好英語12-01

        淺談如何上好初中音樂欣賞課藝術論文11-24

        論文:學好物理的方法11-2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