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環境生物學》課程實踐內容的探討與改革
《環境生物學》作為環境科學專業的必修課,是解決環境問題應運而生的交叉學科,課程發展立足實踐,從實際出發以期解決當前環境問題的生物學方法。環境生物學實驗是環境生物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論結合實踐的基礎部分,通過環境生物學實驗是學生了解利用生物學的方法解決當前環境問題的方法[1]。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及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生物學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長足發展,尤其在環境生物學實驗技術和方法都有實質性的進步,逐步穿插到環境科學的各相關領域,不斷發揮著獨特作用。環境生物學實驗教學在環境科學領域和人才培養中的地位也顯得十分重要,這就對環境生物學實驗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6]。所以,在課程實驗教學過程中,如何對環境生物學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增強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提高學生運用環境生物學實驗技術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本校實際,對《環境生物學》課程試驗內容進行改革探索。
1.青海大學環境科學專業培養目標及培養要求
我國環境科學高等教育開始于上世紀70年代,近50年來得到快速發展,目前我國近400所高校開設各類不同層次的環境教育專業,其中近300所開設了環境工程專業本科教育,近200所開設了環境科學專業本科教育,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專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逐年增大,專業教學計劃日臻完善,課堂教學內容逐漸向科學化、合理化邁進[7]。青海大學環境科學專業成立于2000年,2001年9月正式開始招收環境科學專業本科教育學生。青海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立足于青海大學自身學科優勢,借鑒國內外環境科學專業發展規劃。青海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立足生物學、生態學基礎,體現青藏高原環境科學專業的特點。其中環境生物學正是環境科學與生物學的交叉學科,更加體現環境生物學的基礎作用。
1.1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工程、環境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國家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可持續發展、知識產權等相關政策和法規,了解環境科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環境保護產業發展狀況。
1.2培養要求
本專業以環境監測、環境質量評價和環境管理為培養方向,學生主要學習環境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環境監測與環境質量評價的方法以及進行環境規劃與管理、生態工程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要求畢業生應具備:
扎實的數學、理化分析等基本理論知識;
2. 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3. 熟悉國家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可持續發展、知識產權等相關政策和法規;
4. 了解環境科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環境保護產業發展狀況。
5. 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6. 有較強的調查研究與決策、組織與管理、口頭與文字表達能力,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處理和創新能力。
面對全球化背景下創新人才的競爭,以及國內敲響教育質量警鐘的錢學森之問,優化本科實踐教學內容,改革實踐教學方法,創新實踐考核方案具有濃厚的意義[8](本科創新實驗班教育質量調查研究)。將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運用于課程改革中。
2.優化實踐教學內容
建立科學合理的實驗課程體系,不僅能讓學生領略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9](梁1)。根據環境生物學實驗課程的性質、類型和具體要求,在此次課程建設中對實驗內容進行了梳理整合,建立了1+1模式的實驗課程體系。其中1是指基礎性實驗課程,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的基本專業技能,讓學生初步認識到生物在受損環境恢復中的重要地位,以期提升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興趣,提高實驗操作能力;1是指環境生物學實習,即帶本科生進入廢水處理廠等實習基地,直觀的了解環境生物學中的理論知識在生活生產實踐中的應用,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學以致用的途徑,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明確該課程在生產實踐中的地位。
2.1 教學內容
2.1.1 基礎性實驗課程
環境生物學中開設的基礎性實驗主要包括以下:
實驗1:種子發芽毒性實驗;
實驗2:魚類對溫度、鹽度耐受性的觀測;
實驗3:溫度對魚類呼吸速率的影響;
實驗4:土壤及空氣中微生物的檢測;
實驗5:活性污泥微生物的顯微鏡觀察及微型動物的記數;
實驗6:水中細菌總數的檢測;
實驗7:污染物對乙酰膽堿酯酶的影響;
實驗8:脫氫酶活性測定。
通過這些基本實驗的操作,使學生對環境生物學技術有一個初步的理解,提升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同時通過實驗掌握了對基本實驗儀器的規范使用方法,為以后的實驗課程打下基礎。
2.1.2 綜合實習
在實驗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總結、創新能力。通過環境生物學實習,讓學生能回憶起課堂中的理論知識,理論聯系實際,觀察與理論知識的出入點,總結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3.改革實踐教學方法
對于實驗教學手段本課程中進行了如下幾個方面的嘗試性改革:
3.1 教學與科研相結合
教師將相關的科研課題和成果引入教學,在學生所學的基本內容以外,適當補充一些相關的科研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的科研工作打下伏筆。
3.2 豐富實驗手段
在降解與實驗內容相關的理論知識時,引入國內外前沿的科研成果資料,同時給學生提供文獻,讓學生通過閱讀,課堂穿插講授、學生提問、小組討論實驗結果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并通過后期學生自己的實驗來驗證文獻中的結果:若不同,小組討論分析其出現不同結果的原因;若相同,討論兩個實驗過程中那些影響因子相同,哪些為主要影響因子。以期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塑造學生的科研思維。
4.創新試驗考核方法
實驗教學考核中,本課程注重實驗過程中學生的表現,改變了以往結果導向的衡量標準,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過程中。
同時,本課程實驗考核注重學生在實驗過程解決問題,以及試驗后分析問題的能力。
最后,本課程實驗考核中還包括經過實習,學生自行利用環境生物學中的知識,設計恢復受損環境的方案,體現學生活學活用和創新的能力。
5.結果討論
要取得課程教學改革的成功,必須提過教學效果,因此課程教學改革必須注意一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重視本課程的教學背景,一方面通過教學競賽重視教師的教學能力,另一方面通過隨堂聽課評估教師在實際教學環節中的教學能力;其次,要想獲得好的聽課效果,必須認清授課對象的背景,包括學習特點,生源構成等,分析認清學習特點,要努力解決學生的厭學問題;第三,關心授課教師,避免教師出現職業倦怠。讓教師自身首先夯實基礎,合理安排教學計劃,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從而達到課堂氣氛活躍不失嚴肅,討論不失有序的效果。尤其實踐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尤其在實驗過程中,會出現新的問題,教師應本著嚴謹科學的態度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總之,在實踐中面對各種具體問題,需采用靈活的辦法,在追求課程教學改革效果的同時,提高效率。
本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評判標準最終以學生的感受,及學生反映的教學效果為準。教師和學校依次為據總結經驗,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以取得令學生、學校滿意的教學效果。
【淺談《環境生物學》課程實踐內容的探討與改革】相關文章:
淺談高職藥物分析課程改革的思考與實踐02-28
探討高職建筑工程測量課程的改革與實踐03-03
淺談中職學校數學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研究05-24
淺談《計算機系統結構》課程教學改革探討03-20
探討高職院!秾徲嫛氛n程改革03-27
淺談“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改革與實踐03-21
淺談《工程流體力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論文11-15
對于新課程改革的文化哲學的探討03-06
淺談非線性物理教學改革探討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