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生物校本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論文
關鍵詞:高中生物校本課程教學內容設計
摘要:開展校本課程開發是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此認為高中生物校本課程應圍繞學生已掌握的課本知識基礎,根據學生的實際知識需求、生活需求和環境興趣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并對三種校本課程類型的內容設計進行較具體的闡述。
目前多數中學開展的高中生物校本課程,宏觀來看在內容設置上基本分三類:一是生物科技前沿介紹,如克隆技術、生物芯片、轉基因等;二是生物知識和技能拓展,如動物行為、實驗設計等;三是屬于學科間綜合,如酸雨的形成及防治、溫室效應、仿生學等屬于這范疇。校本課程內容選擇上要尊重學生意愿,以整合的方式形成。但從微觀層面即實施層面看,教學內容的設計如何滿足學生需求仍有待于研究。筆者曾觀摩過一節展示課,課題叫《花和花絮》,在短短40分鐘時間里,教師借助演示文稿圖片,將大學植物解剖學課本中花的結構和分類、花絮的結構和分類內容,完整的講了一遍。從一朵完全花的構造到不完全花,從周位花、上位花到下位花,從雄蕊的類型、雌蕊的類型到胎座的類型名稱;從花絮的結構到分類名稱。大學課本上的分類名稱都一一告訴,如二強雄蕊、合生心皮雌蕊、側膜胎座等,一節課下來,中學課本沒有的生物名詞術語就有二三十個,令人目不暇接。從學生課堂聽課情況看,越往后,跟著聽的學生寥寥無幾。這引起了筆者的思考。那么,在生物校本課程中,教學內容設計到底應注意什么呢?
一、校本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確定遵循的原則
1.切合學生實際知識需求,注重實用性的原則
生物校本課程內容的選擇應能促進學生加深對課本原理、重點、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思維能力的提高,或實驗能力的提高,即以學生的需求為考慮的出發點,這種需求既包括學生的知識需求也包括學生興趣,是二者的整合。應避免知識選擇的無目的性,避免大學知識的生搬,避免增加學生心理負擔。要讓學生感到能學懂,對平時的學習有幫助,有點撥作用。當今的學生,除了上課時隨著課程的進展進行知識積累,更重要的是需要時間對知識再加工,形成知識網,并對原理、重點、難點知識深入思考并會應用或遷移。限于背景知識的缺乏,這對學生的能力形成了一定的挑戰。如果圍繞課本中原理、重點、難點知識以豐富的典型事例再加以佐證或加深拓展,會起到夯實知識基礎并適當開闊學生眼界的作用。這樣也會與學生的學習實際和高考接軌,因此會迎合學生的需求。而往往中學生物課程中的原理、重點、難點知識,也是牽扯國計民生和學生生活的重要問題,如果教師介紹和引導到位,也應是學生的興趣點,也是校本課程的整合點。因此,生物校本課程不等同于奧林匹克生物培訓班。
2.與學生生活和成長密切相關的原則
學生是處于青春期發育中的人,是成長中的人,校本課程可選擇相關內容來滿足學生這方面的心理發展需求。如青春期發育與正常性心理和性衛生、平衡飲食與健康、生活中的環保與防病等。這些知識都是學生個體生長發育和生活過程中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渴望知道的,符合學生的成長需求,也有助于我們的育人。
3.地域性原則
校本課程具有地域性特點,根據學校所處位置,尋找能激起學生探索欲望的周邊環境或地域性的問題。例如某中學地處古城西安的城墻邊,護城河水異樣的顏色和氣味,會觸動學生的環保意識,引起探索的欲望,可就此設計探究性課程。又如園林藝術與校園內植物種類的選擇,學生健康與校園綠化植物種類等。
二、具體闡述三種校本課程內容的選擇和設計
1.對于生物科學科技前沿介紹,內容的設計宜圍繞課本原理的應用,選擇生物科技典型事例,進行舉例和拓展,加強學生對課本原理及應用的理解,拓寬學生眼界。如轉錄翻譯的原理與基因重組技術和轉基因等,既加深了學生對轉錄翻譯過程的再理解和記憶,又知道了生物技術對這原理的應用,還向學生展示了更多的應用前景,使學生張開創意想象的翅膀,想象出更多的人需要的基因重組技術產品或轉基因產品,起到知識的遷移作用。如從抗蟲棉到是否糧食作物也可導入抗蟲基因進行育種,從基因工程產品胰島素到SARS病毒或艾滋病毒的免疫蛋白等。教師在引導時,要著重原理及應用,注意不要過于引導學生拘泥于技術過程的細節,超出學生的知識背景,造成理解的困難,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
2.對于生物知識拓展類,教學設計的內容可選擇圍繞重點、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提高上做文章。因為平時限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對于課本上的這些重點難點,學生或只有初步認識,或認識不到位,或感到難以理解。以前面提到的《花與花絮》為例,教學內容設計一定要和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適當拓展深化,盡量避免太多的新的術語出現。例如可選以下作為教學內容:花的構造與果實種子的形成過程的動態想象;花的構造與雜交;花藥、花粉的構造與傳粉受精及無子果實、單倍體育種;花的構造、花的色彩和傳粉的關系及與適應性和進化;花的構造與植物分類等。
3.實驗思維能力和技能的提高方面,可做的有很多。如圍繞生物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如科學性原則、簡便和可操作性原則、單因子變量原則、平行重復原則和設立對照等),選擇實驗事例,對學生從設計思想、設計步驟,對可能出現的結果和如何下結論等方面的訓練,或針對學生設計思想的疏漏處進行探究等。實驗事例的選擇,應以課本實驗為基礎,應是學生課本所學的設計思想和設計原則的再應用,這樣,達到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實驗思維能力,并促進這種能力在新情境下的遷移,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對歷年高考題和生活中問題的探究,為教師教學內容的選擇提供了豐富的事例。
綜上所述,生物校本課程絕不是一堆新生物術語的簡單堆砌或大學內容的翻版。生物校本課程在內容的選擇上應首先考慮學生已有課本知識基礎,學生的實際知識需求和生活需求,并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思維能力、適當開闊眼界為目標。
參考文獻:
。郏保菖藢W中.談校本課程的開發.
。2]鄭曉梅.我國基礎教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取向.
[3]劉電芝陽澤.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模式與策略
【高中生物校本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論文】相關文章:
有效課堂的靜態網頁設計課程設計論文05-01
課程設計論文致謝詞參考11-24
鋼琴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的拓展03-19
課程設計畢業論文致謝詞11-29
生態道德教育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論文06-14
實踐課程教學環境藝術設計論文12-04
農村中學英語校本課程開發探討論文11-23
基于創新素養培育構建校本課程體系論文05-03
試論高等學校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創新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