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青蝦池塘高產養殖技術
論文關鍵詞 青蝦;池塘;高產;養殖技術
論文摘要 從池塘條件、蝦種投放、飼喂、水質調節、病害防治和起捕等方面介紹了青蝦池塘養殖的高產養殖技術,以供水產養殖者參考。
青蝦,學名日本沼蝦,是一種淡水蝦類,它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有較廣闊的前景。近年來,隨著對青蝦生長特性、營養需求及顆粒飼料研究的深入,青蝦養殖已發展成為一項“低投入、高產出”的高效養殖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廣效果。但由于有的地區養殖技術不夠成熟,單產低,嚴重影響了養殖者的效益,F就青蝦的池塘高產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1池塘條件
池塘面積一般為0.20~0.33hm2,形狀以長方形為宜,池塘坡度1∶2.5~3,池水深1.2m左右。青蝦放養前要清塘,徹底殺滅水體中各類有害生物。先排干塘水,清除淤泥(留10cm左右的底泥),然后用750~1 125kg/hm2生石灰進行消毒;清塘后7~10d進水,進水時要嚴密過濾。
水草是青蝦賴依生存的附著物和天然餌料,是凈化池水,控制水質肥度的有效綠色種群。蝦塘水草以栽培輪葉黑藻、眼子菜類等沉水植物為宜,種植密度要適中,水草進池前均要用物浸泡,以殺滅草中敵害生物(野雜魚卵等)及病原體。移栽水草后可向塘中施7.50~11.25t/hm2糞肥作為基肥。
2蝦種投放
由于青蝦繁殖容易,養殖戶多數以放養抱卵蝦為主,自繁、自育、自養。這種養殖方式屬粗放養殖,雖然方便實用,但是難以控制養殖密度,易導致因青蝦上市規格不齊而效益不高。因此,要提高養蝦產量和效益,就必須改粗養為精養,改放養抱卵蝦為放養蝦苗,改養一茬蝦為兩茬蝦。夏季放養一般在7月左右進行,可投放1cm左右的蝦苗60~90萬尾/hm2。放養時要求蝦苗規格整齊、體質健壯,放養時間應選擇在晴天的清晨或陰天不悶熱的時候,放養時還要注意避開苗種脫殼高峰期。8~9月會出現1次批量產卵孵化出的小蝦苗,這批蝦苗到年底規格一般可長到2~3cm,可作為春季放養苗種。
3科學飼喂
青蝦為雜食性動物,一年中養殖兩茬青蝦就有兩個攝食高峰期,即4~5月和8~10月,其中6~7月為青蝦繁殖育苗期,攝食下降,應進行科學喂養。
3.1飼料選擇
目前,多種商品飼料都可以用來飼養青蝦,但青蝦對各種商品飼料的喜食程度和利用率都有所不同,青蝦喜食的動物飼料有螺螄、魚粉、魚靡等,植物飼料有豆餅、米糠、麩皮等。大多數養殖戶采用以菜餅、米糠等混合糊狀飼料投喂,其利用率低,易惡化水質。因此,青蝦精養,最好用顆粒飼料,且動物飼料在30%以上為宜。
3.2合理投食
青蝦喜歡在夜間沿池邊覓食,可以觀察青蝦吃食情況,一般日投喂2次,早晨投喂量占全天總投喂量的30%,傍晚占70%。
4水質調節
在青蝦養殖前期,應當少加水,中期則應多加水,通過加注新水以增加水體溶解氧、營養和微量元素,增強青蝦食欲,防止池水老化。在注水時,要注意防止青蝦的敵害隨水進入蝦池。養殖中,一般每10d換1次水或加新水,在高溫季節時,必須做到每5~7d加水或換水1次,應使池水始終保持在能見度30cm以上。換水時,應先排底層老水,再加15~20cm深的新水。要勤巡塘,當夜間或清晨發現青蝦浮頭時,必須開增氧機和加注新水,尤其是在悶熱或雷陣雨之前的天氣里,應采取全天24h加水和換水措施,保持池水呈微流水狀態。適時施肥是保持水質肥活的關鍵,要在蝦苗至幼蝦階段和晚秋的2個接點保證池水足夠肥,在8~9月份高溫階段,則要求保證水質清新,以防止缺氧。施肥可用氮、磷等化肥,全池均勻潑灑,一般用量在75kg/hm2。此外,還可以每隔15~20d全池潑灑生石灰150kg/hm2(化水全池均勻潑灑),以改良水質,利于青蝦蛻殼生長。
5清除敵害
經過一段時間養殖后,池塘內可能出現少量的野雜魚,應通過捕殺和利用物進行殺滅。若不及時清除,野雜魚不但與青蝦爭食,還會消耗水體溶解氧。此外,還要想辦法消滅水老鼠、驅趕水鳥等青蝦天敵。
6病害防治
每隔15d用生石灰水或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等消毒劑對水體進行消毒處理,殺滅病菌及病原體。同時觀察青蝦身上是否附著纖毛蟲,可用硫酸銅水溶液全池潑灑,全池的施藥濃度為0.7mg/kg,第1次用藥后可隔7d再用1次。
7適時起捕
青蝦長到4~5cm就可以起捕上市。一般春放苗種5~7月起捕上市,夏放苗種9~11月起捕上市。
參考文獻
[1] 陳愛萍.青蝦池塘養殖技術[J].現代科技,2007(16):164.
[2] 王良文.池塘青蝦兩茬養殖法[J].農家科技,2007(2):25-26.
【淺談青蝦池塘高產養殖技術】相關文章:
淺談青蝦無公害養殖技術03-17
淺談烏鱧池塘養殖技術03-17
談池塘養殖青蝦自相殘殺的原因及防止對策03-18
淺談棉花高產雜交制種技術03-17
淺談棉花高產栽培技術12-03
淺談辣椒高產栽培技術03-17
淺談大豆高產栽培技術03-17
淺談楊梅高產栽培技術03-17
淺談番薯高產栽培技術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