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相互制保險在我國的發展
論文關鍵詞:;相互制保險
論文提要:相互制保險作為農業保險的一種模式在我國已試行了四年,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法律法規的缺失是最為嚴重的一個,其次就是補貼力度不足限制了相互制保險在我國的發展。
農業保險是世界各國支持和穩定農業生產的三大政策性措施之一。發展農業保險既是農業生產面臨自然風險的客觀需要,又是保障農村經濟持續發展,乃至促進整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和安定生活的必然要求。由此,我國對現有的各種農業保險模式進行實踐,其中就包括相互保險,它也是現在各國普遍采取的農業保險模式。
一、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的成立
針對我國農業保險日趨萎縮的現狀,2004年保監會加大了農業保險的實施力度,嘗試多種模式。2005年1月11日,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簡稱陽光保險)正式掛牌開業。陽光保險是經保監會批準成立的我國第一家相互制保險公司,它的建立突破了《公司法》和《保險法》,填補了我國相互制公司模式的空白,標志著我國農業保險邁出了新的一步。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是在黑龍江墾區開辦14年農業互助保險的基礎上,由該區20萬農戶發起設立的、以投保人作為法人組成成員、以從事相互保險為目的的法人機構。
農業保險,是以生長期、可收獲期的農作物和養殖動物作為保險標的,在保險標的遭受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而發生經濟損失時,由保險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保險。農業保險的標的物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很大,農業保險承擔的危險也非常復雜,多數危險屬于巨災型,農業保險業務存在高風險、高賠付、預期收益有限等特點,經營風險大。另外,農業保險業務分散,費用和經營成本都非常高。農業保險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其從整體上不具盈利性,農業保險產品難以商品化,農業保險業務不能夠按照商業保險的一般規則進行經營。
相互制保險公司是由所有參加保險的人為自己辦理保險而合作成立的法人組織,投保人向保險公司繳納保費,獲得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險服務,保險公司出現贏利時,可以向投保人分配盈余、贈送保險或降低保費。相互制保險公司的出資人就是投保人,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由其選舉出董事會作為經營決策和執行機構,選舉出監事會作為公司運營的監督機構;董事會選聘的經營管理層作為公司的經營機構。相互制保險公司是非營利組織,其經營方式是,由會員事先繳納基金,并按時繳付保險費,但僅負有限責任;相互保險公司經營如有盈余,完全由會員共享,或分別攤還,或撥作公積金;會員兼具投保人與保險人雙重身份;公司沒有股東,經營目的是為參加該組織的投保人謀取福利,這正符合農業保險的特殊性。
二、陽光保險發展狀況
目前,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設有13個分支公司、94個保險社,2,000個保險分社,其中廣東分公司于今年2月20日在廣州成立。其農業保險種類包括馬鈴薯種植保險、青貯玉米種植保險、甜菜種植保險、小粒豆種植保險、亞麻種植保險、雜豆種植保險、養豬保險、牛肉保險、農業設備損失險等9大類。四年來,陽光保險始終堅持把服務“三農”和落實國家惠農政策作為企業的經營宗旨,共承保糧食作物總面積1.3億畝;累計支付農業保險賠款17.4億元,使57.9萬受災農戶得到及時賠付,保障了農戶的生產和生活穩定,發揮了農業保險惠民、安民、富民的作用。2007年在陽光保險相互制模式的吸引下,黑龍江20.8萬農戶投保了陽光保險的相關險種,其中黑龍江墾區15萬戶,地方農村5.8萬戶。陽光保險2007年承保黑龍江糧食作物2,850萬畝,占全省糧食作物面積的20%以上,其中在墾區承保2,576萬畝,保費收入3億元,在地方農村承保275.5萬畝,保費收入2,750萬元。同時,陽光保險還在齊齊哈爾、安達等地承保奶牛1.8萬頭,在黑龍江墾區承保能繁母豬17.6萬頭。
三、陽光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陽光保險成立之初,各界學者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相互制保險在我國發展的相應思路。陽光保險在成立后的這四年中不斷發展,解決實際經營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但其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一)缺乏法律保障。我國現行的《保險法》是一部商業保險法,而保險一般是政策性保險,所以,現有的《保險法》并不適合于農業保險。尤其是相互制保險公司更具特殊性,它不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保險公司,也不適用《公司法》。我國《保險法》和《公司法》目前對于國有獨資、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有限責任公司都要求具有一定金額的注冊資本和實收資本,但如何看待相互保險公司在開業時申報的“資本金”,并在和報表上做出正確反映,法律并不明確。因此,陽光保險在正常經營及信息披露時就遇到許多問題,開業申報的“資本金”到底是算“自有資本”還是“負債”?
如前所述,相互公司開業之前籌集的啟動資金的性質不同于股份公司的“資本”或“股本”。股份制保險公司的“資本金”不僅用于支付創立費用、初期的經營費用,更重要的是用于公司履行賠償責任的擔保資金,而相互保險公司的這部分資金卻不扮演“擔保金”的角色。因此,應當在《保險法》和《公司法》中增加對于相互公司的適用規則,日本的《保險業法》就是如此,即在關于相互公司的規定中增加了《商法》對于相互公司的適用情況。該法將相互保險公司籌集的開業資金稱為“基金”,相當于股份制保險公司的“股份認購書”,對相互保險公司稱為“基金認購申請書”,相當于股份制保險公司“股份的數額”,對相互保險公司稱為“基金的認購額”,等等。
另一方面,對于農業保險中的“巨災風險保障基金”的性質沒有相關法律作出說明。陽光保險在經營中,提取每年保費收入的10%建立“巨災風險保障基金”,稅務部門認為這部分資金作為保險公司保費收入的一部分應該繳納企業所得稅。然而,就相互保險公司而言,保障基金的建立是作為出現巨大災情的賠償的補充,是為了減少災民的損失,不應對其征收所得稅;而且這些基金都是投保人的稅后收入形成的,只是用做損失補償的一種準備,不存在利潤因素,因而沒有贏利可言,根本就不屬于所得稅的課征范圍。
。ǘ┭a貼不足。對于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而言,目前得到的財政支持僅局限于部分保費補貼。按照公司設計的建立“三方籌集”保費的新模式,申請國家給予財政補貼的20%的部分一直難以足額到位,2005年共收取農險保費21,984萬元,假如國家財政補貼20%,應該為4,396萬元,但財政補貼僅到位2,000萬元,資金缺口2,396萬元。2006年共收取農險保費25,394萬元,假如國家補貼20%,應該為5,042萬元,但財政補貼僅到位2,400萬元,資金缺口2,642萬元。兩年共缺口資金5,038萬元。由于國家財政補貼額度不足10%,目前其余部分由農墾企業集團利潤留成部分予以補充。但農墾地區的非凡性在于,農墾企業集團的利潤相當一部分來源于農戶的種植業和養殖業收入,換句話說,農墾系統內部的補貼實際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部分保費分攤表面上看是自上而下的補貼,實際上農民仍然是最終的承擔主體。因此,真正意義上的財政對于保費補貼的比例非常低。由于財政補貼不到位,給黑龍江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造成較大幅度的虧損,農業保險難以實現精算平衡。陽光公司2005~2006年綜合賠付率為87.47%,綜合費用率25.74%,綜合成本率113.21%,虧損總金額為5,908萬元。
根據國外保險公司開展農業保險的經驗,國家一般會對保險公司經營農業保險的運行費用給予50%以上甚至全額補貼。由于政策性農業保險的非盈利性,國家對運營經費的補貼將使政策性農業保險近似于純費率運營(去掉了保險公司確定保費率時加入的費率和利潤率因素),從而間接地降低農戶的保費負擔,有效提高保險公司的積極性。
主要參考文獻:
[1]農業部農墾局課題研究組.我國農業保險問題研究[J].中國農墾,2008.3.
。2]趙修彬,翟文波,李風偉.陽光照耀黑土地——陽光相互保險公司發展紀實[J].中國農墾,2008.3.
。3]梁敏.論相互保險制度在農業保險中的適用性[J].農場經濟管理,2007.2.
【相互制保險在我國的發展】相關文章:
論我國能源·電力的未來發展05-29
淺析我國網絡營銷發展策略06-03
加快我國個人征信業發展的思考11-08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形勢分析06-04
對我國貿易順差發展進行分析05-30
發展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對策探討06-03
淺析我國手機出版發展現狀06-01
我國內部審計發展方向的探討06-02
我國當代舞蹈藝術的當代性傳承發展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