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場所語境-中山岐江公園的再認識
本節討論了岐江公園設計在社會學意義上的開拓,在產業舊址再利用題目下的思索,并探討了觀念藝術的景觀意義和實踐。
前言
??岐江公園,使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國,出現歷史尚不足百年的公園,還遠不應是一件暮氣的事物,它還有許多的可能!如果不是亦步亦趨于傳統園林的章辭語句;如果不是越來越把設計理解為一種紙上的構圖,我們就可能獲得一個個關于環填塑造的更新語境。
??設計不就是文化的一種現象嗎?設計不就是檀根于社會并且仍歸融干社會嗎?專業的界域,一定程度隔阻了人們的視野,隔阻了那些需要通暢的思想。我們嘗試去尋找設計的社會學基礎,尋找公共環境的“公共”基礎,為設計培植發達而敏蛻的根叢須系,以便從固有成法和常規習慣中“擺脫”,從而,綜觀和再造,從而,提煉出親人并且動人的“場所精神”。
??在岐江公園的設計中,我們正是試圖以一種寬泛的設計“筆法”來抒寫“面”,使歷史舊跡與當代特征、記憶與創新、機器技術與藝術、人工與生態、框架與細節,“共冶”,“并置”,盤根錯節,形成落差與張力,形成一定程度的解讀多向性和歧義感,使“產業舊址再利用”的主旨,交融在美學、社會、人文、生態、技術、藝術諸多境界之中,意象跌宕。
產業舊址再利用
??舊的粵中船廠地處中山市區中心的岐江水畔,匝湖而建,湖與江通。停產后,原址留下不少造船廠房、起重構架、水電配套設施、機器設備。岐江公園就選址在這里。經過勘察實地,城市調查等前期工作,并且通過多輪方案比較,思路篩選,俞孔堅博士與設計組同事從自身“觀念”出發,拿出了一個以“產業舊址再利用”為設計主旨的方案。在設計組的“觀念”中,作為地方性中小規模的造船廠,粵中船廠由1953年創業到1999年停產,全程經歷了新中國自力更生的工業化進程,可以說艱辛而飽蘸歷史滄桑。特定年代和那代人的創業歷程,已經沉淀為真實并且彌足珍貴的城市記憶。對此,設計組以為,應“敝帚自珍”,在舊址基礎上,保留并創造出一種新的城市價值。對這個觀念和主旨還可以做以下幾點說明引伸:
??(1)近年來城市建設之沉重現狀,一方面是對城市的認同和美化要求的迫切;一方面是空前高速的建設、美化行為時對城市珍貴歷史文化結構的“擦除”。這里一個中心的問題是價值判斷的偏差。比如,對“現代化”單向度的備極推崇;對西方文化的備極推崇以及誤讀,甚至“惡讀”。或者以二十四史等同歷史,名人等同文化,帝王將相意義濃厚等。
??(2)廣東中山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里,也是著名的“僑鄉”。在這里,尋找中山先生光芒外的“光芒”和回避現成的西式古典“文脈”,而另辟蹊徑是一個“設計”的險途,在公共環境設計中大家都講“以人為本”,耳熟能詳。實際上,這里的“人”是否應理解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設計的“人民性”是否應成為公共環境設計更清晰和更重要的認知?歧江公園正是在題材上選擇了一個“人民性”的主題。
??(3) “產業舊址再利用”,是一個非常概念性的設計旨要,容易成為紙上建筑,作為特定條件的景觀設計,既要避開通常的“習慣性”設計,又要為創新尋求“分寸”和“根據”,使環境的詩意產生于大量“非詩意”。即嚴格并且準確的細部之中;產生于對“機器的學習”之中。
??(4)不管以什么題目作為設計主旨,是否使人們親近和進入這個公園并尋找到克服城市生活嘈雜、緊張、疲憊之后的欣喜,愉快,尋找到適合休憩和使人們舒緩平和的空間氛圍,尋找到屬于孩子、老人、戀人和釣魚者們的那些場所,這些既是設計的根本前提,亦為目標。
從“場地”到“場所精神”
??以下段落,或者可以稱作場地的“思路素材”:
??(1)這是一個有“經歷”的地方,屬于“曾經”或者“昨天”,殘舊而融合,人們的力量與意志已經匯同于“造化”。停產已有旬月,舊的生產設備,機器儀表依舊原位,墻壁上的文革標語也依稀可辨,空氣中彌漫著一種錯覺,仿佛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廠休日,人們似乎
【場所語境-中山岐江公園的再認識】相關文章:
淺議城市公園中人與場所的互動方式12-01
情景語境與翻譯正文03-08
語境與詞語的異常搭配01-07
跨文化交際之語境文化03-05
談推銷語言在接受語境的順應03-20
關聯理論文化的語境論文11-19
創設語境,優化語法課堂教學03-29
淺談話語連貫與言外語境03-16
論現代性語境中的方言影像03-20
從提問看大學英語課堂語境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