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于文化內涵的遼寧旅游景點英語翻譯策略
歷史發展的唯一和獨特性使得我們在翻譯漢語旅游資料中有關景區歷史古跡等的時候都要面對許多特定學科的術語,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遼寧旅游景點英語翻譯策略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查看。
[摘要]某種意義上講,國內旅游景點的英語翻譯就是向外國游客介紹中國文化。存在于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使得我們在翻譯國內旅游景點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因素。基于“以中國文化為取向,以讀者接受能力為重點”的翻譯原則,在遼寧旅游景點翻譯的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夠恰當地綜合運用翻譯策略,不但可以讓旅游景點翻譯充分發揮其吸引外國游客的目的,而且還可以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
[關鍵詞]文化內涵 遼寧旅游景點 翻譯策略
世界范圍內,隨著有著“朝陽產業”之稱的旅游業的迅猛發展,源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跨文化交際已經成為一種客觀需要。因此,旅游景點翻譯不但具有傳遞信息和吸引外國游客的功能,更有傳播中國悠久文化的作用。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遵循的重要原則是“以中國文化為取向,以讀者接受能力為重點”。規范化的旅游景點翻譯既是創建國際化旅游區的最基本要求,又能很好地體現國家(地區)整體文明的程度。從這個意義上講,遼寧旅游景點英語規范化與否,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景區及其所在地區的吸引力,增加旅游外匯收入,而且還為中外文化的交流開拓了新的渠道。因此,遼寧旅游景點英語規范化的研究已經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旅游景區資料英譯中的文化內涵因素
王佐良先生曾經說過,“譯者處理的是兩種文字,面對的卻是兩大片文化”。因為在價值觀、思維方式、宗教信仰等諸多方面中西雙方存在較大差異,所以我們在旅游景點資料的英譯過程中如果忽視文化內涵元素,往往會導致旅游文化信息的誤譯。
在翻譯旅游景點中的中華文化內涵的漢語宣傳資料時,我們應該從文化角度來發掘其真實表達含義。例如在介紹明末著名的美女“陳圓圓”時,盡管以“沖冠一怒為紅顏”而聞名于世的陳圓圓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外國游客對其可能所知甚少,甚至一無所知。因此如果只是把“陳圓圓”簡單地翻譯為“Chen Yuanyuan”,盡管也達到了傳達原語信息的目的,可是卻不能讓外國游客產生最佳關聯,因而也就達不到其語用目的。反之,如果我們把其翻譯成“Chinese Cleopatra”(中國的克婁巴特拉),“Cleopatra”(克婁巴特拉)是古代埃及歷史上的著名女王,作為一個知名美女,其形象存于無數的西方文藝作品里,她的故事在眾多電影及文學作品中出現。我們以此來表明“陳圓圓”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和歷史上著名的埃及艷后“Cleopatra”在西方民眾心目中所享有的地位是相當的,外國讀者就容易心領神會了。
二、基于文化內涵的旅游景區資料英語翻譯策略
(一)音譯(transliteration)加注釋法(noting)
所謂“音譯加注釋法”是指在翻譯國內景區相關資料的過程中,對某些慣用語及相應詞匯表達方式等進行解釋或注釋的翻譯策略。注釋法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增詞法的一種,但其不是針對文化背景而是針對文中的詞語進行同義解釋,可以令讀者加深印象。例如:位于金石灘景區的“鷹嘴巖”—“Yingzuiyan(Eagle Beak Cliff)”,“孤山”—“Gushan(Solitary Hill)”等,對于上述這些景點名稱,我們如果只是簡單將其翻譯成漢語拼音,國外游客因無法判斷其價值所在,自然不會產生太多的興趣。又如位于沈陽故宮中的“太和殿”,可譯為“Taihe Dian (The Thron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或“Taihe Dian or The Thron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該種譯法把中外文化都包含在里面,充分運用了跨文化意識,國外游客更容易理解景點內涵。
在翻譯景區漢語資料里所隱含的詞匯及表達方式時,我們也可以采用這種策略。例如在介紹源于東北滿族服裝的女性禮服——“旗袍”時,可以翻譯成“chi-pao(a close-fitting woman’s dress with high neck and slit shirt)”;“風水”,則可以譯成“feng shui (a Chinese philosophical system of harmonizing the human existence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it’s supposed influence on the fortune of a family from the location of a house or tomb)”。
(二)增譯法(amplification)
“增譯法”是指鑒于旅游宣傳資料的“實用性強”等諸多特點,在翻譯時要求有針對性,即譯文要符合原語宣傳資料所介紹的實際情況。因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歷史文化積淀的源遠流長,在向外國游客翻譯介紹時,需要在忠實原文內容的基礎上適當地增添。比如在介紹相應的古跡文物時,總要涉及到朝代名稱及歷史人物,而國外游客對此通常所知甚少,所以在翻譯的時候需要我們適當地增添文化、歷史等背景知識。例如:沈陽故宮內一段介紹“清代乾隆年間”可以翻譯為“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1736—1795)of the Qing Dynasty(1644—1911)”。這種補充公元年份的翻譯方法可以讓外籍游客熟悉中國的歷史朝代及人物等。鑒于此,我們在翻譯歷史朝代及人物等時,可以適當添加相關背景資料來補充介紹該人物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及功績等,以此來加深國外游客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又如,沈陽一旅游資料在介紹清太宗皇太極的北陵時,說它是“Northern Tomb”,較為不妥!在這里,旅游資料的譯者沒有將普通老百姓死后所葬的“墳”,即Tomb和天子皇帝死后的葬身之地“陵”,即mausoleum區別開。這樣非常容易讓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國游客產生誤解:以為太宗皇太極的北陵就是一般普通的墳。將其翻譯成“Zhao Mausoleum”則會更確切。 (三)文化替換(cultural substitute)
所謂“文化替換”是指在翻譯過程中,當我們不能在目標語中找到和原文本對等的表達方式時,可以把譯語讀者對原文不了解熟悉的事物替換成目標語語境下意思表達相近的事物來幫助理解的翻譯策略,又叫“類比”。在介紹旅游景區涉及到的中國歷史人物、事件等時,此策略尤為常見。國外游客(目標語讀者)可以借助其自身背景文化來深切感受中國的獨特文化風味,換而言之,本策略有助于跨文化交際。例如:有“北方明珠”之稱的“大連”可以替換翻譯為“Switzerland of Orient”,“觀音菩薩”可以翻譯為“Goddes of Mercy”,“清明節”則被譯為“Chinese Easter”等,這種翻譯的譯文的生動表達既利于外國游客記憶又給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改寫(paraphrase)
歷史發展的唯一和獨特性使得我們在翻譯漢語旅游資料中有關景區歷史古跡等的時候都要面對許多特定學科的術語。對于國外游客(目標語讀者)而言,這些特定學科的術語阻礙了他們進一步深入地了解領會原文所要傳達的信息,因此目標文本的信息功能不可能實現;诖耍诜g有關景區資料遇到類似情況時,我們可以把類似術語改寫成相近或內涵相同的語言表達方式。例如沈陽故宮中的一段介紹:“皇太極于崇德八年(1643年)病逝于盛京,十月葬于昭陵。”Hong Taiji died of illness in 1643 at present day Shenyang,Liaoning Province, and he was buried here in the same year.在沈陽故宮里的這段介紹中連續出現了“崇德八年”“盛京”和“昭陵”三個歷史專業術語。對于這段景點的介紹,如果我們采用上文提到的注釋法的話,可以想象該段旅游景點介紹的英語譯文讀上去乏味枯燥,簡直就是文字的堆砌。反之,在翻譯的時候,我們如果把本段介紹里的時間術語改寫為公元紀年,即“in 1643”, 再將當時所處時代“清”的地名“盛京”改寫為今天的地理位置“Shenyang”,那么該段介紹的英語譯文既流暢又準確,對外國游客而言,其可接受性也大大地增強了。
三、結束語
作為世界了解當今遼寧重要的窗口和渠道之一的旅游景點翻譯的重要性,應該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我們應該以游客(讀者)為導向,在翻譯旅游景點文本時,務必注重譯文的可讀性。為了盡可能減少文化差異給中外交流溝通帶來的交際障礙和誤解,我們還應該具備跨文化意識,采用恰當的翻譯法,來確保譯文在目的語文化中的可接受性。在盡量保留中國文化內涵因素的同時,牢記傳播中華文化的重任,如果我們能夠恰當地綜合運用翻譯策略,不但可以讓旅游景點翻譯充分發揮其吸引外國游客的目的,而且還可以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
【參考文獻】
[1]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2]程盡能等.旅游翻譯理論與實務[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3]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基于文化內涵的遼寧旅游景點英語翻譯策略】相關文章:
基于品牌內涵視角上的品牌延伸策略分析03-21
探討英語翻譯中的文化取向和歸化—異化策略03-18
跨文化視角下旅游英語翻譯策略探析論文11-17
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策略的探討03-20
基于策略的網絡管理技術論文12-04
淺談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策略的探討03-12
基于心理契約的員工招聘策略12-07
基于知識營銷的4Is營銷策略03-23
論精準營銷的內涵與實施策略03-23
網絡營銷內涵與策略淺析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