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在關注教學結果的同時,更加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蘊藏在數學課堂中的那些伴隨著師生共同進行的探究與交流所衍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愈發顯得真實、自然、厚重而又充滿人情味。這些恰恰都是學生自主參與數學活動而得到的體驗、領悟、升華,也正是在數學活動中獲得的過程性知識。怎樣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如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學生才能對所學的知識易于理解,易與掌握。如何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我認為,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1、讓學生講明觀察發現的過程。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直覺,是人對客觀現實的感性認識的1種主動形式。觀察總是與積極的思維活動相聯系的。因此要發展這種能力,必須讓學生講明觀察發現的過程。
2、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不同觀點和獨到的見解。
如在書上的1道數學題時,班上1位差生列的算式與眾不同:當時,我怎么也想不出這樣列式的道理,但并沒有輕率地批評和指責學生,而是熱情地鼓勵學生講1講自己列式的依據,該生邊畫邊說。我立即表揚了這位同學肯動腦筋,想出了這種別出心裁的解法。從此這位差生學數學的熱情高了,成績也日漸上升。
3、激發學生勇于爭論。
爭論是學生思維最活躍的時刻,而能不能爭論起來,關鍵是教師要善于將教材凝聚為可爭論的題目,同時,教師還要善于機敏地抓住課堂上出現的可爭議的問題,激發學生爭論。
4、引導學生質疑問難。
思維是由問題情境引起的,并以解決問題情境為目的。學生能質疑問難,是對教材理解深刻的表現,教師要熱情鼓勵并正確引導。
5、堅持訓練學生闡明探求解題思路的整個思考過程。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少年兒童的思維速度遠遠快于語言表達速度,不少學生能列出較繁雜的綜合算式,而是心里明白,但要把道理講出來就感到特別困難。因此,堅持這種訓練,是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充分經歷學習過程的1個極為重要的突破口。對各年級段的兒童,都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6、讓學生了解結論的來龍去脈。
傳統教學的弊端之一是讓學生生吞活剝地背概念、背性質、背公式、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其實,知識的思維價值往往是隱含在形成結論的過程之中。學生在已有的認知基礎上,經過主動參與、探索和發現,逐步吸收,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利用課堂上的生成資源,讓學生經歷負數產生的過程
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指出:“要讓孩子們重蹈人類思想發展中的那些關鍵步子……而且僅僅是關鍵步子!痹谡n堂開始階段,教師首先請學生們記錄“足球比賽”,“轉學情況”、“賬目結算”事例中具有相反意義的三組數量。孩子們由于不同的知識經驗和認識水平,產生了不同的表現形式:“單純的數據形式”、“加文字的形式”、“加圖標或符號的形式”、“用正負號的標準形式”,充分展現了學生對情境中問題的深人思考。教師巧妙地利用這些有價值的資源,將其分為四類有序反饋,引導學生對這些鮮活的材料進行辨析、討論。在教師適時的點撥和引導下,兩個數量的相反意義始終凸顯在學生面前,并促使學生不斷進行有意義的數學思考,直到感悟到“需要找到一種統一的形式來區分這些相反意義的量”,這時,“負數”的概念呼之欲出。
在解決認知沖突的過程中,同學們感悟著正、負數的意義,體驗著由具體到抽象的符號化、數學化過程,個體認識也逐漸從模糊到清晰,從而感悟到負數產生的必要性,產生學習需求。短短的一個環節,實際上是教師帶領學生經歷了人類探索負數的歷程。因此說,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樣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求知欲,實現數學學習的再創造,從而促進學生潛能的發展。
滲透數學文化,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課堂上,當教師引導學生對正、負數有了初步的認識,對用“+”“-”的表示方法有了統一的共識后,自然地引出數學文化的史實:“對負數的認識,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代的人遇到這樣問題時,也想出了不同的方法!
同學們以極大的熱情和期待傾聽了教師富有激情的介紹。屏幕上生動的畫面、教師生動的演講,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同學。大家沉浸在濃濃的數學文化的氛圍中,感受著我國古代人民的數學智慧,體味著中國數學文化的源遠流長。“我覺得古代的人真聰明”、“我覺得咱們中國特別了不起”,簡單的話語表達了同學們內心的真實感受。
一節好的數學課給予學生的絕不是單純的數學知識,適時適度地滲透數學文化,讓學生親歷數學文化的發展,欣賞數學文化的智慧,是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有效途徑。
創造性地使用教具,喚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在學生所熟悉的氣溫情境中,教師引導學生在溫度計教具上撥出不同的零上和零下氣溫,操作性強,學生們參與的積極性也很高。在沒有出示明確刻度的情況下,同學們對5℃和 -5℃再次產生了認知沖突,喚起了更深層面的思考:要在溫度計上表示溫度,首先要確定0℃的位置。通過一系列的操作、觀察、討論,學生在思維的碰撞和互動中明確感悟到:在溫度中,0℃是區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標準,比0℃高的溫度用正數表示,比0℃低則用負數表示,實現了對0的再認識。同時,將正數、負數、零有機地整合到了一個新的概念框架中,即在后續學習中將會出現的有理數。
結合具體情境,滲透集合思想
結合相關內容向學生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如極限思想、集合思想、對應思想、符號化思想、統計思想等,這是小學數學的教學目的之一。在上面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舉例,初步感悟到正、負數的個數是無限的。但這時,學生對正、負數集合的認識是淺顯的,體驗是感性的。教師充分利用到黑板前圈正、負數的操作結果,引導學生討論:這個省略號到底圈不圈?簡單而又巧妙的設問給學生們創造了體驗的機會。也正是在這一過種中,無限的觀念、集合的思想通過小小的省略號充分實現了,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可以說,每個情境都緊密圍繞“相反意義的量”,又各有側重,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的參與,而且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了解了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到負數的學習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更重要的是感悟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
【如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相關文章:
淺談中國地貌的形成過程04-15
如何形成論文答辯中的連貫04-20
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協同創新的動因和形成過程04-17
基于SECI模型的知識創新過程的再熟悉04-20
機械制造過程中的知識管理論文04-11
闡述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04-16
腦血栓形成患者的臨床護理03-26
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02-24
如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05-19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