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針灸治療產后風濕病臨床報告論文
論文關鍵詞:針灸,產后風濕,報告
產后風濕病是指育齡婦女產后或人流術后,由于坐月子時調護不當而外感風寒濕邪產生以肢體、關節酸疼,麻木不適、惡風怕冷的一種疾病。近年來發病率有上升趨勢,筆者運用傳統針灸治療,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一、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28例,均為女性,均有產后或人流后外感史,都有肌肉、關節疼痛,麻木不適,怕冷怕風,陰冷天加重,晴天緩解及伴隨癥狀,化驗室血沉、類風濕因子、免疫球蛋白正常,部分抗“O”升高,40歲以上可見X線有骨質增生之癥,用抗生素、消炎止痛、激素等不效。年齡從24至52歲,病程6個月至23年。其中風犯血脈型(肌肉關節疼痛,游走不定,自汗惡風,時伴頭痛、頭暈、眉棱骨疼痛,且遇風加重,口不干、不喜飲,舌淡苔薄白、脈。11例;寒凝血脈型(肌肉關節疼痛較重并發涼、畏寒,遇寒加劇、受熱減輕,舌淡苔白、脈弦緊)8例;濕滯血脈型(肌肉關節酸困重著麻木,但部位較固定,遇陰雨天加重,舌質略胖,苔白膩、脈濡緩)6例;寒熱錯雜型(肌肉關節寒熱疼痛,往來不定,或怕冷畏寒,但觸之不涼,口干、喜飲,時伴心煩、失眠、便干淡黃、舌尖紅,苔薄黃、脈弦數)3例。
二、治療方法
根據中醫辨證取穴,隨證加減。主穴:關元、腎俞、足三里,風犯血脈型加風池、曲池、風門;寒凝血脈型加大椎、膏肓、三陰交;濕滯血脈型加脾俞、血海、三陰交;寒熱錯雜型家三陰交、大椎、合谷。
每次先針刺,手法上平補平瀉以得氣為主,同時施灸,留針30分鐘,灸以局部皮膚微紅或針下有溫熱感為度,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二療程之間休息2天。治療期間應加強營養,禁食生冷肥膩之品,避風寒,保持心情舒暢,適當進行活動鍛煉。
三、療效結果
28例中痊愈(肌肉關節疼痛、麻木及伴隨癥狀全部消失)17例,好轉(肌肉關節疼痛、麻木及伴隨癥狀減輕或僅有局部癥狀存在)8例,無效(肌肉關節疼痛、麻木及伴隨癥狀無改善)3例。
四、討論
產后風濕病屬于婦女產后“痹證”,主要因為:一是婦產月子期間腠理大開、氣血虛弱,不慎風寒濕邪乘虛而入;二是情緒憂郁導致肝氣郁結、氣血不暢;三是月子期間房事易傷陰傷精,以致筋骨空虛,風邪乘機而襲;四是急躁之人易生心火,暗耗陰血,使血不養筋骨。病機上表現為本虛標實之證。主要與“腎”、“脾”、“肝”等臟器關系密切,所以臨床上筆者診治該病以扶正祛邪、調理陰陽為主,方中主穴關元、腎俞、足三里以溫通腎陽、補益氣血以扶正,其他隨證加減穴位以祛風、散寒、化濕以及消除局部癥狀為主,達到消除病痛的效果。另外產后風濕病確診后應及早進行診治,否則,婦產月子期后其腠理閉合,可使外邪進入體內后,不得排出,病邪一旦長留體內,就會導致更嚴重的筋骨病,如風濕病、類風濕病晚期,且產生一系列并發癥,治療比較棘手,臨床上要加以注意。
【針灸治療產后風濕病臨床報告論文】相關文章:
肺部疾病治療臨床研究論文11-20
研究針灸治療肥胖03-19
補中益氣湯加味治療產后缺乳的臨床觀察03-26
談針灸治療痤瘡研究概況03-19
婦產科大出血臨床治療探究論文11-14
過期妊娠的臨床治療03-16
對腋臭治療的臨床研究03-18
淺析針灸治療肥胖的理論依據03-18
淺談心絞痛急癥的針灸治療03-26
臨床護理的論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