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B超觀察急性病毒性肝炎膽囊壁改變的臨床醫學價值
畢業論文【摘要】 評價B超檢查膽囊壁改變在病毒性肝炎中的臨床價值。[方法]對14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規B超檢查,測量膽囊壁厚度。[結果]本組147例,119例有不同程度膽囊壁增厚,占80.9%。[結論]B超觀察膽囊壁改變對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診斷、鑒別診斷、療效判斷及預后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 B超檢查 膽囊壁 病毒性肝炎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gall bladder wall change of virus hepatitis tested by B?ultrasound.[Method] Make routine test to 147 cases of virus hepatitis with B?ultrasound,measure gall bladder wall thickness.[Result] 119 cases had increased gall bladder thickness in different extent,occupying 80.9%.[Conclusion] Observation with B?ultrasound test has high clinical value in diagnosing and differentiating acute virus hepatitis,judging cure effect and prognosis.
Key words:B?ultrasound test;gall bladder wall;virus hepatitis
病毒性肝炎是臨床常見傳染病病,常表現為乏力、惡心、納差等消化道癥狀,可伴有黃疸。實驗室檢查以血清膽紅素增高,轉氨酶升高為主要表現。本文對我院傳染科1998年5月至2006年11月147例資料完整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作常規B超檢查,其中膽囊壁的改變,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47例均為我院傳染科住院患者,男91例,女46例,年齡6~57歲,平均37歲。以往均無膽道疾病史。所有病例均經臨床及實驗室檢查或肝臟穿刺病理檢查證實。
1.2 方法 所用儀器為DU?4、HDI?4000型超聲診斷儀,凸陣探頭,頻率為3.5MHz。所有患者禁食8~12h,體位采用平臥位或左側臥位,B超常規檢查肝膽胰脾,測量膽囊最大長徑,前后徑以及前壁的厚度。在空腹情況下,膽囊長60~90mm,前后徑20~30mm,膽囊壁光整、清楚,正常膽囊壁厚度(前壁)小于等于3mm[1]。
2 結果
膽囊壁厚度大于3mm,認為是膽囊壁增厚。本組急性病毒性肝炎147例,膽囊壁增厚的119例,占80.9%,其中急性黃疸型肝炎96例,膽囊壁增厚85例,占88.5%,急性無黃疸型肝炎51例,膽囊壁增厚34例,占66.7%。膽囊壁增厚大多非常顯著,厚度在3.1~19.2mm之間,平均厚度0.7cm,并為向心性均勻增厚,膽囊腔呈縮小甚至消失改變,膽囊體積正;蜉^小,增厚的膽囊壁回聲,外側清晰增強,向內回聲逐漸減低,可表現為“雙邊征”征象。
3 討論
3.1 膽囊壁增厚機理探討 膽囊壁增厚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種常見肝外表現形式,形成機理作者認為與下例因素有關:(1)肝膽緊密相連,急性肝炎時,肝炎病毒對膽囊壁的直接刺激作用,造成膽囊壁一種無菌性炎癥反應,因此引起膽囊壁的增厚。(2)肝細胞炎癥時發生腫脹變性,體積增大壓迫肝內毛細膽管,造成一過性門脈高壓,引起膽囊靜脈回流障礙,引起膽囊壁水腫、增厚[2]。一過性門脈高壓同樣可造成淋巴回流的障礙,進一步加重膽囊壁水腫、增厚。(3)急性黃疸型肝炎時由于膽鹽生成減少,排泄到腸道的膽鹽大部分被重吸收形成腸肝循環,由于膽鹽的濃度的下降,排泄到十二指腸的膽鹽濃度也隨之降低,而膽鹽經負反饋松馳膽囊,抑制內源性CCK釋放,而造成膽囊內膽汁淤積和代謝障礙[3]。(4)肝炎病毒長期活動,常會出現白、球蛋白比例倒置,造成低蛋白血癥,引起膽囊壁水腫、增厚,另外腸源性內毒素血癥[4]可進一步促進膽囊壁的增厚。
3.2 診斷與鑒別診斷 本組147例各型病毒性肝炎中,119例有不同程度膽囊壁的增厚(占80.9%),尤其以急性黃疸型肝炎(占88.5%)為顯著。許多學者發現急性黃疸型肝炎早期實質超聲改變不明顯,主要表現膽囊壁增厚,膽囊腔縮小,囊內透聲差等間接征象,急性黃疸型肝炎的這種聲像變化幾乎達到100%[5]。因此,B超檢查膽囊壁的改變對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診斷具有重要價值。B超檢查膽囊壁的改變對鑒別診斷方面也有意義,當臨床出現黃疸,B超檢查膽囊壁增厚而肝內外膽管無明顯擴張時,應
首先懷疑急性黃疸型肝炎,同時結合臨床癥狀及實驗室相關檢查,大多患者能確診。如能在治療過程中多次復查B超,發現隨肝炎病情恢復而膽囊壁逐漸變為正常的,更有助與膽囊其他疾患的鑒別。
3.3 對療效與預后判斷的意義 本組119例膽囊壁增厚者,均為本院傳染科住院患者。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后,發現隨著血清膽紅素、谷丙轉氨酶下降,臨床癥狀逐漸好轉的,膽囊壁也逐漸變薄,甚至完全恢復正常,這些患者療效及預后都較好。經治療2~3個星期后,膽囊壁持續增厚,血清膽紅素、谷丙轉氨酶一直波動在正常范圍以外,往往提示病情重,療效、預后差。因此,急性病毒性肝炎在治療期間,膽囊壁持續增厚患者,臨床醫師應當考慮到療效不佳,有必要及時改進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學[M].第4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956.
。2] 周一波,范順富.超聲檢查膽囊壁改變在急性黃疸型肝炎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5,6(6):417?418.
。3] 王洪智,吳東升,張風君,等.超聲檢測膽囊收縮功能對判斷急性肝炎及其預后的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1999,15(9):24?26.
。4] 邱德凱,主編.慢性肝病臨床并發癥現代診治概念[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1:248?256.
。5] Sharma MP,Dasarathy.Galibladder abnormalines in actue hepatilis:a prospective ultrasound cvaluation[J].J Chn Gastroenterol,1991,13(6):97?700.
【B超觀察急性病毒性肝炎膽囊壁改變的臨床醫學價值】相關文章:
長慶油田部分前線職工B超檢查結果分析06-08
原發性膽囊癌32例臨床分析05-31
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病人的治療05-08
試論誠信及其價值06-01
關于自然資源價值的勞動價值論解析04-21
王維詩的美學價值02-23
論急性運動對骨骼肌mTOR信號通路的影響05-10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胰腺炎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