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環境科學專業教學體系改革分析
高師院校開設環境科學專業具有 自身優勢和明顯不足。從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所面臨的現狀入手,剖析該專業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為了滿足社會發展對環境科學專業人才的要求,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環境科學專業自2007年招生以來不斷進行教學改革研究和教學平臺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從理論課教學體系改革,實驗課教學體系改革以及實踐教學改革三方面進行闡述。相應的研究成果已在學校環境科學專業的本科生教學工作中開展。
關鍵詞:環境科學;教學體系;改革
1.環境科學是一門理論實踐于一體,與多門學科交叉滲透的綜合應用性專業。其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寬厚,應用方向明確。畢業生需要掌握環境科學與管理的原理與技能,并具有實驗設計、實施、歸納、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同時掌握水處理、大氣處理、土壤修復、環境評價、生態環境保護等的基本原理和技能。為了順應學科發展的需要,2007年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依托資源與環境系組建了環境科學系。2007年招生27人,2008年招生31人,2014年招生增至56人,現有在校生222人。
2.2010年經上級教育部門批準,環境科學系正式成立。自2007年環境科學專業創立以來,我們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和教學平臺建設,以便我系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提升進入社會后的競爭力。2014年我們對幾年來的教改成果進行了總結,并依據教改成果重制了教學計劃。把原教學重點的知識傳授向技能培養傾斜、理論學習為主變為與社會實踐并重。為此我們增設了實習點,延長了實習周數,把社會實踐的教學內容坐實做細。并調整了實驗課,把原來理論驗證性實驗大幅減少,加入了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
一、理論課教學體系改革
1.1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相關專業知識,2014年教學改革我們優化了課程結構、協調了課程間的關系。以“拓寬基礎、突出主干、強調應用”理論教學的原則[1]。為了突出必修課的主干作用,精簡了必修課增設了選修課,并對課時設置和學分設置都進行了調整。教學內容上刪除陳舊、重復的內容。例如,在氣象學原理與氣候學中有關大氣的組成、大氣層的垂直結構、大氣的穩定度等內容已經講授過了,在農業環境保護學和大氣污染處理原理與技術這兩門課就可以通過回顧性教學,啟發學生利用已學過的這些知識解決和分析現有問題。再如,在環境監測中利用大篇幅介紹了水質指標,在農業環境保護和水污染控制原理與技術中這部分內容也應該刪減。同時,課程之間的銜接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在講授水方面時要先講授水文與水資源再上農業環境保護學(水污染及其防治一章),最后是水污染控制的原理與技術。
1.22007年必修課程設置了土壤學、環境科學概論、環境化學、環境微生物、儀器分析、環境分析與監測、水文與水資源、土壤農化分析、農業環境保護學、環境質量評價、大氣污染控制原理與技術、水污染控制原理與技術等12門課程。為了更好地突出必修課的主干作用,同時拓寬相關知識的學習,重視專業技能的培養,2014年我們對必修課程進行了重新設置,減少了2門專業課,增加了選修課課程科目,修改后的課程包括生物學、生物化學、水文與水資源、氣象學原理與氣候學、土壤學、農業微生物、環境監測、環境質量評價、水污染控制原理與技術、大氣污染控制原理與技術10門課程。為了進一步拓寬基礎,選擇具有突出方向性和實用技術性的課程,2014年教學計劃調整后選修課由原來的30門增加為36門。
1.3將選修課程分設3個模塊,即生態環境污染檢測及治理方向、環境微生物方向、環境影響評價方向。生態環境污染檢測及治理方向主修:環境環境科學專業導論、環境化學、農業環境保護學、儀器分析、固體廢物處置與資源化、環境毒理學、環境生物修復、環境生態學等。環境微生物方向主修:農業環境保護學、環境生物學、儀器分析、環境生物修復、環境生態學等。環境影響評價方向主修:環境生物安全評價、環境管理與環境法規、生態環境規劃、污染生態學、環境經濟學、環境科學專題講座等。改革后的理論教學體系應用方向明確了,實用性和靈活性增強了。
二、實驗課教學體系改革
2.12007年我校的環境科學實驗課教學體系中實驗課程內容較少,而且多為一些簡單的理論驗證性實驗。實驗課僅是讓學生再一次熟悉了課堂理論知識,沒有辦法更好的學以致用,增加動手能力和實踐經驗。教學改革中我們探討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據此調整了實驗教學內容,使實驗教學內容的設置既要有系統性、通用性,又要有綜合性和創新性。具體是減少簡單的驗證性實驗,開設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綜合素質,讓學生制訂實驗方案,配備實驗藥品和調試實驗儀器,這樣使學生受到系統的訓練和培養科學研究的潛能,為以后的工作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2.2同時,開放實驗室,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實驗室,提高實驗室和儀器設備的利用效率。對比2007年教學計劃,2014年增加了生物學、環境化學、生物化學、氣象學與氣候學、大慶污染控制原理與技術5門實驗課程(見表1)。原有實驗課如環境毒理學、環境質量評價、水污染控制原理與技術等課程學時數也相應增加了。實驗內容總體設置兩大類:第一類是生態環境系列類實驗,包括環境監測、環境質量評價、水污染控制原理與技術、大氣污染控制原理與技術;第二類微生物類系列實驗,包括微生物學、環境微生物、生物工程等課程。調整后的實驗課時增加近一倍,不論是教學的廣度還是深度都得到了加強。
三、實習實踐教學體系改革
3.1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技能的關鍵,是鞏固學生專業理論,加強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2]。在培養具有高競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復合型高素質環境專業人才的過程中,實踐教學環節顯得尤為重要[3]。過去我校實踐教學只是理論教學的一個環節、一個補充,停留在對理論知識的驗證上,只充當著為理論教學服務的角色,造成了實踐教學的低效性、附屬性。實際上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兩者應該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撐的。通過此次教學改革,我們將實踐教學內涵予以新的詮釋和發展,將實踐教學融入人才培養系統的整體規劃之中[4]。在實踐教學培養模式中,我們增加了“合作教學”的方式,與企業合作,實現“產學研”相結合。
3.2例如,在水污染控制原理與技術實習中,我們與污水廠合作,讓學生吃住在企業,深入生產,了解和掌握所學課程在生產經營實踐中的運用情況及管理流程,同時污水廠也將生產中的技術問題拿到我們實驗室進行實驗,學生和教師一起參與技術攻關,解決實際問題。在實踐教學體系改革中,增加了實習課程和實習學時數。2007年環境科學專業課程實習有只有土壤學、環境監測、氣象學、地學基礎、水污染控制原理與技術五門課程。2014年除上述實習課程外又新增加了環境質量評價、大氣污染控制原理與技術、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環境生態學、環境生物修復、噪聲控制工程等6門課程實習。
3.32007年認識實習時間為1學時,勞動實習時間為1周。2014年增設了教學內容,教學計劃分別更改為2學時及2周。通過課程實習使學生驗證課堂上所學的基本概念、原理、技術,鞏固書本知識,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了解和掌握所學課程在生產經營實踐中的運用情況。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進行實踐性教學,培養了學生認識自然,了解社會,保護環境的專業意識。通過綜合實習,也使學生對自己將來的職業預期和所從事的職業背景有一些感性認識,充分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規格的需求情況。使學生更加積極努力學習,目標更明確。
四、結束語
經過幾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們教學體系更加完備,能更好地培養學生,滿足社會需求。教學體系不僅主干突出基礎雄厚,而且理論結合社會實踐,并在實驗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和思維創新的能力。教學改革提升了學生進一步深造的空間,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近年來,我校環境科學專業考研率達到40%以上,就業率在90%以上,畢業生得到了社會的一致好評。社會在日新月異的變換,環境科學必須要與時俱進迎頭趕上,在以后的工作中還需要不斷地補充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馬俊杰,曹明明,王伯鐸.綜合性大學環境科學專業人才培養與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3(2):87-89.
[2]伍鈞,吳曉斌,鄧仕槐.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科)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研究[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0(18):35-38.
[3]祖波,蔡慶,祖建.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探討[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8,33(12):5-7.
[4]潘海涵,湯智.大學實踐教學體系的再設計[J].中國高教研究,2012(2):104-106.
【環境科學專業教學體系改革分析】相關文章:
地方院校環境科學專業實驗教學改革03-27
醫學檢驗專業英語教學改革分析06-04
農學專業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11-19
機械類工程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探索03-19
對于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從業能力體系分析03-22
高職院校經濟法教學體系改革的研究論文11-10
古代文學課程教學改革分析06-02
環境設計專業向應用型本科轉型教學改革11-17
土木工程專業BIM技術的知識體系分析12-11
淺談旅行杜經營體系改革初探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