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論信息化進程中生產方式的變革及其社會影響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生產方式不斷變革,在每一個歷史時代都有不同的表現和特點;社會發展到信息時代,生產方式會表現出信息化的特征,同時給社會造成一定的正負兩方面的影響。關鍵詞:生產方式;演進過程;變革;影響
Abstract: Production pattern is an important categor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roduction pattern unceasingly changes in human history,it’s form and feature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times. Production pattern will has some changes , takes on informationizational feature,and has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 on society in information times.
Key Words: production pattern;evolving process; Transformation; influence
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但它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人類社會的變遷而發展。在社會的發展歷程中,人們在各個時代的不同的生產活動都形成了與該時代相適應的獨特的生產方式。上世紀中葉發生的信息技術革命使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信息技術和設備開始廣泛應用,促使人類社會向信息社會邁進。與此相適應,信息社會的生產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更加深刻的影響。
一、 生產方式的演進過程
生產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體。但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在生產方式內的統一不是平靜的,而是處于不斷的矛盾運動之中,二者的矛盾運動使生產方式不斷的新陳代謝,在每一個時代都表現出不同的歷史特點。迄今為止人類社會已經經歷了漁獵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三種形態生產方式的依次更替,正向信息社會邁進。
漁獵社會的生產方式。漁獵社會是人類剛剛從動物界分化出來的時期,大約一萬年以前的所有歷史都屬于這個時期。當時,科學技術尚處于萌芽狀態,人們制造和使用工具受到極大的限制,使用的大多是打磨粗糙的石器工具,以利用自然為主,通過采集果實、捕魚、打獵等生產活動獲取維持生存的食物。在這種生產力水平相當落后的情況下,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在當時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很難存活下去,人們不得不以群居的方式生活,并以群體活動的方式進行生產實踐。
農業社會的生產方式。農業文明的興起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一次轉折?茖W技術開始產生并逐漸形成,定居的村莊漸漸星羅棋布蔓延開來,人們使用畜拉的耕犁、鐵鍬、金屬鐮刀、木耙等工具在土地上勞作,開始了新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其特有的標志就是動物的馴養,繁殖和植物的種植。在農業社會中,絕大多數人都是從事這種田間勞作的農民,“他們的生活僅是以糊口、茍延生命和供他們的主人尋歡作樂而已。沒有長期儲備糧食的設備,沒有把產品運往遠處市場必不可少的道路。”[1](p36)因此,農業社會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生產和消費融為一體的社會。
工業社會的生產方式。18世紀60年代蒸汽機的發明和廣泛應用,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建立起了機器生產的工廠制度,形成了以機器為主的大工業生產體系,煤、石油、天然氣等不能再生的化石燃料成為社會的主要能源,動力逐步代替人力和畜力,人類社會進入工業社會時代。在這個時期,人們的生產不再僅僅是為了自己享用,更多的是為了出售,人類歷史上首次出現了大規模的銷售系統和大規模的商業體系,從而打破了農業社會生產與消費的統一,實現了生產和消費的分裂。
工業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為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轉換奠定了基礎。20多年以前,未來學家們曾預測工業社會將向信息社會轉換,現在,這一預測正在成為現實,社會信息化正在以人們預料不到的范圍、規模和速度向前推進,引起了社會方方面面的變化,其中包括生產方式的變革。
二、信息化進程中生產方式的變革
不同時代生產方式的變化和特點主要表現在它的各構成要素上。要了解信息化進程中生產方式的變革,我們就應從現代生產力的構成要素和和生產關系的各環節入手。具體說來,主要表現在:
1、信息化進程中生產力的變革
(1)以腦力勞動為主、從事信息活動的人是社會的主要勞動者。在生產活動中勞動者既要支出體力,也要支出智力。在不同時代,因為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不同,人們體力和智力支出的比例是不同的。在農業社會乃至以前的時間段里,科技發展水平決定了生產力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主要是體力型的,人們的勞動支出以體力為主;工業社會科學技術水平明顯提高,人們先后發明了蒸汽機、內燃機、電動機等動力機械,進入機械化大生產階段,在這一階段,生產力所要求的勞動者素質是腦體并用型的;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推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大大加強,信息產業成為信息社會發展的主導產業,需要有大量的勞動者從事與信息有關的工作,這就使工業社會延續下來的就業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人們的勞動支出逐漸轉向以腦力支出為主。
(2)由電子計算機控制的智能化、網絡化的智能機器體系成為人們的主要生產工具。人類使用的勞動資料,已經經歷了簡單工具和機器體系為標志的兩個階段,其中,簡單工具在工業革命以后被機器所代替。在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以后,人們將會逐步用智能機代替工業時代的機器體系。智能機是具有人的部分智能的工具系統,它的使用不僅擴展了人們的體力,而且也擴展了人們的部分腦力,使勞動者更輕松、更準確地完成工作。
(3)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性資源的信息成為人們的主要勞動對象之一。資源是人類生產的勞動對象,人們對其進行開發和利用的范圍是伴隨著生產的發展而不斷擴大的。在漁獵社會中,可再生的野生動植物是最重要的資源;到了農業社會,土地成為為人類提供生存資料的第一資源;發展到工業社會,因為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可利用的資源的范圍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峰,煤、石油、天然氣得到了廣泛開發,但這些資源都是非再生性資源,過度開采會造成生態失衡等惡劣后果;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推進,人類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從空中到地下,從宇宙到海洋,從無機到有機,無所不及,這些資源中就包括信息資源。在信息時代,它雖然不是唯一的資源,但卻是最重要的資源,將會引起越來越多的人投身信息事業。
(4)作為現代科技革命的標志和核心的信息科學技術成為核心技術。在人類歷史上,20世紀以來的科學技術是空前發達和最為輝煌的,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高科技群體不斷涌現。在這些高科技群體中,任何高科技的發展不能不依賴于以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為核心的、特別是以網絡為標志的現代信息科學技術,因此,信息科學技術已經成為信息時代的核心技術和現代生產力發展的主導因素,它廣泛滲透到生產力的其他諸要素中,促進經濟增長。
2、信息化進程中生產方式的變革
(1)生產上。使用機械
【淺論信息化進程中生產方式的變革及其社會影響】相關文章:
信息化進程中生產方式的變革及其社會影響03-19
淺論器樂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培養03-18
學校變革進程中教師教學品質的調查分析03-23
淺論大學英語學習中的僵化現象及其對策03-19
淺論仁與禮、禮的穩定與變革的關系03-02
淺談英語委婉語及其社會影響03-01
淺論招貼的發展及其現狀11-14
淺論會計數據處理變革中審計的演進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