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治理會計推廣應用瓶頸的突破會計畢業論文
摘要:治理會計在企業推廣應用和普及障礙很多,目前理論界急需解決治理會計的發展方向題目,如何解決固然見仁見智,但從根本上解決治理會計理論與實踐嚴重背離的瓶頸題目,已基本達成共叫。治理會計數目分析技術向實用性和可操縱性方向發展、建構以實踐為導向的治理會計理論方法體系、解決治理會計數據采集的技術困難、系統地回納總結治理會計實踐中已有的成功經驗、加強本土化研究和改進高校治理會計教學方法。是突破這個題目的行之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治理會計;推廣應用;途徑
理論上,治理會計所具有的解釋過往、控制現在、規劃未來的完美職能以及其精確的定量分析方法和獨特的分析視覺,使之受到廣大理論研究者的推崇和青睞。然而,從目前中國治理會計在企業中的運用現狀來看,固然20世紀90年代以后,邯鋼“模擬市場,本錢否決”目標本錢治理制度的成功推行表明治理會計在中國企業的應用有所突破,但此等應用與西方企業的應用相比,仍然存在明顯的差異;進進21世紀,中國部分企業開始應用西方國家流行的作業本錢法、經濟增加值、平衡記分卡、標桿治理、準時制、作業預算、EVA評價體系等先進的治理會計方法,并對一些方法進行了本土化改良,但應用比例和效果明顯低于西方國家。造成治理會計在中國企業中推廣應用困難的原因很多,撇開企業治理者和員工的態度與能力、治理會計的法規及標準的難以確定以及治理會計的應用環境等原因不說,但有一點,目前理論界和實務界已基本達成共叫,那就是治理會計理論與實踐嚴重背離。楊雄勝教授在1999年治理會計與應用研究會上曾經尖銳地指出中國治理會計的研究現狀:第一,探討一些所謂的基本理論,給人以隔靴搔癢的感覺;第二,先容一些所謂的前沿,使人感到可看而不可即;第三,羅列出一些具體題目,找一些原則性的建議;第四,沉迷于數目分析技術,在一些不切實際的假定下,構造一個貌若天仙,但不食人間煙火的模型。這說明目前中國治理會計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已成為制約治理會計在企業推廣應用的瓶頸,如何突破這個瓶頸呢?筆者以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進手:
一、數目分析技術向實用性、可操縱性方向發展
理論界對治理會計的研究已有幾十年,但研究成果用于實際的卻很少。治理會計因其采用了區別于傳統財務會計方法的基于計量經濟學的定量分析技術而受到理論界的普遍好評,然而,當把這些理論和定量分析技術應用于實踐時,卻暴露出了它的局限性,也就是說,被理論研究者津津樂道的優于財務會計的數目分析技術,如凈現值法、內部報酬率法、回回分析法、線性規劃法等,固然其科學性和精確性早已不容置疑,但實踐中要用這些方法卻因數據的難于收集或手工計算的麻煩而變得非常不現實。如何使治理會計的技術、方法更加適應當前企業環境的要求呢?筆者以為,治理會計的數目分析技術向實用性、可操縱性方向發展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在這方面,西方學者治理會計的研究過程很值得我們鑒戒。英美等國不僅有財務會計師協會,而且有治理會計師協會,其成員由學術界和實務界的專家共同組成,研究比較輕易深進到企業當中往,帶有相當強的實際針對性,又使企業能夠很快地應用到治理會計研究成果。而中國的學術界研究職員卻很難深進到企業中調查研究,對企業千變萬化的實際情況缺乏了解,只是熱衷于紙上談兵,往建構一些抽象的、缺乏實驗基礎的“不食人間煙火”的數學模型,研究成果不是為解決企業實際題目,而是為“研究”而研究,結果導致研究成果與企業的實際情況有相當大的差距,缺乏實用價值。實在,大量抽象數學模型的運用反而增加了治理會計方法的復雜性,削弱了治理會計的可理解性。由于治理會計不是純經濟學,而是一門實踐性和靈活性較強的應用學科,所以為了更好地解決治理會計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題目,我們應當提倡“實地研究”的方法,深進企業往實地觀察了解其治理系統的運作,弄清楚治理會計的分析技術應用于企業實際治理系統有哪些障礙,進一步對其進行改進,增強其操縱性。
二、建構以實踐為導向的治理會計理論方法體系
盡管治理會計作為現代會計學科中的分支已經得到學術界的認可,但無論中西方,迄今都尚未形成主線清楚的治理會計理論體系。當前西方治理會計的研究領域和范圍不斷擴大,出現了戰略治理會計、人力資源治理會計、環境治理會計、資本本錢治理會計、質量本錢治理會計等等,新內容層出不窮,學科內容包羅萬象,但也間接導致治理會計學科體系缺乏系統性和主線不清;中國目前的治理會計理論體系也缺乏嚴謹的結構,沒有一條主線,給人以拼湊之感,而且還與財務治理的界限模糊;研究工作也主要停留在對西方現代治理會計方法的翻譯和先容上,固然一些方法的本土化改良已經開展,但結合中國國情的理論體系建設成果還很少,即使有,也難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實踐的需要。因此,中國急需建構以實踐為導向的治理會計理論方法體系。這就要求理論研究者立足中,國企業的實踐和本土化題目,創造出有實用價值的適合中國國情的治理會計理論方法;而不是走“拿來主義”的路線,往先容一些令人眼花繚亂卻又無關中國企業“痛癢”的所謂前沿。實在,每一次治理會計的變革,都是以企業實際經營治理需求作為動因的,如標準本錢制度的出現是基于制造企業對科學治理的渴求,財務會計“事后核算”帶來的被動局面促使治理層采用預算控制,現代企業的代理關系導致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永遠存在著利益沖突,責任會計可以提供相對滿足的協調和解決途徑。解決好治理會計的導向題目是科學構建其理論框架的條件,治理會計的發展方向,永遠應該是實務界急需解決的題目。中國治理會計應定位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密切結合中國企業的實際情況,不追求高深莫測的理論和空中樓閣式的數字模型。而是力求建立起便于廣大財務治理職員理解運用和操縱的理論方法體系。
三、解決治理會計數據采集困難。掃清治理會計應用的技術障礙
傳統治理會計所依靠的信息主要來源于財務會計系統,但由于財務會計信息高度綜合的特性,無法滿足治理會計對信息來源多元化、個性化的要求,從而使得利用治理會計工具給企業經營決策提供的信息在有用性、相關性方面大打折扣。從20世紀80年代起,為適應企業經營治理變革的需求,治理會計就涌現出一大批創新工具和方法,如作業本錢計算法、作業預算、價值鏈會計、EVA評價體系和平衡記分卡等,但是,創新治理會計工具在企業實踐中的應用卻很緩慢,就技術層面的原因而言,企業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統平臺,特別是在基礎數據的采集和數據倉庫的建立上缺乏技術保障是題目的主要癥結。所以,假如要進步治理會計在企業實踐中的應用進程,就必須突破收集基礎信息數據的技術障礙。
四、重視系統地回納總結治理會計實踐中已有的成功經驗
要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以實踐為導向的治理會計理論體系。就應將治理會計在中國企業實踐中應用過的成功經驗加以科學、系統地回納和總結。實在,中國企業在治理實踐中,曾經自發地應用了很多治理會計的方法,如20世紀50年代的廠部、車間、班組三級核算和20世紀60年代展開的廠內計劃價格,資金回口治理;20世紀70年代大慶油田的內部核算;20世紀80年代吉林省開展的廠內銀行,首鋼的包、保、核;20世紀90年代邯鄲鋼鐵團體推行的“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本錢否決”等,都是中國應用治理會計的成功案例,但是理論界對這些治理會計實踐中已有的成功經驗卻缺乏系統的研究和回納總結,沒有將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更談不上有效的普及和推廣。因此,學術界應與實務界密切配合與協調,結合中國企業自身情況開展典型案例的創新研究,總結治理會計實踐中已有的創新成果和寶貴經驗,這是構建中國特色治理會計的有效途徑。
五、加強本土化研究
當前,理論界固然已積極投身于以計量經濟學為主要手段的實證治理會計研究中,切實有效地開展了治理會計典型案例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本土化研究仍然不足,使得利用治理會計方法得出結論的解釋力大受影響。因此,如何鑒戒國外實證治理會計的研究方法,消化、吸收其研究成果并針對中國企業實際情況進行本土化實用性改進,已成為中國治理會計研究領域的新課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治理會計理論框架,也要求我們加強治理會計的本土化研究。本土化研究可以通過兩個途徑實現:一是將國外治理會計的最新研究成果轉化為適應中國企業實踐的本土化治理會計成果;二是不斷總結中國企業治理會計實踐中的各種創新和寶貴經驗,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治理會計,只有二者緊密結合,才能形成實用有效的治理會計體系。
六、改進高校治理會計教學方法
自從治理會計20世紀70年代從西方引進后,現已作為中國高校會計專業的一門必修課。但很多畢業后在企業從事會計工作的學生卻反映,治理會計教科書中的理論概念和數目分析技術在實際工作中根本派不上用場,即使委曲用一些數學模型往解決一些實際題目,如運用“經濟批量模型”來計算每增加一個訂貨單位增加多少本錢,運用“鮑莫模式(Bau—m01 M0del)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卻得不到實際效果。目前,中國高校治理會計教學存在很多題目,一是教師太側重對治理會計理論概念、數學模型和西方前沿治理會計知識的先容,讓學生聽得云山霧罩;二是課堂教學缺乏應用案例的先容和討論;三是教科書內容在邏輯順序、理論結構、名詞概念和方法等很多方面欠規范化,而且“西化”現象嚴重,不利于初學者學習和把握。所以,我們亟待改進治理會計的教學方法,然而,教學方法的改進又依靠于理論界攜手實務界,創新出具有實踐基礎的中國特色治理會計方法體系,以此指導治理會計的教學。
【淺析治理會計推廣應用瓶頸的突破會計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治理會計推廣應用瓶頸的突破03-01
淺析管理會計推廣應用瓶頸的突破03-20
醫院治理會計的應用淺析11-16
淺析固定資產的治理及會計處理02-27
淺析信息化會計治理的發展11-16
淺析治理會計應用中的思考03-29
醫院財務治理淺析03-22
治理會計推行中的限制因素淺析03-01
公益訴訟理論瓶頸的突破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