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網絡時代的財務會計假設
隨著技術的,虛擬這種新的組織形式成為發展的新興力量。許多學者認為,傳統的財務假設已不再適用。筆者認為,網絡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了財務會計信息的生成和報告方式,并沒有改變會計假設的實質,會計假設在會計和會計實務中的地位并未受到沖擊。一、虛擬企業也是一個獨立的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會計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單位。會計主體假設是指會計所反映和控制的是一個特定企業的經營活動,而不包括企業的投資人或其他企業的經營活動。會計主體假設的重要意義在于界定了權益的范圍,規定了會計核算的空間。許多學者認為虛擬企業對會計主體假設提出了挑戰的理由是:作為傳統會計主體的一般企業是一個有形實體。然而,網絡經濟的主體——網絡公司則是一個“虛擬企業”。組成方借助互聯網,可隨時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不斷變化組合,傳統的會計主體在這種條件下已失去了意義。
筆者認為,在網絡時代,會計核算的對象仍將是一個特定的主體,會計信息依然要以這一特定主體所客觀發生的經濟活動為唯一依據。雖然網絡公司是“虛擬企業”,但嚴格來說,會計主體并不完全等同于有形的會計個體。會計主體應具備兩個特性:①有自己的經營目標和自主支配的經濟資源,并能獨立做出決策;②對自己所控制的經濟資源及其經濟行為承擔責任。虛擬企業圍繞著自己的經營目標,對各個組成方進行統籌規劃、任務分配和資源配置,并在期末進行收益分配和責任分擔。它是一個整體,對外需對其行為承擔責任;對內需進行經營規劃。虛擬企業有自己的經營目標和獨立支配的經濟資源,需對其控制的經濟資源和經濟行為承擔責任。因此,它完全具備會計主體的兩個特征,是一個“實實在在”時會計主體。由此可見,會計主體的內涵并未因虛擬企業的出現而改變,改變的只是會計主體的形式而已。
二、持續經營與否事關虛擬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一些學者認為虛擬企業的經營活動有“臨時性”、“短暫性”的特點,它根據市場需要適時介入、退出和轉換,一旦完成了某項交易即告解散。它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突破了公司聯合的地域間隔,縮短了會計的時間界限,因而持續經營假設不再適用了。據此,一些學者提出變持續經營假設為破產清算假設。
筆者認為,變持續經營假設為破產清算假設并不妥當。因為,持續經營假設設定會計主體是一個“健康肌體”,會計核算就要以企業持續的正常的經營活動為前提,這樣,企業才能夠按原定的用途去使用現有的資產,按過去和現實承諾的條件去清償各種債務。如果沒有持續經營假設這個前提條件,眾多的負債項目只能被當作需要及時清償的項目,企業的經營預測、戰略計劃就失去了意義。
持續經營是對企業經營過程的描述,是一個無限的時間段概念,而破產清算是對某一時刻企業經營狀況的描述,意味著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終止。虛擬企業雖然也要在企業契約到期或中途解散,但其設立的目的是為了生存和發展,并不是為了破產。而且,虛擬企業的每個組合方都是特定鏈條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找到一種相對穩定的團隊,意義格外重大。維持一定的合作穩定,哪怕是戰略性穩定,也對虛擬企業相當重要。只有保持了這種內在穩定性,虛擬企業才能以相對不變和整體的形式與外部合作,繼而促進其自身發展。所以,虛擬企業的穩定,實質上關系到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問題。破產清算只是例外情況。更何況在虛擬企業契約到期之前,無法預計其何時破產、清算。至于那些持續時間很短的企業,交易一次性完成,錢到即散,根本不存在會計核算問題,也就無須考慮是否持續經營了。
再者,破產清算會計核算的前提條件——以破產清算小組為會計主體,清算期求編制會計報告,破產清算價值計量都不符合虛擬企業情況。何況,虛擬企業也是為了實現一定目的而聯合組成的,在實現目的的過程中,虛擬企業與實體企業本質上并無多大區別,許多虛擬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將不斷向實體企業轉變,達到相對的獨立穩定以提高信譽或降低風險,這就要求其自身保持持續經營。虛擬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遵循持續經營假設,這有利于實施自身的權利和承擔相應的義務。
三、分期報告依然必要
會計分期假設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周期相同的期間,據以結算盈虧,按期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從而及時地向各利害關系人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信息。一些學者認為,在網絡時代,機強大的運算能力以及網絡迅速的傳輸功能,克服了會計數據搜集和處理的障礙,會計人員只需輕輕點擊鼠標,就能使以往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做出來的報表在瞬間形成,而且信息使用者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在線查閱財務會計信息,會計分期已失去意義。此外,虛擬企業經營活動的短暫性,使公歷年度的會計分期不再適合,需以交易期假設取而代之。
從理論上看,即時財務會計報告似乎可行,但作進一步,就會發現即時報告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首先,雖然會計原始信息可以在線錄入,由計算機進行分布和集中處理,并自動生成報表,但仍有許多重要的“后臺”工作需要會計人員完成。例如,需要會計人員對原始數據進行審核與確認。其次,在即時報告系統下,企業的一切信息包括商業秘密將公布于眾,這些信息雖有助于投資者進行決策,但也會被競爭對手所利用,危害企業的利益。而定期報告系統只提供會計結果,不反映數據流程,則沒有這類弊端。再次,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需經注冊會計師鑒證,其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公允性才能予以保證。在即時報告下,要做到及時鑒證,尚不可能。最后,網絡系統還有其不安全隱患:①網絡病毒無處不在,會計數據時時面臨著被毀滅的威脅;②網絡黑客的偶爾光顧,會使公司痛心疾首;③競爭對手的惡意攔截和篡改,也可能導致公司遭受滅頂之災。此類問題不能加以有效地解決,即時報告始終不可行。
至于交易期能否作為假設,筆者認為值得商榷。虛擬企業有短期項目合作、中長期項目與較大項目合作、戰略性合作。在短期項目合作下,虛擬企業生命周期極短,參與方在交易完成后即進行利益分配。虛擬企業本身平時不需要進行會計核算,無需考慮持續經營,更無需考慮會計分期了。至于中長期和戰略性合作項目,其持續時間往往超過一年,有的甚至幾十年,采用交易期作為報告期間,其弊端顯而易見。此外,同行業不同企業的交易期不一致,信息使用者無法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進行比較分析,也無法正確選擇投資對象;既使同一企業不同項目的交易期也不一致,同樣也不利于管理者進行財務管理和業績評價。
筆者認為,在強調會計信息及時、準確性的今天,可以適當地縮短會計期間,如以旬為單位進行分期,提供旬報。這樣既克服了即時報告的缺陷,又滿足了及時性的要求。
四、貨幣是最有效的計量標準
眾所周知,貨幣計量假設是指來用貨幣為計量單位,記錄和反映的生產活動。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一切會計事項均用貨幣計量;二是假定貨幣幣值穩定不變。一些學者認為,在,傳統意義上的貨幣成為貨幣,貨幣出現了無紙化趨勢,而且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這些對虛擬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卻無法用貨幣計量,不能在資產負債表上予以披露,因而用貨幣計量表示的會計信息已不能滿足需要。此外,國際互聯網的發展,電子貨幣的出現,使資金在企業、銀行、國家間高速運轉,資本市場交易活躍,加劇了貨幣需求的不穩定性,沖擊了幣值穩定假設。
我們知道,會計是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全面、系統的反映。為了全面記錄和反映企業的經營活動,需要有一個計量各項經濟業務的和結果的共同尺度。貨幣作為會計計量的共同尺度,有利于不同企業、不同行業用同一口徑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有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比較,做出正確的決策。電子貨幣的出現,只是豐富了貨幣計量的形式,在新的價值尺度未出現之前,電子貨幣依然要借助于法定貨幣來反映和實現商品的價值,結清企業的債權、債務關系。
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不能在財務報表中披露,固然有目前尚無法用貨幣進行計量的原因,但最大的難處還在于無法對之選取合適的計量屬性進行計量。這種情況早在虛擬企業出現之前就已存在,并非網絡時代的特有產物。例如,人力資本的計量有成本計量法和價值計量法,究竟采用哪種計量屬性更合適,尚需探討。而且,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對虛擬企業之所以至關重要,就在于它們能為企業帶來收益,創造財富。它們只有在能為企業帶來收益時,才具有價值,如果不能為企業創造財富,即使其本身有很高的聲譽,對企業而言也是一文不值。人力資本、知識資本只有在其運用于實踐,產生收益時,才有價值,而且其價值通過所產生的收益已經得到了體現,對其進行特別計價并沒有必要。對于諸如客戶滿意程度、虛擬企業的創新情況等非經濟性因素而言,要想在信息領域內與經濟因素統一于同一計量標準,在目前尚難以做到。為了滿足利害關系人對這些非經濟性信息的需求,企業可增加其他報告對其進行披露。
貨幣并不是一個充分穩定的衡量單位,但是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一致性、可比性,還是有必要堅持幣值穩定假設。
【網絡時代的財務會計假設】相關文章:
淺議審計假設03-24
假設句的語義特征07-19
網絡時代的語言生活12-05
網絡時代的哲學思考03-19
經濟法學的基本假設03-21
假設句的語義特征探析03-11
網絡時代的電子預算03-20
網絡時代的CRM營銷03-22
淺談網絡時代的財務會計理論和管理制度創新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