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保姆群體性特征與社會保障制度的匹配性
內容提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化進程的加速以及改革的深化,非正規就業逐漸成為我國就業的主渠道之一,然而針對這一龐大群體的社會保障制度基本缺失。基于目標定位理論衍生出目標匹配理論,對部分北京市的保姆的問卷調查表明,現有保障制度不適應保姆群體的基本特征與獨特需求。建立保姆保障制度應遵循靈活性、逐步完善、動態調整,與現有制度兼容的原則。 關鍵詞:保姆/目標匹配/群體特征/社會保障 伴隨經濟全球化、市場化進程加速,我國就業形式和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自1996年以來,國有單位從業人數減少3100萬人,城鎮集體企業減少 1500萬人,同期農村剩余勞動力源源不斷涌入城市,進一步加大城鎮就業壓力。由于體制以及自身素質原因,這些勞動力大多以非正規就業形式實現就業。由于家政服務業屬于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行業。保姆,也稱家政服務人員,逐漸成為非正規就業群體中比較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群體。而目前,針對這一龐大群體的社會保障制度基本缺失,對于何種保障方式更適合該群體還缺乏專門研究。 一、目標匹配理論的分析框架與判別標準 目標匹配理論是依據目標定位思想和分類分層的保障理念,加入匹配這一核心元素,是在目標定位理論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 〉谝,目標定位。目標匹配的前提和基礎是對目標群體的準確定位。目標定位基本內涵是通過某種方式界定所需保障的目標群體,然后對目標群體施以保障的過程,可以理解為公共福利支出目標指向的一種方式,其目的是將稀缺資源有效地分配給那些最需要的人! 〉诙,目標匹配。在目標定位的基礎上,需要考慮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以何種方式運用稀缺的保障資源實現對目標群體的有效保障,這主要關注的是保障制度與目標群體間的匹配度。由于受群體特征的影響,特定的目標群體必然會在保障需求和保障方式有其特殊的偏好,在設計保障制度時就必須充分考慮保障制度是否能與目標群體相適應,并用一種合理的方式對其匹配度加以評估。這是目標匹配理論的核心所在,也是保障制度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 (一)目標匹配理論的分析框架 目標匹配理論通過目標定位解決有限的社會保障資源的流向問題,即讓保障資源指向特定的目標群體,從而為該群體提供相應的保障。其定位流程如圖一所示! ∩厦娴哪繕巳后w都是憑單一指標確定的,它反映出目標定位的基本分析方法。而事實上,目標群體由于其本身的復雜性,必須由一個指標體系,根據提煉出的多個特征變量才能確定,其保障也不是一個單一項目就可以解決,而要依賴于一個由諸項目有機組成的體系,由此圖一可以演變為圖二! ≡诖_定保障資源的流向之后,目標匹配的下一方面內容就需要考察保障項目與目標群體之間的匹配問題,這是達到預期保障效果的關鍵一環。需要運用一些科學的手段提煉出目標群體的特征變量,并依據這些特征變量對保障項目產生的可能影響加以客觀分析,從而為判斷保障制度是否與目標群體特征匹配以及設計出更合理的保障制度提供依據! (二)目標匹配度的判別標準 目標匹配理論作為一個分析工具提供了一種分析保障制度安排合理性的思路和框架,但是僅有這個工具是不夠的,要判斷一項保障制度是否合理還必須有一套判定標準?梢罁韵聵藴蕘砼卸ūU享椖亢湍繕巳后w的匹配度: 第一,保障項目是否實現對目標群體的應保盡保。這是從保障制度的覆蓋面而言,一項合理的保障制度應該覆蓋其目標群體的絕大部分甚至全部。如果一項保障制度很難將目標群體納入其保障體系,則保障制度本身和目標群體之間肯定存在不協調! 〉诙,保障項目的保障水平是否適當。保障水平過高,一方面可能造成目標群體行為的異化,如“貧困陷阱”和“失業陷阱”;另一方面,保障項目待遇的獲得是以個人繳費為前提,過高的保障水平會相應引起個人繳費數目的增加,從而使一部分應保群體因繳費能力不足而被排斥在保障制度之外。而保障水平過低,則會造成保障不足,達不到應有的保障效果。 第三,保障制度的可持續性。這是從保障制度自身的發展來看,一項合理的與目標群體相匹配的保障制度必定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能夠為目標群體提供持續有效的保障。 第四,目標群體對保障制度的滿意度。對于保障制度的保障效果,目標群體自身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因此,目標群體的滿意度也就成為判別保障制度與目標群體特征是否匹配的重要指標。 二、保姆的群體特征分析 2006年3月,對北京市的保姆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包括住在雇主家從事家務服務的住家保姆,以及不住雇主家而是定時上門服務的保姆,以住家保姆為主,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的調查方式。保姆調查問卷由個人基本情況、就業、社會保障 3個部分共49個問題構成,主要圍繞與保姆保障相關的方面進行設計。共發放50份調查問卷,其中對 20名保姆進行深度訪談,回收有效問卷數量為45份,有效率90.0%。保姆對問題的回答構成基本調查數據,依據此數據對保姆基本特征、保障現狀、參保意愿等方面展開描述與分析,為保障制度的設計提供現實依據! (一)保姆的群體特征 1.年齡。從問卷調查取得的數據來看,保姆的年齡呈現年輕化的特點,且集中趨勢相當明顯,21—45歲的人數更是占到71.1%,21-30歲的占到總體的46.67%(見表1)! ∧挲g特征是影響社會保障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影響主要體現為:第一,年齡是部分社會保險項目待遇享受的基本條件,比如,男60歲或女55歲就作為我國養老保險待遇享受的條件之一;第二,年齡會對參保意愿產生影響。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其生理特征和心理狀態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而且他們所面臨的風險以及對風險的態度往往存在較大差異,而這種不同的特點和存在的差異會對其保障需求、保障意愿以及對各個保障項目的偏好有直接影響! 2.性別。性別特征作為人口學的基本特征之一,會通過多種方式對被保障對象的保障問題產生影響。保姆群體是一個女性為主體的群體,其保障問題具有其特殊的一面。與男性相比,女性在承擔工作的類別和強度方面和男性有區別,一些對體力要求比較高和危險性比較大的職業不適合女性從事。女性受其生理特征的影響,往往需要得到某些保障項目,比如,生育保險。同時,女性在社會中處于相對弱勢地位,在就業和保障方面還經常受到不公正待遇,侵害女性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因此,性別特征對于保障問題的影響是顯著的,在研究保姆的保障問題時,必須對這一因素足夠重視。3.戶籍。戶籍制度作為我國的一種特有現象,長期以來對國民的生活和工作都產生重大而深刻的影響。被調查保姆群體戶籍特征如表2。 從表2可以看到在被調查的保姆中來自農村的人口占樣本總體的4/5,這表明保姆的主體是由農村轉移出來的。我國現有的社會保障體系是依據二元社會結構建立的,城市人和農村人分別享有不同的保障制度,而戶籍是決定國民社會保障歸屬的核心指標之一。擁有何種類型的戶籍將對其社會保障狀況和水平產生直接而巨大的影響,保姆群體的保障問題同樣不能忽略戶籍這一重要的特征變量! 4.教育。一般研究認為,群體教育方面的情況會直接影響到該群體的收入及福利問題。從調查數據看,被調查保姆中初中及以下教育層次的占到調查樣本總量的75.6%(見表3)! 〗逃龑ι鐣U系挠绊懼饕w現在兩個方面:其一,依據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勞動力市場可劃分為主要勞動力市場和次要勞動力市場。在我國,教育水平的高低是影響勞動力進入何種性質勞動力市場的關鍵因素之一。保姆由于教育水平普遍較低,大多只有進入次要勞動力市場,而在次要勞動力市場工作,無論是從工作條件還是福利保障待遇與主要勞動力市場相比都相差較多。因此,可以說進人次要勞動力市場就處于一種保障不佳的境地;其二,教育水平也影響到保姆對社會保障的認知能力。對保姆群體來說,大部分教育層次都很低,對風險及社會保障的認知較為淺顯,這也對他們參與相關的保障項目造成較大障礙! 5.收入。收入水平與就業狀況密切相關,它是反映保姆群體整體情況的主要指標之一。據調查顯示,保姆的收入水平很低,往往只能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在城市中屬于典型的低收入階層(見表4)! ∈杖霠顩r對社會保障的影響比較直接和顯著。從社會保障的需求來看,收入的高低往往直接決定其保障需求的迫切性、需要何種內容及水平的保障。保姆群體較低的收入水平使得他們保障需求的內容、水平和迫切程度上有其特殊性。同時,收入狀況也影響到其參與相關保障項目的意愿和能力。以社會保險來說,大多數保障項目待遇的獲得都是以繳費為前提的,保姆群體的低收入狀況將通過影響其參保意愿和繳費能力從而影響保障制度的保障效果! 6.流動性。保姆是一個流動性相當強的群體,他們常常處于一種不穩定的狀態,較為頻繁地更換工作。在被調查的保姆中,有39人曾經換過工作,占到總體的86.67%,其中5人換過3次工作以上;26人換過2次工作;8人換過1次工作。這一特征對其社會保障產生較為明顯的影響。我國現有的社會保障制度還存在比較強的地域分割性,社會保險的統籌層次還比較低,而且接續社會保險關系的手續和程序也比較煩瑣,給保姆這類高流動性群體參保帶來諸多不便! (二)基本判斷 通過調查數據提煉出保姆的六個特征變量,其中包含四個人口學的特征變量(年齡、性別、戶籍、教育)和兩個與就業相關的特征變量(收入、流動性),其組合基本能刻畫出保姆的主要特征。保姆這一群體的特征變量,反映出保姆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以滿足基本生計和安全需要為主要目標的群體。這一群體特征決定保姆對保障制度的需求和偏好,艱難的生活境遇使得保姆關心和考慮更多的是眼前的生存問題以及可能會對其生存構成威脅的各種問題,他們最迫切希望得到解決的是基本的生活和安全保障,這構成了他們保障訴求的主要方面。如果保障制度不充分考慮保姆群體的特征和受特征影響而形成的獨特需求,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是依據保姆群體的特征做出的一個基本推斷。 三、保姆的保障狀況與訴求 根據調查,可以發現保姆的保障狀況以及他們的保障訴求。 (一)保姆的保障現狀 1.保姆的參保情況。被調查保姆中參加社會保險的(至少參加一項的)共有7人,占到被調查對象的15.56%。具體分布情況如表5: 從表5可以看到,絕大多數保姆沒有享有任何的保障,已參加社會保險的大都只參加了某單一險種,很難對其工作和生活提供全面有效的保障。各險種的參保率都在1帆以下,相對參加比率最高的是工傷保險,其次是醫療和養老保險,失業和生育保險的參保率更低。調查發現,保姆的風險觀念相當淡薄,比如,當問到“您是否擔心過您和您的家人將來養老的問題”,大多數保姆的回答是“沒考慮過”。他們往往只是自己采取一些簡單的措施來防范可能的風險,其中“存錢”的方式最為普遍,他們認為以“存錢”的方式來保障自己是最為實在且有效的。
2.保姆對目前社會保險的滿意度。關于對目前社會保險的滿意度,93.3%的保姆(42個)對現在的社會保險制度不滿意,另有3位保姆的答案是“說不清”。表6顯示出他們不滿的原因。 保姆勞動權益的一些相關問題直接關系到保姆的保障問題。被調查的保姆中有41人是通過家政公司進入雇主家庭,占到受調查者的91.11%,另外4人是通過熟人介紹的。當問到“是否和家政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時,有71.1%的被調查保姆作出肯定回答,但是他們手中大都沒有合同文本。關于工作和休息的時間,其中有37.8%的受調查對象(7人)每天工作8-10小時,35.6%的受調查對象 (16人)每天工作11-13小時,另有13.3%的保姆(6人)每天工作超過14小時。有84.4%的受調查保姆 (38人)每周的休息時間在一天以內,有77.8%的保姆(35人)春節的休假時間在三天以內。延長工時或安排在節假日工作,能獲得更高收入的保姆僅占受調查者的6.67%。從被調查對象來看,接受過相關技能培訓的保姆不到70%。保姆對于自己能享有哪些方面的權利,認知度較低,大部分不了解國家的相關規定和政策,他們更多關心的是收入水平的高低。權利意識普遍比較淡薄,對于一些侵害他們權益的行為,他們更多的是采取一種消極忍讓的態度! (二)保姆的保障訴求 根據問卷“您目前最擔心的問題是什么”的調查結果,有39位選擇了“生活困難”這一選項。低收入使得保姆關注更多的是目前的生活問題,對于自己的保障則考慮較少。當進一步問到“您愿意參加社會保險嗎”,有86.67%的保姆(39人)愿意參加社會保險,這反映出保姆對社會保障有著較為強烈的需求和意愿。但從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保姆對于社會保險以及其他一些保障計劃的認識模糊,他們可能只是想參加一種保障計劃,而不一定就是對社會保險有特別強的參與意愿。對于不愿意參加社會保險的保姆(6人),他們對于不愿意參加社會保險的原因的回答如表7。
由于保姆繳費能力較低,愿意參保的保姆對于不同社會保險項目可能會存在有差別的參保意愿。通過設計“請按照重要程度對目前您認為最需要參加的社會保險進行排序”這一問題,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五大社會保險的參保意愿進行考察,并分別計算出保姆在不同社會保險項目上的參保意愿得分。按照不同保險項目的重要程度,設定選項排第一位的保險為數值5,第二位為4,第三位為3,第四位為2,第五位為1,可以計算出社會保險的意愿值(見表8)。 按上述方式對各險種的得分進行計算,結果保姆對五大社會保險的參保意愿得分分別為:養老保險(87)、醫療保險(157)、工傷保險(150)、失業保險 (133)、生育保險(58)。從得分可以看出,保姆對參加醫療保險的意愿最為強烈,其余社會保險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為工傷保險、失業保險、養老保險、生育保險。保姆參保意愿的強弱是與該群體的特征相關聯的,由于保姆普遍比較年輕,收入較低,他們對養老問題的關注不足,參與養老保險的意愿不是很強,而對在工作和生活中更直接和頻繁面臨的傷病、工作事故以及失去工作等風險更為關注,由此導致對醫療、工傷和失業這三種保險的參與意愿更強烈。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保姆會逐漸思考養老等問題。 (三)結論 通過對北京市保姆的保障狀況和訴求的調查,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其一,從保姆的參保情況來看,無論從覆蓋面還是保障水平,現行社會保險制度對該群體的保障都非常有限。大多數保姆沒有得到任何制度性的保障,少數參加社會保險的保姆,其保障項目也是殘缺的,不能對其可能遭遇的風險進行有力的控制,其保障效果處于不佳的狀態! ∑涠,從保姆的勞動權益來看,由于保護這一群體權益的法律法規十分缺乏,當其權益遭到侵犯時,很難通過法律等正規途徑維護自身合法利益,而且由于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響,他們的自我保障意識較弱,這也是其權益頻繁受到侵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淙,從保姆的保障訴求來看,大多數保姆希望和愿意得到社會保障,麗且對于某些保障項目,如醫療、工傷,他們的保障意愿非常強烈,希望得到最基本的保障。然而,現有保障制度設計的理念和缺陷使得保姆的保障需求很難得到有效滿足,這也造成他們對現有的社會保障制度的滿意度較低! ⊥ㄟ^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保障制度對保姆的保障不足,其保障訴求沒能得到有效滿足,這和在調查前依據目標匹配理論,結合保姆群體的特征所作出的推斷基本吻合。當然,造成現有保障制度不能有效保障保姆群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設計出保障保姆群體的合理制度,就必須進一步探討造成現有制度保障效果不良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才能對現有的保障制度加以改進! ∷、保姆特征與保障制度匹配性的分析與思考 以上分析說明現有保障制度的保障效果不佳。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礎上,對保姆保障制度的設計進行了相應的思考! (一)現有保障制度保障效果不佳的原因 運用目標匹配理論分析得知,現有的保障制度之所以沒有形成對保姆群體的有效保障,其主要原因在于現有的保障制度安排和保姆群體的特征不相匹配,在保障內容上不切合該群體的保障訴求,在保障方式上不適應其就業特征! 1.現行社會保障制度不適應保姆群體的基本特征。保姆群體的基本特征可表述為:年齡相對年輕、農村戶籍為主、高流動性、低收入、低教育程度。而社會保險的特點是強調受保障者權利與義務相結合,采取受益者和雇傭單位共同供款的方式。待遇水平的確定是與其收入直接相關的,它把勞動者承擔相應的繳費義務作為享受待遇的前提。從社會保險的特點來看,它更適合那部分單位固定、收入達到一定水平并比較穩定的群體。而保姆群體,由于收入低,很多時候連基本生活需求都不能保障,這直接影響到其繳費能力和意愿。而且這一群體的流動性強,對他們參加社會保險造成了困難,這一方面體現在繳費上,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社會保險關系跨單位和跨地區轉移還存在障礙,不能實現比較便利的自由流轉,這進一步加大了保姆群體的參保難度。而且較強的流動性也造成其收入的波動性,從一個時間段來看呈現出不均衡的特點,這也使目前社會保險的繳費方式不太適應保姆的收入特征。年齡相對年輕、受教育程度較低作為保姆另外兩個顯著特征,深刻影響到他們在某些社會保險項目上的參保意愿,較低的教育水平也使得保姆對社會保險的認知較低,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社會保險對其保障的效果! 2.現行社會保障制度沒有充分考慮保姆群體的獨特需求。保姆由于受到其群體特征的影響,其保障需求也呈現出獨特性。在馬斯洛看來,人類價值體系存在兩類不同需要,一類是沿生物譜系上升方向逐漸變弱的本能或沖動,稱為低級需要和生理需要;一類是隨生物進化而逐漸顯現的潛能或需要,稱為高級需要。不同層級的人都潛藏著這五種不同層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時期表現各種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該理論認為,每一層次需要產生的前提是較低層次需要已經得到滿足。因此,勞動力市場上的各類勞動者,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往往處于不同需求層次上,正是他們需求的不同決定其對于相同的保障制度表現出不同的態度和行為,F行的社會保險制度,從其設計的基本理念看,更多考慮那部分工作和收入都比較穩定群體,而在滿足保姆這類非正規就業者的保障需求方面缺乏考慮。保姆目前最關心的還是其生存和基本安全問題,這是由他們的生活境遇和群體特征所決定的。其中的問題,有的可以在現行社會保障制度框架下解決,有的則需要借助其他的保障計劃來彌補! (二)對于保姆保障制度的思考 1.設計保姆保障制度應考慮的主要問題。設計一個保障制度需要關注的問題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新保障制度理念的確立。保姆群體處于社會的底層,他們現在亟待解決的是基本生存和安全的保障問題,考慮到保姆的群體特征和需求,新保障制度應該確立“生存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在現階段針對這一群體的保障制度可以是低水平的,但是一定要杜絕漏洞! 〉诙,新保障制度和已有保障制度的關系以及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定位問題。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子保障制度之間有一個兼容和協調的問題。如果盲目地以問題為導向來設計新制度,可能會造成新制度和已有保障制度之間的沖突,而且缺乏整體規劃會造成保障制度體系的龐雜和混亂。因此,根據現有的社會保障體系以及未來社會保障的發展方向對保姆保障制度進行合理而準確的定位,更有利于新制度以及整個保障制度體系的持續健康發展! 〉谌,新保障制度和保姆群體特征的匹配及適應問題。這個問題是制度設計的核心所在,也是所設計的保障制度能否達到預期保障效果的關鍵影響因素。根據前面的調查和分析,在設計保障制度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到保姆群體的群體特征和獨特需求,加強保障制度中保障項目和保障水平的針對性。 第四,對于新保障制度時效性的思考。制度設計必須考慮其時間屬性,是將該制度作為過渡性制度還是長期制度,會對制度設計和它運行中的一些問題產生影響。如果根據分析、調查和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認為該制度只是短期的過渡性制度,那么在設計制度時應考慮到和未來制度的接口,使其到時能完成平穩的過渡,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制度體系的震蕩和影響;如果判斷新制度是一個長期制度,則應按照長期制度的方式進行設計! 2.建立保姆保障制度應確立的基本原則;谝陨蠋追矫娴目紤],保姆保障制度的建立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是靈活性原則。靈活性一方面是從制度設計的角度來談的,它是指保姆的保障制度安排應在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繳費時間、繳費方式等方面更具靈活性,以適應保姆流動性強、收入不穩定的特征。在雅諾什·科爾奈與翁笙和合著的《轉軌中的福利、選擇和一致性》一書中,針對所有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國家,提出了福利部門改革的九項原則,其中第一個原則便是關于受保障者的個人選擇權(個人自主權)問題,指出“要推進的變革必須增加個人在福利事務中的決策范圍,減少政府的決策范圍”。對于保姆群體,更需要增加他們對于保障項目的選擇權,他們有權利選擇參與不同層次的社會保險制度! 《潜U匣,逐步完善原則。這涉及保障水平和保障內容方面。保姆的保障制度在保障水平上,不宜太高,要著眼于解決保姆群體面臨的基本問題,目前可以是提供一種較低水平的保障,但是一定要廣覆蓋,從群體層面上解決他們的基本保障問題。在保障內容上,首先解決保姆群體最迫切需要得到保障的項目,然后根據該群體的需求逐步加以完善! ∪莿討B調整原則。任何一項制度安排要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在制度的運行過程中根據出現的情況和問題不斷加以調整和優化。由于保姆群體的變化和波動較大,這就更需要保障制度適時地調整以應對所出現的新問題,因此保姆的保障制度必須具有一定的動態調整空間,而不能過于固化! ∷氖桥c現有制度兼容的原則。無論現行制度是否合理,畢竟已經運行了很長一段時間,會存在一定的路徑依賴問題,所以在進行制度改良時必須對新制度和已有制度的兼容問題有所評估。 3.對保姆保障制度建設的幾點思考。依據保姆的群體特征建立一個區別于正規就業群體的差別性的保障制度,就此提出如下思考: 第一,非正規就業群體是社會保障的當然主體。在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認為社會保險主要的保障對象就是正規就業者,而對非正規就業者的保障重視不夠。非正規就業作為全球就業領域的一種發展趨勢,在我國也體現得非常明顯。保障這部分群體,不但是現實的要求,也是社會保障制度根本理念的體現,社會保障天然追求公平,把這部分群體置于保障體系之外顯然是不可取的,必須明確這一群體的受保障權益,并從制度上對其予以有效保障! 〉诙,增強社會保險制度對保姆群體的適應性。針對現行社會保險制度在保障保姆上與該群體特征的不適應,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現有社會保險制度加以完善:其一,改變社會保險必須依托用人單位的傳統做法,針對保姆群體勞動關系不穩定的特點,在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繳費時間、繳費方式以及管理方式上更加靈活,可以采取設置“社會保險個人服務窗口”的形式來簡化參保程序,盡可能為保姆參保和享受待遇提供便利;其二,加強對社會保險信息的管理,社會保險信息庫的建設要以逐步實現社會保險關系信息庫在地市間、省市間的聯網與信息共享,最終實現全國社會保險關系信息互聯互通為目標,以保證保姆不會因為變換工作而失去社會保險! 〉谌,對于保姆群體的保障制度建設,應該采取重點突破,逐步完善的方式,盡快建立適應保姆群體特征的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制度,在此基礎上再逐步建立其社會保險的其他項目,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保障體系! 〉谒,社會保險制度不是保障保姆群體的惟一選擇。要從思想上認識到保障需求是分類分層的,不是單一的社會保險就能解決問題,對于不同層次和類別的保障需求應該采用不同的保障制度,保姆的保障制度應該是由各個子項目構成的有機系統。鑒于保姆的生活境遇,建立一張社會救助的保護網是完全必要的,在他們遇到生存困難時,可以為其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第五,加強對保姆的培訓。保姆在勞動力市場上處于弱勢地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自身能力較弱,缺乏專業培訓。培訓問題是關系到保姆群體長期發展的重大問題,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無論對于解決其生活問題還是保障問題都是大有裨益的,政府和各種社會組織應該為其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以有效解決保姆素質和技能偏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鄭秉文,孫婕:《社會保障改革的一個政策工具:“目標定位”》,《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4年第8期,第42頁 [2]尼爾·吉爾伯特:《社會福利的目標定位——全球發展趨勢與展望》,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6頁 [3]雅諾什·科爾奈,翁笙和:《轉軌中的福利、選擇和一致性:東歐國家衛生部門改革》,中信出版社,2003年,第 15頁 [4]胡鞍鋼:《利國利民、長治久安的奠基石——關于建立全國統一基本社會保障制度、開征社會保障稅的建議》,《改革》200,1年第4期,第18頁
【保姆群體性特征與社會保障制度的匹配性】相關文章: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03-24
探討外傷性難治性癲癇的臨床特征、治療方法03-18
民族地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探微03-21
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戰略匹配性03-22
論公共工程跟蹤審計的效益性特征03-18
高校音樂教育藝術性特征03-27
論社會保障制度對人身保險發展的影響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