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企業對發達國家投資可行性分析及戰略性建議
關鍵詞:企業國際化 學習型FDI 戰略目標 多層競爭優勢 學習型組織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開始,學術界己開始探討發展中國家對外投資的理論依據,并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理論和觀點,如威爾斯的小規模技術理論、拉奧的技術地方化理論、坎特威爾的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理論等等。這些理論從不同角度分析了發展中國家在總體實力不如發達國家的情況下如何成功實現本國企業的國際化。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就有一些企業開始了國際化經營,其經營手段從簡單的出口貿易發展成為對外直接投資等更復雜、更系統的形式。本文擬從學習發達國家先進技術或管理技能的角度入手,分析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可行性并從企業戰略角度提出一定的建議。
一、與對外投資相關的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理論簡介
第三世界國家跨國公司的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理論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未由坎特威爾和其學生托蘭惕諾共同提出的,該理論的兩個基本命題是:
1、發展中國家產業結構的升級說明了發展中國家企業技術能力的穩定提高和擴大,這種技術能力的提高是一個不斷積累過程的結果。
2、發展中國家企業技術能力的提高與他們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直接相關,F有的技術能力水平是影響其國際生產活動的決定因素,它同時也影響著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形式和投資的增長速度。
坎特威爾和托蘭惕諾認為,從歷史上看,技術積累對一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在發達國家和在發展中國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技術創新仍然是—國產業和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企業的技術創新表現出不同的特性:發達國家企業的技術創新表現為大量的研究與開發投入,處于尖端的高科技領域,引導技術發展的潮流;而發展中國家企業的技術創新并沒有很強的研究與開發性,主要是利用其特有的“學習經驗”和組織能力,來掌握和發展現有的生產技術。
該理論從學習的角度論證了發展中國家企業對發達國家投資的可行性,它說明了我國企業要成功實現在發達國家跨國經營的一個關鍵是擁有“特有的學習經驗”。
二、在發達國家進行投資的一個學習型FDI模型的效益分析
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理論提供了我國企業對發達國家投資的一個理論支撐,它表明我國企業要實現一定的投資效益必須通過學習來掌握發達國家企業的先進技術及管理技能,這種以學習為目的的對外投資稱為學習型FDI.從短期看,學習型FDI的重心不在于最終產品的有效生產,而是為了獲得某種特殊的中間產品(如技術),因此學習型FDI本身在短期內有可能發生虧損或所獲利潤低于正常利潤。但從長期看,學習型FDI是順應動態比較優勢的需要、使企業提高并轉換其比較優勢的重要途徑。下面我們引入一個模型來說明學習型FDI的效益。
設發達國家甲擁有某種生產X所必需的先進技術(或管理技能)T,發展中國家乙擁有生產X所必需的某種不可移區位的要素L.為了利用先進技術有效地生產最終產品X,需要把T、L組合起來。已知技術或管理技能T的交易成本很高,從而甲國向乙國許可T并由乙國組合T、L進行生產的方式是低效的而被排除。余下的可供選擇有兩種:1、甲國企業到乙國從事FDI.這種FDI需要克服額外的“跨國成本”(由于對外國生產經營環境、民俗風情不熟悉,和文化差異、心理距離、信息障礙等“邊界”引起的特殊成本);2、乙國企業雖然難以通過許可證協議獲得T,但它可通過輔助性FDI來獲取。甲國擁有先進技術T是因為它具有生產技術T的研發環境,故乙國可考慮到甲國從事FDI,雇用當地的工程師、技術人員來收集有關信息,并結合乙國特殊的區位要素和信息等設計、開發具有T功能但比T更適于乙國環境的技術或管理技能T‘。然后便可在乙國企業所有權、控制權支配下組合T’、L從事X產品的生產。這種較T更優的技術或管理技能T‘,最終會使乙國生產經營成本降低。設乙國應用新技術或管理技能T’的時間為t1至t,所節約的成本記為S,則:
S=∫1Se-rτdτ ……(1)
。1)式中的r為貼現率,S為成本節約的密度函數。
不過,學習型FDI本身可能使企業在短期內遭受利潤損失C2:
C2=1∫0C2e-rτdτ ……(2)
。2)式中t0為學習型FDI的起始時間,C2為利潤損失的密度函數。于是選擇方式2的特殊成本為C2—S.類似地,選擇方式1的額外跨國成本C1為:
C1=1∫0C1e-rτdτ ……(3)
比較C1與C2—S可知,當C2—S≤C1時,選擇方式2———乙國到甲國進行學習型FDI較優;當C2—S
【我國企業對發達國家投資可行性分析及戰略性建議】相關文章:
我國企業債券投資風險的計量分析01-05
我國CPA業聲譽投資分析03-22
中國企業對發達國家的逆向投資:創造性資產的分析視角03-22
我國連鎖經營企業的營銷缺陷分析03-24
我國企業品牌營銷策略分析03-22
對我國農村市場開展口碑營銷的可行性分析03-18
我國國際私法立法構想可行性論證分析03-28
我國汽車業投資的機會與風險分析11-22
我國居民人力資本投資行為比較分析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