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論我國公共支出決策理念的轉換
摘要:西方主流經濟學中,經濟效率源于個人價值判斷基礎上的個人效用最大化。私人品營銷理念和公共支出決策理念遵循著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的演進邏輯,都是經濟效率的要求。市場經濟中,公共品由于其非競爭性、非排它性,必須通過社會集中決策并由公共部門提供,公共支出決策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共選擇效率。我國建立公共財政,同樣面臨公共選擇問題,應轉換公共支出決策觀念以提高經濟效率。關鍵詞:家計財政;國家分配財政;公共財政;公共選擇;公共支出決策理念
一、公共品支出決策理念和私人品營銷理念演進的整合
1.私人品營銷理念的演進路徑。私人品營銷理念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導向、觀念。從西方商品經濟的發展歷史來看,產業革命后,隨著商品交換日益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營銷理念的演變大體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五種觀念。
以生產為中心的階段。生產觀念和產品觀念強調產品本身,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以生產為中心,生產什么,就銷售什么;管理者把精力集中在創造最優良的產品上。該觀念是在賣方市場形勢下產生的,以產品供不應求。不愁銷路、消費者可以接受任何實得到和買得起的產品為前提,因而企業的主要任務是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擴大生產。兩種觀念都屬于以生產為中心的經營思想,注重企業的內部能力而不是生產的商品和服務是否能最有效地滿足消費者愿望與需求。
以銷售為中心的階段。推銷觀念強調不只單純生產產品,而且必須去“推銷”他們的產品,保證這些產品為人所買。該觀念的前提是:生產開始從不足進入過剩,市場競爭對消費者稍為有利,企業若不努力加強銷售,消費者就不會購買或不會大量購買他們的產品;至于如何滿足顧客全方位需要,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其根本問題是與生產觀念一樣缺乏對消費者需求的了解。
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階段。市場營銷觀念強調以消費者需要和欲望為導向。在西方社會買方市場全面形成的條件下,企業逐漸意識到不能再依靠以銷售為中心,而必須轉到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軌道上來,使整個市場營銷活動“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發現需要并設法滿足消費者需要”,而不僅僅是“制造產品并設法推銷出去”。進一步地,社會市場營銷觀念強調正確處理消費者需要、企業利潤和社會整體利益之間的矛盾,企業制定營銷指導思想時不僅要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和欲望并由此獲得企業的利潤,而且要符合消費者自身和整個社會的長遠利益,營銷“環境友好”的產品。營銷觀念基礎是:銷售不是取決于主動的銷售力量,而是取決于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決定;企業存在的社會和經濟理由是在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同時實現企業的目標,并促進個體和社會的長期最佳利益。
可以發現,私人品營銷理念遵循著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的演進路徑。之所以如此,其前提條件在于私人偏好具有分散性和利益邊界的清晰性。消費者通過市場出價向生產者顯示偏好,市場的排斥原則和競爭原則所形成的利益內在化使得消費者市場購買行為是取得自身利益的必要條件,市場具有誘使人們表達個人偏好的功能。其次,生產投資者必須據此生產出售市場所需的產品,以最低成本生產來獲取最大利潤,市場機制通過個別生產者之間和個別消費者之間的自愿契約來安排社會的生產和交換,成為私人分散決策的有效制度。否則,商品就不能實現驚險的跳躍,摔壞的就是商品背后的生產者;最后,產品供大于求、產品間的可替代性、生產者的數量較多、消費者可自由選擇等競爭性市場條件的形成,更加劇了消費者對經濟的統治,迫使私人品的營銷理念由“生產者導向”轉向“消費者導向”。其邏輯進程為:消費者用貨幣購買商品是向商品投貨幣選票;貨幣選票的投向和數量,取決于消費者對不同商品的偏好程度,體現了消費者的經濟利益和意愿;生產者為了獲得最大的利益,依據貨幣選票的情況決定生產什么、生產多少、如何生產,使社會的經濟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消費者得到最大的滿足。這說明,生產者是根據消費者的意志來組織生產、提供產品的,目標是“顧客滿意”、“顧客忠誠”。
2.公共品支出決策理念——財政預算類型的演進路徑。公共支出決策理念是政府財政提供公共品活動的導向、觀念。公共品由于其非競爭性、非排他性而采用非市場手段——財政預算供給,相應地,財政預算類型的演進也就體現了公共支出決策理念的轉換。歷史地看,人類社會迄今存在過“自然經濟”中的“家計”財政。市場經濟中的“公共”財政、計劃經濟中的“國家分配”財政。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經歷了由“家計”財政向“公共”財政的演進,而我國正處于由“國家分配”財政向“公共”財政轉變之中。
資本主義社會之前,“家計”財政是“朕即國家”的專制王權在財政模式上的體現,專制群憑借個人財產獲得的土地經營收入和特權收入,是不受議會制約的財政收入,財政成為著重服務于君主而不是為消費者提供公共服務的財政,F代國家的預算制度是新興資產階級同封建君主進行較量的過程中作為一種經濟斗爭手段而產生的。最初表現在課稅權上,以后擴大到爭奪財政資金支配權上,最后規定征稅收入和使用預算都必須經過議會批準,進而演進為公共財政。
與我國傳統計劃經濟相適應的“國家分配論”認為,國家預算是國家實行其職能的基本分配手段和有計劃地分配國家財力的重要工具,是國家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相應地,建立了一個高度集中的財政分配體系,形成了大一統財政模式的“統、包、大”的特點。實踐表明它是缺乏效率的。為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重建國家預算模式的需要,我國提出構建公共財政。
很明顯,公共支出決策理念——財政預算類型的演過路徑也是“消費者”指向的。公共品消費上的非排他性導致搭便車行為和偏好顯示困難,非競爭性導致邊際成本定價原則失效,市場機制在公共品供求領域失;公共品在消費上的不可分割性從而必須整體供給,要求加總私人對公共品的個人需求,并通過非市場手段——財政預算供給。但公共支出用于滿足所有人的消費,同樣應尊重消費者的意愿,否則將被否定。具體地,“家計”財政在很大程度上是統治階層的私人財務,其提供的產品是統治階層自產自用的,很少考慮廣大社會公眾的利益,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就必然被否定:“國家分配”財政是適應計劃經濟體制而建立的,政府的意志天然代表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一切按政府的指示辦,是一種“生產導向型”財政。實際上,用這樣的思想來定義人民群眾的利益是含糊不清的,人民群眾的利益可以被曲解,無法對它進行檢驗和鑒別,易造成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背道而馳,也確實導致了極大的浪費和效率損失。隨著我國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要求明確劃分政府和市場的界限,建立公共財政。但僅僅從這個層次來理解公共財政是不夠的,作為一種財政思想,公共財政意味著人民群眾的利益不是由一個人、幾個人或某個領導說了算,而是要由廣大的老百姓說了算,財一政支出要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本質上是民主財政、公共選擇的財政、公民來表達意愿和進行裁決的財政。因而,公共財政必然是“消費者導向型”財政,目標是公眾滿意、公眾忠誠。
【淺論我國公共支出決策理念的轉換】相關文章:
淺論精確農業及我國行動對策03-18
我國物流理念創新分析03-15
我國財政支出的省際差距比較03-20
淺論園林規劃設計的基本理念03-18
論我國保險營銷的理念誤區03-24
淺論公共藝術品的表現媒介03-19
淺論高職院校公共機房的管理與維護03-01
淺論入世對我國保險精算的挑戰及其對策03-19
淺論我國成功企業的基本模式03-19
淺論我國內部控制的研究現狀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