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真題
公共基礎知識這個科目的考試,2001年以前的中央、國家公務員考試的一直把《公共基礎知識》作為公共科目筆試內容之一。2001年以后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對考試科目和考核內容作了調整,取消了公共基礎知識作為獨立一科的考試內容,而增加了申論,同時,將公共基礎知識的內容壓縮作為常識判斷在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中加以考察。真題,是指真正在省級以上測試中出現過的原題,多出現在考試資料、練習冊中。
公共基礎真題1
1.對于生產關系或經濟制度的起源和演進,馬克思是從( )出發進行分析的。
A.勞動過程B.交換過程
C.消費過程D.流通過程
2.下列各因素中與決定商品價值量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無直接關系的是( )。
A.生產條件B.勞動強度
C.勞動熟練強度D.生產規模
3.斯密在對“看不見的手”的分析中提到:“……他經常是通過追求個人利益無意中為社會增加了福利,而且比他在有意為社會增加的時候說得更有意義。”這句話向我們表明了( )。
A.市場調節的有效性
B.一般情況下,市場調節優于人為調節
C.任何情況下,市場調節都優于人為調節
D.市場經濟的完美性
4.貨幣具有價值尺度職能是因為貨幣本身( )。
A.具有使用價值B.是商品且具有價值
C.是金銀D.是商品流通的手段
5.經濟全球化最重要的特征是( )。
A.市場國際化B.科學技術超越國界
C.資本國際化D.勞動力的自由活動
6.按勞分配的實質是( )。
A.按個人付出的社會勞動量進行分配
B.反對剝削,實行平均主義
C.一切勞動都平等
D.反對剝削、反對平均主義,承認能力和貢獻上的差別及其對收入分配的影響
7.在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方針時,我們必須要確定對外開放與( )的關系。
A.獨立自主B.利用外資
C.自強不息D.擴大內需
8.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后,還必須經過一個過渡時期才能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在過渡時期,無產階級的最初任務是( )。
A.消滅階級B.消滅國家
C.消滅商品生產D.大力發展生產力
9.我國改革開放的基本目標是( )。
A.提高國有企業的效率
B.建立計劃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經濟體制
C.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大力發展生產力
10.中國的漸進式改革道路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它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初步尋找到了一條把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與( )結合起來的具體途徑。
A.計劃經濟B.公有制經濟
C.市場經濟D.商品經濟
答案:
1.【答案】A。解析:人類的生產總是在社會結合中進行的,人們在與自然界進行物質交換的同時,彼此之間必然會結成一定的經濟關系,即生產關系。這些關系是通過一系列具體的行為規則體現出來的,這些行為規則被稱作經濟制度。馬克思是從勞動過程出發分析生產關系或經濟制度的起源和演進的。故本題答案選A。
2.【答案】D。解析:所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從定義中可以判斷與決定商品價值量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相關的是生產條件、勞動強度和勞動熟練程度,生產規模與之無關。故本題答案選D。
3.【答案】A。解析:市場調節機制,是指在市場競爭過程中,通過市場力量的變化即供求的矛盾運動首先引起價格的波動,而價格的波動又反過來調節市場供給和需求的機制。市場機制的運行動力來自市場主體對自身經濟利益的追求;微觀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決策是由各個市場主體自主、分散地作出的,都是市場機制的顯著的特征,它的有效性之一就體現在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微觀經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經濟生活充滿活力。斯密的話語很大程度上強調了市場調節的有效性。故本題答案選A。
4.【答案】B。解析:貨幣之所以具有價值尺度的職能是因為貨幣本身具有價值,是商品,因此它才能衡量其他商品價值的大小。故本題答案選B。
5.【答案】C。解析:經濟全球化的最主要特點是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資本的國際化。故本題答案選C。
6.【答案】D。解析:按勞分配是指在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的社會扣除以后,按照個人提供給社會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分配個人消費品。按勞分配的實質是要求消滅剝削,反對平均主義,承認能力和貢獻上的差別及其對個人收入的影響。故本題答案選D。
7.【答案】A。解析:對外開放的基本原則是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要在立足于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對外開放和獨立自主這對關系的處理是保證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戰略的基本要求。故本題答案選A。
8.【答案】D。解析: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以后,還必須經過一個過渡時期才能進入共產主義社會,這個過渡時期必須經過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這個時期無產階級的最初任務不是消滅階級、國家和商品生產,而是逐步改造舊的生產關系,大力發展生產力和國有經濟,為共產主義制度的建立創造物質條件。故本題答案選D。
9.【答案】D。解析:改革開放的最終目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除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其基本目標是大力發展生產力。改革是調整各種不利于生產力發展的消極因素,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主義的制度的優越性,維護和增加人民的根本利益。故本題答案選D。
10.【答案】C。解析:漸進式改革是在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憲法制度的基礎上進行的市場化改革,強調利用已有的組織資源推進改革,在基本不觸動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實行增量改革。中國的漸進式改革道路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它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初步尋找到了一條把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的具體途徑。故本題答案選C。
公共基礎真題2
一、判斷題
1. 否定性批復直接表明上級機關的態度,不必陳述理由。( )
2.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英雄人物和偉人的意志可以改變歷史發展的方向,并推動歷史不斷向前發展。( )
二、單選題
3. 下列公文種類中,告知范圍最廣的是( )。
A. 通告 B. 公告 C. 通報 D. 報告
4. 人們常說“切莫貪便宜,便宜沒好貨”。這主要是基于( )而言的。
A.價格和價值是相違背的
B.商品的價格決定價值
C.價格影響供求
D.商品的價值決定價格
5. 我國實行“一國兩制”不會改變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這是因為( )。
A.特別行政區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行政區域
B.特別行政區政府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
C.特別行政區享有內地一般地方行政區域所沒有的高度自治權
D.兩種制度地位不同,社會主義制度是主體
6.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 )。
A.《總綱中央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
B.《總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C.《總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D.《總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7. 以下關于愛國教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追求富強、民主 文明 和諧 B.弘揚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C. 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D.全面發展愛國主義教育
8. 護鯨團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A.環境建設 B.精神文明建設
C.精神建設 D.生態建設
9.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 )。
A.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觀點
B.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辯證統一的觀點
C.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觀點
D.事物內部矛盾的雙方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觀點
10. 地理環境是( )。
A. 社會制度性質的決定性因素 B. 社會經濟結構的劃分依據
C. 社會形態更替的決定力量 D. 社會存在發展的必要條件
11. 在認識過程中更為重要意義的飛躍是指( )。
A.從外在形象到內在本質的飛躍 B.從個性認識到共性認識的飛躍
C.從肯定階段到否定階段的飛躍 D.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
12. 張家為其孫子張明的出生日期犯愁。其母記得是8月27日傍晚出生,醫院的接生記錄簿上記載的8月28日,醫院的出生證上記載的是8月29日,其戶口簿上記載的是8月30日。依法張明的出生日期應為( )。
A.8月27日 B.8月28日 C.8月29日 D 8月30日
13. 我國勞動法采用( )形式。
A.成文法
B.判例法為主,成文法為輔
C.判例法
D.成文法為主、判例法為輔
三、多選題
14. 下列關于我國國家助學的說法,正確的有( )。
A.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年滿四十五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可以被選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B.國家助學是我國國家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國家機關
C.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D.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不同。
15. 下列關于科學發展觀的表述正確的有( )。
A.是指導發展的科學思想
B.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規律
C.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
D.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答案】
1. 本題考查公文文種。批復可分為肯定性批復、否定性批復和解答性批復。其中,否定性批復是上級機關對于下級機關的請示事項持否定態度的批復。這種批復不但要明確表示否定的態度,同時還需寫明否定的理由,要對下級機關做出解釋。故本題錯誤。
2. 本題考查唯物史觀。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英雄人物可以加速或者延緩歷史發展的節奏,但是不能改變歷史發展的方向。故本題錯誤。
3. 本題考查的是公文文種,公告適用于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因此告知范圍最廣。故本題選擇B項。
4. 本題考查價值規律。價值決定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價格不高說明價值也不高,所以說便宜沒好貨。AB表述錯誤,C項不符合題意。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5. 本題考查一國兩制。“一國兩制”基本內容中關于兩種制度并存,但各自在國家中的地位不同,其中社會主義制度是主體,占主導地位,因此“一國兩制”制度不會改變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6. 本題考查時事政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于20xx年11月9日至12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總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7. 本題考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方面的知識。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所以本題選D。
8. 本題考查的是十八大。護鯨團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故本題選D。
9. 本題考查考生對辯證法內容的識記,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而B是唯物論的一個知識點,C主要體現了唯物論的內容,D是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律之一。故本題選A。
10. 本題考查社會存在。地理環境是社會存在發展的必要條件,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11. 本題考查的是認識的兩次飛躍。認識的產生依賴于實踐,認識的發展,是在實踐基礎上的充滿矛盾的辯證發展過程。認識的發展過程包括兩個發展階段、兩次飛躍。首先,認識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其次,認識是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這次飛躍,只是整個認識過程的第一步。理性認識形成之后,還要將獲得的理性認識回到實踐中,實現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這次飛躍更為重要,意義更為重大。這是因為,理性認識只有回到實踐中,才能發揮認識對實踐的能動作用,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轉化為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實現認識的目的;也只有將理性認識回到實踐中,才能使認識得到檢驗、完善、豐富和發展。故本題選D。
12. 本題考查法律常識。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中指出“1.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自出生時開始。出生的時間以戶籍證明為準;沒有戶籍證明的,以醫院出具的出生證明為準。沒有醫院證明的,參照其他有關證明認定。身份證與戶口本記載的出生日期不相符合,以派出所戶籍檔案為準(一般和戶口本是一致的)。”故本題選擇D項。
13. 本題考查的是法律常識。判例法是指基于法院的判決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定,這種判定具有法律規范效力,能夠作為法院判案的法律依據。成文法主要是指國家機關根據法定程序制定發布的具體系統的法律文件,是與“不成文法”的對稱。我國的勞動法采用成文法形式,頒布有具體的法典。故本題選擇A項。
14. 本題考查憲法。《憲法》第七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年滿四十五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可以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故A項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是我國國家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機關,對內對外代表國家,因此B項正確。國家助學、副主席由全國人大選舉產生。任期5年,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其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因此C項正確,D項錯誤。故選ABC項。
15. 本題考查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是: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因此,D項正確。科學發展觀主要解決的是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是指導發展的科學思想,B項正確。科學發展觀解釋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在黨的十八大上作為黨的指導思想被寫入單張,C項正確。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馬列主義、帽子的思想、等小品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的,是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C項正確。故選ABCD項。
公共基礎真題3
1.判決書的正文的組成部分不包括()
A. 案件事實
B. 判決理由
C. 合議庭成員署名
D. 判決結果
參考答案: C[解析]合議庭成員署名不屬于判決書的正文部分內容。
2.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領導權問題上有著深刻認識,黨認為實現對革命的領導權的根本保證是()
A. 動員全民開展武裝斗爭
B. 建立最廣泛的人民統一戰線
C. 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建設
D. 擴大革命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參考答案: C[解析]本題考查黨爭取和實現革命領導權的基本經驗之一,即加強黨的建設是黨實現對中國革命的領導權的根本保證。只有黨的建設搞好了,黨自身具有非常的先進性,才能確保中國革命始終在黨的領導下順利進行。AB 是黨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D項內容是黨的基本工作思路。
3.亞非國家第一次在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下,自行召開的會議是()
A. 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
B. 萬隆會議
C. 六方會談
D. 維也納會議
參考答案: B[解析]1955年4月18日,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亞非會議,本次會議也稱萬隆會議,這是亞非國家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亞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國際會議。故選B。
4.唐太宗曾說:“吾居位以來……錦繡珠玉不絕于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集無遠不致,行游四方供頓煩勞”。其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 唐太宗牢記隋亡教訓,善于反省自己的過失
B. 唐太宗時期對人民剝削依然沉重
C. 唐太宗時期政權統一,疆域廣闊,交通便利
D. 唐太宗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物產豐富
參考答案: B[解析]此話是唐太宗對自己的功過作出的總結,大意是說吾居位以來,做了很多勞民傷財的事。此話反映均實質是他對人民的剝削很重。
5.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不同時期建立過不同政權形式,而對地主階級態度差別最大的兩種政權形式是()
A. 工農民主政權與蘇維埃政權
B. 工農民主政權與“三三制”政權
C. 人民民主專政與蘇維埃政權
D. 工農民主政權與人民民主專政
參考答案: B[解析]工農民主政權對待地主階級是敵視的,主要以消滅地主階級為目的;“三三制”政權形式是抗日戰爭時期在抗日根據地實行的政權形式,對地主區別對待,其中開明紳士可以參加到政權中來。工農民主政權與蘇維埃政權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革命根據地內性質相同而名稱不同的政權形式,因此A項可以排除。而人民民主專政將地主階級整體列人了專政的對象,因此與工農民主政權和蘇維埃政權對待地主階級的態度是一樣的,所以CD也被排除。
6.馬克思主義哲學同具體科學的關系是( )
A. 普遍和特殊的關系
B. 整體和局部的關系
C. 代替和被代替的關系
D. 有限和無限的關系
參考答案: A[解析]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地闡明了哲學與具體科學是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的關系,二者既相區別又相聯系。①二者的區別是:具體科學以世界某一領域的特殊規律為研究對象,哲學則以整個世界的最一般規律為研究對象;②二者的聯系是,哲學以具體科學的成果為基礎,并隨著具體科學的發展而發展。哲學所概括的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的普遍規律的理論,對具體科學的研究又提供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③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代替具體科學的"代替論"和否認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具體科學研究的指導作用的"取消論"都是錯誤的。故本題選擇A項。
7.荀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魏源說:“疏八珍之譜以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毛澤東說:“沒在調查,沒有發言權”。這些論斷的共同點在于( )
A. 注重理論對實踐的指導
B. 強調實踐的重要性
C. 堅持物質第一
D. 人的意識可以正確認識客觀世界及其規律
參考答案: B[解析](在學習中)聽說比不聽好,見到比聽說好,知曉比見到好,實踐比知曉好。注八方奇珍異味的菜譜(對好食物光有研究),認為自己通曉美味,其實比不上廚師品嘗一下來得真切。故本題選擇B項。
8.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 )
A. 質量互變規律
B. 對立統一規律
C. 否定之否定規律
D. 聯系和發展的觀點
參考答案: B[解析]本題考查對立統一規律。(1)在唯物辯證法的理論體系中,對立統一規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其原因在于:第一,唯物辯證法揭示的是事物的聯系與發展,而對立統一規律揭示的是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和永恒發展的根本動力,也就是說,所謂聯系實質上是矛盾與矛盾、矛盾這方面與矛盾那方面的聯系,所謂發展實質上是矛盾推動下的發展。第二,唯物辯證法是有著豐富內容的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而對立統一規律則是理解唯物辯證法全部理論的關鍵,唯物辯證法的其他規律與范疇都是對立統一規律在某一方面的展開。第三,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而是否承認矛盾則是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第四,唯物辯證法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矛盾分析法則是最根本的認識方法。(2)唯物辯證法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完整理論體系,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但不是唯物辯證法的總體。馬克思主義哲學要求我們要在掌握對立統一規律的基礎上,全面完整地掌握唯物辯證法的科學理論體系。故本題選擇B項。
9.中央關于把擴大國內需求作為促進經濟增長主要措施的哲學依據是( )
A. 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
B. 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
C. 外因是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
D. 內因和外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參考答案: A[解析]本題考查對立統一規律。矛盾推動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擴大國內需求作為我國經濟環境的內部矛盾,是我國經濟增長的內因,是增長的根本原因,因此中央重視內因的作用,不斷擴大內需。BCD項說法并無不妥,但題干強調的是內因的作用,A項更加適合。故本題選擇A項。
10.“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的觀點屬于( )
A. 自然進化論
B. 歷史宿命論
C. 歷史唯物主義
D. 樸素唯物主義
參考答案: C[解析]本題考查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勞動和自然界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變為財富。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勞動使猿變成了人。從猿到人的過程,勞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勞動使人能直立行走,這是人類進化的一大進步。其次,勞動使人類學會開發和使用生產工具,促進人類大腦的形成。恩格斯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故本題選擇C項。
東營市利津縣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筆試真題
2012年東營市利津縣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筆試真題 2012年8月15日東營市利津縣事業單位筆試真題 公共基礎知識試題(綜合、教育、衛生通用)
共105題,滿分100分。51--55題每題0.8分,96--105題每題0.6分,其余每題均為1分
1、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人們可以準確判斷從事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為所導致的不利后果,進而做出自己的行為選擇,這是法律()作用的體現。
A、告知 B、指引 C、評價 D、預測
2、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
A、政體 B、國家結構 C、國體 D、國家權力結構
3、根據我國現行《憲法》規定,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審批權屬于()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C、國務院 D、本級人民代表大會
4、下列關于法律原則的選項中,正確的表述是()
A、法律原則包含了具體的權利義務關系 B、法律原則沒有規定確定的法律后果
C、法律原則體現了法的本質和基本價值 D、法律原則的覆蓋面相比規則要窄一些
5、下列導致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消滅的選項中,屬于法律行為的是()
A、洪災 B、經濟與社會體制改革
C、行政機關的執法行為 D、當事人的生老病死
6、我國法律監督的主體是()
A、國家機關 B、國家機關、社會組織
C、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公民 D、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公民、執政黨
7、下列關于法律體系的選項中,正確的表述是()
2017年3月計算機二級公共基礎考試真題
2017年的計算機等級考試就要到了,最新的考試試題還沒有出現,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一些往年的計算機基礎考試真題,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1、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一個算法的空間復雜度大,則其時間復雜度也必定大
B.一個算法的空間復雜度大,則其時間復雜度必定小
C.一個算法的時間復雜度大,則其空間復雜度必定小
D.算法的時間復雜度與空間復雜度沒有直接關系
2、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算法的效率只與問題的規模有關,而與數據的存儲結構無關
B.算法的時間復雜度是指執行算法所需要的計算工作量
C.數據的邏輯結構與存儲結構是一一對應的
D.算法的時間復雜度與空間復雜度一定相關
3、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程序執行的效率與數據的存儲結構密切相關
B.程序執行的效率只取決于程序的控制結構
C.程序執行的效率只取決于所處理的數據量
D.以上說法均錯誤
4、下列關于棧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棧底元素一定是最后入棧的.元素
B.棧頂元素一定是最先入棧的元素
C.棧操作遵循先進后出的原則
D.以上說法均錯誤
5、一個棧的初始狀態為空。現將元素1,2,3,A,B,C依次入棧,然后再依次出棧,則元素出棧的順序是
A.1,2,3,A,B,C
B.C,B,A,1,2,3
C.C,B,A,3,2,1
D.1,2,3,C,B,A
2017年計算機二級《公共基礎》章節真題及答案
數據結構與算法
一、選擇題
【例1】算法的時間復雜度取決于_______。(考點2)
A)問題的規模
B)待處理的數據的初態
C)問題的難度
D)A)和B)
解析:算法的時間復雜度不僅與問題的規模有關,在同一個問題規模下,而且與輸入數據有關。即與輸入數據所有的可能取值范圍、輸入各種數據或數據集的概率有關。
答案:D)
【例2】在數據結構中,從邏輯上可以把數據結構分成_______。(考點3)
A)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
B)線性結構和非線性結構
C)緊湊結構和非緊湊結構
D)動態結構和靜態結構
解析:邏輯結構反映數據元素之間的邏輯關系,線性結構表示數據元素之間為一對一的關系,非線性結構表示數據元素之間為一對多或者多對一的關系,所以答案為B)。
答案:B)
【例3】以下_______不是棧的基本運算。(考點5)
A)判斷棧是否為素空
B)將棧置為空棧
C)刪除棧頂元素
D)刪除棧底元素
解析:棧的基本運算有:入棧,出棧(刪除棧頂元素),初始化、置空、判斷棧是否為空或滿、提取棧頂元素等,對棧的操作都是在棧頂進行的。
答案:D)
【例4】鏈表不具備的特點是_______。(考點6)
A)可隨機訪問任意一個結點
B)插入和刪除不需要移動任何元素
C)不必事先估計存儲空間
D)所需空間與其長度成正比
2017年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真題演練及答案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的頒布和實施,對于建立權責清晰、分類科學、機制靈活、監管有力、符合事業單位特點和人才成長規律的人事管理制度,建設高素質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隊伍,促進公共服務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真題演練題,歡迎大家參考學習。
一、選擇題
1. (單選題)下列關于公文知識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 附注是用以說明公文印發傳達范圍等需要說明的事項
B. 公文確定密級前,應當按照無密級公文保管
C. 涉密公文公開發布的時間、形式和渠道,由發文機關的上級機關確定
D. 公文被撤銷的,視為自撤銷之日起失效
2. (單選題)下列不屬于“通報”文種適用范圍的是()。
A. 表彰先進
B. 批評錯誤
C. 人事任免
D. 傳達重要精神或情況
3. (單選題)在重大節日、喜慶儀式、隆重典禮、重大活動或對方取得成功或勝利時,用來表示祝賀的禮儀性文書是()。
A. 感謝信
B. 賀詞
C. 慰問信
D. 啟事
4. (單選題)請示是公文中的一種,它的特點不包括()。
A. 若遇特殊情況,可于事后再向上級提交
B. 上級機關收到請示后,無論同意與否,都必須回文
C. 一份公文只寫一件事,且主送機關一般只有一個
D. 內容只針對本機關單位權限范圍內無法決定的重大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