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愛的教育
如果一個人在兒童時期,不能從父母那里得到應得的愛,那么他們的性格就得不到健康的發展。每個父母都要為子女的“性格”負責,因為你對他們的影響將伴隨他們一生。如果你希望子女具有健全成熟的性格,那么在孩子面前,你就不應該是一個情緒化的人。如果你希望孩子善良、正直、有愛心,那么,在孩子面前,你也應該表現這些品質。有很多的父母并不稱職,因為他們在愛的名義下,做著非愛的事情。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就是父母,從他出生那一刻起,父母就開始了教育的課程。這門課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出一個健全的人。而這只能在有節制的愛的指導下進行,也就是說,適當的嚴厲還是必要的。你要隱藏起自己的一部分愛,把愛全表現出來或者過分溺愛,結果一定會教壞孩子。你要讓孩子知道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又是絕對禁止的,但這一切都要在愛和耐心的指導下進行,教訓和訓斥的口吻只會使孩子失去主見。而這要求為人父母者首先要做一個合格的人,一個有理性的人。
對孩子的教育光有愛心還遠遠不夠,還要有方法和智慧,如果你希望他具有哪些品質,那么你就應當有意識的在孩子面前表現這種品質,把你的日常生活變成教育他的課堂。但要切忌刻意和勉強,否則寧可什么都不做。如果孩子發現你虛偽,那將是一件最壞的事情。
要平等的對待孩子,孩子也確實是和你平等的,你只不過比他多活了一些時間,更多一些人生閱歷而已。也不要以為你是他的父母,他就必須服從你,聽從你的支配。孩子不是你的臣民,不是你的下屬,他沒有服從你的義務,他只是你的一個未經世事缺乏經驗的朋友,需要你的建議和指導,但并不一定必須走你為他指的路。
許多父母在孩子面前兼具兩種身份:君主和臣民。在發號施令時是君主,在溺愛時是臣民,唯孩子之命是從。兩者都不符合理性,你在孩子面前的正確身份應當是良師益友,懷有愛心,但又要警惕,不要讓過分的愛迷失理性。在孩子可愛時,要愛的有理智,在孩子長大,有了自我意識,并表現叛逆時,要愛的無私。也就是在孩子變得不那么可愛時,仍要無條件的愛他。但事實上,許多父母愛孩子都是有條件的,當孩子順從他們的意愿時,他們有愛,當孩子違逆他們時,他們就往往由愛生恨了。但他們仍覺得這恨是出于愛,是為孩子們好,是恨鐵不成鋼。父母們往往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他們眼中的“鋼”只是他們想要的,孩子并不一定想要,他們的意識并不能代替孩子的意識。
父母并不是永遠正確的人,也不可能永遠正確。合格的父母應當時刻反省自己。他們最常見的錯誤是把孩子當成自己不良情緒的發泄物,孩子完全無錯或只因為一點小事,就肆意的斥責,甚至謾罵和貶低。因為孩子是弱者,毫無反抗能力,便任由他們傷害了。其次,是對孩子懲罰過當,即使他們犯了錯誤,應當受到懲罰,但我們往往把一個小錯誤升級為一個大懲罰。再次,孩子并沒有做錯,只是做了不合他們意的事,而父母們卻當做一個錯誤來懲戒。還有,孩子的無心之錯,他們只是貪玩,興之所至,并沒有認識到那是一件不該做的事,而父母們卻當做一種“故意”,來施加懲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天下沒有做錯事的孩子,只有做錯事的大人。因為孩子一切行為只是源于天性,而大人確有明確目的性,但大人們卻很少反省自己,特別是在孩子面前很少反省。就是有時明顯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因為對方是孩子,自己是大人,而寬容了自己。如此,勇于向孩子承認錯誤,真誠的向孩子道歉,就成了每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因為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比在孩子面前證明自己正確,更能加速他們的成熟。
也許,沒有人肯承認自己對孩子的愛中有自私的成分,但事實是,幾乎所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愛中,都包含著自私,自私的人性在這里同樣有效,只不過表現的更為隱蔽。當一個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對孩子的心愿和期望,而不是孩子自己真實的想法和真正愿望時,那么,這父母就是自私的;當一個人只想著自己作為父母所做的一切,而不顧念孩子的感受時,那這父母也是自私的。父母承擔著對孩子的教育,如果一個人不能從父母那里得到寬廣無私的愛,那他就不會在別的地方得到了。而我們的父母們在愛面前,卻總是一個能力低下者,要么給孩子的愛很少,要么愛的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而且,又往往失于偏頗,甚至偏激,把孩子弄狹隘了。
【淺談愛的教育】相關文章:
淺談教育的價值03-31
淺談中國的教育06-11
淺談教育論文寫作12-04
淺談愛心教育的藝術03-06
淺談生命教育的論文06-27
淺談“教育云”空間03-30
淺談師德教育范文12-06
淺談環境的教育價值06-01
淺談小學教育的論文11-27
淺談隔代教育的利與弊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