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學習為我的課堂帶來了活力的論文
新課程標準增加了課題學習的內容,目的是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探索、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課題學習是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教學安排,它將學生的創造性、實踐性、合作性和開放性融為一體,使學生的綜合能力不斷地提高。
在數學課題學習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差別,允許學生在活動中興趣轉移,以滿足學生多種興趣愛好的需求,適應每個學生不同發展的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動”有所得。一節成功的數學課題學習課從學生是一個發展著的、有差異的“人”這樣一個假設出發,通過活動與親身體驗認識自己的潛能和優勢,使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促進發展。
一、關注學生差異,通過課題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并非僅僅從責任感產生,而是從對客觀事物的愛與熱忱產生!睂W生進入初中階段,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我們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落后學生。雖然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好,但是動手能力較強,課題學習為這部分學習有差異的學生提供了可發展的空間。
怎樣通過課題學習激發有不同差異學生的興趣呢?我的做法是:
1、將課題學習提到本章節的第一節課,引發學生的興趣。
在初四第二章學習二次函數時,我故意讓學生翻到課題學習這一節,展示我搜集的很多關于中國拱橋的發展及設計,激發我們班的愛好者的參與?墒沁@些拱橋的基本設計理論是什么呢?學完本章你就知道了,你也會成為設計家,動手能力較強的同學可別錯過了本章的學習。學生的求知欲望被激發起來了,在學習本章知識的過程中,所有學生都不肯錯過,真正達到了教學效果的高效。
2、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從身邊的小問題著手,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初四設計遮陽蓬這一課題的學習中,我讓學生觀察家庭、加油站、工廠等不同地點的遮陽蓬的特點,引導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中。
有差異的學生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發展空間,有的學生甚至做了一個遮陽蓬模型來說明自己的設計。這些學生對自己作品的自豪感寫在臉上,他們再也不是課堂上的木偶,學生的興趣提高了,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學習的滿足感。
二、課題學習為學生提供了無限廣闊的時間與空間
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真實的、生活化的課題學習情境,達到不動聲色地激發學生的全員參與熱情,更有助于豐富他們的生活體驗,擴大他們的課堂生活交往空間。對于動手制作遮陽蓬的學生,我因勢利導,提出:你能讓你的遮陽蓬設計得更合理嗎?這些學生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便自愿組成了合作小組,探討研究,達到了解決問題的目的。學生之間的合作加強了,使得所有學生自主愉悅地量力而學,實現了基于各自個性特點的最優發展,同時又促進了不同學生之間的和諧交融、共同發展。不再是老師口頭上說“下面我們討論一下這個問題”,基礎知識不扎實的學生根本沒有發言的權利,他們只是被動地接受,而不是積極參與。在課題學習過程中,老師為他們營造了自愿自覺學習的環境,他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再也不會感覺自己只是邊緣學生,討論只是好學生的事情,與自己無關,學習效果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三、課題學習更為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習得過程
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活動中得到理解和發展。在“課題學習”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發生了變化。學生是“課題學習”的主人,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并自己得出結論。課題學習的教學,是課堂基礎知識的延續。課題學習的學習空間開放,學習途徑開放,學習結果開放,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與探索機會,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知識與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課題學習的開放性為學生提供了可發展的空間,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都得到了發展。課題學習體現了數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老師更多的從講臺前站到了學生的背后,把充分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提高學習能力放在首位,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引導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成為學生學習發展的促進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而學生親自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進行思考、發現問題,在活動中合作、交流。
正如美國的艾倫·柯林斯所說:“課題學習的教學,雖然是一種費時的教學,但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和發現理論,那么這是我們所擁有的唯一方法。”
【課題學習為我的課堂帶來了活力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