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試論職業學校學生養成教育中的環境因素論文

        時間:2024-10-28 08:55:15 教育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試論職業學校學生養成教育中的環境因素論文

          摘要:

        試論職業學校學生養成教育中的環境因素論文

          本文主要探討職業學校內外部環境因素對學生養成教育的影響,希望改變傳統的德育教育模式,進而促進提高技校生的培養質量。人性是受環境影響的。

          關鍵詞:職業學校;養成教育;環境因素

          職業學校教育培養的是從事第一線工作的中高級技術工人,在注重培養學生一技之長學會做事的同時還應當注意訓導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如何與他人共事,具備良好的個人道德素質,也就是進行學生日常行為養成教育。所謂養成教育在這里主要是指學校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培養符合社會主流道德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的學生的活動,涵蓋了思想道德修養、文明禮貌、組織紀律性、吃苦精神、堅強毅力以及溝通表達能力等方面內容。在當今社會,踏實穩重、誠信執著、文化素質、文明禮儀等“軟性因素”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重視,這些“軟性因素”的優與劣往往成為左右學生就業成功與否的關鍵。而學生就業的好壞必將影響學校的社會信譽度,進而影響學校的招生和辦學前途,所以抓好學生養成教育對職業學校來講很重要。

          學生養成教育的好壞主要通過學生在學校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等個人品德行為來體現。人的品德不僅是個人努力的結果,也是外部影響的結果;他是個人內部狀態與外界環境交互作用的產物。所以外部環境的好壞對學生的行為養成具有重要作用。“劣幣驅逐良幣”效應足以說明后天的環境因素對學生的成長影響力不可低估。正鑒于此,我在這里討論一下學校環境對學生養成教育的影響。我們將學校環境分成硬環境和軟環境兩個方面。硬環境主要是指學校所具備的教學硬件設施及為學生學習、休息提供配套服務的物質設施基礎,它是一種看得見的,可以適時調整的因素。而軟環境主要指教學、管理人員對學生的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潤物細無聲,它是一種文化氛圍,一經形成就難以改變的因素。

          我們大多數人常有這樣一種經驗體會,每當我們進入環境高雅整潔的場所時,常常情不自禁地因受到環境的影響而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那種場合一個平常即使表現得比較遴遏的人也會盡量掩蓋自己的粗俗,表現得談吐文明、舉止得體,一派富有教養的模樣,好象換了個人似的,這大概就是所謂環境改變人的效應吧。而目前我們的校園環境整體上是不盡如人意的,無論是教學區還是生活區,雖然我們每天組織人員清掃衛生,但總能見到一些讓人感覺不爽的場景。教室、樓道走廊的地面上永遠有掃不盡的廢棄物,清不干凈的污水漬和隨處可見的灰土痕跡。道路上不時有赫然可見的痰跡和行人隨手丟掉的垃圾,裸露的花壇泥土上星羅棋布地點綴著各種廢棄物,整個校園環境拖泥帶水?帐幨幍男@里,見不到多少宣傳文明禮儀的名言警句掛圖和橫幅,文化休閑娛樂設施少而單調,缺乏濃厚的人文教育氣氛。人如其物,不能說我們學校不重視學生的行為養成教育,學校各種制度和行為規范要求被反復強調向學生灌輸,但是我們的學生吸煙、打架、不守紀律、衣著發型怪異等違犯校紀校規的行為現象時有發生,學生給外界的整體素質形象不是很佳。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隨意的環境里,沒有明顯的外在因素來約束引導他們的言行舉止。 即使我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硬環境)條件,如果沒有文明有序的校園文化氛圍(軟環境)來支持,那么學生的養成教育將大打折扣。人的美德是后天獲得的,人沒有現成的善性。人在完善人性的最初努力中需要成年人的幫助和指導。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職業技術學校,因受招生條件的限制,學生入校要求并不是很高,招進來的大多數學生是所謂的初高中升學無望的差生,他們正處在人生的轉折期,尚未形成固定的是否觀念標準,自身控制力相對比較差,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全體教職員工要為學生帶好頭,樹好樣,發揮正面的影響力,才不至于出現“種下的是龍種,收獲的卻是跳蚤”。“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強調了教師不僅要學識高而且要品德端正、率先垂范,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道德價值觀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生正處于個人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期,我們要貫徹“教育即使人為善”的基本精神,遵循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努力培養學生的良好養成。說到底,道德最后落實在行為上,教師的行為示范比語言指導對學生更具教育力量。如果說語言是最經常性的教育手段,那么榜樣就是最有效果的教育手段。學生通過觀察榜樣在一定情境中的行為及其結果(如受到獎勵或懲罰)無需要直接的強化,往往就會習得類似的行為。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的試驗表明,學生通過模仿榜樣的言行舉止可以習得其中隱含的道德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對比之下,我們當前的“軟環境”不容樂觀,我們的教師無論是在課堂還是在實習車間,常常是無所顧忌地在學生面前吞云吐霧,各種不雅舉止和言談隨時表露出來。師生之間缺乏基本的禮儀禮節,校園盛行的是所謂的“草根”文化。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師自身底氣不足,那能去嚴格要求學生的行為養成。學校德育的成功,最終取決于教師的人格和行為的表現,沒有教師的“身教”,就沒有真正的德育,學校教育就不可能實現它的道德目的。

          就外部環境因素來講,硬環境只是為學生的道德教育提供物質條件,而軟環境才是關鍵性因素。因為品德主要不是直接教會的,而是潛移默化的結果。學校影響學生道德成長,主要依靠兩種手段:一是教師能夠起道德表率作用的行為,二是學校的道德環境,特別是具有道德感染力的集體生活氣氛。正如諾爾特所言: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里,他將學會譴責;如果孩子生活在敵意里,他將學會暴力;如果孩子生活在嘲諷里,他將學會害羞;如果孩子生活在羞恥里,他將學到罪惡感;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里,他將學會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贊美中,他將學會欣賞: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里,他將學會處事公正;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感里,他將學到信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將學會自愛:如果孩子生活在被接納和友誼中,他將學會喜愛這個世界。學校和課堂是個小社會,有自身的傳統、規范、禮儀、權力關系及學生的行為和表現的標準。在有效的道德教育氛圍中,學生相互尊重,相互影響。只有讓學生在一個文明、守紀、有序和諧的校園環境里接受熏陶,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德育工作重點,才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符合社會要求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試論職業學校學生養成教育中的環境因素論文】相關文章:

        試論大學英語翻譯學習中的文化因素10-27

        鼓勵因素在藝術教學中的效應論文07-20

        商標翻譯中的文化因素分析論文10-22

        試論加強職業學校學生道德建設的思考09-08

        試論成人高等教育質量的影響因素與保障措施的論文08-07

        關于試論目標管理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的論文07-13

        試論區域旅游規劃中的景觀文脈融合論文07-31

        試論文學創作中靈感的生成與獲得10-20

        試論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的論文06-09

        美術教育中唯美因素探討論文07-26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