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析高師聲樂的就業導向與教學實踐研究
論文關健詞:高師聲樂 就業導向 教學實踐
論文摘要:面對我國當今嚴峻的社會就業壓力,高師聲樂教學應該以突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滿足就業需求的為重點。通過對高師聲樂教學現狀、培養目標、教學改革等情況的分析,認識到應該加強素質教育與就業目標的結合,提高教學理論系統性與技能實用性的結合,堅持師范特色與學業范圍多角化的結合,將學生培養成為單位需要、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和建設者。就業導向與教學實踐的研究對于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培養新世紀復合型人才,具有理論與現實意聲樂課是高師義。
教學改革音樂專業的必修課之一,主要培養學生的聲樂演唱能力和聲樂教學能力。面對嚴峻的社會就業形勢,高師聲樂專業培養的學生可能要走向講臺,也可能像音樂學院培養的聲樂表演人才一樣走向舞臺,或者是其他工作崗位。在多種就業導向的需求情況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學實踐和教學改革就更為重要。
一、高師聲樂教學的現狀分析
1. 1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生源情況
近年來各高校不斷擴招,在校學生人數比2000年高出近兩倍之多,但生源整體專業水平卻并沒有體現出較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質量參差不齊。以四川省為例,盡管考生的聲樂演唱曲目越來越大,但部分考生的實際演唱能力卻是逐年下滑。由于以升學為主要目的,考生在專業學習上急功近利,專業基礎學習不扎實,為追求在專業測試中取得優秀成績,選擇與自身歌唱能力不匹配的聲樂作品,可想在考試中會有怎樣的效果。比如有的學生才學習三個月的聲樂,就去演唱《黃河怨》之類的歌曲,令評委老師感到憂慮?焖賾嚨膶W習方法可能會獲得歌唱的音色、音量,但是不能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較大地危害了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尤其是考入大學后,專業老師還要花很長的時間來糾正學生形成的壞習慣,浪費大量寶貴的教育資源。
1. 2高師聲樂實踐能力相對薄弱
實踐能力包括聲樂演唱實踐、聲樂教學實踐兩部分。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的就業方向為音樂教師及社會企事業單位的音樂骨干力量等,這個培養目標決定高師音樂專業的教學范疇是音樂基礎教育。聲樂教學尤其如此,高師音教專業學生畢業后不僅僅要解決會唱的問題,也要解決會教的問題。但是高師聲樂現在教學的培養方式與市場需求存在偏差。在教學方式、教學曲目、歌唱要求上習慣于向專業音樂院校看齊,忽視學生的主觀條件和培養目標而盲目地追求高超的演唱技巧和高難度的聲樂作品,這種教學方式與學生應具備的聲樂實踐能力相背離。這種教學模式造成兩種結果,一是少數專業素質較好的學生對聲樂演唱技巧掌握較好,但往往過于注重歌唱技巧而忽視聲樂作品的音樂表現,無法掌握音樂教學的本質。“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情感體驗為基礎”,也就是高師的學生演唱作品的目的是培養他們領悟作品的審美和情感,只有這樣才能為將來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使他們在教音樂課的同時挖掘、培養中小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二是大部分基本素質一般的學生經過歌唱技巧學習訓練之后,既沒有熟練運用歌唱技巧的能力,對科學的演唱規律的掌握也不夠全面。學生無法解決會唱的問題,更談不上會教了。
二、把握就業導向,明確教學目標
高師聲樂教學要體現出時代與社會的要求,是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為目標。高師聲樂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在教學單位主要面臨兩方面的工作,即教學本職工作(學校規定的音樂課程,主要以傳授樂理知識和音樂鑒賞為主)和學校社團工作(主要有合唱隊和樂隊兩種,條件好的學校通常有管樂隊和民樂隊兩類)。因此,聲樂教學要努力培養學生這些方面的綜合能力和素養。
2. 1培養學生教學工作能力
鍵盤和聲樂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音樂課程的教唱內容就要求教師自彈自唱。因此,鋼琴即興伴奏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我認為即興伴奏應是聲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高校個別課教學中,常常出現這樣的區:教師總是對學生寄予較高的希望,教學中用表演專業的標準來要求學生。這種現象必將導致不良的教學效果,給學生將來的工作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所以,對于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生,除了有很強的聲樂基礎教學能力外,還要有高超的鋼琴即興伴奏的能力。聲樂教師不能對學生的鋼琴即興伴奏能力不問不管,鋼琴教師也不能過于注重學生的演奏技巧,彈奏作品的數量,而忽略了鋼琴在中小學音樂課中的實用性—鋼琴伴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注意對學生技術的提高,而且應與社會需求接軌,注重教學的實用性。所有對學生將來工作有用的能力都應該予以培養。
2. 2重視培養綜合理論素養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育分類過細,人為割裂了教育的整體性,過多地強調學生所學知識的系統化和專業化,因此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綜合素質較差,融合性相對薄弱。而音樂教育中的聲樂課教學,長期因襲音樂院校培養專業演員的教學體制,有,一些學校只開設聲樂個別課(師生一對一上課),缺乏師范性,教育的整體性更是難以實現。由于各學科之間分類過細,教師只重技能訓練而輕理論研究,致使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融合更少,陳舊單一的聲樂個別課授課模式因其信息含量低,導致學生聲樂知識結構不合理。當然有一些師范院校已經采用小組課的授課方式,但是聲樂教師的教育理念并沒有多大的改變,他們只是把一節課的時間平均分配給幾個學生,他們還是只強調學生的演唱技術層面。因此,必須從傳統的陳舊觀念即慣性思維中解脫出來,樹立現代音樂教育的新觀念、新思想、新信息、新知識,構建聲樂教學新體系,使其更具時代的特征,更具實效性、普及性、適應性,使學生的聲樂知識結構得以豐富和發展,滿足社會的需求。
在將來的音樂教學中,他們主要的教學目標是普及音樂的基本知識和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為目的,為此教師應具有相當深厚的音樂理論知識。目前許多學院高師教學過程中音樂基礎理論學科所占的課時比例偏低,造成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傳輸的局限性,加之學生對音樂基礎理論課學習不重視,導致了音樂基礎理論課在教學中的失重。為改變這一局面,學校應適當增加音樂基礎理論課的課時,使之得以平衡。所以我認為聲樂教師要想上好一節聲樂課,應改變自己目前的教學方法,側重于音樂家的生平介紹,作品賞析,并配以大量的音響資料、樂譜、音像制品,必要時可作同一作品不同版本的比較,同時多采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大家都有機會做老師來評價彼此,共同突破聲樂難關,以增添音樂基礎理論課的趣味性,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3加強聲樂技巧的培養與綜合能力的協調發展
高師聲樂教育目的不是培養歌唱家,高師音樂教育中不能僅僅沿襲著專業音樂院校的聲樂教學模式,只重視聲樂技巧的訓練,而忽視學生綜合能力和教學能力的培養。把本來改革后的小組課又分成一對一的教學模式,把聲樂條件相對差的師范生當歌唱家來培養。這種只只要把歌唱好了就一定是一個好的音樂教師的思想,是不符合高師聲樂教學的規律和目的。因此當前高師聲樂教學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轉變思想觀念,明確“歌唱家”和“聲樂教育家”的本質區別。在聲樂教學中,既要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還要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綜合能力、教學能力,加強聲樂技巧的培養與綜合能力的協調發展。例如,一名優秀的聲樂學生既要有表現音樂作品的能力,又要有很好的聲音判斷能力和解決聲音問題的方法,了解與作品有關的一切社會和人文知識,還要能夠為歌曲進行即興伴奏等等。只有具備這些技能,才能夠勝任將來的音樂教育工作崗位。
三、明確就業導向,深化教學改革
高師聲樂教學改革要以培養學生就業綜合能力為目標,同時要注意就業要求的這個重要導向。
3. 1轉變教學觀念,明確教學內容,適應培養目標
高師聲樂教學培養目標要轉變觀念,堅持師范教育的信念與培養目標,從“精英教育”向“基礎教育”“普及教育”轉化,針對各級院校音樂教育的需要,努力培養出“站穩講臺、兼顧舞臺、面向社會”的適應型人才。
首先,開設聲樂基礎理論課,這一課程應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年的第二學期開設,至少應開設一學期。其教學內容應包括生理學、解剖學、歌唱心理學等。因為聲樂是一門靠人的聲音來診釋音樂作品的藝術形式,正確的歌唱發聲是人體各器官控制與協調的結果,它牽扯到人體的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共鳴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及各種肌肉之間的牽動和協調。因此,學習聲樂的學生對自身的生理結構、各生理器官間的相互作用與技能都應有一個全面的系統的認識,還有涉及演唱者的心理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更為準確、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的聲樂學習。
其次,在三年制?苹蛩哪曛票究谱詈笠荒,至少應開設一學期的聲樂教學法課程。目前,聲樂教學法的講授幾乎空白,學生學習聲樂教學法的知識只能通過師徒之間的傳承而獲得,而這往往受到師生雙方的制約。不僅教師應明確傳授教學法的目的和方法,學生還要有目的地學習。而現實這種既不規范又不系統的聲樂教學,顯然難以使學生獲得應有的教學法知識,更不要說把他們培養成合格的音樂教師。因此聲樂教學法知識應是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能。
再次,講授童聲訓練的理論與方法。學生畢業后他們將要面對的是小學至高中這漫長的年齡段學生,學生嗓音的變化是非常大的,包括了變聲期這一特殊的生理變異時期。怎樣訓練和保護嗓音是教師的重要任務和一項重要研究課題。
3. 2授課方式要能適應高等教育的發展
為了適應高等教育的發展應該在聲樂的上課形式上作以調整。對于大學一年級的學生應采用小組課的形式,可以兩三個人一個小組,每周一學時,同時要開設聲樂理論大課,使學生在第一年就對聲樂理論和良好的聲音有一個正確概念。第二年開可以繼續采用小組課的形式,教師應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授課。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可根據學生的聲樂演唱基礎進行一對一式的教學,經過兩年的基礎訓練,學生這時已經有了較為扎實的聲樂基礎,可盡量多地接觸一些大型作品,拓寬演唱曲目,加強音樂修養,提高作品的表現力。四年級的學生應該多參加一些藝術實踐活動,積累舞臺表演經驗,同時開設聲樂教學法大課,使學生在參加工作之前對聲樂的教學方法有充足的了解。大四學生還要進行畢業實習,在實習的過程中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課堂教學和觀摩活動,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3. 3注重實踐環節的教學
聲樂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聲樂教學中,應通過實踐活動將學生的歌唱技能和教學技能的培養結合起來。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聲樂基礎理論和教學方法以后,要組織開展學生之間“一對一”的互教互學活動,指導學生應用心理學、教育學的有關理論解決聲樂教學中的常見問題,讓學生在互相教學診斷和個別指導中開拓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實踐能力。這樣,就把聲樂教學的理性認識逐漸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豐富了學生的教學經驗,對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有極大的幫助。
學生從實習中可獲得更多直接的教學經驗,而間接經驗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檢驗和運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相對提高。在實習返校以后,老師應組織學生討論、總結在教學實習中遇到的難以解決的問題,然后再安排時間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予以解決。這些實踐活動將促進學生聲樂技巧不斷提高,并且教學方法也不斷長進。
四、結論
高師的音樂教育不僅表現為技能技巧、音樂局部的學習,更重要的表現在對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我們培養出的畢業生具有較高綜合素質,那么他在社會競爭與選擇中就增加了一份實力。高師的聲樂教學改革必須推陳出新,將理論系統性與技能實用性很好地結合,解決好就業導向與教學實踐關系,為社會培養出高水平人才。
【試析高師聲樂的就業導向與教學實踐研究】相關文章:
探索高師聲樂教學03-19
探析高師聲樂課堂教學與舞臺表演實踐的平衡03-19
試析跨文化交際為導向的英語教學研究03-16
試析就業為導向推進中等職業教育思想的轉變及教學的改革03-20
論以就業為導向加強高職酒店英語實踐教學03-18
淺論高師院校聲樂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03-19
論高師院校聲樂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03-19
淺析高師院校聲樂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