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建筑空間組合分析論文
1建筑空間組合分類
建筑空間組組合分類標準有很多,如果以功能為分類標準,則可以將建筑空間組合分為二種,一種是靜態空間組合,另一種是動態空間組合,而一般情況下,要求建筑內部環境安靜,或者需要密碼才能進入的建筑通常會選擇靜態空間組合方式,而如果要求建筑具備視覺導向功能,則可以選擇使用動態空間組合的方式。下文,筆者將對動態以及靜態空間組合方式進行介紹。靜態空間組合的方式,這種空間組合方式,通常情況下都應用在私密性空間中或者是完全要求封閉的空間中,比如臥室或者會議室等,其具體的處理方法有很多,其中處理方式比較多,經常使用的有兩種,一種是對稱式,另一種是垂直水平式,但是無論選擇哪種方式,其所形成的空間形式變化不多,人的視覺會不自覺的被帶到某一個特地的地方。靜態空間組合設計應該注意幾點內容,首先,注意限定度,最好的形式就是對稱或者近端空間,這兩種形式都能夠滿足其限定度的要求;其次,空間內部陳設要盡可能的協調,否則會給人一種十分突兀的感覺;最后,色彩不易濃重,淡雅柔和的色彩會給人一種密閉的感覺。動態空間組合方式,一般都會被應用在公共產所中,比如飯店或者商場等,在公共場所中使用這種空間組合方式,會起到一種視覺導向的作用,而且能夠使空間變得更有節奏感,其連續性更強。動態組合方式多種多樣,而且每種方式都比較常見,比如自動扶梯,實際上就是一種空間動態組合方式,除此之外,還具有以下幾種:利用韻律性比較強的線條;選擇使用自高而下的流水方式,給人一種強烈的反向感;利用聲光等給人動態感。
2建筑空間的組合形式
首先,集中式組合。一般由一系列的次要空間圍繞一個大的占主導地位的中心空間構成,是一種向心的穩定的構圖。在集中式組合中,中心空間的尺度要足夠大,并大到足以將其他次要空間集中在周圍。集中式組合的交通流線可以采用輻射式,螺旋式,環式等多種形式;其次,線式組合,通常由尺寸,功能完全相同的空間重復出現構成,也可以由一個線式空間將一系列形式,尺寸和功能不同的空間沿軸線組合起來。線式組合的特征是長,因此它表達了一種方向性,具有運動,延伸和增長的慣性特征;再次,輻射式組合,輻射式組合的布局中有一個中心方位,空間和通行走道從該中心向外伸展。由一個主導的中央空間和一些向外輻射舒展的線性空間組合而成;第四,組團式組合,通常由重復出現的格式空間組成,這些格式空間一般具有相類似的功能,并在形狀,朝向等方面有共同特征。
3相鄰空間的處理
3.1空間的重復與再現
同一種形式的空間,倘若連續多次或有規律地重復出現,還可以形成一種韻律節奏感例如哥特式教堂的中央部分通廊就是由于不斷重復地采用由尖拱拱肋結構屋頂所覆蓋的長方形平面的空間,而獲得及其優美的韻律感。如1958年布魯塞爾國際博覽會西德館,整個建筑由大,中,小三種正方形平面的空間所組成,在行進的連續過程中時而變化,時而再現某一種形式的空間,從而產生一種節奏感。
3.2空間的滲透與層次
空間的滲透就是達到流動空間的效果,密斯設計的1929年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可謂是流動空間的典型代表。在分隔空間的時候,有意識地使被分隔的空間保持某種程度上的連通,室內外墻面的延伸、地面天花的延伸使空間與空間之間彼此滲透,相互因借,從而可大大增加空間的層次感。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利用透空的落地罩、博古架等來分隔空間,使被分隔的各空間保持一定的連通關系,以利于空間的連通與滲透。用夾層的設置處理使空間在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上互相滲透,從而獲得豐富的層次與變化。
3.3以對比的手法處理空間的變化
對比也是建筑空間設計中非常常見的空間組合處理方法,一般多是指利用兩種或多種空間的不同特點,相互襯托對比而凸顯出自己的特點,從而表現出不同的空間狀態。如高與低之間的對比,不同方向的對比等等。通過對比可以實現空間誘導,從而暗示人們的視線和路線方向。其常見的設計手法如下:彎曲墻面的誘導。以彎曲的墻面把人流引向某個確定的方向,從而暗示著另一個空間的存在;樓梯的誘導。利用特殊形式的樓梯或踏步,將人流引導至上一層空間;天花地面的誘導。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知對建筑空間組合分析非常必要,因為要想建筑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其功能,空間組合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方式,其空間組合的方式有多種,比如集中式組合,但是在空間組合的過程中,還應該做好相應的處理工作,比如空間的滲透與層次,利用對比的手法來處理空間等,只有如此,才能使空間組合達到最佳的效果。
【建筑空間組合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火災與地下建筑空間論文10-04
關于土樓建筑空間設計論文06-15
建筑文化內涵與形體空間的轉換論文10-10
大型商業建筑公共空間設計建筑工程論文05-11
嚴寒地區高大空間建筑的暖通設計論文10-23
古典園林建筑空間優秀論文08-25
城市設計對建筑空間設計的啟示論文10-07
淺談壁畫設計與建筑空間之間的關聯論文10-29
涼州區生土民居建筑空間特征論文08-23
虛擬建筑空間交互式研究論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