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傳染病醫院住院樓建筑設計研究論文
1現代醫院住院樓的模式分析
醫院建筑的基本布局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模式:第一種模式,住院樓相對獨立,住院病人有個相對舒適的環境,也方便家人探望。獨立病房樓的好處基本歸納為三條:a.避開醫院主要就醫人群,避免病毒交叉感染;b.可單獨設出入口,方便出入院辦理等,方便家人探視;c.單獨建造相對方便且經濟。第二種模式,住院樓都是在高區,病人住院需要坐專用電梯上去,由于樓層多經常會出現排隊等候的現象。加上探視人群,使得電梯的負荷較大。當然設計中也可采用分層?康姆椒▉矸至。病房樓采用塔樓的方式優點主要有兩條:a.病房樓采光比較好,周邊無建筑遮擋;b.節省用地,經濟效益比較好。傳染病醫院住院樓由于要控制傳染源的特殊性,一般均采用多層建筑,這樣可以相對獨立,有效分設潔污空間以及隔離空間,方便使用。具體案例有深圳第三人民醫院等。
2傳染病醫院住院樓平面設計
通過參與某市傳染病醫院項目,在設計過程中,通過實例對比發現了一些傳染病醫院住院樓在設計上與綜合醫院住院樓的區別,同時在以往案例研究以及深圳三院等醫院的實地考察中,研究出一些傳染病醫院住院樓建筑設計的獨特性,具體如下:
2.1住院樓的建筑功能組成
住院樓主要的建筑空間包括護理單元(病區)、出入院大廳、醫保辦公室、病人住院就診處、藥房等。每個護理單元(病區)設置32-42床位,不同傳染病種患者應分別安排在不同病區形成不同的護理單元,不可混合設置。在確實需要合并時,應合理做好分隔措施。護理單元除了病區還應具有相關的診療設施以及配屬的醫療、生活、管理、交通等基本的單位空間。護理單元要相對獨立,護理單元內部病人應可集中分組進行護理。
2.2交通流線
傳染病醫院流線合理是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設計手段,住院樓流線分兩類:一類為大流線,即污染區和潔凈區劃分,病人流線和醫護流線分開等;一類是小流線,即醫生、護士進入病區的流線和病人就醫、觀察、住院流線以及物品運輸流線等。大流線:利用住院樓一側的疏散樓梯和醫用電梯設置醫生主要通行流線,此區域會相應設置更衣、沐浴間、醫辦室等,此處只能醫生進入是不對外開放的,入口處需要設置門禁系統。另一側垂直交通設置病人流線。根據感染源的不同以及病人感染程度的區別,可將病人分為普通病人、疑似病人和確診的傳染病人。住院的主要人群集中為后兩種,即確定為傳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第一種需要分病區,隔離治療;第二種則需要隔離觀察。所以設計病人流線時候要避免病人往返,而且要針對不同的傳染源病人設置疏散流線,避免在檢查治療過程中交叉感染的可能,并且定時、定點做好消毒等預防措施。疑似病人需要送往單人隔離觀察病房接受隔離觀察治療,設計流線時候要與其他流線隔離開,不可穿插。待確診后,方可轉入相應的病區治療。待患者治療康復后需要由專用清潔室清理完畢后,從康復病人出口離開,康復出口需要靠近出院口,不可與入院治療流線混合使用。小流線:醫護人員應經過專用入口進入清潔區,清潔區到半污染區醫護人員需要強制經過更衣、沐浴緩沖區。緩沖區中醫護人員首先進行第一次更衣,更換生活服裝然后進入二次更衣換上三層防護服,再通過緩沖區進入污染區的醫務走道。醫護人員通過定制的觀察窗觀察病人狀態,如果需要進入病房,則需要通過醫務走道與病人房間之間設置的緩沖過渡前室,前室中按規范要求設置感應洗手設備以及掛衣物裝置,掛罩加套防護服,預防醫護人員被病毒感染。就診、檢查完畢后醫護人員還是首先要回到緩沖區丟棄被污染的外層防護服,再進行沐浴、更衣,這樣確保清潔區不被傳染病毒感染,保證清潔區安全。住院樓清潔區配備藥房、備餐間等相關的醫療生活設施。醫療生活物品需要通過醫務走道側墻上的雙層傳遞窗口傳送給病人。病房靠醫務走道側墻面上,人視口位置設置雙層觀察窗和傳遞窗,均為專業廠家定制產品,外側打開放入物品關好,里側打開取走關好。這樣不僅保證傳染源在可控范圍內,也方便病人取走使用。病人房間使用的污染用品以及病人尸體等,需要有污染走道運送到每層的污物間消毒處理,再有專用的污物電梯運送到室外,最后污物出口送出醫院。污物流線不可和其他流線共用。
2.3功能分區
傳染病醫院周圍有30米-50米的隔離帶,是對傳染病病人進行集中隔離的場所。為了降低傳染的風險,一般住院樓平面強制劃分為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三個區域,每個區域均各自獨立分隔。針對不同使用功能房間和不同的傳染源采取相對的隔離措施和不同的平面布置方式。清潔區:凡未被病人直接接觸,未被病原體污染的區域定義為清潔區。本區域主要為醫務人員工作、活動區域,主要的功能房間包括,醫務辦公室、值班室、更衣室、沐浴間、庫房等。本區域除了醫護人員,還有潔凈物品、藥品等,應確保安全無污染。通過強制通道、緩沖區以及空調系統的正負壓等方式與污染區進行隔離,保證清潔區的潔凈無污染。半污染區:凡有可能被病原體污染的區域定義為半污染區。主要的功能房間包括,護士站、藥房、配餐、醫務走道等。本區域相當于清潔區的一道屏障,為了能有效的控制傳染源,在很多需要和污染區聯系的空間均設置了緩沖區。例如:醫務走道與病房之間設置了緩沖區,醫生在緩沖區中洗手,罩上防護服進入病房;膳食、藥品等也是通過傳遞窗送至病房內。通過這樣的方式控制傳染源,避免交叉感染。污染區:凡被病人直接接觸,被病原體污染的區域定義為污染區。主要的功能房間包括,病房、病人走道、診室、污物間、觀察室等。病房設有緩沖間、盥洗間,墻面易沖洗,需要設置地漏。考慮增加病房內的采光,門窗需要相對增大。窗下設置外夾層窗或夾層柜,用來臨時放置待檢標本和污染物品。病房和醫務走道之間側墻上設置傳遞窗,用來傳送藥品、膳食等。作為獨立病區,需要設置重癥監護室(ICU)和一處手術室。設置手術室也是為了減少攜帶傳染源病人流動帶來交叉感染的可能。
3結束語
控制傳染源,將傳染病人與疑似病人以及非傳染病人有效分區,并且保證流線簡短明確。這是傳染病醫院住院樓設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同時傳染病醫院具有其特殊性,住院人群是特殊群體,在建筑設計過程中,不僅要滿足設計和規范的要求,還要盡可能的提供人文關懷,讓醫院這個本來相對“冰冷”的空間“溫暖”起來。
【傳染病醫院住院樓建筑設計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建筑設計角度預防霉變的方法研究論文11-28
混凝土仿古建筑設計與施工研究論文01-01
教學樓建筑設計05-09
建筑設計論文10-18
建筑設計論文【經典】10-21
高校教學樓交通冗余空間設計研究論文11-14
基層醫院ICU?谱o士培訓臨床研究論文11-14
建筑設計畢業論文05-16
企業研究論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