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中非語言性溝通的重要性論文
摘要:目的:總結性探討分析非語言性溝通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該院進行診治的300例患兒,按照隨機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患兒的護理溝通方式主要為語言溝通,觀察組患兒的溝通方式為語言溝通結合非語言溝通。治療結束后,比較分析兩組患兒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和對護理技術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兒對護理技術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對護理態度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非語言性溝通在兒科護理的應用效果良好,提高患兒對護理技術的滿意度和對護理服務態度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圍。
關鍵詞:非語言性溝通;兒科;應用效果
溝通主要有非語言溝通和語言溝通兩種方式,是患者和護理人員傳遞信息和交流的一種必要手段。傳統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常規采用語言溝通的方式和患者進行溝通[1]。由于兒科病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年齡小、問題分析能力不足、認知能力差的特點,護理人員很難采用語言溝通的方式和其交流。近年來的臨床工作中,將非語言溝通應用于兒科患者,取得的效果比較理想。本次臨床研究主要探討非語言性溝通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進行診治的300例患兒,其中觀察組患兒的男女比例為70:80,年齡1~11歲,平均(6.4±3.3)歲,住院時間5~14d,平均(8.1±3.4)d。對照組患兒的男女比例為73:77,年齡1~11歲,平均(6.6±3.9)歲,住院時間5~13天,平均(8.3~3.0)d。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的護理溝通方式主要為語言溝通,觀察組患兒的溝通方式為語言溝通結合非語言溝通。非語言性溝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2.1面部表情的應用
醫生和護士的面部表情為其舉止和行為的集中體現,同時對患兒的心理也可以造成很大的影響,護理人員表現的自然、和藹、親切,面帶微笑,就可以增加患兒對醫護人員信任感,拉近患兒和醫護人員的距離感。醫生的護理人員面帶微笑可以減少患兒的緊張感,保證患兒的心情愉悅,對后續的治療有很多好處[2]。
1.2.2身體姿勢
不同的身體姿勢可以對一個人的身體狀況和情緒狀態進行直觀的表現。所以護理人員的身體姿勢應該合理、適當,為患兒表現出健康、積極的信息,有效的促進護理工作的.開展。護理人員和患兒或者家屬溝通時,要合理運用點頭、手勢等身體動作,緊急狀態下,護理人員更應該淡定、從容、不能夠慌亂,不然會給患兒和家屬帶來不良情緒,不利于治療工作的進行[3]。
1.2.3儀表外觀
護士服的選擇要根據患兒的心理特點,護士服要和諧、干凈、柔和、溫暖、顏色美麗,如粉紅色,發型盡量保持柔順,面部和手部的干凈整潔要時刻注意。使用的化妝品不可以有刺激性氣味,形象避免蓬頭垢面、拖沓、邋遢[4]。
1.2.4病房環境
病房環境可以對患兒的康復效果造成影響,不良的環境會引起患兒的心情煩躁。所以,病房環境需要空氣新鮮流通、清潔水平良好、溫度適宜,減少患兒對病房的陌生感和恐懼感。
1.3統計學方法
本次臨床研究的所有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使用t檢驗、χ2檢驗,統計軟件采用SPSS13.0進行標準統計學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兒對護理技術的滿意度和對護理態度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溝通作為一門重要的藝術,很多公共關系性質的工作中都可以使用到,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和患者的溝通是不能缺少的,通過溝通可以更多的掌握患者的病況,有利于護理人員開展工作。因為兒科患者依從性差、理解能力低、容易緊張,所以溝通技巧更加需要,若護理人員和患兒有溝通障礙,易引起護理效果差,延誤患兒的治療[5]。本研究結果表明,非語言性溝通在兒科護理的應用效果良好,提高患兒對護理技術的滿意度和對護理服務態度的滿意度,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張春日.非語言性溝通應用于兒科患兒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4,7(11):174-175.
。2]曹桂紅.非語言性溝通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6):87.
[3]唐萍.非語言性溝通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J].求醫問藥,2013,11(9):253-254.
。4]郭利方.肢體語言溝通對兒科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5,16(5):74-79.
[5]李琳琳,范宣云,張蕾.護患溝通技巧在兒科護理中應用的研究[J].求醫問藥,2012,10(3):538.
【兒科護理中非語言性溝通的重要性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