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師備課論文
一、“教會學”與“學會學”
教學過程對學生來說,是由“不會”到“會”的過程;對教師來說,是一個將“己會”轉化為“他會”的過程?梢哉f這個矛盾的解決構成了教學過程,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則是教師的“己會”。所謂教師的“己會”,就是指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鉆研教材成了解決教師本身的“會”與“不會”的矛盾的過程。解決這個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熟讀教材,深入理解教材。鉆研教材時要以一章為鉆研“對象”,進行知識排隊,抓住主線,明確重點,確定難點,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一個清晰的知識結構網。而后要做大量習題,通過習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這樣更易于學生理解知識。將這一思路灌輸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運用,使他們自然而然地學會學化學的方法,這也相當于給了他們一把學習化學的金鑰匙。
二、教會知識與培養能力
備課不但要鉆研教材、接觸大量習題,同時還應鉆研如何通過傳授知識來培養學生的能力。知識是能力的基礎,但知識決不等于能力,因此,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養學生某種能力的因素,是鉆研教材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如總結解題思路,不但能加深學生對化學定律和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是培養學生總結概括能力的好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中時刻注意問題的設置,通過提問問題讓學生回答,讓他們在回答中自己總結理順知識,從而達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抓住“綱”與理清“目”
研究教材好比捕魚,只有掌握好“綱”才能理好“目”。這個比喻十分貼切。這個“綱”與“目”即全部和局部的關系問題,在研究教材中不可忽視。若以整個化學作為全局,那么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及化合物知識、有機化合物知識、化學計算和化學實驗就是組成這個“綱”的'一個個“目”;若以化學實驗作為一個“綱”,那么儀器、藥品的使用、基本操作、氣體的制取、物質的檢驗、定量實驗就是組成這個“綱”的各個“目”。教師只有心中有“綱”,處理各章各節教材,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做到知識條理、全而不亂,才能知道功夫應下在何處,才能達到使學生知識面廣、條理清晰的目的。
四、新知識與舊知識的縱橫聯系
化學各部分之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對學生來說,這種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產生了新知識與舊知識、已知與未知的問題;對教師來說,產生了在教學中如何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來獲得新知識的問題。鉆研教材就要深入研究這種新與舊的關系,力求以“舊”引“新”,利用“新”來鞏固和深化“舊”。這個新舊的辯證關系,是我們鉆研教材時應注意掌握的教學方法論原則。同時要注意新舊知識雷同的總結,依據已有知識分析歸納新知識的方法比較有何不同,這個不同就是要重點學習的內容;還要利用好問題設置這一方法,讓學生在自覺與不自覺中學會自己學習化學的方法。
五、難與易的合理運用
化學基礎理論具有較強的概念性和抽象性,而且又要求學生有較好的數學基礎和實驗技能。形形色色的物質的性質,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記憶能力和推理判斷能力。因此,化學學科教學確有難的一面。教師鉆研教材,就是要設法化“繁”為簡、化“隱”為現、化“難”為易,比如分散難點、多做實驗、聯系實際、由舊到新、搭橋過河、進行類比等都是化難為易的有效方法。此外,激發學生的興趣也是化難為易的一種手段。如果我們能對教材鉆深鉆透,理論聯系實際,把課組織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難”就變為“易”了。還有就是可以形象化教學,讓學生覺得抽象化的知識不抽象,有的可以設計一個魔術,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六、知識與品德的關系
我們是教書又育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一方面,化學教師不要只傳授知識,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應以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學生的言行和世界觀;另一方面,化學教材中也確實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因素,如唯物主義思想、辯證的思維方法、愛國主義思想以及科學家們的勤奮精神與創造精神等等,更要教會學生學習、思考、處理問題的能力。
七、備課與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既要全面了解知識的體系又要徹底分析學生可能對知識的認知程度。這就要求教師在準備課程的時候要充分分析學生可能在哪些知識點易出錯或不易理解。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會出現理論與應用脫節,所以我們既要教理論又要教會他們運用理論。學生就是我們的一本教材,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把這一至關重要的教材備好才能更好地進行教與學。
【化學教師備課論文】相關文章:
8.英語化學論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