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納米銀在食品模擬液中的遷移情況
當今社會,納米復合材料以其抗菌效果好、機械強度高等特點在現代食品包裝市場上取得了快速發展,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納米銀在食品模擬液中的遷移情況的范文,歡迎閱讀查看。
1引言
近年來,納米技術在食品科學領域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尤其是新型的納米復合包裝材料在食品包裝產業的研發和應用。納米復合材料以其抗菌效果好、機械強度高、阻隔能力強的特點在現代食品包裝市場上取得了快速發展[1-3].納米復合材料包裝產品的開發主要利用了納米粒子表面活性高和無機材料惰性強的優勢,同時納米材料還可以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等功能。納米銀是使用最廣泛的納米產品原料,具有廣譜、高效的抗菌性,并且能夠均勻地分散在不同類型的聚合物。由于納米銀粒子具有抗菌和殺菌作用,因此國際上許多知名公司開發和生產了含銀納米粒子的食品包裝產品[4],如含有納米銀粒子的保鮮盒、納米蒙脫土復合材料制成的飲料瓶等。
由于銀金屬用于餐具具有較長的歷史,同時納米銀具有良好的抗菌、殺菌性能,因此人們普遍認為納米銀在傳統包裝材料中的復合“固定”將不會影響食品的質量安全。但是近年來大量動物實驗表明[5-8],微納米銀顆粒能夠穿透血管壁進入血液循環,在組織和器官中蓄積,對生物體產生肝毒性、腎毒性、神經毒性等毒性反應,嚴重時甚至可以導致死亡發生,納米復合材料中的納米成分向食品中遷移,成為食品安全領域中一個新的安全隱患來源。因此,納米復合包裝材料中納米粒子的含量測定以及納米粒子向食品中的遷移情況研究對于納米食品接觸材料的安全性評價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對于納米食品接觸材料中納米銀的含量測定主要為原子吸收光譜法[9,10]和原子發射光譜法[10-13]等。Lin等[12]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inductivelycoupledplasma-atomicemissionspectrometer,ICP-AES)和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inductivelycoupledplasma-massspectrometry,ICP-MS)結合微波消解的方法測定納米食品包裝材料中的納米銀的含量,并比較了ICP-AES和ICP-MS的檢測結果。Song等[13]用ICP-MS結合微波消解的方法研究聚乙烯薄膜向2種食品模擬液中遷移的行為。
本研究以納米銀保鮮盒為研究對象,比較微波消解和干法灰化的前處理效果,采用ICP-AES檢測其材質中納米粒子的含量,并研究納米銀保鮮盒中納米銀在正己烷、4%乙酸、水、65%乙醇4種食品模擬液中的遷移量和遷移規律,為納米食品接觸材料的監管提供技術支撐。
2材料與方法
2.1材料
2.1.1試劑
超純水(美國Millipore公司);雙氧水、硫酸、硝酸(優級純,國藥集團滬試);銀標準溶液(1000μg/mL,國家鋼鐵材料測試中心);硝酸雙氧水消解液:HNO3:H2O2=3:1;硝酸硫酸消解液:HNO3:HSO4=3:1;納米銀保鮮盒(聚丙烯PP材質,韓國TAFUCO公司)。
2.1.2儀器
Varian715-E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ICP-OES),美國瓦里安公司;UltraWave微波消解儀(意大利Milestone公司);MettlerAE240電子天平(瑞士Mettler公司);CarboliteAAF1100馬弗爐(英國Carbolite公司);JRY-D350-A電熱板(湖南金蓉園儀器設備有限公司)。
2.2方法
把保鮮盒清洗干凈,晾干,剪成5mm×5mm見方的小塊,裝入潔凈的封口袋中。
2.2.1干法灰化
稱取已剪碎的樣品3.0g(精確至0.001g),置于瓷坩堝中,在電爐上碳化至無煙,轉移至馬弗爐中,在500℃下灰化4h,冷卻后,用3%HNO3溶解,并用25mL容量瓶定容。樣品重復處理3次,最終結果取3次實驗結果的平均值。
2.2.2微波消解
稱取已剪碎的樣品0.2g(精確至0.001g)于玻璃消解管中,加入6mL濃HNO3、2mL濃H2SO4,蓋上內罐蓋,浸泡30min,將消解管置于聚四氟乙烯耐壓外罐中,安裝好消解罐,采用程序升溫控壓模式消解,消解條件見表1.消解完畢,待樣品溫度冷卻后,將消解液轉移至10mL比色管中并用超純水定容,待測。隨同樣品做空白試驗。
樣品重復處理3次,最終結果取3次實驗結果的平均值。
2.2.3ICP-OES檢測參數
檢測元素Ag選定的檢測波長為328.068nm,功率為1200W,冷卻氣為Ar氣,流速為14L/min,輔助氣流量為0.5L/min,載氣為200kPa,流速為0.6L/min,蠕動泵為15r/min.
2.2.4遷移實驗
將保鮮盒洗凈晾干,每個樣品分別注入400mL的正己烷、蒸餾水、4%醋酸、65%乙醇,并用封口膜密封。置于20℃、40℃、60℃的條件下進行遷移10d.在遷移實驗開始后在2d(48h)、4d(96h)、6d(144h)、8d(192h)、10d(240h)時,每個樣品分別取出20mL的模擬液,濃縮近干后,用3%的HNO3溶解殘渣定容至10mL,檢測其中銀的含量。
3結果與分析
3.1消解方法的建立
納米銀通常與高分子材料組成復合材料,因而檢測其中納米粒子通常需要對復合材料進行消解預處理,干法灰化和微波消解是高分子材料消解最常用的方法。
干法灰化法具有空白背景低的優點,但是因其實驗條件是敞開的高溫環境,會對揮發性元素造成一定的損失,同時由于坩堝的吸附作用,使得分析結果可能偏低。微波消解技術具有樣品分解快速、完全,揮發性元素損失小,實際消耗少,空白背景低等特點,廣泛應用于食品、環境、化工、生物醫藥分析等領域中。本研究分別用微波消解和干法灰化法對保鮮盒樣品進行預處理。
3.1.1干法灰化法
干法灰化是經典的消解方法,因此其消解條件的設定較為簡單,馬弗爐的溫度為500℃,灰化5h后用3%的HNO3溶解殘渣,并定容。
3.1.2微波消解法
微波消解方法是一種新型的消解方法,本實驗研究了2種消解液硝酸雙氧水消解液和硝酸硫酸消解液,消解溫度選擇了190℃、210℃和230℃進行優化。用硝酸雙氧水消解液進行消解時,3種溫度下消解30min都不能徹底消解樣品,190℃和210℃時,仍能在溶液里看到樣品存在,在230℃時,在消解液表面上仍有少量白色漂浮物。用硝酸硫酸消解液時,190℃時,消解30min后,溶液中還有部分未消解樣品,210℃時仍有少量漂浮物,當溫度升到230℃時,溶液澄清,能夠完全消解。因此微波消解條件為消解時間30min,230℃下用硝酸硫酸消解液處理樣品。
3.2納米銀含量的測定
分別用微波消解和干法灰化法對納米銀保鮮盒樣品進行處理,并采用ICP-OES進行分析。配制一系列不同濃度的銀離子的標準樣品:0.02、0.05、0.10、0.20、0.50、1.00、2.00和5.00μg/mL,再用ICP-OES方法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在檢測濃度范圍內,相應強度和濃度成正比,相關系數為0.9993,檢測低限為0.02μg/mL.
保鮮盒樣品用干法灰化和微波消解法處理,再用ICP-OES進行分析,干法灰化處理后的3次檢測結果平均值為28.5μg/g,微波消解處理后的3次檢測結果平均值為32.1μg/g.從結果可以看到,微波消解處理后的檢測結果相對于干法灰化的結果更高些,并且由于干法灰化消耗時間過長,因此微波消解法更具優勢。
3.3遷移行為研究
3.3.1模擬液對遷移量的影響
參考相關法規[14],采用水、4%乙酸、65%乙醇和正己烷分別模擬水性、酸性、酒精類和脂肪類食品。在遷移過程中,考察不同溫度下,不同的食品模擬液中納米銀的遷移量,見圖1,其中圖1a為20℃下四種食品模擬液中不同時間納米銀的濃度,圖1b為40℃下四種食品模擬液中不同時間納米銀的濃度,圖1c為60℃下四種食品模擬液中不同時間納米銀的濃度。從圖中可以看到,隨著時間的增減,遷移量不斷增加,到8~10d左右時,遷移濃度增加變得緩慢。
在相同的溫度下,可以發現正己烷中的遷移量最大,4%乙酸次之,水中遷移量第三,65%乙醇的遷移量最小。根據相似相容原理,正己烷模擬的是油性食品,對PP塑料有一定的溶脹作用,溶脹后的PP塑料更容易把納米銀釋放出來。4%的乙酸雖然溶脹作用較正己烷弱,但是酸性環境有利于銀的溶解。65%乙醇雖然對PP塑料有溶脹作用,但實驗結果顯示納米銀在酒精類食品模擬液的遷移較少。
3.3.2溫度對遷移量的影響
根據小分子化合物遷移的理論,溫度對遷移有較大的影響。本研究選擇了20℃、40℃和60℃3個溫度進行遷移實驗,并對比了溫度對遷移量的影響。由圖1可以發現,在選定的模擬液中,比如正己烷中可以看到,d6時,20℃、40℃、60℃3個不同溫度下,納米銀遷移濃度分別達到了0.12、0.18和0.22μg/mL;同樣對于其他模擬液也有類似的情況,60℃的遷移量明顯比40℃的遷移量更高,40℃遷移量比20℃的遷移量也更高,遷移量明顯與溫度成正比。由于在65%乙醇中,納米銀遷移量過低,20℃時,在10d的遷移周期內未檢出納米銀的遷移,在40℃和60℃在10d內納米銀的遷移量也極微少。
3.3.3遷移模型
對包裝材料中的化合物的遷移研究通常都通過遷移實驗來進行,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開始利用數學模型研究遷移情況,通過模型能夠估計遷移物質向食品中的遷移量,以取代或部分取代遷移實驗。本論文針對納米食品接觸材料中納米銀遷移的數學模型進行初步探討與建立,進一步從理論的角度出發對納米銀的遷出進行實驗數據的驗證和指導。
聚合物包裝材料成分遷移的數學模型,主要包括基于Fick擴散定律的擴散行為、非Fick擴散行為和無規則擴散,其數學模型主要是基于Fick定律的擴散模型,為簡化分析,只考慮一維的擴散,方程(1)即為描述遷移物擴散的二階偏微分方程。
為簡化分析,同時符合實際應用的情形,對于遷移過程的模型描述,需要基于以下基木假設條件:
(1)初始時刻,遷移物在包裝材料中分布均勻,而食品中不含任何遷移物;(2)遷移物從包裝材料的一側進入食品模擬液;(3)食品模擬液充分攪拌,遷移物在模擬液中沒有濃度梯度(即表面傳質系數km很大);(4)在遷移過程中,擴散系數D和分配系數KP,F是常數;(5)表面傳質系數遠大于擴散系數(即kmLP/DKP,F),說明包裝材料中的遷移過程符合Fick擴散;(6)在包裝材料和食品的界面上,遷移過程的任何時刻都是平衡的;(7)忽略邊界層效應,且包裝材料與食品間無相互作用。
在遷移模型中,通常都認為聚合物材料的體積都遠小于食品的體積,因而都視作有限包裝體積,由于食品的體積遠遠大于聚合物材料的體積,為簡化模型,通常都認為食品的體積為無限體積食品。因而采用有限包裝-無限食品的Fick模型:
從上面的結果也可以發現,由Piringer模型得到的擴散系數遠遠大于通過實驗得到的數值。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一是Piringer擴散系數模型為經驗模型,獲得的擴散系數通常都要大于通過實驗獲得的擴散系數,二是本研究采用的是有限包裝無限食品的簡化遷移模型,計算得到的擴散系數與真實數值有一定偏離。
4結論
本研究利用ICP-AES方法檢測保鮮盒中納米銀的含量,并利用食品模擬液研究了納米銀的遷移行為,根據Fick遷移模型,計算得到擴散系數,初步研究探討了有限包裝-無限食品模型中納米銀向食品遷移的數學模型。納米銀在脂肪模擬液正己烷中遷移量最大,在4%乙酸和水中也有一定的遷移,研究表明在油性食品、酸性食品和水性食品中的遷移情況應該值得關注。通過本研究的數據和內容,希望能夠為相關行業和部門對新型的納米銀食品接觸材料的監管和安全評估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AitkenRJ,HankinSM,TranCL,etal.A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totheidentificationofreferencematerialsforengineerednanoparticletoxicology[J].Nanotoxicology,2008,2(2):71-78.
[2]關榮發,蔣家新,黃光榮,等。納米級食品包裝材料安全性的研究進展[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1,32(1):134-137.
[3]徐曉娟.食品與藥品包裝中的納米技術[J].包裝工程,2008,29(2):191-194.
XuXJ.Nanometertechnologyinfoodandpharmaceuticalpackaging[J].PackagEng,2008,29(2):191-194.
[4]韓偉,于艷君,李寧濤,等。納米復合材料在食品包裝中的應用及其安全評價[J].科學通報,2011,56(3):198-209.
HanW,YuYJ,LiNT,etal.Applicationandsafetyassessmentfornano-compositematerialsinfoodpackaging[J].ChinSciBull,2011,56(3):198-209.
【納米銀在食品模擬液中的遷移情況】相關文章:
化學還原制作納米銀粉研究論文11-16
高中物理知識揭秘醫療中的滴液現象11-26
英語語音學習中漢語的遷移作用03-01
談學習遷移理論在《建筑構造》教學中的應用03-18
液氯貯罐區工程設計中的安全設施與方法05-09
模擬退火算法在匹配場定位優化中的應用03-07
試論如何發揮模擬電站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03-28
食品廣告中多模態隱喻的意義構建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