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不容忽視的教學環
不容忽視的教學環節-----教學后記
有一位教育家曾經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他指的反思就是教學后記。事實上,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備課與授課總是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距:有時自以為準備得十分完美的一堂課講授起來并不得心應手;相反,備課時感覺平常的一堂課卻在課堂上靈光乍現,妙語連珠,遠遠超過預期效果。每次教學一結束,及時動筆反思,精練地記錄其中體會最深處,日后再去回味,你將受益無窮。
教學后記的內容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一、記錄你“熟視無睹”的學生中的困惑和問題。
學生是初學者,許多在教師看來是“無足輕重”或者“了如指掌”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卻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鉆牛角尖”,“思維陷入死胡同”,或者“風、馬、牛不相及的聯系”,“沒有邏輯的推理”等等,令一些教師頭痛和無奈。這反映了學生知識的零散性,表面化或者模糊性。發牢騷、置之不理或者譏笑諷刺只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相反,我們將學生中的困惑不厭其煩地記下來,歸納到一起,每隔一段時間發給學生重新練習或理解記憶,學生肯定會視其為“最珍貴的資料”。而對于教師來說,日積月累,教學資源日益豐富,課堂教學也更加貼近學生實際。
二、記錄你教學中的疏漏和探索。
由于種種原因,教師在平常的備課中總有不足之處:譬如,將難點簡單化;忽視了一些知識的必要拓展;部分教材的處理太死板;忽略了某一類知識前后的本質聯系;過于重視知識本身的結構體系而輕視學生的接受能力等等。有一次我上課時,學生問及如下一道課后習題:下列氣體中,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的是( ):A CO2 B H2 C NO2 D NO.答案顯然選D.但有部分同學答案出人意料,選CD。理由是:用排空氣法收集NO2會污染空氣。在他們看來,排空氣法收集氣體不外乎如下兩種裝置:
Ⅰ Ⅱ
學生的疑問使我不得不重新探究該題:設計了如下兩種較完善的排空氣法集氣裝置:
Ⅲ Ⅳ
至此,學生心服口服,我自己也感到收獲不小。又一次我在講解金屬鈉時,在進行演示實驗之后,將鈉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態和重要物理性質板書在黑板上,發現學生精神木然,無精打采。我意識到情況不對,突然認真地說道:“世界上總有一些幸運的人從地下挖出了大塊的黃金,試想一下:他們會不會幸運地找到金屬鈉塊呢?”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由此我才深刻的感受到:知識如果按照某一種模式重復教學,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厭倦,只要稍作變化,效果就截然不同。再有一次,我在講解氧化-還原反應配平的技巧時,介紹了零價法。為了讓學生理解“為什么可采用零價法?”我曾經試著加以解釋,并進行了推導。結果學生還是一知半解,甚至一頭霧水。事后反思:對于零價法根本就用不著進行解釋和推理,會用就行了,因為它并不是中學化學的主干知識。正如學電腦,會操作就行了,何必對該程序的設計過程和原理苦苦思考呢?……諸如此類,只要我們認真去思考,就會覺得有許多東西值得去寫,根本用不著寫些假話,套話來應付檢查。
三、記錄你教學中的亮點
教學中的亮點應包括教師教學中的成功之處及教學機智。備課時,一般教師會對教材處理和教學過程設計等花費大量的心思。在課堂教學之后,如果發現確實有獨具匠心之處是應該歸納和總結的;另外,再詳細的教案也不可能預見師生思維發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況,課堂上,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問題情境的創設,或者一些偶發事件的產生,教師總會突然產生一些靈感,這些智慧的閃光點往往“突如其來,突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時利用教學后記去捕捉,稍縱即逝,會再也想不起來,造成很大的遺憾。高中化學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一般會使人感到煩瑣,難記,零碎。許多學生即使經過長時間的學習也是模棱兩可,漏洞百出。我在備課中深刻地體會到:只有不厭其煩地突出學習的主線,突出各物質之間的邏輯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再去仔細思考每一種物質的性質(包括相似性和特殊性),才能讓學生從迷惘中走出來。至于教學機智,跟教師的教學熱情及當時的情緒有很大的關系,教學熱情高,就會自覺地去思考和探究教材和學生;情緒高漲,才能思維開闊,想象力豐富,生動、形象、富于感染力的語言就會脫口而出。而把教學機智記下來,就可能把你的教學熱情和高漲的情緒不斷地推向高潮。
綜上所述,教學后記沒有固定的格式,內容也非常廣泛;另一方面,教學后記是將一點一點的經驗教訓匯集起來,它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堅定的信念,最后還需要將后記進行小結、分析,不斷地優化和提升。從而形成獨特的、符合自身特點的教學風格
【不容忽視的教學環】相關文章:
物理六環節教學法論文10-04
小學應用題七環教學法08-11
環藝開題報告08-14
論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五環節05-29
試論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五環節09-02
環藝畢業設計的開題報告08-23
環藝畢業設計開題報告08-08
環藝畢業設計開題報告09-30
環藝設計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9-11
快速表現能力在環藝中的應用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