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新高中化學網絡教學
淺析新高中化學網絡教學
論文摘要:新課程的實施以及網絡環境下教學過程各要素的角色、地位、作用發生的很大變化,必將引起課程和課堂的重構,引起“教”與“學”理念和方式的變革。本文探索新課程改革環境下構建有新意但又不脫離現實基礎的、具有個性化的學科網絡課程,為學習方式的變革提供資源平臺、管理平臺和交互平臺,并探討學科網絡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教師應有的課程現和教學策略,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價值觀和體現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和教學目標。
一、引言
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拉開了帷幕。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構建學科網絡課程,突破傳統文本課程知識的陳舊、文化的保守等局限性,是構建個性化學科課程的一種新模式。而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的實施,因此,在學科網絡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求教師應具有新的課程規和教學策略。
二、新高中化學教材的特點與局限性
1.新高中化學教材的新特點
(1)新思想:在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注意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生動的思想教育。
。2)新結構:注意正確處理知識的邏輯順序和高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順序以及認知規律的關系。對習題總量和難度、適度問題進行了控制,并注意了題目的梯度和知識的銜接與跨躍問題,在加強知識的應用和知識的遷移方面給予了重視。
。3)新措施:注意反映化學的發展和與現代社會有關的化學問題,把有些問題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了解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等的密切聯系,以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和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4)新版面:新教材語言生動活潑,采用比喻等手法,注意層層引導,使教材具有啟發性,以吸引學生自覺地閱讀教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重視圖畫的作用,編入了一定數量的彩圖、章頭圖、插圖以及實物照片等,使學生見圖知意,印象深刻。
2.新高中化學文本課程的局限性
新高中化學文本課程注重將傳授知識轉變為體現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但是,由于文本教材出版周期較長以及文本課程內容的單一媒體和線性結構,決定了課程知識更新緩慢和文化相對封閉保守等缺陷,新課程的目標價值難以真正實現。
三、學科網絡課程開發和實施中的課程觀及教學策略
1.教師和學生要具有新的課程觀
以多媒體和計算機網絡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改變了傳統教育封閉的教學理念。學科網絡課程的構建和實施,突破了傳統學科課程知識陳舊、封閉保守等局限性,為學生構建一個自主學習和發展的、開放的環境;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價值觀和體現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目標,使教師和學生成為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
2.教師要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
新的課程觀把教學的本質定位為交往,即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交往過程。學科網絡課程的開放性、超文本和多媒體、非線性結構及整體性,要求學生必須變革傳統的學習方式,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
3.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讓學生主動地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的信息進行搜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
4.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
人的創造性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是在實踐中形成的。教師應當傳授進行創造活動的必要的知識技能、策略方法。學科網絡課程的開放性、綜合性和非線性結構為開展“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和“以項目為中心學習”提供了可操作的平臺。“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強調通過設計真實、復雜、具有挑戰性的開放性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思考,讓學生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解決來進行學習。教師可利用學科網絡課程的綜合性為學生提供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幫助學生運用計算機網絡等媒體整合不同學科領域的內容,使學習更有針對性和使用性,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
5.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發展
在現行技術條件下,學科網絡課程的最大缺陷是難以表現學科行為性的內容和情感性的內容。因此,在學科網絡課程的實施中,既要體現學科知識的特點,遵循學科發展的規律,更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利用網絡課程的開放性創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的交流、溝通。尊重和關注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學校教育的特點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在智力、情感、個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機器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在學科網絡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的育人的責任顯得更加緊迫、更加重要。要求教師一定要加強自身的修養,不斷完善自己。
四、結束語
在學科網絡課程的構建和實施中,課程與教學過程是相互轉化、相互促進的關系,課程不再是一種指令和規定,教學也不再是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由于教師和學生成為課程的主體,教學過程成為課程內容持續生成和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課程不再是孤立、封閉的知識體系,而是一種體驗的、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系統”和完整文化。新的課程觀要求每個教師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策略和構建新的教學模式,讓課程和教學能夠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淺析新高中化學網絡教學】相關文章:
淺析《英語國家概況》課程教學的新嘗試03-18
CDMA網絡優化淺析03-15
淺析網絡教學在培養創新人才中的運用03-26
網絡安全技術淺析03-21
淺析網絡環境下課堂教學的交互形式研究02-26
淺析計算機網絡輔助教學11-20
淺析網絡資源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作用03-18
淺析個性化網絡教學系統設計與實現03-28
新大綱和新教材淺析-英語教學論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