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莊子的浪漫主義情懷
《逍遙游》篇集中論述了莊子豪邁曠達的情懷,以超乎尋常的想象力表達了莊子渴望超越平凡的境界,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莊子浪漫主義情懷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查看。
摘 要:《莊子》一書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整本書想象奇特豐富,加上各種對比、夸張、比喻、排比的表現手法的運用,令人浮想聯翩,胸懷激蕩;其次,莊子的超然與豁達,突出表現在他的齊物論、物化論的思想方面;再次,莊子的逍遙與自在自適。莊子退而隱居,回歸自然,追求“無待”的逍遙境界,都充分表現了他的浪漫主義情懷。
關鍵詞:莊子 浪漫主義 想象 超然 逍遙
一、奇特豐富的想象
莊子一書充滿了奇特豐富的想象,如《逍遙游》篇中的鯤鵬,“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①鯤鵬,現實生活中本無此種動物,莊子憑借想象虛擬出此兩種龐大的動物及其強大的力量:“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彰顯了莊子的浪漫主義情懷。《逍遙游》篇中還有對“神人”的描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神人”冰清玉潔,不食人間煙火,騰云御龍,神情凝聚,使萬物不受傷害,使年年豐收!跺羞b游》篇還大量使用對比、夸張、比喻、排比的手法,極盡想象之能事,氣勢宏偉,大氣磅礴,讓人讀來浮想聯翩,胸懷激蕩,心胸頓時開闊了許多。“列子御風而行”,列子能夠乘風而行。“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云”,嫠牛如此之大,象遮蓋天空的云氣。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
一系列龐大的數字:“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極富夸張的想象:“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絕云氣,負青天”,莊子的想象力似乎插上了翅膀,帶著讀者隨“鯤”“鵬”遨游于青天之外,這種超越平凡超越世俗的強烈愿望深深地感染著讀者,這也是為什么生于兩千三百多年前的莊子直至今日依然為世人所喜愛的原因吧。尤其是當今生活于大都市的人們,每天為生活所迫,疲于奔命,根本沒有閑暇停下來欣賞“云淡風輕”的美景;當然這種美景今天也不多見了,更沒有心思放飛想象。
此外,《莊子》中一系列的寓言故事同樣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如莊周夢蝶,僂者承蜩,呂梁大夫蹈水,濠梁之,混沌開竅等。這些寓言故事,要么充滿夢幻的色彩,要么充滿童真童趣,要么富于哲理。
莊子生活于戰國時期,約前369年到前286年。這一時期,正是人類童年時期,沒有太多的約定俗成的束縛來約束他的思維,所以他能夠縱橫捭闔地馳騁自己的想象。莊子像是一個智慧的老人,深諳世故,既天真又狡黠,編了很多寓言故事,用他特有的三言(寓言、重言、卮言)表達法,似是漫不經心地無意地告訴我們一個個故事,有的故事之間似乎并沒有什么邏輯的聯系,至于為什么告訴我們這個故事,需要讀者自己用心去回味、揣摩。
二、莊子的超然與豁達
《莊子》中涉及的人物眾多,從帝王將相到普通百姓,從身心健全的人到各種身有殘疾的人,莊子的想象超越了時空,無拘無束,天馬行空。郭象在《莊子序》里寫道:莊子“通天地之統,序萬物之性,達死生之變,而明內圣外王之道,上知造物無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其言宏綽,其旨玄妙。至至之道,融微旨雅;泰然遣放,放而不敖”②。
《莊子》一書中,論述了各種身有殘疾的人:如《德充符》中講的一個個寓言故事中都涉及雖身有殘疾,但道德高尚的人。第一則寓言故事:“魯有兀者王駘”,“從之游者,與夫子中分魯。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兀者”,指受過刑只有一只腳的人。王駘,雖然只有一只腳,卻能夠行“不言之教”,從而使得來向他學習的人與孔子相當,使人能夠空虛而來,滿載而歸?梢娚斫讨赜谘越,王駘高尚的道德境界感染了他的學徒。第二則寓言故事:
申徒嘉,兀者也,而與鄭子產同師于伯昏無人。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其明日,又與合堂同席而坐。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今我將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見執政而不違,子齊執政乎?”
子產自視自己是一個執掌政務的大官,瞧不起斷了一只腳的申徒嘉,不屑于與申徒嘉同進并出。
申徒嘉曰:“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眾,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我怫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與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嘗知吾兀者也。今子與我游于形骸之內,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過乎!”子產蹴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
申徒嘉拿子產與伯昏無人對比,說他與先生伯昏無人相處十九年,先生從不把他當殘疾人另眼相看,然而子產卻以外在的形體來要求他,足見子產與伯昏無人境界的高低,說得子產面帶羞愧之色。
第三則寓言故事是關于“兀者叔山無趾”。第四則寓言故事是關于哀駘它:
衛有惡人焉,曰哀駘它。丈夫與之處者,思而不能去也。婦人見之,請于父母曰‘與為人妻寧為夫子妾’者,十數而未止也。……寡人召而觀之,果以惡駭天下。與寡人處,不至以月數,而寡人有意乎其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國無宰,寡人傳國焉。悶然而后應,若辭。寡人丑乎,卒授之國。無幾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無與樂是國也。是何人者也?”
哀駘它,相貌丑陋,然而,德性完美而高尚,深得人們的信任,這就是“才全”而“德不形”,才智完備,“德”又不外露! 〉诹鶆t寓言故事,關于“支離無”與“(yang上“央”下“瓦”)大癭”的故事,衛靈公非常喜歡這個跛腳、駝背、缺嘴的人以及另一個脖子上生大瘤的人,看到形體完整的人反而不喜歡,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如果德性上超出常人,形體上的缺陷就會被人所遺忘。
《德充符》里,莊子通過這六則寓言故事,設想了幾個身有殘疾、相貌丑陋的人。他們雖然形體上有缺陷,但卻是“才全”、“德不形”的人,所以依然能夠贏得人們的尊重與信任。可見,在莊子看來,“德”比“形”更重要,這與莊子齊物論的思想是相一致的,齊是非,齊彼我。正如《齊物論》里寫道:
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惡乎然?然于然。惡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怪,道通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
在莊子看來,一切事物從道的觀點來看都是可以相通為一的、沒有大小、美丑之分,成毀之別,也就是他的齊物論、物化論的思想。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莊子的超然與豁達以及包容的心態,莊子摒棄了世俗的目光,認為外表的美丑并不重要,人的內在的道德修養才是最重要的。每個人、每個物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都應該被承認、被尊重。
三、莊子的逍遙與自在自適
莊子拒絕與黑暗的政治為舞,退而隱居,逍遙自在地與大自然相擁。仰觀俯察,靜看人間萬象!跺羞b游》篇集中論述了莊子豪邁曠達的情懷,以超乎尋常的想象力表達了莊子渴望超越平凡,掙脫世俗的功名利祿的束縛,極力主張精神的自由與超越,達到“無待”的絕對自由的境界。
《逍遙游》篇論述了小大之辯,有待無待之辯,莊子顯然是傾向于鯤鵬之志:“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遙游》)輕蔑蜩與學鳩的狹隘與孤陋寡聞:“適莽蒼者,三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至于有待無待之辯,莊子認為“無待”的境界尤高:“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宋榮子比起那些小官小吏,顯然是更高一籌,能夠做到不因整個世界贊譽他而奮勉,不因整個世界詆毀他而沮喪,這已經是一種很高超的境界了。然而,宋榮子畢竟還是“有待”的。要做到“無待”,唯有能夠順應自然規律而行的,把握六氣變化的“至人”、“神人”、“圣人”能達到這種境界。所謂“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至人”、“神人”、“圣人”能夠完全地達到“無己”、“無功”、“無名”,也即忘我、忘物的至高境界:“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齊物論》)圣人能夠齊是非,依順自然而又均衡之理,達到“兩行”的境界。
參考文獻:
[1]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2.
[2] 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2009.
[3] 胡道靜主編.十家論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試論莊子的浪漫主義情懷】相關文章:
基于浪漫主義情懷的古典藝術03-05
從浪漫主義的源頭看李白的浪漫主義11-20
淺談浪漫主義音樂與肖邦夜曲03-18
淺論浪漫主義音樂與肖邦夜曲03-18
舒曼歌曲中浪漫主義藝術特色11-24
試論損害03-21
藝術試論03-05
談浪漫主義時期鋼琴的音樂風格03-18
莊子的超脫人生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