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五代宋初詩法入詞背景下詞體文學的發展

        時間:2024-08-20 16:22:05 古代文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五代宋初詩法入詞背景下詞體文學的發展

          花間詞人入于詩且出于詩,漸形成了自身的藝術特質,集中佳作別有一番韻味,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五代詞體文學發展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元稹《樂府古題序》曾指出詞與詩在同音樂結合方式上的差別,詩乃選辭以配樂,詞則由樂以制辭。然除卻這一音樂因素,同屬有韻之文的詩與詞在創作技藝上有著諸多相似,在詞體初獲發展之時,業已成熟的詩歌的創作手法和表現技巧自然成了其借鑒的藍本。正是在引詩法入詞的過程中,詞體文學擴大了表現內容,豐富了表現技巧,深化了藝術境界,擁有了獨特的藝術品性,終發展成為可與詩歌并肩的文體樣式,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了一席之地。

          章節一

          五代后蜀趙崇祚所編《花間集》是我國現存第一部文人詞總集,集中十八位作家作為新興詞體文學的開創者,曾篳路藍縷、援詩入詞,終使其作品有別于“南朝宮體,北里倡風”的“言而不文,秀而不實”,達到“擬化工而迥巧,奪春艷以爭鮮”、“聲聲而自合鑾歌,字字而偏諧鳳律”的創作境界,較之中唐作品,題材內容有了擴展,藝術表現力亦有所增強,展示出詞體文學要眇宜修的文體特質。花間人的創作方法和審美取向,漸成了作詞的參照性法則,為后世批判地繼承。

          花間鼻祖溫庭筠乃一詩詞兼善的文學大家,其以深厚的詩學功底大力進行詞創作,表現為對詩歌聲調格律的借鑒,創作技法的使用,摹寫意境的重現等,[1]指出了詞體發展一路,功不可沒。五代花間詞人承續其法,仍以詩藝入詞,然稍變其格,去其香軟婉媚,增加典重與故實。他們以詞的形式摹寫自然風光,表現社會風物,抒發人生中或歡樂、或哀傷的情感,這些作品在內容和風格上并不拘泥于兒女情長,呈現出多樣性的發展趨勢。韋莊有《喜遷鶯》,“人洶洶,鼓冬冬,襟袖五更風。大羅天上月朦朧,騎馬上虛空。香滿衣,云滿路,鸞鳳繞身飛舞。霓旌絳節一群群,引見玉華君”,詞寫科考及第后歡暢的心情,借用了諸多詩家語。張籍《洛陽行》中有“六街朝暮鼓冬冬”之句,喻應舉得中。“神仙客”乃指朝廷,王維《送王尊師歸蜀中》即有“大羅天上神仙客”之語。“騎馬”一句言進宮,白居易《醉后走筆酬劉五主簿長句之贈兼簡張大賈二十四先輩昆季》曰“步登龍尾上虛空,立去天顏無咫尺”,“霓旌絳節”言儀仗,李益《登天壇夜見海》云“霞梯赤城遙可分,霓旌絳節倚彤云”,[2](p99)而詞作闊大的場景、激動的情緒,毫不遜于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孫光憲有《浣溪沙》,“蓼岸風多橘柚香,江邊一望楚天長,片帆煙際閃孤光。目送征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茫。蘭紅波碧憶瀟湘”.“蓼岸”出自李商隱《越燕二首》之“將泥紅蓼岸,得草綠楊村”.“橘柚香”出自王昌齡《送別魏三》之“醉別紅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船涼”.“片帆”言孤舟,羅隱《三衢哭孫員外》云“紅蠟有時還入夢,片帆何處獨銷魂”.“孤光”乃遠照獨明之光。沈約《詠湖中雁》言“群浮動輕浪,單泛逐孤光”.“杳杳”極言遠,杜甫《發同谷縣》有“忡忡去絕境,杳杳更遠適”.[2](p277-278)詞在藝術表現上亦承續了唐代送別詩曠達的風格,傳達的正是那種略帶感傷但仍懷希望的心緒。

          花間詞人不僅借用詩家之語,還模擬詩家之境。張泌有《寄人》,“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詩言相思,主人公的心境惆悵而凄傷,在這樣幽雅而寧靜的環境中,那相思格外的圣潔與純凈。然而夢境愈是美好,思念愈是深沉,全詩語深意長,含蓄不盡。

          其又有《浣溪沙》,“馬上凝情憶舊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鈿箏羅幕玉搔頭。早是出門長帶月,可堪分袂又經秋,晚風斜日不勝愁。”詞亦言相思,以憶舊游領起,全詞實處皆化空靈,章法極妙。[3](p95)那翠綠的竹葉、悠揚的琴聲,仍舊縈繞在記憶深處,曾經繾綣的依戀之情委婉地展現出作者此時孤獨的心緒。兩首作品描寫的環境大致相仿,表意的手法基本相同,側面落筆、以虛涵實,清晰鮮明的畫面展示,淳樸真摯的感情傳達,詩歌的意境同詞的形式相結合,使整首作品脫盡脂粉之氣,風格疏朗,深沉含蓄。故而譚獻《譚評詞辨》認為此作開“北宋疏宕之派”.張泌的《秋晚過洞庭》與《臨江仙》亦如此。詩言“征帆初掛酒初酣,暮景離情兩不堪。千里晚霞云夢北,一洲霜橘洞庭南。溪風送雨過秋寺,澗石驚龍落夜潭。莫把羈魂吊湘魄,九疑愁絕鎖煙嵐”.詞云“煙收湘渚秋江靜,蕉花露泣愁紅。五云雙鶴去無蹤。幾回魂斷,凝望向長空。翠竹暗留珠淚怨,閑調寶瑟波中。

          花鬟月鬢綠云重。古祠深殿,香冷雨和風”.兩首作品均摹寫洞庭湖景致,一樣衰颯的暮秋,一樣凄冷的風雨,孤獨的腳步仍舊躑躅在異鄉的土地,筑于江邊的古祠當見慣了這樣哀怨的景致吧,憑吊湘魂時的斷腸之痛,讓人情何以堪?同樣的詩境與詞境,相似的情景物象,展現出詞在情致描摹上對詩歌的仿效。

          花間詞人入于詩且出于詩,漸形成了自身的藝術特質,集中佳作別有一番韻味。鹿虔扆《臨江仙》乃詠史之作,詞言“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云韶集》言其“深情苦調,有《黍離》、《麥秀》之悲”.沈雄《古今詞話·詞評》引倪元鎮(瓚)曰“鹿公高節,偶爾寄情倚聲,而曲折盡變,有無限感慨淋漓處。較之‘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更為悲慨”.其又有《思越人》,為悼亡之作。“翠屏欹,銀燭背,漏殘清夜迢迢。雙帶繡寞窠錦薦,淚侵花暗香消。珊瑚枕膩鴉鬟亂,玉纖慵整云散?嗍沁m來新夢見,離腸爭不千斷?”屏風欹側,更漏已殘,花暗香冷。煙鎖秦樓,長夜孤寂,清淚暗滴。本已凄苦至極,奈何夢中相見,短暫相逢醒來后,人仍孤,燈猶暗,心愈寒!《古今詞統》曾言張泌《浣溪沙·馬上凝情憶舊游》中“早是出門長帶月”,似香山律句。而此首則在內容表達與情感抒發上更近于樂天的《長恨歌》。“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馬嵬長訣,再經離亂,黯然回宮的玄宗總是在夜晚深深地懷念楊妃。此等懷人之景,正是鹿虔扆《思越人》中所描繪的,但較之詩歌,詞中的場景更為精致,人物的輪廓更加清晰,情感的表達更為細膩。玄宗因“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遂請方士殷勤尋覓楊妃逝后居所。他的誠心感動了上蒼,雖陰陽相隔,終得再見一面。而詞中“適來新夢見”又何嘗不是誠心禱告的結果?可嘆這種虔誠惟徒添一段新愁。沈德潛《唐詩別裁》曾評價元稹的《行宮》“只四語已抵一篇《長恨歌》”.鹿氏的懷人小詞,較之元、白,在情感表達上更為繾綣細膩,言詩之所不能言。玉茗堂《花間集》評語“結句酸楚,江文通、潘安仁悼亡詩不過如此”,即說出了詞出于詩歌而勝于詩歌之勢。

          花間詞人將詩歌創作的技巧與表現方式引入詞中,使詞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了同詩歌一樣的審美趣味和風格特征,讀耕齋《書〈花間集〉后》言花間詞“字字芬芳,行行郁郁,章章流芳,篇篇剩馥,不逐四時調,可謂之長春苑、聚香園”,[4](p209)這種文人化、典雅化的創作傾向奠定了詞體文學為文人所接受的基礎,具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可能。

          章節二

          至宋,詩歌風格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繆鉞在《詩詞散論》中言“唐詩以韻勝,故渾雅,而貴蘊藉空靈;宋詩以意勝,故精能,而貴深析透辟。唐詩之美在情辭,故豐腴;宋詩之美在氣骨,故瘦勁。”[5](p36)詩風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也感染到了詞體文學的風格,花間詞風有了新的借鑒藍本。

          宋初詩歌中影響最大的乃西昆體。西昆體之名源自宋初楊億所編的《西昆酬唱集》,集前序言:“余景德中,忝佐修書之任,得接群公之游……因以歷覽遺編,研味前作,挹其芳潤,發於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劘……凡五七言律詩二百有五十章,其屬而和者,又十有五人”.《西昆酬唱集》收錄作者 18 人,[6]但西昆體詩人卻不止于此 18 位作家,歐陽修《六一詩話》言:“蓋自楊、劉唱和,《西昆集》行,后進學者爭效之,風雅一變。謂之昆體。”西昆體的后進學者中,即包括著名詞家晏殊、宋祁等人。

          西昆詩人最尊崇的乃李商隱的創作。義山詩如清人葉燮所說,“寄托深而措辭婉,實可空百代無其匹也”,其嚴謹的格律、工穩的用典、新奇的構思、細膩的情感,朦朧的意境,使之在宋初有著大批的追隨者。而此種雕刻密麗,音節和美,典雅華麗的藝術風格符合宋朝建立一代文風的需要,故為宋代詩人批判性地繼承與接受整合。以歐陽修、王安石等為代表的文人,較有成效地調整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趣味,從而使宋詩的審美特質區別于唐詩,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體現在內容的文人化、意象的抽象化、以才學為詩與高度的技巧化。[7](p379-380)宋詩的這種發展方向也正是宋初詞體文學的演進走向。

          劉熙載《藝概》中言西昆體作品“五代以來,未能有其安雅”,西昆詩莊重高雅、敦厚祥和,其藝術表現上的深隱、淵博、富麗、華美,正可彌補花間詞在美學氣質上的缺欠,故而其創作風格常被引入詞中!端问贰繁緜饔浳骼ヅ珊笃诘拇砣宋镪淌“文章瞻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閑雅有情思”,他的創作摒棄了五代詩歌的綺麗輕倩,喜以氣象言富貴,宣揚一種精神貴族式的高雅脫俗的藝術旨趣。[7](p39)北宋吳處厚《青箱雜記》載“晏元獻公雖起田里,而文章富貴,出于天然。嘗覽李慶孫《富貴曲》云:‘軸裝曲譜金書字,樹記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兒相,未嘗諳富貴者。’故公每吟詠富貴,不言金玉錦繡,而唯說其氣象,若‘樓臺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之類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語人曰:’窮兒家有這景致也無?‘”晏殊將這一詩歌氣象帶入詞中,使其詞在某種程度上遠離了《花間集》那種華奢與感傷,焦點從獨特的女性化情境轉換為兩性都有可能經歷的情境,具有了一種普遍性。[8](p492)其《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筆調溫潤秀潔,悵惘中透出對人生的深刻感悟。晏殊于作品呈現出一種醇美的富貴之氣,那是一種洗去了鉛塵、褪去了絢爛后平靜的華麗,其詞和婉明麗、珠圓玉潤,為讀者提供了較大的審美空間,此更接近知識分子的趣味,在宋代文學中獨樹一幟,展示出其以西昆詩入花間詞的成功嘗試。

          以西昆技法改造花間詞作的舉動不僅限于昆體詩人及其后學,在北宋大家的創作中,這種痕跡依然明顯。文壇宗主歐陽修對西昆體基本持肯定態度,其曾反駁“老先生輩患(西昆體)多用故事,至于語僻難曉”,道“:殊不知自是學者之弊,如子儀(劉筠《)新蟬》云':風來玉宇烏先轉,露下金莖鶴未知',雖用故事,何害為佳句也?又如大年(楊億’)峭帆橫渡官橋柳,疊鼓驚飛海岸鷗‘,其不用故事,又豈不佳乎?蓋其雄文博學,筆力有余,故無施而不可。”指出了西昆體詩歌在典故運用上的成功之處。

          王安石早年詩作強調文以致用,曾十分強烈地批評西昆體,但晚年的他更加追求詩歌的技藝,對義山詩贊賞有加。蔡居厚《蔡寬夫詩話》言“王荊公晚年亦喜稱義山詩,以為唐人知學老杜而得其藩籬者,唯義山一人而已。”其講求作詩的法度,又喜用典,這一點同西昆體是一致的。他的《書湖陰先生壁》“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葉夢得《石林詩話》云:“荊公詩用法甚嚴,尤精于對偶。嘗云:用漢人語,止可以用漢人語對;若參以異代語,便不相類。如’一水‘云云,皆漢人語也。此惟公用之,不覺拘窘卑凡。”不僅如此,其用律精研,葉氏亦言“王荊公晚年詩律精嚴,造語用字,間不容發。然意與言會,言隨意遣,渾然天成,殆不見有牽率排比處。如’含風鴨綠鱗鱗起,弄日鵝黃裊裊垂‘,讀之初不覺有對偶。

          至’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但見舒閑容與之態耳。而字字細考之,若經檃括權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南宋吳可《藏海詩話》言“’細數落花‘’緩尋芳草‘,其語輕清,’因坐久‘’得歸遲‘則其語典重。以輕清配典重,所以不墮唐末人句法中”.王荊公將用典之法引入詞中,豐富了詞的表現內容,增加了詞的敦厚典重,使之涵韻豐富,典雅有致。他的詞《千秋歲引·秋景》言“別館寒砧,孤城畫角,一派秋聲入寥廓。東歸燕從海上去,南來雁向沙頭落。

          楚臺風,庾樓月,宛如昨。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它情擔閣!可惜風流總閑卻!當初漫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夢闌時,酒醒后,思量著”.詞中幾度用典。宋玉《風賦》曰“楚王游于蘭臺,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楚臺風”即用此典。“庾樓月”亦用典!妒勒f新語·容止》載“庾亮武昌,與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樓賞月,據胡床詠謔。”“華表語”用《搜神后記》中的故事:遼東人丁令威學仙得道,化鶴歸來,落城門華表柱上,唱道:“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來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秦樓”乃蕭史弄玉之典。[9](p504-505)全詞典故的運用含蓄雅致,如水中著鹽,飲乃知味。

          花間詞人著意制詞,其借鑒詩法,促使詞的聲調格律、題材取向、審美規范、抒情方式等趨于定型,宋初詞家在此基礎上或開疆拓土,或精雕細琢,使詞體不斷成熟。[10]

          當宋之時,經過改造的花間詞風漸成為衡量詞人作品的尺度,曾慥《樂府雅詞序》言“歐公之詞,婉約風流,直接五代,乃《花間》之正派”,其詞《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蒙蒙,垂柳闌干盡日風。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既體現出西昆體的富麗,又蘊涵著五代詞的典雅。風格疏宕明快,頗有興味。《草堂詩余評林》談周美成《西河》詞“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如說興亡,斜陽里”是從(鹿虔扆)“煙月不知人事改”段變化出來,王荊公著名的《桂枝香·登臨懷古》同歐陽炯的《江城子》“昨晚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空有姑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內容風格如出一轍。其他大家諸如范仲淹、二晏、張先、賀鑄、秦觀、趙令畤等人的詞作莫不如此。柳永雖稍有不同,但不同者無非是寫個人羈旅離恨之感。[11]

          清人蔣兆蘭《詞說》言“宋代詞家,源出于唐五代,皆以婉約為宗。”晏殊、歐陽修的詞風出自南唐[12](p141)然而南唐詞風與花間詞中的溫韋詞有著承續關系,其在花間基礎上更多地融入了文人的心態和情趣,成為了晏歐詞的先聲。在北宋后期各家的創作中,接受與改造花間詞風的痕跡依然明顯。其后飽學之士在此基礎上不斷用詩藝來雅化詞體,使詞這種文體樣式終從詩中涅槃,獲得了獨立的文體地位。

          參考文獻:

          [1]沈文凡,李博昊.試論溫庭筠的樂府歌詩與詩詞體式的過渡[J].長春大學學報,2006,(03).

          [2]李誼.花間集注釋[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

          [3]李冰若.花間集評注[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4]李冬紅.花間集接受史論稿[M].濟南:齊魯書社,2006.

          [5]繆鉞.詩詞散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五代宋初詩法入詞背景下詞體文學的發展】相關文章:

        全球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探析08-19

        全球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發展探究09-09

        全球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發展思考06-14

        全球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發展分析10-11

        淺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經濟法發展研究07-26

        鄭汴一體化背景下開封旅游業發展思路08-20

        談體驗旅游背景下導游的發展方向07-27

        文化碰撞背景下對英文字母詞的重新審視的論文10-13

        城鄉統籌背景下小城鎮發展的戰略思考07-11

        金融發展背景下新疆產業結構優化對策10-2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