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弓》的“ ”字考釋
《仲弓》的“
程鵬萬
《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第三冊中《仲弓》篇的第16簡正面為“
陳劍《上博竹書<仲弓>篇新編釋文(稿)》[②],將此字釋為“道”字,字后加問號(hào),不能肯定。
黃人二、林志鵬《上博藏簡第三冊仲弓試探》[③],將此字釋為“導(dǎo)”。
禤健聰《上博簡(三)小札》[④],考釋了此字,認(rèn)為:
上博簡《仲弓》簡16:
宜▲之至者,教而使之。
宜下一字,或釋為道,不確。本篇另有道字作“道”,而且此字中間所從非人字,而是“ ”(D),字又見于郭店和上博簡《緇衣》及上博簡《容城氏》,學(xué)者多有考釋,但迄今仍無定論。我們曾懷疑《緇衣》篇的D字讀為《說文》“水小流也”的“quan”字,將D字和同篇從言從D、對應(yīng)今本作望的字均解釋為順義。這里宜下從彳亍從D的字,似乎也可讀為順,“宜順之至者”是“教而使之”,與簡23的“行巽柔”正好呼應(yīng)。《仲弓》全篇均為討論為政、事君之辭,以宜順為其中要旨自是成理。
趙炳清《上博簡三<仲弓>的編聯(lián)及講釋》[⑤],將此字釋為“順”。
我們認(rèn)為以上各家說法于字形皆有可商,“
上博楚簡《仲弓》篇16簡的“
[①]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三)》,274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②]陳劍《上博竹書<仲弓>篇新編釋文(稿)》,簡帛網(wǎng)站:http://www.bamboosilk.org,2004年4月18日。
[③]黃人二、林志鵬《上博藏簡第三冊仲弓試探》,簡帛網(wǎng)站:http://www.bamboosilk.org,2004年4月23日。
[④]禤健聰《上博簡(三)小札》,簡帛網(wǎng)站:http://www.bamboosilk.org,2004年5月12日,網(wǎng)站的原文有遺漏。
[⑤]趙炳清《上博簡三<仲弓>的編聯(lián)及講釋》,簡帛網(wǎng)站:http://www.bamboosilk.org,2005年4月10日。
[⑥]“小人”合文可以參看李守奎《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3年12月,869頁。
[⑦]以下例子分別引自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duì)《包山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荊州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仲弓》的“ ”字考釋】相關(guān)文章:
1.小提琴認(rèn)識(shí)“握弓”與“運(yùn)弓的藝術(shù)”
5.二胡的換弓技巧
6.大提琴握弓的方式
8.二胡的頓弓技巧